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發達國家城市化經驗教訓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2022-12-09 08:06:04 字數 3767 閱讀 8526

國經濟的發展的關鍵之一就是工業化進一步發展,而我國的低城市化水平已經嚴重制約了工業化的發展。2023年加入wto以來,國內市場逐步開放,中國經濟也將逐步融入世界經濟的氛圍中,中國經濟將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和國際競爭。在新的形勢下促進中國城市化水平的健康快速的提高,與工業化相輔相成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已經是當前的乙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分析世界經濟的發展歷程,城市化是伴隨著一國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它受工業化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反過來又影響工業化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由於各國的資源稟賦、經濟發展程度、市場規模、文化歷史傳統及社會制度不同,決定了各國的城市化發展道路不盡相同。

本文將對發達國家中城市化道路最具典型意義的三個國家——美國、英國、法國的城市化道路進行比較分析以探求城市化程序的基本性質、基本特徵和一般規律。鑑於各國的資源稟賦、經濟發展程度、市場規模、文化歷史傳統及社會制度的不同,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比較分析:①發達國家城市化發展的時代背景。

包括人口數量及分布、經濟發展水平、社會制度;②發達國家城市化的發展道路。伴隨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工業化的發展城市化政策的改變及實施;③發達國家城市化過程**現的問題。各國情況不同,城市化程序**現的問題也不盡相同。

通過分析比較總結出世界城市化的基本模式:

(1) 同步城市化。這是指城市的程序與工業化和經濟發展的水平趨於一致的城市化模式。這裡的一致主要指城市化與經濟發展呈顯著的正相關關係。

發達國家在城市化加速時期,這種相關性表現得相當明顯。美國是是同步城市化最典型的代表。(2)過度城市化。

又稱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顯超過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過工業化的速度,城市化主要是依靠傳統的第三產業來推動,甚至是無工業化的城市化,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少數大中城市,城市人口過度增長,城市建設的步伐趕不上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不能為居民提供就業機會和必要的生活條件,農村人口遷移之後沒有實現相應的職業轉換,造成嚴重的「城市病」。過度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元經濟結構下形成的農村推力和城市拉力的不平衡,而**又沒有採取必要的巨集觀調控措施。

相當數量的發展中國家基本上是這種城市化模式。(3)滯後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後於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滯後的原因主要是**為了避免城鄉對立和「城市病」的發生,採取各種措施來限制城市化的發展,結果不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規模效益得不到很好的發揮,而且還引發了像工業鄉土化、農業副業化、離農人口「兩棲化」和城鎮發展無序化等「農村病」現象。這是一種違背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規模的城市化模式。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城市化就是這種城市化的突出代表。

(4)逆城市化。是指城市市區尤其是大城市市區人口郊區化、大城市外圍衛星城鎮布局分散人的城市化模式,所謂「逆」並不是指城市人口的農村化,更不是指城市文明和生活方式的農村化,而是指城市市區人口向郊區遷移,大城市人口向衛星城遷移的傾向。造成逆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有大城市城區人口過於密集、就業困難、環境惡化等問題。

逆城市化的傾向主要發生在20世紀50-70年代城市化很高的國家,例如美國、英國。

(2) 雖然世界各國的城市化道路不盡相同,但通過對主要發達國家城市道路的分析比較能夠得出世界城市化發展規律:(1)城市化的速度發展規律。縱觀世界城市化的發展過程,從城市化的發展速度來看,城市化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城市化初期發展緩慢,中期發展速度加快,後期發展速度又放慢。對於城市化速度發展過程所經歷的這種變化轉變,現在研究城市化的學者一般都稱之為「s」型曲線。(2)城市的規模和數量發展規律。

從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城市規模和數量的發展規模看,城市規模和數量先後經歷了城市化初期規模小、數量少;中期階段城市規模大、數量多;後期階段城市規模又逐漸向小型化、多數量發展的過程,即城市的規模和數量呈現出小、少-大、多-小、多的運動規模。(3)城市化的空間分布發展規律。從城市化過程中空間分布的變化來看,先集中後分散是普遍的規律。

城市化的這一規律,同樣在發達國家表現最為顯著。分析發達國家的城市化道路會發現,對城市化發展水平影響最大的是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水平。工業化的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增加,促進農業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轉換職業為工業化發展提高勞動力。

滯後的城市化水平必然會制約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水平。而我國的城市化水平比較低,已經制約了工業化的發展,我國的城市化現狀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①城市化水平低。

中國是世界上城市水平較低的國家,到2023年中國的城市化率為36.6%,這個水平不僅低於同等經濟發展水平國家,也與自身工業化程度和經濟發展水平不協調。②城市基礎設施水平低。

中國城市基礎設施水平低,表現在:大城市交通擁擠、居民居住條件差、環境和雜訊汙染嚴重、水資源短缺等;中小城市自來水、天然氣普及率和硬化道路比重低,汙水、廢物處理設施缺乏等。③區域發展不平衡

世界城市化的四種模式

城市化是當今的世界大潮。世界城市化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成各種不同的型別。從城市化道路的差別上看,世界各國的城市化大體上有以下幾種模式:

同步城市化模式

這是指城市化的程序與工業化和經濟發展的水平趨於一致的城市化模式。所謂「同步」主要是說:城市化與經濟發展呈適度的正相關關係,城市化率(城市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與工業化率(工業勞動力佔總勞動力的比重或工業總產值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互相協調,城市人口的增長與人均國民收入的增長比較一致,農村人口城市化的數量與經濟發展提供的城市就業量大體平衡,城市化的發展與農業提供的剩餘農產品基本適應。

這是一種經濟發展推動型的比較合理的城市化道路,它能夠實現城市化與工業化和社會經濟的適度同步發展。大部分發達國家的城市化基本上屬於這種模式。儘管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初期也發生過嚴重的城鄉對立和「城市病」,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現在發達國家的城鄉對立和「城市病」普遍緩解,有的甚至基本消除。

過度城市化模式

該模式又稱超前城市化,是根據城市化水平超過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所謂「過度」或「超前」是說: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過工業化的速度,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業化和農業發展的基本上,而是主要依靠傳統的第三產業(傳統的生活性、商業性服務)來推動的城市化,甚至是「缺乏工業化的城市化」。

城市人口過度增長,城市建設的步伐趕不上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城市不能為居民提供必要的就業機會和生活條件。這是一種以犧牲農業發展為代價、造成嚴重的「城市病」、不利於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的畸形城市化。造成過度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二元經濟結構形成的推力和拉力,再加上**沒有採取必要的巨集觀調控措施。

相當數量的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基本上是這種模式。這種過度城市化不僅沒有帶來高度工業化和經濟繁榮,相反還使農業衰敗、鄉村凋敝,糧食由出口國變成進口國。

滯後城市化模式

這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後於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所謂「滯後」是說:城市化率落後於工業化率,城市化的水平低於工業化和經濟發展的水平。

滯後城市化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為了避免城鄉對立和「城市病」的發生,採取了種種措施限制城市化的發展,結果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規模效益都不能很好地發揮,嚴重阻礙了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程序及城市文明的普及。這是一種違背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的不合理的城市化模式。改革前的中國城市化是這種城市化的突出代表。

198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為42.2%,發達國家為70.2%,發展中國家為29.20%,而中國城市人口比重僅為19.39%。即使是改革初期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中國城市化的水平仍然滯後。按照世界銀行提供的亞洲城市化與工業化的相關計量模型,1988年中國工業化率為22.6%,城市化率應為42.5%,而實際上只有28—30%,滯後10多個百分點。

滯後的城市化,既不利於工業現代化,也不利於農業現代化和人民生活的現代化。

逆城市化模式

又稱反城市化,是指城區人口郊外化、城市布局分散化的城市化模式。所謂「逆」或「反」並不是指城市人口的農村化,更不是指城市文明和生活方式的農村化,而是說城區人口向郊區遷移,大城市人口向衛星城遷移的傾向。造成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集中型的城市化使得城區,尤其是大城市的城區人口過於密集、就業困難、環境惡化、居住擁擠、地價房租昂貴、生活服務費用上公升、生活質量下降,引起市區人口向環境優美、地價房租便宜的郊區或衛星城遷移,等等。*

借鑑發達國家管制改革經驗

一 借鑑發達國家管制改革經驗,積極推進社會性管制體制改革。借鑑發達國家在社會性管制方面的成功立法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建立起符合當前經濟發展水平的社會性管制法規及配套標準體系。在 體制改革過程中,以有利於加強 社會管制能力為導向,適時對管制機構設定及職能劃分進行科學調整,同時加快依法治國程序,把 管制...

主要發達國家的校外科學教育實踐

作者 張麗虹高瀟怡 中國科技教育 2010年第05期 摘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也在發生急劇變化。科學教育目標的演化也促使國外科學課程內容的變化和校外科學教育機構的興起。西方發達國家在校外科學教育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美國的各類科學教育中心 英國的博物館以及澳大利亞的科技館的建設都各具特色。本文通過...

發達國家與地區新城建設特徵及其經驗啟示

作者 武前波陳前虎 中國名城 2015年第03期 摘要 總結梳理了發達國家與地區新城建設的起源 發展及其型別,國內外均經歷了從衛星城到新城的發展演變過程,但國內新城的概念更加多元化,與國外新城所指有所差異。基於國內外典型大都市空間結構的發展特徵,較為系統地揭示了新城建設的主要特點與成功經驗,包括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