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新課標有什麼變化

2022-12-15 20:51:01 字數 3173 閱讀 7456

標題:(《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23年版)修訂的說明)新課標有什麼變化發布者:內容:

輔導教師138(發布時間:2012-5-30 9:35:12)

新課標有什麼變化

提交者:邵勝楠(提交時間:2012-6-5 9:08:51)答題內容: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變化:

一、在前言部分增加時代背景和課程作用

為適應初中學生的成長需要,思想品德課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等相關內容,旨在促進初中學生道德品質、健康心理、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的進一步發展,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為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打下基礎。

二、更加明晰了課程性質

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

三、理清了課程特徵

思想性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分階段分層次對初中學生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教育,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人文性尊重學生學習與發展規律,體現青少年文化特點,關懷學生精神成長需要,用初中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組織

課程內容、實施教學,用優秀的人類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學生心靈,提公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實踐性從學生實際出發並將初中學生逐步擴充套件的生活作為課程建設與實施的基礎;注重與社會實踐的聯絡,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樣的活動,在認識、體驗與踐行中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綜合性有機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等多方面的學習內容;與初中學生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緊密聯絡;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知識的學習、能力的提高與思想方法、思維方式的掌握融為一體。

四、明確了課程基本理念

(一)幫助學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做負責任的公民是課程的核心

(二)初中學生逐步擴充套件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

(三)堅持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與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一是課程的基本原則。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積極實踐,國家和社會的要求只有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實踐才能為學生真正接受。

五、更加清晰的課程設計思路

思想品德課程以初中學生逐步擴充套件的生活為基礎,以學生成長過程中需要處理的關係為線索,有機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等方面的內容,進行科學設計。

初中學生逐步擴充套件的生活,尤其是處在青春期的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是思想品德課程設計的基礎,課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直面他們成長中遇到的問題,滿足他們發展的需要。初中階段的學生需要進一步學習正確處理與自我、與他人和集體,以及與國家和社會的關係。這三組重要關係依次構成了本課程的三大內容板塊。

每一內容板塊中均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等方面的具體內容。

六、課程目標部分整合、細化、增加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思想品德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旨在促進初中學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展,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分類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生命的可貴,養成樂觀向上、意志堅強的人生態度。體會生態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關係,愛護環境,形成勤儉節約、珍惜資源的意識。

養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誠實守信、樂於助人、有責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質。

形成熱愛勞動、注重實踐、崇尚科學、自主自立、敢於競爭、善於合作、勇於創新的個性品質。

樹立規則意識、法制觀念,有公共精神,增強公民意識。熱愛集體、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認同中華文化,繼承革命傳統,弘揚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識和國際視野,熱愛和平。

(二)能力

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能夠自我調適、自我控制。掌握愛護環境的基本方法,形成愛護環境的能力。逐步掌握交往與溝通的技能,學習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方法。

學習蒐集、處理、運用資訊的方法,提高媒介素養,能夠積極適應資訊化社會。

學會面對複雜的社會生活和多樣的價值觀念,以正確的價值觀為標準,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選擇。

學習運用法律維護自己、他人、國家和社會的合法權益。(三)知識

了解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基本常識,掌握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途徑與方法,理解個體成長與社會環境的關係。

了解我與他人和集體關係的基本知識,認識處理我與他人和集體關係的基本社會規範與道德規範。

理解人類生存與生態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認識當今人類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根源,掌握環境保護的知識。

知道基本的法律常識,了解法律在個人、社會和國家生活

中的基本作用和意義。

知道我國的基本國情,了解當今世界的現狀與趨勢。七、完善了課程內容

1、對課程內容中的具體條目進行修訂,使其進一步完善。修訂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修正行為動詞,便於教師準確把握課程目標達成要求。(2)矯正個別認識侷限,使課程內容規定更加科學。(3)合併或分解前後的雷同。

(4)刪除某些知識或者縮小其內涵,使難易程度適當,落實小學、初中、高中銜接要求。

2、對某些條目的排序進行捋順,明確條目之間的內在邏輯。如,第一版塊「成長中的我」中的第二部分「自尊自強」各條目,按照由外在的、表層的道德逐步指向深層的道德邏輯重新排序;第三版塊「我與國家和社會」中的第二部分「認識國情,愛我中華」各條目按照由具體國情到國策,中國到世界的邏輯重新排序。

八、增加了教學原則、教學建議、完善了教學建議(一)準確把握課程性質,全面落實課程目標

教學應準確把握思想品德課程的綜合性,以學生健康成長需要處理的主要關係為線索,將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等內容進行有機整合、科學設計,避免將這些內容割裂開來,分塊進行教學;應準確把握思想品德課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

化、孤立化地傳授和記誦知識,努力使知識的學習服務於學生思想道德發展的需要。

(二)強調與生活實際以及其他課程的聯絡

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善於開發和利用初中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組織教學,為學生的思想道德成長服務。思想品德課程實施者應增強課程的開放性,積極開發各門學科中的相關資源,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有機聯絡和融通,形成教育合力。

(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

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是最重要的道德學習方式。教師要善於利用並創設豐富的教育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親身經歷與感悟,在獲得情感體驗的同時,深化思想認識。還要為學生提供直接參與實踐的機會,提高他們道德踐行的能力。

(四)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調查、參觀、討論、訪談、專案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中的問題,在合作和分享中擴充套件自己的經驗,在自主**和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增強道德學習能力。

2019初中思想品德新課標解讀

三 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 1 自主 參與式 學習 新的課改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如上課的時候讓學生對某個問題進行分組或集體討論 通過各種方式查閱資料 布置的作業是諸如觀察 製作 社會調查等實踐性作業 在活動課上放手發動學生,從組織 主持到課程的實施都交給學生,老師在旁邊協助 讓學生參與到學習評價當中等。...

初中思想品德新課標學習體會

8 增強公民意識,學會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權 參與權 表達權 監督權 9 維護國家的安全 榮譽 利益是每個公民的義務 四 關注學情,注重實踐。新版 課程標準 增加了一些行為訓練的內容,如 學習基本的自救自護常識 體會生命的價值,知道實現人生意義應該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做起 學習與父母溝通的技巧 積極參與公...

思想品德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今年暑假,我參加了區教育局組織的新課標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但是我獲益匪淺。課堂上每一位學員聽得都很認真,楊老師及授課老師的講解更是聲情並茂,細雨如絲,我們如小草般貪婪吮吸著春天的甘露,彷彿又回到了學生時代。我從兩個方面闡述我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首先是思想上的轉變。我所任科目是七年級語文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