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燭之武退秦師》鍾斯影

2022-12-28 23:06:06 字數 5172 閱讀 6265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

233號鍾斯影

【學習目標】

1、掌握《左傳》的體例、別名和先秦散文的特點。

2、概括全文內容,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歸納本課詞類活用的型別、古今異義字和通假字等。

4、歸納本課出現的文言特殊句式:介賓短語後置句、賓語前置句、判斷句。別動句和省略句。

5、學習燭之武急國家之急、公而忘私和鄭伯引咎自責的優秀品質。【教學方法】

串**、誦讀法。

【學習重點】:

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實詞、虛詞等文言知識

【學習難點】:

對古今異義詞、被動句的掌握。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匯入曹操有句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古往今來有很多的人哪怕社會、命運對他們如何不公,但到了緊要關頭,依然挺身而出,為國家為蒼生獻出自己的乙份光和熱。燭之武就是這樣乙個讓我們敬佩不已的人,之前大家都預習過了《燭之武退秦師》,那麼現在就由我來為大家上下《燭之武退秦師》這麼課。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板書)

之前大家都有預習我們知道這篇出至《左傳》,這裡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左傳》這本書

《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

《左傳》和《公羊傳》《穀梁傳》都是解說《春秋》而作,故又稱作「春秋三傳」。其與《國語》成書時間差不多,二書在思想傾向上基本一致,《左傳》比《國語》有新的發展,民本思想更加鮮明。

《左傳》中記了眾多的歷史人物,不論其地位貴賤,職務高低,他和其他古代的作品最大的區別就是他不當當只是英雄和君王的傳記。

而這次要講的燭之武退秦師就是其中的一篇。

現在請一位同學來朗讀一下全文,在他誦讀的過程中請同學們注意一些問題

1既然這篇文章叫燭之武退秦師,那麼燭之武是在什麼情況下退秦師的?

2.燭之武是怎麼退秦師的?

3.最後結局怎麼樣?

在讀完之後希望同學們能對這篇文章的大概和整體形成乙個了解。

這位同學讀得很認真,那在同學們讀這篇文章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個容易錯的讀音

泛(fàn)南第一段佚(yì)之狐第二段開頭夜縋(zhuī)而出第三段開頭

亡鄭以陪(pèi)鄰共(gōng)其乏睏闕(qué)秦第三段末尾

秦伯說(yuè)    逢(páng)孫

第一段:秦、晉圍鄭

現在我們來講解第一段: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理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泛南。

1. 哪位同學能告訴我這第一段講了什麼內容?

甲師:(稍等一會)很好,晉侯,秦伯圍鄭,晉侯,秦伯圍攻鄭國,這句話在這裡寫出了當時的形式,「晉侯、秦伯圍鄭」,兩大國圍一小國——兵臨城下,形勢嚴峻。

以其無理於晉,且貳於楚也。因為鄭國對晉國無禮,並且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盟,同學們這裡的貳是什麼意思。

甲: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盟

師:(若無回答)這裡是指一方面怎樣另一方面怎樣。這句則是交代了圍鄭原因(「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其實在歷史上**圍鄭發生在西元前630年。

在此之前,鄭國做了兩件對不起晉國的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西元前632年的晉、楚城濮之戰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結果楚國大敗。大家注意到沒有這兩事與晉利害相關,和秦利害關係不大——這裡的隱含資訊就是秦可以爭取);

師:晉軍函陵,秦軍泛南。這裡的軍是名詞活用為動詞,駐軍、駐紮意思的。

這句則是寫駐軍位置(「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大家可以看這形式圖(事先畫好的)兩個國家的軍隊沒有駐紮在一起,也就是說這兩國是分兵駐紮.那麼**兩國不是同盟嗎?而他們卻「分別駐軍」這裡面有沒有什麼特別的?

甲師:其實作者寫兩軍分兵駐紮是為了表明下文的鄭國有機會單獨與秦接觸,這裡是為下文做鋪墊。同時也為下文描寫人物埋下伏筆,正是有了這樣的排兵布陣,說明秦、晉之間還是有一些不信任。

只有不信任才給燭之武說秦伯提供了機會。

所以說在看似凶險的危機下,並不是一點希望都沒有。

**鄭第二段:臨危受命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譯文:佚之狐對鄭伯說:「國家很危急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王,秦軍一定會撤退。

」鄭伯聽從了佚之狐的意見。(燭之武)推辭說:「老臣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不能做什麼了。

」 鄭伯說:「我不能早點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您也有不利啊。

」(燭之武)答應了。

師: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佚之狐對鄭伯說:「國家很危急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王,秦軍一定會撤退。」文章一開始沒寫燭之武而寫佚之狐,這裡的佚之狐有什麼作用?

甲:……………………

師;這位同學說得不錯,這裡寫能洞明事理的佚之狐是為了表明其的重要性,從側面的烘托出燭之武的價值,大家都看過電視劇集都知道英雄往往是最後出場。就是為了提公升其價值,被佚之狐這麼一說其價值性明顯的提高了。

師:公從之。鄭伯答應了,鄭伯答應了那燭之武有沒有答應呢?

甲:…………(無視)

師: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燭之武推辭了,「老臣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不能做什麼了。」。從燭之武這句話大家可以看出他的情緒是怎樣的?

甲師:很好,燭之武可以說是壯士不遇,英雄末路,他滿腹牢騷,滿心委屈。在馮夢龍《東周列國演義》:

燭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終得不到公升官,在鄭國一直擔任「圉正」( yǔ ) (養馬的長官),大概相當於《西遊記》裡所說的「弼馬溫」吧。被舉薦使秦時,已年過七十,鬚髮皆白,身子傴僂,步履蹣跚。 .

早年沒有得到重用現在危機時刻才想到他,心裡不免有些牢騷。

師:既然燭之武不答應那麼鄭伯又是如何說服燭之武的呢?同學們接著看

師: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鄭伯說:「我不能早點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大家注意下鄭伯在這裡稱燭之武為子,誰知道子是什麼意思?

甲:古代對男子的尊稱

師:子是古代對男子的尊稱,大家可以看註解。用子這表明鄭伯對燭之武的乙個態度:

恭敬。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這句則是寫鄭伯對燭之武主動道歉,要知道鄭伯當時可以一國之君,他向燭之武道歉。

這表明什麼啊?

師:表明其態度的誠懇。我們接著看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而鄭國滅亡,您也有不利啊。」見還燭之武沒有答應,鄭伯話鋒一轉。用鄭國和燭之武自身的利益來說服燭之武。

燭之武答應了麼?

師:許之,答應了他。燭之武在說秦伯之前,只是鄭國的乙個圉政,小小的養馬官,有著懷才不遇的憤怨,但在鄭國危難之際,挺身而出,隻身去說秦伯足見其愛國之情。

師:燭之武經過鄭伯的說服答應他去說服秦君,那他又是如何說服秦君的呢?大家請看第三段。

第三段:說退秦師

1. 第三段:說退秦師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鄰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睏,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翻譯:夜晚用繩子吊下燭武出城。(燭武)拜見秦王說道:

「秦、晉圍鄭,鄭國當然知道(自己)要滅亡啦。如果滅鄭國有利於您,那就辛苦您的部下(也值得)了。越過別的國家而把邊遠的地方當做邊邑,您知道他的難度,為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實力的加強,(就是)您的實力的削弱啊。

如果(您和您的部下)住在鄭國讓我們盡東路上的主人,往來的使者,困乏時提供休息的地方,對您也就沒什麼害處啊。而且您曾經賜予晉國(糧食),(晉國)許諾給您焦、瑕兩邑,(但他們)早上(渡過黃河)上岸晚上就設定築城牆的板(修築城牆以防您要那兩邑),這是您知道的啊。晉國,**有知足的啊?

既然已經東邊占領了鄭國,(便)又想肆意侵占它的西邊。如果不攫取秦國(的國土),將取誰的呢?損傷秦來讓晉獲利,還請您考慮。

」秦國國王很高興,跟鄭國人結盟。派杞子、逢孫、揚孫駐防(泛河南岸),(自己率大部隊)回國。

師:夜縋而出。誰能翻譯下這句是什麼意思

甲:夜晚用繩子吊下燭武出城。

師:那他為什麼要夜晚用繩子出城呢?為什麼不走城門?

甲:………………….

師:沒錯,這裡「夜縋而出」,進一步說明了鄭國形勢之嚴重。秦、晉已完全包圍了鄭國,連城門也打不開了。

這時,鄭國的命運將取決於燭之武此行的成功與否。進一步突出了燭之武的重要性。

師: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燭武)拜見秦王說道:「秦、晉圍鄭,鄭國當然知道(自己)要滅亡了。燭之武不是要說服秦君麼,那他為什麼要說鄭國知道自己要滅亡了呢?

甲:……………

師:燭之武這裡這麼說是欲揚先抑,以退為進(板書)。一般說來,敵我談判,雙方都有戒備,只有盡快消除對方的戒心,才有可能使對方坐到談判桌前。

現在這情況很明顯,兩大國圍攻一小國,秦君佔盡優勢,可以說是銳氣正盛,如果和秦君正面衝突明顯是不明智的。所以燭之武說鄭既知亡矣。一定程度上避開了秦君的銳氣,消除了對方的戒心。

這樣才能讓燭之武更好的採取進一步的動作。

師: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這裡翻譯可能會有點問題,哪位同學知道這句什麼意思

甲:如果滅鄭國有利於您,那就辛苦您的部下(也值得)了。

師:很好請坐,大家請看註解19 這裡的執事指辦事的官吏

師: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越過別的國家而把邊遠的地方當做邊邑,您知道他的難度。大家可以看註解20這裡的鄙是邊邑的意思。

師: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為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實力的加強,(就是)您的實力的削弱啊。

師:大家來歸納下這幾句是講什麼?

甲師:大家可以看這形式圖,這是鄭國的位置,這是秦,這是晉。按照燭之武所說的那麼鄭國滅亡了,那個國家獲利啊?

甲;晉師:所以可以歸納為亡鄭無益於秦(板書)在這裡燭之武指出,秦、鄭相隔遙遠,晉、鄭卻是近鄰,因此亡鄭只能對晉國有利,對秦國不但沒有利益可言,反而因「鄰之厚」而顯得「君之薄」。鑑於秦、晉目前尚是盟國,燭之武的措辭是委婉而謹慎的,他沒有立即指出秦、晉聯盟的虛偽性,卻巧妙地點明秦、晉畢竟是兩國這一事實。

這既符合實際,又從根本上動搖了秦、晉聯盟的基礎,這不能不讓秦伯動心,秦國當然不會幫助晉國成就霸業而使自己的國力相對削弱。

燭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退秦師 導學案 第一課時 目標導航 一 教學目標 1.了解 左傳 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2.了解與本文內容相關的歷史史實。3.誦讀課文 整體感知,正音,借助注釋疏通文章。4 紮實掌握文言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提公升文言文翻譯能力。教學重點 1.理解 貳 軍 辭 鄙 陪 敢 濟 肆 ...

燭之武退秦師

各位考官,各位評委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 燭之武退秦師 我將從教材 教法 學法 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進行說課展示 一 說教材 燭之武退秦師 是先秦歷史散文,出自人教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必修1第二單元,新課標對文言文教學的要求是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積累語...

燭之武退秦師

九月甲午,晉侯 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泛 f n 南。佚之狐言於鄭伯曰 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 zhu 而出,見秦伯,曰 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