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實效六法

2022-12-17 04:30:05 字數 5829 閱讀 6792

照理說,隨著企業開發經驗的不斷豐富,成本管理不應再是乙個難題,而且企業都積累了很多心得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但鑑於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複雜性,成本管理又永遠是困擾房地產企業的重大難題之一。

在尋求解決方法時,至今仍有一些企業不去分析自己企業的品牌價值、開發理念、專案特點、管理基礎和執行力等等,進而找出適宜、有效的改進方法,而是習慣性地去試著了解、借鑑標桿企業的管理方法及流程。這種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像有些小學生寫作文,不自我構思,而是去找范文,怎能有根本提高?令人遺憾的是,為了迎合企業這種「走捷徑」的心理需求,網上也配合性地出現了諸如「標桿企業成本管理」之類的資料和文章,且不知這類資料和文章或者早已過時,或者空洞無物。

最關鍵的是,因為對成本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同,標桿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未必多麼高,甚至還不如一般企業。例如曾備受推崇的某標桿企業,2023年半年報顯示,其淨利率還不到10%,遠遠低於行業平均淨利率水平。根據蘭德諮詢的測算,與同質物業相比,這家企業產品售價中品牌附加值也在10%左右。

也就是說,如果不依託品牌附加值,其售價可能與成本相當。

因為不同企業開發理念不同,所以成本管理理念也不同。例如綠城集團就不太重視成本管理。綠城的核心理念是「真誠、善意、精緻、完美」。

為了追求產品品質,在綠城內部甚至避諱提及成本控制,成本也不在考核指標範圍內。宋衛平經常告誡員工,不要去想成本高低,利潤多少是股東的事兒,只要把產品做好就行。

企業戰略導向不同、品牌價值不同、開發理念不同,學習、借鑑其它企業,特別是標桿企業的成本管理方法是沒有多少意義的,至少不如從我做起、自我改進更具實際意義。所以,乙個普遍現象是,中小企業通常比一線企業更重視成本管理,而且許多措施也更為實用、有效。例如有一家企業,為了控制石材的採購成本,直接與石材廠簽訂了長期購銷協議。

還有一家企業,為了降低營銷費用,董事長親自與報社領導談判,獲得了比低價還要低的版面費。這在一線企業是幾乎不可能的。

但是,諸多長期積累的心得也好,土辦法也罷,是不足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大環境下,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還要從理念上、方法上和制度保障上「多管齊下」。

利潤是買來的,不是賣出來的

大多數人將房地產的利潤理解為「利潤=銷售收入-成本費用」,這其實是把利潤狹義地理解成了專案利潤,因此許多企業甚至諮詢機構把成本管理視為了專案成本控制。而事實上,由乙個個專案利潤所組成的企業利潤才是企業關注的重點。如此,利潤的公式就變成了「利潤=銷售收入?

利潤率」。這種變換絕不是計算公式的簡單轉換,而是企業成本管理理念的不同。茲列舉兩種現象說明。

為什麼綠城、富力、世茂、萬達等企業近年來做了大量酒店等經營性物業?為什麼萬科、金地等也加入了並不擅長的商業地產市場?大家知道,經營性物業會「吃掉」企業大量的當期利潤,而且其本身的投資回報率很低。

顯然,與專案利潤相比,這些企業更看重企業能有乙個長期的現金流保障,還可以抵押變現,或者置入上市公司(等於一次性銷售)。因此,這些企業秘而不宣的秘密是,他們更注重房地產金融、商業地產和住宅地產業務之間的聯動價值。第二,有些企業幾乎不關心專案成本高低,例如綠城、星河灣等,卻了賺取了大量利潤。

他們的理念是,只要能造成高品質的房子,就不愁每人買;只要有人買,就不愁賺不到利潤。所以,談及成本管理,應從企業開發理念、產品理念談起,而絕不是把利潤狹義地理解為「利潤=銷售收入-成本費用」。以理念的名義**成本管理,不至於使企業犯下戰略上的方向性錯誤。

成本管理的另乙個重要概念是價值工程分析。通俗地說,所謂價值工程分析就是對成本投入和附加值關係的分析。舉乙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通過顧客敏感點分析得出的結論是,要把普通分戶門改為高檔進口門後,每平方公尺成本之間25元,但可銷售溢價是40元。那麼,這個成本增加方案就是可行的。以此類推,並進行適當疊加,就可以分析出成本投入和成本附加值關係。

這項工作就是價值工程分析。所以,談及成本管理,還應該從價值工程談起,而絕不是把成本管理簡單地理解為單向的成本控制。事實上,成本管理是雙向分析,尋找、確定平衡點的過程。

這個平衡點就是專案的目標成本。

在市場經濟下,售價並不取決於成本,而是取決於市場。同樣的道理,在專案目標成本確定後,利潤並不是賣出來的,而是買來的——買地的成本、買材料裝置的成本、買廣告版面的成本等等,已經決定了專案利潤是多少。只有具備這種認識,才會樹立「大成本」概念。

這種認識,也是成本管理理念的延伸。

很多企業,甚至有些諮詢機構在解決成本管理問題時,總是簡單地從「術」的層面去解決,而不是從「道」的層面是思考,因而缺乏戰略高度,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理念先行,就是「取道」。成本管理理念明確了,「術」就是具體方法問題了。

六術:全面、全程、倒推、動態、預警、標準化

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是先確定專案的目標成本,再落實目標責任制,並規定不同階段的成本控制措施,包括動態成本管理。一篇介紹標桿企業的成本管理的文章中,就是大致闡述了這種管理方法。其實這種方法早已過時了,而且管理效果事實證明也不好。

下面簡要介紹成本管理的最新方法。(一)全面

首先一定要有全面成本或「大成本」的概念,以及針對各項成本的具體管理方法。房地產成本由土地獲取費用、前期費用、各類工程費用、間接費用、財務費用等組成。當然,不同企業劃分方法不同,並不一定嚴格按照國家財稅機關所規定的劃分類別。

在各類成本構成比例上,通常土地成本約佔專案成本的25%-50%;前期費用(包括調研費、設計費等)約佔專案總成本的2%-5%;各類工程成本(包括建安工程費、管網工程費、景觀工程費、配套設施費等)約佔專案總成本的40%-50%;營銷費用約佔專案總成本的3%-8%。

在各類成本的屬性上,有一種觀點認為,土地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在專案初期即可大部分確定,可控性相對較小,而前期費用、工程費用、營銷費用因前後差異較大,因而是控制的重點這種觀點看似有一定道理,實則經不起推敲,有誤導之嫌。有一定開發經驗和管理經驗的人都知道,前期費用、工程費用、營銷費用其實是最難壓縮的。例如工程費用,能夠將偏差率控制在?

%已經是比較高的水平了。如果依次觀點,企業往往會把成本管理制度的重點放在設計費、工程費、推廣費控制上。其結果可能是既不可能控制住,甚至有可能以犧牲設計質量、工程質量為代價。

這顯然不符合成本管理理念。

事實上,要控制專案開發成本,一定要樹立「全面控制」的概念,決不可以偏概全、顧此失彼。例如土地獲取成本,如果能夠充分做好成本估算,並有豐富的「招拍掛」經驗,就能「撿到」不少便宜土地。再例如財務費用,如果能像跳舞一樣優雅地組合好各個專案的現金流,就能極大地提高資金周轉率,財務費用就會大大降低。

因此,傳統上看似不可為的土地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恰恰是成本管理的突破口;而傳統上的前期費用、工程費用、營銷費用等,只是成本管理的毫不放鬆的重點而已。

專案「大成本」的概念還包括稅金。這就要求企業要做好專案投資策劃、財務策劃和稅務籌畫。

除了以上成本構成外,近年來有些企業還在專案成本構成中增設了成本機動數和企業風險**,類似於原先的不可預見費,但又比不可預見費更科學。成本機動數和企業風險**的設立有利於在成本預警發生後「對沖」成本偏差,預防因偏差率超過預警線後再向董事會增報成本預算。(二)全程

全面控制是針對專案成本構成的,全程控制是針對專案不同階段所採取的控制措施。通常包括:

1、專案拓展和論證階段的投資估算,形成《專案投資估算表》。2、產品定位及設計策劃階段的成本測算,形成《專案成本測算表》。

3、設計階段的成本控制,分為概念設計階段、方案設計階段、初步設計階段和施工圖設計階段。其中在方案設計階段形成《專案目標成本》。在這一階段,慣常的做法是採用限額設計。

4、專案實施階段的成本控制,即在招標採購、工程洽商、設計變更過程中嚴格進行成本評審和控制。

5、銷售階段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控制營銷費用。

6、工程結算和專案結案階段的成本控制,特別是在專案終止後,要盡快完成專案後評價工作,盡快使專案順利結案,預防專案延遲而發生的期間費用。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每個階段除了要有切實可行、便於追溯責任的具體措施外,還要結合專案實際情況,將成本科目落實到責任部門和責任人,並明確獎懲細則。(三)倒推

「倒推」並不是指「售價-預期利潤」後確定目標成本(目標成本不是「倒推」出來的,而是產品品質決定的,因為市場不相信成本,只相信**),而是指在專案開發全程實行「前控制後」的「目標成本」管理方法――在專案開發各個階段,前一階段的測算結果都是後一階段的成本控制目標。這種「倒推」管理方法其實就是遵循前乙個節點制約、控制後乙個階段的控制原則。(四)動態

在全程成本控制過程中,要強化成本的「動態控制」管理方法。因為所設定的目標成本無論多麼精確,也不可能做到與實際完全相符。這就要求企業一定要加強專案成本的動態控制,包括對成本進行動態監測,並及時進行核算和分析,如果發現某一階段或者某些成本科目超過控制目標,原則上應從其它科目中調整回來,以確保專案結算成本不突破「目標成本」。

(五)預警

在目標成本確定後的專案開發銷售過程中,通過分別建立合同成本台賬和非合同成本台賬,各個主控部門對專案「目標+實際」成本進行偏差分析(包括未發生成本的預估)。所謂預警就是各級成本責任人、責任部門或專案總經理,對發生的成本超支事件或預計將發生的成本超支事

件履行報告程式的職責,以便企業及時採取預防措施或補救措施。原則上,只要某個成本即將發生超支或極有可能超支就必須預警,而不是等成本科目超支再預警。成本超值預警後,可以分別選擇以下四種方式:

(1)不同意使用機動數(不可預見費)調整目標成本,而要求採取有效降低成本的措施解決;(2)對已經超支的或通過努力也無法避免的即將超支,經批准後動用成本機動數調整目標成本;(3)當成本機動數額度不足時,或將機動數預留它用,同時又不能在其他科目消化該部分成本而使專案總成本將被突破時,可提出企業風險金使用申請。公司分管副總經理審批追加的額度,用於增加專案成本機動數;(4)當專案總成本突破成本目標時(包括突破企業風險**)時,應向董事會提出追加總成本申請。董事會批准的總成本增加額度,用於增加專案風險**。

需要說明的是,成本預警後,通常並不影響對目標責任部門和責任人的績效考核和責任追溯。(六)標準化

以上五種方法聯同傳統的目標責任制管理方法,都是針對專案成本管理的具體控制措施。「控制」是針對目標成本而言的,而且,控制≠降低。要想從根本上降低專案成本、提高專案利潤率,目前看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推行標準化。

只有推行標準化,才能實現產品線的複製、連鎖開發,才能從根本上縮短專案開發周期。據措施,專案開發周期每縮減乙個月,淨利率能提高0.7-1%。

試想,乙個專案開發周期由40個月壓縮為36個月,淨利潤就能提高3-4%,是多麼高的顯在效益,隨之而來的資金周轉率更會大幅度提高。這也是為什麼一線企業大都購買淨地並將開盤前的時間盡力壓縮到6-10個月的根本原因。也只有推行標準化,才能實現大排量、集中採購,進而降低開發成本。

而且,在實現標準化開發後,還可以很容易地推行成本定額標準化:在統一成本科目和財務科目的前提下,同一產品線下,將專案成本的四級、二百多項科目的成本予以標準化、定額化,不僅有利於控制成本,而便於比較不同專案之間同一成本科目的成本高低。總之,隨著企業專案數量的增多和產品線的不斷成熟,推行標準化是控制並降低專案成本的根本之策。

用制度傳承經驗

成本管理理念也好,具體管理方法也罷,先進的、有效的東西,如果沒有載體去教導、去傳承,而是只停留在管理者的腦海中,是不可能保證其他人、其它專案也能具有同樣的成本管理水平。這個載體就是制度。也正是因為缺乏可傳承的制度,導致有些企業一犯再犯同樣的錯誤。

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時,要切忌照搬、借鑑所謂標桿企業的制度或流程,一定要結合企業和專案實際情況,度身訂製出one on one的切實可行的成本管理體系。提請注意的是,要基於專案成本管理,建立起企業的成本管理體系。

在建立成本管理體系時,建議企業以理念為先導,以「六術」和「pdca過程控制」為方法。全面、系統的成本管理體系應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

1.成本管理理念、方**說明

2.成本管理組織結構圖,以及權責邊界和工作介面關係3.成本管理體系檔案層級劃分和使用說明4.一級檔案:成本管理制度5.二級檔案:

5.1專案投資估算5.2專案成本測算5.3專案目標成本管理5.4成本分析與預警5.5專案成本決算5.6成本後評估

注:二級檔案下分別有指南、指引、規範、標準等**檔案,以及表單、模板/範本等。因篇幅所限,不再詳細羅列。

6.成本管理績效考核與獎懲7.成本管理案例及索引

適宜、有效、制度化的成本管理體系是提高企業成本管理水平的基礎;理念、方法、制度,正是成本管理的三要素。

**:價值中國網

物理知識記憶六法

1.觀察記憶法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實驗具有生動直觀的特點,通過物理實驗可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記憶。2.網路記憶法 學過乙個章節之後,對有關的知識資訊進行整理,將同類知識或有密切聯絡的知識納入一定的知識體系,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知識網路,進行記憶。例如,3.比較記憶法 把不同的物理概念 物理規律...

小車發動機保養六法

保護愛車心臟小車發動機保養六法 為維持發動機技術狀況和工作能力完好,汽車經過長時間行駛之後就需要進行一定的保養,否則發動機的壽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車子的使用壽命也會隨之減少。六招幫助您保養汽車發動機 一 磨,即磨合。這是延長使用壽命的基礎,無論是新車還是大修後的發動機,都必須按規程進行磨合後,方能投...

2023年甘肅選調生考試面試指導 智慧型六法則

如何順利通過選調生考試面試,了解面試法則是很重要的,接下來為大家分享選調生考試面試智慧型六法則。第一,拿到題目之後,認真審題,可能一時會沒思路,不要緊,可以邊想邊寫,寫的過程就形成答題思路了 如果是那種沒有給準備時間,那就在準備的幾秒內想到的先答,如果沒有思路,那就略停頓,想到一點答一點,邊想邊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