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叔本華悲觀主義人生哲學的理論根源

2022-12-20 03:21:03 字數 4684 閱讀 7277

摘要:隨著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網際網路越來越成為高校大學生獲取知識和資訊的重要渠道,對他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心理發展、價值觀念和政治傾向等方面將產生深刻的影響,並對我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和方法提出嚴峻的挑戰。通過**網際網路對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影響,為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提供一定的借鑑,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網際網路;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1網路及其特點

一般來說,網路是大量資訊資源、各種專用資訊系統及其公用通訊網路和資訊平台的總稱。它包括公用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計算機阿。本文所提到的網路側重於目前最為流行的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internet),是指集通訊、計算機、資料庫以及日用電子產品於一體的電子資訊交換系統。它能使每個人隨時隨地將文字、聲音、影象、電子資訊傳遞給設有終端裝置的任何地方、任何個人。它以「資源共享,資訊自由」為主要特徵。

網路具有互動性、即時性、全球性、開放性、虛擬性、匿名性等特點。網路的虛擬環境使其既似現實環境,又非現實環境,其對人的思想、行為、思維方式帶來巨大改變,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2網際網路對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影響

2.1網際網路對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積極影響(1)網際網路促進了大學生主體地位的提公升。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主體意識不斷強化和個性不斷完善的重要時期,而網路則為大學生個性的自由化、多樣化與全面化發展創造了新的條件,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大學生根據自己的意願、興趣和安排,隨時上網瀏覽、學習和娛樂,這將大大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而增強大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大學生將更多地依賴於網路,將其遭遇的挫折或麻煩通過選擇網上聊天、論壇、發表文章等形式來達到解決或解脫的目的。

這表明在網路條件下,傳統的「教師一學生」的資訊機制日趨弱化,「網路一學生」這一新的資訊機制正在逐漸形成。這種新的資訊交流機制,使大學生可以在網上真實表達自我,發揮個性,自由展現在現實生活中沒有顯露的真實人格,促使其個性更好地發展,有助於實現大學生自我教育的功能。(2)網際網路促進了大學生交往方式的變革。

網路的使用,改變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模式,它拓寬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手段和空間。通過網路,他們可以向四面八方的相識或不相識的朋友傾訴自己的苦惱,宣洩自己鬱悶的情感等。在溝通情感方面,網際網路確有其獨特之處。

開放性可以使大學生在幾千里之外的人群中選擇交流物件。找到知音;間接性可以不用直接面對而使彼此之間有一種神秘感,由此產生美好想象和交往熱情;虛擬性,使其不必擔心因為洩露了自己的隱私而危及自身利益。網上交流使大學生容易獲得在現實生活中所得不到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並且提供了更方便更大範圍的群體環境和社會交往機會,社會接觸範圍也大大拓寬,有助於大學生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資訊傳輸廣泛參與社會交往,充分擴充套件了大學生生活的社會環境,從而真正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價值。

(3)網際網路促進了大學生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變革。

就大學生而言,由於他們與網路接觸更多,因而這方面的表現更突出。具體說來,網路有利於大學生形成以下觀念:①效率觀念。

網際網路的顯著特點是執行的快捷性、同步性和使用簡便性,它使大學生獲取資訊變得十分快捷。以計算機、通訊和資訊科技為支撐的網路將世界各國和地區聯為一體,形成一種嶄新的資訊與通訊網路系統,以更快的速度傳送和處理數量日益增加的資料、資訊和知識。大學生在使用網路的過程中受其特點的影響,必然會形成較強的效率觀念。

②平等意識。網路的非中心的特性促進大學生平等意識的形成。網路為人們提供了平等文化參與的機會,不管人們處在什麼樣的國度,擁有怎樣的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都可以平等的身份隨時隨地參與其中,平等交流。

人與人之間趨向了平等,這種環境有利於大學生平等意識和權利意識的增強。③開放的觀念。網路的開放性特性為人們提供了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有多樣的思想、多元的文化、觀念、和生活方式等大量資訊。

大學生接觸外界的機會增加了,不僅擴寬了大學生的視野,更打破了他們自我封閉、侷限的觀念,在大學生的生活中形成了一種開放的環境,這種環境有利於他們開放觀念和多維思維方式的形成。④參與意識。隨著大學生視野的開闊,平等意識、開放意識的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也將得到較大發展。

絕大多數大學生喜歡參與網上論壇等互動性較強的活動,比如通過bbs發表言論,已成為當代摘要:綜觀叔本華的悲觀主義人生哲學,從生命意志到欲求,從慾望到痛苦、虛無構成了主導線。這種悲觀色調深受康德世界二分和印度佛教哲學的影響。

其哲學對社會來說無疑具有一定的消極性。但回顧西方哲學史,卻不能忽視他的思想對後世哲學、特別是非理性主義流派的影響。

關鍵詞:生命意志;悲觀主義;叔本華;人生哲學

叔本華人生哲學基本情感色調是悲觀主義。在他的視野中,世界是虛幻的,人生是痛苦的。生活的世界是無窮的痛苦與無盡的磨難。本文由中國**聯盟收集整理。

一、悲觀主義的理論思路

叔本華認為,生命意志是活力、欲求,而欲求是無止境的,欲求得不到滿足就是痛苦。因此,人生在其本質上就是痛苦。世界包括人生在內就其本質而言是意志,而人不僅是作為具體的欲求與需要的生命意志存在,而且還是「千百種需要的凝聚體」[1]。

意志是百折不撓的生命力、自發的活力,是一切欲求、需要的根源。欲求、需要得不到滿足即是匱乏,匱乏就是痛苦。而人的記憶、理智又加劇了這種痛苦。

因為,人不僅當下直接承受痛苦,且由於記憶將以往的痛苦儲存在記憶中,隨時由於偶然可能而被喚回意識中。「智力愈發達,痛苦的程度愈高,因此隨著認識到愈益明確,意識愈加強,痛苦也就增加,這是乙個正比例。到了人,這種痛苦也達到了最高的程度,並且,乙個人的智力愈高,認識愈明確,就愈痛苦,具有天才的人則最痛苦。

」[1]這樣,由於慾望得不到滿足,而人的記憶、理智又加深了痛苦的感受,因此人從來就是痛苦的。

但是如果慾望能得到滿足,卻又發現這種滿足只是暫時的,而暫時的慾望滿足之後又會帶來新的慾望,引發新的痛苦。如此,慾望是無窮的,痛苦也是無止境的。滿足之前,人已經備受各種痛苦糾纏不休;滿足之後,除了回到痛苦不會再有別的東西,只是改變了痛苦的形式而已。

痛苦的原初形式是缺陷、匱乏,如果不以這種原初形態出現,也會穿上「無聊」、「空虛」那令人生厭的馬甲而來,

這時可怕的空虛、無聊就會襲向人生。

因此,「人生是在痛苦和無聊之間像鐘擺一樣來回擺動著,事實上痛苦與無聊兩者也就是人生的兩種最後成分。」[1]「人生就是在痛苦的匱乏狀態下力求去掉匱乏可又不能去掉的悲慘存在」[1]。

二、康德世界二分的影響

叔本華自己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版序言中提到他的人生哲學深受康德哲學的影響。他繼承了康德世界二分法,提出了生命意志作為世界本質,把傳統的形上學問題與人生問題直接連線起來。生命意志作為世界的本質限制了理性作用的範圍,而生命意志是無止境的欲求,這樣就使他的人生哲學滑向了悲觀主義色調之中。

康德將世界劃分為物自體與表象世界,認為我們的認識能力只能認識表象世界,物自體世界是我們的認識能力所不及的。叔本華哲學以此為基礎,從主體出發認為世界是表象與意志,提出兩個著名命題「世界是我的表象」與「世界是我的意志」。但與康德所不同的是,他認為世界的本體是可以認識的。

以往哲學認為世界是大宇宙,我是小宇宙,而叔本華認為世界是大我,我是小我。於是對世界的表象、本質的認識都可以回到人自身去體認。叔本華認為,「世界是我的表象,這是乙個真理,是對於任何乙個生活著和認識著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不過只有人能夠將它納入反省的、抽象的意識罷了。

」[1]因此,不可知的「物自體」就是意志,一切行為都是意志的表象。表象並不是世界、人生的真正含義,而只是在時空中服從充足理由律的必然體現。這就為他尋求理解人生與世界根本機制的學說作了準備,且為他的人生哲學走向悲觀主義奠定了基礎。

首先,生命意志束縛了理性與行為。叔本華認為表象世界是必然性的領域,在表象世界中,人與動物的區別是人有理性。理性只能侷限在表象範圍之內,不能透過表象認識世界的本質。

在他看來,理性只是生命意志的工具,它的功能是滿足人的欲求,滿足個體及種族在生理上的需要,使個體能傳宗接代,種族得以繁衍。在這裡,非理性的生命意志作為世界的本質,必然抑制了理性的無上地位。為了保證生命意志的本質地位,他還將生命意志支配下的行動理解為不自由。

因為理性、動機作用中所產生的每乙個行為都是由嚴格的必然性而引起的。所以人們儘管有許多預定計畫、思考,可是他們的行徑由於受必然性的支配,他必須從有生之初到生命的末日始終扮演自己不願擔任的角色,同樣地也必須把自己負責的那部分悲劇劇情演出直到劇終。

其次,生命意志肯定無止境的欲求。叔本華認為,作為世界本質的生命意志是自由的,它支配著包括身體在內的一切的表象世界。表象世界是紛紜複雜的,但從其本質來說是單一的,整個表象世界是同乙個生命意志。

作為世界本質的生命意志體現在人身上,使人越自覺,就越是痛苦,因恐懼而奮力掙扎。這是因為生命意志肯定欲求。它沒有目的,沒有理由,沒有滿足,沒有根據,是乙個無盡追求的過程。

即使有暫時的滿足,也只會使後面的欲求更大,人的本質在此時就滑向了痛苦。大學生表達自己觀點、參與校園建設的重要途徑。大學生通過網路關注著世界、祖國和民族的前途。

由於網路的存在,大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途徑更多了。(4)網際網路促進了大學生創新潛能的充分發揮。

學生可以從豐富的網路資訊資源中汲取知識,完善知識結構,可以通過與眾多網友的資訊交流,在平等的氣氛中相互學習、相互**,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有利於學生積極探索、大膽嘗試、不斷開拓;可以使其真切地感受到高頻率的技術更新和高節奏的技術創新,從而激發其強烈的求知

慾望,促進其創新意識的覺醒。

2.2網際網路對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消極影響(1)交往的自由與虛擬世界的失落。

許多學生在網際網路世界所營造的虛擬空間裡,可以找到現實生活中無法找到的角色,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在網路上卻可以得到虛擬的滿足,於是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沉迷網路遊戲和網上聊天。長此下去,會產生情緒倦怠,網癮成性,性格扭曲。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也影響了自身的身心健康。

另一方面,這種網路交流的隨意性、隱匿性使大學生缺乏直接的面對面的人際互動,並且人格與交往情境雙重**的環境和氛圍,容易使大學生放任自己不再關心現實世界,而患上「網路疏離症」。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利於其承擔起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叔本華哲學

本人所編,非原創。叔本華的哲學基礎建立在康德哲學之上,所以最好是先理解康德,後理解叔本華,本編即是立於叔本華對康德的批判為起點的。1.王建偉 叔本華的人生哲學 2.鄧安慶 叔本華 3.黃文前 意志及其解脫之路 叔本華哲學思想研究 4.陶黎明 乙個悲觀者的創造性背叛 叔本華的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5...

叔本華經典語錄30句

衡量乙個人是否幸福,不應該看他擁有多少高興的事,而應該看他是否正為一些小事煩惱著。只有幸福的人,才會把無關痛癢的小事掛在心上。那些經歷著大災難的人是無暇顧及這些小事的。也因此在失去幸福以後,人們才會發現它們曾經存在。影響了尼采 薩特等諸多哲學家,開啟了非理性主義哲學。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思想亦深受叔本華...

對煤炭行業前景無需過度悲觀

近來,有聲音認為煤炭行業將出現嚴重產能過剩,進而長期陷入買方市場。面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 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和能源結構調整 煤炭產能可能繼續釋放 煤炭進口進一步增加 環境保護和減排壓力不斷加大等等,煤炭行業 時期確實已經成為過去。但告別 時期是否就意味著煤炭市場供大於求將成為常態?煤市將長期陷入買方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