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冊各單元教學反思

2022-12-15 08:36:05 字數 3477 閱讀 9739

《數一數》教學反思:

作為一年級數學的第一單元,讓學生感受學校的環境,熟悉他們今後學習、生活、活動的場所,怎麼樣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順利的適應小學數學的學習是這節課的關鍵。在教學時,我先對學生的數數情況進行初步的了解:接著為學生出示鮮豔的圖(課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

教學活動按照先引導學生數圖中事物的數量,再抽象出數,然後再回到數數活動中進行。10以內各數的認讀,採用了多種方法,分步驟的練習與反饋,便於全面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最後引導學生數一數身邊事物的數量,將數與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絡,體現數學的廣泛性。

最後的小結,既對本節課學習活動進行了總結,又進一步將活動擴充套件到課外,使數學學習走出課堂。

《比一比》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比一比教學一課時完成,其中包含了比長短、比輕重、比高矮等等,細細品味,這個教材的編排是非常有心的,每一種比的方法雖各不相同,但實際上又是相通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在例題學習中沒有問題,但在操作第一題同座比鉛筆時,一放就收不回來了,小朋友乙個個都非要自己的鉛筆長不可,當時在講三支鉛筆比的時候,我就用了一支自己的筆去比,引導觀察,學生的注意力又回來了,看來課堂上活動組織的有效性還是很值得研究的問題。

今天教學中比較滿意的是學生理解了「最多、最少」至少需要三個物體比一比,我在三支鉛筆比的時候引入這句話,「三支筆比,誰最長,誰最短,為什麼要加乙個最呢?」

但在作業中發現學生對繩子繞三圈比繞四圈短,有的學生不理解題意;對於乙個菠蘿=兩個蘋果,乙個菠蘿=三個柿子,乙個菠蘿、乙個蘋果、乙個柿子比一比,有個別小朋友不清。由此我採取了個個擊破的方法,錯的小朋友面批,邊講邊實驗邊訂正,效果不錯。

《1--5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反思:

剛入學的孩子上課習慣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學習方式。讓一年級的新生投入到數學活動中的關鍵是調動起他們的興趣,創造乙個學生樂於參與的活動情境。我利用坐火車旅遊形式,將練習題串在一起,變枯燥的練習為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

讓學生親身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在練習中,通過用手指表示得數,將式子列在自己的紙板上,小組交流,搶答等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都得到需要的數學知識。習題的內容上選擇有生活味的、學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們的興趣。

比如點點人數,看看動物園,數數小蜜蜂,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注意,去思考,從而讓學生親近數學,喜歡數學,提高數學學習的能力。

《認識物體和圖形》教學反思:

一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的小朋友公升為一年級的小學生,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徵,他們採用的思維方式是形象思維為主。怎樣讓孩子認識生活中的主體圖形,並以實物體中抽象出簡單的立體圖形呢?課前一段時間裡,我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平日裡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備教具使用,如長方體的牙膏盒、藥品盒等,正方體的餅乾盒、魔方等,圓柱體的茶盒、茶杯等,球體有桌球、皮球等,並在卡片上畫出數學模型圖,如長方體、圓柱、球的線描立體結構圖弄。

同時在課前讓學生按要求收集好相關生活物品以作學具。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同時,體會知識間的聯絡與區別。學生學習興趣非常濃厚,在數學活動中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反思:

眾所周知,每乙個孩子都愛問為什麼,每乙個孩子都想**一些秘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採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學時,我先告訴學生我一共有幾顆珠子,左手有幾個,讓學生猜猜右手有幾個,這樣反覆進行幾次,學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數的分解和組成以及加、減法,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為今後學習用數學做好了鋪墊。

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用數學」過程的指導,讓他們明確大括號和問題所表示的意義、重視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計算的過程,以此讓學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11~20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反思:

建立數感可以理解為會「數學地」思考,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我們沒有必要讓人人成為數學家,但應當使每個學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會數學地思考,數感是人的一種基本素養。

培養學生的數感,不是靠教師講解獲得的,而是要結合具體情境,通過數學活動得到感受和體驗。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都有強烈的表現慾,因此,我抓住這個契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給他們乙個舞台,讓他們用語言表達和交流數的資訊。為此,我適時安排了相應的活動。

新課引入時,我就先通過「考眼力」遊戲,讓學生通過數數,猜數。這不僅僅是激發學生學習情趣的一種策略,更是讓學生通過想和猜的活動,發展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感。又如在認識計數單位個和十時,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有什麼辦法能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過比較得出以十為計數單位,以及在出示主題圖時讓學生數一數圖上的事物各有多少。

引導學生學會應用數去觀察事物,表達和交流生活中有關數量的資訊,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領會學習數學的意義。另外,在尺子上除了讓學生乙個乙個數外,還讓學生兩個兩個,五個五個,十個十個數。這些安排不僅加深學生對數的意義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數感。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

儘管教學物件是上學才幾個月的一年級學生,但上課前絕不是一張白紙。由於生活經驗的積累,他們已經具備了相當的鐘錶及時間的感性認識。據課前調整得知,大部分學生能夠大概說出什麼時刻幹什麼,正確認識整時。

如果我們教學仍按部就班,按鐘錶的作用→認識鐘面→認識整時、半時→合理安排時間這樣的教學程式進行。無疑時間對學生的漠視,必將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本課教學只有緊密結合生活,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自主歸納總結知識,才能將學生的知識轉化教育資源。

所以,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努力做到從教材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充分聯絡學生生活實際,並依此調整教學,從而做到教師的教服務於學生的學。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通過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實物材料和廣闊的**空間,放手讓學生看一看、撥一撥、說一說,引導學生觀察,通過說鐘面這個環節,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交流討論,解決第乙個知識點。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學生在合作中分享著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實際教學中看出,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20以內的進製加法》教學反思:

20以內的的進製加法是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數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熟練地進行計算,是十分重要的。

教材編排中這部分知識分為三節新授課教學,第一節學習《9加幾》,在這節課中學生會初步接觸「湊十法」;第二節學習《8、7、6加幾》,在這節課中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掌握「湊十法」,會熟練用「湊十法」計算大數加小數;第三節課學習《、4、3、2加幾》,讓學生體會小數加大數,還可以用交換加位的位置,變成大數加小數來計算,也為以後學生加法交換律打下基礎。

在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對「湊十法」掌握較好,能根據具體的題目來選擇合適的湊十法進行計算,,在口算小數加大數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還是會選擇「湊十法」,只有少數孩子會用交換加數的位置的方法來計算。在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期間,我組織很多、各式各樣的口算練習,有自製的口算卡片、有自製的口算課件、有自製的口算練習題卡,分小組口算比賽、請學生當小老師自已出題來考考其他的孩子、同桌互相出題練習口算。多形式、大劑量的練習,讓學生對20以內進製加法這一知識重點的把握效果較好,口算的準確性和迅速性得到大幅提高。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第一單元 數一數 教學反思 作為一年級數學的第一單元,數一數之中所用到的數字相對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兒園時就學會數這幾個數字了。看圖數物體時,只要他們觀察的夠仔細,相信他們都能數出自己所選物體的個數,所以我感覺著一單元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還有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目的,在在課堂中盡量給學生發言的...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這一些細節的疏忽,作為一年級的老師,始終需要多乙個心眼,無論什麼時候。比多少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自認為最大的亮點是選用的材料很簡單,都是運用身邊的資源。比多少 這一課是在學生原有 比多少 方法的基礎上,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本節課,我根據剛入學兒童的認知特點,運用有趣的動手操作,吸引學生的...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上冊《位置》教學反思

一 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於他們理解數學知識是十分重要的。同時,正是通過生活經驗,學生經歷乙個從具體到逐步抽象的過程。在教學這節課時,由於學生對 上下 前後 並不陌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所以我設計了 捉迷藏 發散思維找朋友 等活動,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認知水平,展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