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物質運動的認識和思考

2022-12-12 23:21:06 字數 2217 閱讀 1466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任何物質運動都需要占有時間和空間;精神世界不占有時間和空間, 超越時間和空間的世界是非物質世界.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非物質世界是不存在的.而自然科學也為其提供了證據.這就為人們認識物質的運動規律提供了物質基礎。

人們為了發現規律,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不僅付出了時間,還走了曲折迂迴的道路。人們的主觀認識(簡稱認識)與物質運動規律(簡稱規律)是存在辯證關係的,人們可以發現規律、認識規律、利用規律,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夠創造規律,也不可能改變規律。這是因為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任務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具體來說就是:(1)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聯絡(客觀性)。所謂客觀性,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規律不能被創造、改變、消滅、廢除。

而所有認為:規律是「客觀精神」外加給事物的就是客觀唯心主義;所有認為「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康德)的就是主觀唯心主義。荀子說: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而輟廣。」意思是:「自然界的變化是有規律的,這種規律不會因堯是聖君而存在,也不因夏桀是暴君而滅亡。

天不會因為人們厭惡寒冷而取消冬天,也不會因為人們厭惡遼遠而縮小面積。」這反映的正是規律的客觀性。規律不是外部強加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所以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這種客觀性表現在:規律不能被創造、改變、消滅和廢除——人與規律的關係。一旦人類違背規律,就要受到規律的懲罰。

四季交替、晝夜迴圈的背後隱藏著地球運動這個本質。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表明;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它一方面繞軸自轉,另一方面又繞太陽公轉。四季交替,是地球繞太陽公轉和自轉軸傾斜引起的,而晝夜迴圈是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的結果。

由此可見,我們只有揭示了地球的公轉和自轉的本質聯絡,才能把握它的內在規律性。牛頓力學表明:在物體之間的引力相互作用中,質量大的物體總是吸引質量小的物體,所以,蘋果落地是地球引力對水的作用的結果。

只有在這些現象聯絡之中存在的本質聯絡才是規律,即萬有引力規律。現實中,我們常常看到的是規律現象,例如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作為規律的聯絡,不是浮現在事物表面的現象的聯絡,而是隱藏在事物現象之中的本質的聯絡。

總之,規律與現象密切聯絡,規律總要通過它的現象表現出來。偶然性的聯絡不是規律,規律是必然的聯絡。把偶爾出現的現象當作必然規律肯定會鬧笑話的,就象「守株待兔」中的宋人一樣荒唐。

(2)規律是事物內部的本質的聯絡。

(3)規律是事物發展中的必然聯絡(必然性)。所謂必然性就是不可避免、一定要發生的,確定不移的(只能這樣不能那樣 );而所謂偶然性既是可以避免、不一定發生,不確定的(某種搖擺偏離)。只有事物變化發展中的確定不移的、必定如此的聯絡,即必然聯絡才能成為規律。

力學中的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是指一切物體在排除空氣的阻力等條件下,都是以該物體的重力加速度向地面下落,這是物質運動過程中必定如此、確定不移的趨勢。還比如,當具備一定的土壤、水分、陽光、空氣、肥料等條件時。遺傳規律就決定了麥種撒到田裡,必定成長為麥苗並結出麥穗,決不會結出西瓜或豆子來,這也是確定不移的,具有必然性。

但麥苗長得多高、麥穗中麥粒的多少等等,是一種不確定的聯絡,具有偶然性,所以不是規律。 大凡規律不會是曇花一現的,只要條件具備,某種合乎規律的聯絡就必然會重複出現。潮起潮落、月缺月圓、摩擦生熱、向日葵向陽、大雁南來北往,家燕秋去春還……在相同條件下,自然規律在實驗室裡可以幾乎原版轉殖。

(4)規律是事物發展中穩定的聯絡(重複性、普遍性),即規律是事物發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絡。本身固有的、內部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絡四者缺一不可,共同存在於規律同一體中,缺少任何乙個方面都不能成為規律。規律在同類事物的範圍中是普遍存在和普遍發生作用的,規律具有普遍性。

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能力反映。認識是從認識論的角度,意識是從唯物論的角度。

生物的遺傳變異規律、物理的萬有引力規律、化學的元素週期率、政治經濟學的價值規律、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等,都是各門學科所揭示的事物運動的規律。可見,科學就承擔揭示事物運動的規律的任務,規律是科學研究的物件。每門學科都以研究某種規律或規律群為己任,科學體系本質上是規律體系的理論反映。

同時,我們要認識到規律是科學研究的物件,科學體系本質上是規律體系的理論反映。有人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也有人說:「不要相信你的眼睛,你的眼睛也會欺騙你。要相信你的大腦。

」如何看待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呢?(這就需要我們分清真象與假象、假象與錯覺的關係。)錯覺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錯誤感知,是對被感知的客觀事物的歪曲反映。

(它既不屬於客觀事物,也不是客觀事物本質的某種體現,它表明的是客觀事物與主觀反映者之間的矛盾。)假象不是錯覺。人們對同樣溫度的水感覺差異很大,這是一種錯覺,不是假象。

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認識和思考

作者 劉永 考試週刊 2013年第104期 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同樣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新課程標準 對朗讀的要求是正確 流利 有感情,其中的有感情絕非是老師或學生完全個性的釋放以進行二度創作,而是在理性深入了解課本內容後,盡可能地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原文章的本色,通過正確處理停頓...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無形文化遺產,代表著人類文化遺產的精神高度。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最古老也是最鮮活的文化歷史傳統,是國家 民族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資源和武庫,是民族精神 民族情感 民族歷史 民族個性 民族氣質 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機組成和重要表徵。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性質的認識,保護和弘揚優秀的非物質文化...

我對體罰學生的認識與思考

身為教師,經常會接觸到 不准體罰學生 的字眼。卻也經常在網上看到有關老師體罰學生的訊息 有學生被老師體罰出傷的,有學生被老師體罰成精神不正常的,有學生被罰吃大便的,有學生被罰蹲廁所的等等,有關教師體罰學生的事例非常的多,有的真的讓人難以置信。馬某曾是河北省井陘礦務局第一小學學生,儘管學習起來有點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