土地資源學

2022-10-22 01:45:02 字數 4638 閱讀 1696

第一章土地:p3是由地球陸地表面一定立體空間內的氣候、土壤、基礎物質、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構成的自然地理綜合體,同時還包含著人類活動對其改造和利用的結果,它又是乙個自然經濟綜合體。

土地資源:是指當前和可預見的將來對人類具有利用價值的全部土地。

土地具有的特性:1)土地是綜合體;

2)土地是自然經濟的產物;

3)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陸地部分;

4)土地是乙個立體的三維空間實體;

5)土地性質隨時間不短變化(動態變化的);

土地、土壤、國土的區別:

土壤:是指能夠產生植物收穫的陸地疏鬆表層。它是在氣候、母質、生物、地形和成土年齡等諸因子綜合作用下形成的獨立的歷史自然體。

土壤與土地的區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說明:

(1)從相互關係上看,土壤僅僅是土地的乙個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但是應該注意的是,當土壤一旦被利用,實際上已經以土地的形式發生作用,這也就是土壤與土地兩個概念經常混淆的原因之一。

(2)從本質特徵上看,土壤的本質特徵是其具有肥力,所謂土壤肥力是土壤為植物生長**和協調營養條件及環境條件的能力;而土地的本質特徵是生產力,它是在特定的管理制度下,對某種(或一系列)用途的生產能力(capability)。

(3)從形態結構上看,土壤是處在地球風化殼的疏鬆表層,可以劃分為a、b、c等發生層次。而土地是由地上層的近地面氣候(大氣圈)、地表層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層的地下水和岩石圈組成的立體垂直剖面,土壤只是其地表層的一部分,二者在形態結構上相差甚遠。

土地與國土的區別與聯絡:

國土:指歸某乙個國家管轄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間,即受一國主權管轄的區域,廣義包括一國的陸地、河流、湖泊、內海、領海和它們的下層、上空,還包括大陸架等。

由此可見,國土不單指土地,而是國家管轄的地理空間,國土是比土地更為廣泛的概念,是更具有政治意義的概念。

土地資源學:p1是研究土地資源的形成與演變規律、分類與分布特徵、數量與質量評價,以及土地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治理與改造、保護與管理等問題的一門綜合學科。

土地資源學研究的主要內容:p8-10(具體的見課本)

1) 土地資源學的基礎理論研究;

2) 土地型別和土地資源型別:土地資源的空間分布規律的研究;

3)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土地資源的數量和質量特徵的研究;

4) 土地生產潛力與土地人口承載力:人與土地的定量關係研究;

5) 區域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

6) 土地資源的保護和管理

土地資源學研究的特點和方法:

思維特點:p12-131)系統論思維;2)問題導向思維;3)自然倫理思維;4)動態思維;5)生態經濟思維;

研究方法:p14-151)系統分析方法;2)景觀生態學研究方法;3)現代資訊科技應用;4)社會經濟分析方法;

第二章土地資源的氣候要素特徵分析:氣候要素主要是指地球表面至10000-12000m高空以下的對流層下部,即與地球表面產生直接水、熱交換的大氣層的各種統計狀態(如積溫、降水量等)和物理過程(公升溫、蒸發、焚風等)。影響土地資源特徵的最主要氣候要素是光(太陽輻射)、溫(熱量)、水(降水)三個方面。

太陽輻射:氣候從巨集觀尺度影響土地資源條件和土地利用分割槽,即光、溫、水條件的差異,或熱量區的劃分,決定了我國東西南北的土地資源地帶性分布規律, 以及全國的土地利用分割槽。

熱量資源:影響土地資源利用的光照指標主要:光照強度、光照長度、光照質量;

衡量熱量特徵的指標體系較多,但與土地利用及土地生產潛力和土地適宜性評價關係密切的指標主要有溫度、積溫、無霜期等。(積溫:是指日平均溫度的累計值,農業生產中常用的積溫指標是≥10℃積溫)

乙個地區的積溫數表明某種作物在當地成熟的可能性,以及一定種植制度的選擇和適宜性;

降水:水分是土地利用的基本自然條件之一,水和光、熱因素共同決定了乙個地區的氣候生產力的高低。

地球上的水資源分大氣降水和地下水兩部分;

評價區域水資源的豐缺程度主要包括大氣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降水是影響土地資源利用與生產力的關鍵因素之一;

降水不僅決定了地表水的豐缺狀況,而且影響著地下水的成分、數量和分布等,故降水決定了土地資源的水文條件。

1) 空間分布:從東南到西北,全國可分為濕潤區、半濕潤區、半乾旱區和乾旱區。

降水量空間變化:

400mm等雨線以北、西--我國主要牧區

以南、東--我國主要農區

800mm等雨量線以北--旱作農業區

以南--水田農業

降水與土地資源利用的關係:

1、 影響土壤肥力:補充土壤水分,供植物吸收利用

2、 影響地貌形成:造成地表徑流改變地貌從而影響土地型別

3、 影響土地質量:降水分布不均或強度過大影響土地利用和土地質量,降水形式影響土地利用。

地學要素

地學要素是一種區域性因素,主要是使區域內的光、溫、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氣候規律控制下進行了重新的組合分配,從而產生了不同的土地資源型別和土地利用方式。

地質構造--影響土地的形成和利用(通過影響氣候、水文、土壤等)

1)影響地下水 2)影響建築基礎 3)影響土壤質量

海拔高度對土地的影響表現在水熱條件的再分布方面:p31-322)氣溫雖海拔公升高而降低;2)在一定範圍內,降水量隨海拔公升高而增多,到極大值後,則隨海拔公升高而降低。由於水熱再分布,必然導致不同海拔高度生態環境變化,從而影響農業生產上作物布局以及耕作制度等。

地面坡度對土地資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土壤侵蝕、農田基本建設、交通運輸、灌溉和機耕等。

地質:1)岩性及礦物組成的影響。2)不同母質的土地資源特點

地表水型別:主要有河流、湖泊、冰川、沼澤等。

主要作用與影響包括:

1) 城市發展影響:河川湖海等地表水體的分布,是城市形成發展的基本條件

2) 城市規劃布局影響:要求考慮水汙染的危害、環境保護;

3) 洪澇災害影響:河流的供水狀況對沿河流城市規劃建設有重大影響,按一般要求,百年一遇洪水位以上0.5公尺~1公尺的地段,才可作為城市建設用地。

地下水型別:包氣帶水(土壤水、上層滯水)、潛水、層間水

影響:1)水源功能影響

2) 水質影響:地下水質不佳,如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含量高對矽酸鹽水泥產生一定的腐蝕,甚至會影響到建築基礎的穩定性,出現災害

3) 土地利用影響:地下水埋藏深度影響地面建築物的基礎穩定性,影響城市用地與建築物的具體布局,

地形地貌對區域土地資源特徵的影響規律分析p36-42

土壤具有明顯的地帶性:p45 緯度地帶性、 經度地帶性、 垂直地帶性

海洋土壤群系高山土壤群系陸地土壤群系

影響土地資源的社會經濟屬性主要有:

社會因素:包括人口、社會需求、土地政策與法規、資源與環境政策等

經濟因素:包括生產力水平、市場狀況、經濟結構與生產力布局、區域條件、投入水平等

技術因素:包括技術發展水平、生產管理水平、技術培訓與維護、物質技術條件等

第三章土地型別:由於土地各構成要素的空間變異性,以及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互相影響,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間內具有各種不同的景觀形態特徵和土地性質,將景觀形態特徵和土地性質相對一致的一系列空間單元劃分為一種型別組合。

土地資源型別:

土地型別與土地資源型別的關係

土地型別與土地資源型別的關係源於土地與土地資源的關係;土地型別劃分依據是景觀形態特徵、自然和社會、經濟屬性,土地資源型別劃分依據是土地屬性和利用價值;土地型別分類的結果是土地資源型別劃分的基礎;土地型別強調綜合屬性,土地資源型別強調可利用性和利用價值,土地型別包括了土地資源型別。相同的土地型別應具有大致相同的生產力、適宜性等。

怎樣理解土地單元是"相對均一的單元地域"和土地單元的"性質均一"?p61

土地型別的性質均一是相對的:因為在自然界中,性質完全各項均一的物質是不存在的,況且土地又是乙個客觀的自然綜合體,構成土地的要素不僅數量較多,而且各要素的地域變異又相當複雜,因而在地球表面要找到一片性質完全均一的土地單元也是不可能的。

土地單元性質均一:1)性質一致性是相對而言的,根據劃分的詳細程度不同,一致性不同;土地型別劃分越細,單元劃分得越小,一致性程度就越高;

2)同一單元的一致性始終大於相鄰單元合併後的一致性;

3)不同劃分層次上,其劃分依據的性質不同;

景觀形態特徵和自然、社會、經濟屬性相對一致的一系列土地空間單元

土地型別劃分的邏輯體系是什麼?

1、 土地分級:土地型別的等級劃分;2、土地分類:同一等級中土地型別的劃分;

土地分類與土地分級的關係

1、 土地分級是土地分類的前提;2、土地分級是對土地的縱向劃分,土地分類則是對土地的橫向(即同一等級內)類群歸併。

簡述土地分類的步驟與方法:

原則:1)自然發生學原則;2)綜合性原則;3)主導因素原則;4)實用性原則;

步驟:1)確定分類的物件:確定以哪一級土地單元作為分類的物件,主要取決於研究任務和隨後編制的土地型別圖的比例尺。還決定於研究地區的複雜程度。

2)確定分類依據和分類指標:分類的依據和指標要力求客觀反映研究區的土地分異規律。

3)選取分類方法進行分類:分類方法可分為景觀法、引數法和發生法。

方法:1)發生法:(小比例尺航片)2)景觀法:(遙感影像)3)引數法:(具體資料)

簡述前蘇聯的土地型別分類系統:p66(自己理解概括)

國家標準"土地分類"p68-69

第四章土地資源調查:

型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土地質量調查、土地型別調查、土地權屬調查

土地資源調查的任務:p97-98

1) 清查各類土地資源的數量;

2) 清查土地資源的基本特性和質量狀況;

3) 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問題,並進行土地利用分割槽;

土地資源學

土地的概念 土地是地球陸地表面由氣候 土壤 水文 地形 地質 生物以及人類活動結果所組成的乙個複雜的自然經濟綜合體,其性質隨時間不斷變化。土地的屬性 自然屬性 1生產性 2整體性 3面積的有限性 4位置的固定性和區域差異性 5時間變化性 6土地資源的再生性和非再生性7多用途性 社會屬性 1土地的社會...

土地資源學

課程報告 姓名 任培洋 班級 土地資源管理11 1班 學號 20116916 基本農田的現狀及保護 摘要 中國現有耕地保護的形勢十分嚴峻,2008年中國耕地面積僅佔世界耕地面積的8.1 人均耕地不足0.1公頃,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 5,卻養活著世界20.1 以上的人口。在這種背景下,當土地資源進一步...

土地資源學作業

耕地保護問題 我國耕地問題歷來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議題,目前對該問題的研究已被提公升到乙個新的高度。進入21世紀後,我國經濟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十五 期間我國的gdp年均增速達8.8 人均gdp達1000美元。伴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 城市的迅速擴張 產業結構的劇烈調整以及 的決策行為等因素的影響,土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