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網 圓錐體積

2022-12-28 17:15:05 字數 1172 閱讀 8739

剛才劉穎老師談了數與代數這樣的課例該如何設計自學指導,我覺得她講得非常好。下面我想結合我執教過的六年級下冊《圓錐的體積》一課來講講自己在空間與圖形教學上是如何確定自學指導的。《圓錐的體積》一課的學習目標是:

了解圓錐的體積和容積的含義。

2、通過「模擬猜想—驗證說明」的方法,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

3、能利用公式正確計算圓錐的體積,並解決實際問題。

自學指導中「仔細看書11頁內容和12頁算一算。」這是告訴學生自學的範圍。

教材首先出示了乙個小麥堆的情境圖,問「這堆小麥的體積是多少」求這堆小麥的體積也就是求圓錐的體積,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這一部分老師口述即可,所以沒有設計自學指導。接著看兩個泡泡中的內容:

「圓錐的體積能不能也用底面積乘高計算呢」「直接用底面積乘高求得是圓柱的體積,我猜想圓錐的體積大概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推導出了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而圓柱和圓錐形狀相似,都有圓形底面,學生很容易模擬猜想出圓錐的體積可能與圓柱的體積有關。所以我設計了自學指導1。(這樣設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學生一旦做出某種猜測,他就會把自己的思維與所學的知識聯絡在一起,就會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於時就會主動參與、關心知識的進展,從而達到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書中的小實驗「你有什麼辦法驗證自己的猜想」並在下面提示了一種驗證方法,除了書中這種方法之外,學生還有可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如把圓柱容器裝滿沙子倒入圓錐容器,看能倒幾次,除了用沙子還可以用水、麵粉等實驗,《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一改以前教師演示或在教師指令下實驗的做法;採取提供學生材料和機會,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方式。

所以我確定了自學指導2。(這樣設計讓學生帶著問題動手實驗、自己研究、分析問題,不但培養了他們動手操作的能力,還留給了他們創新的空間)。書中「通過上面的實驗,你發現了什麼」一直到這頁結束,其實就是得出結論並總結出圓錐體積公式。

所以我確定了自學指導3。「12頁算一算」的內容就是利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我確定的自學指導4是……。

(這樣設計目的是鞏固、加深所學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本節課的目標要求。)

學生按照上面的自學指導自學,自學效果很好,不但順利的推導出了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還學習到了科學的研究方法:直覺猜想——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實踐運用。以後再學習類似課型時,學生也許能學以置用。

圓錐體積教學反思

1 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非常順利地得到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推導出來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原因之處有 1 猜想 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使學生初步建立圓錐與圓柱體積之間的關係,教師預設學生可能粗略地知道有 三分之一 這一關係,那麼三分之一這一關係怎樣推導呢 引起以下怎樣推導圓錐的體積這一過程...

圓錐體積教學反思

新橋小學 楊姣玥 本節課我經過精心設計,結合班級學情,通過複習舊知回憶實驗過程,如何測量近似圓錐的鉛錘的體積,讓孩子們開動腦筋,用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方法,排水法進行測量。通過孩子們評價方法感知到方法侷限性,進而揭示課題。產生認知衝突,感受到迫切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我大膽讓孩子們猜圓錐的體積與什麼物...

圓錐體積案例反思

周延芳案例 一 揭題匯入 教師出示一小罐沙,問 將這罐沙倒在桌上,會變成什麼形狀?學生猜想後教師演示 揭題 圓錐的體積 師 在這節課上,你想學會哪些知識呢?生自主回答,確立學習目標 師 好,讓我們一起加油吧!二 探索交流 1 大膽猜想 教師演示削鉛筆 把一支圓柱形鉛筆的筆頭削成圓錐形。引導學生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