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與腔調

2022-12-07 10:45:05 字數 4931 閱讀 4886

視角與腔調(課前預習)

一天,乙隻烏鴉偷來一塊肉,它停在樹上,正要飽餐一頓,這時,樹下走來乙隻狐狸。這只狐狸也正好肚子裡餓得難受。當它看見樹上烏鴉嘴上的那塊肉時,已經垂涎三尺了。

它想,怎樣才能將肉騙過來呢?它想了想,靈機一動,抬頭對烏鴉說:「尊敬的烏鴉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過據說你的歌聲更美,不知是不是這樣?

」烏鴉一聽,知道狐狸在打自己的主意,便閉口不理。狐狸看見此計不成,拔腳就走,邊走邊說:「沒想到我今天碰到乙隻啞巴,原來你根本不會唱歌。

」烏鴉一聽急了,趕緊張開嘴唱歌,這樣一來,肉就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煙跑了。

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改編成另外兩種版本。版本一:

一天,我偷來一塊肉,停在一棵樹上正要美餐一頓,這時,樹下走過來乙隻狐狸。我馬上警惕起來。因為我知道狐狸向來很狡猾,他老是騙人。

看樣子他今天又沒安好心。我不理他,開始吃肉了。狐狸看見我在吃肉,饞得直流口水,急得在樹底下直打轉。

看我把你饞死!我故意把吃肉的聲音弄得很響。忽然,狐狸在樹下說話了:

「尊敬的烏鴉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過據說你的歌聲更美,不知是不是這樣?」我一聽就知道狐狸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他是要引誘我張嘴,騙走我嘴邊的肉。於是我沉默不語,仍然吃得津津有味。

過了一會兒,狐狸看見我沒理他,拔腿就走,邊走邊嘆氣說:「沒想到我今天碰到乙個啞巴,原來你根本不會唱歌。」我一聽這話急了,我想,我平生最怕的就是被人看扁,我今天可不能讓乙隻狐狸給小看了。

於是,我不顧一切地張開嘴巴,這樣一來,肉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煙跑了。我氣得哇哇大叫,真後悔自己太愛慕虛榮,一頓到嘴的美味就這樣沒了。

版本二:

我已經好幾天沒有吃一頓飽飯了,這年頭,弄點吃的可真不容易。我飢腸轆轆地在一棵樹下走來走去,餓得頭髮暈。這時,我聽到頭頂上有響聲,我抬頭一看,原來飛來了乙隻烏鴉,嘴裡還銜著一大塊肉呢!

她停在樹上。一大塊肉,足足有三兩重。好,美味來了!

我心裡一喜。可是我心裡又一急,怎麼樣才能把肉從樹上騙下來呢?我腦子飛快地轉動,好,想起來了,不是聽說烏鴉愛慕虛榮嗎?

我就從這裡下手。我清了清嗓子,抬頭對烏鴉說:「尊敬的烏鴉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過據說你的歌聲更美,不知是不是這樣?

」說完這話,半天沒有聽到樹上的回答,我想,這只烏鴉,可能識破了我的計謀。聽得樹上吃肉的聲音,我心急如火,心想還不快想辦法,肉就被她吃光了。我又生一計,假裝要走的樣子,邊走邊說:

「沒想到我今天碰到乙個啞巴,原來你根本就不會唱歌。」我偷眼瞧瞧烏鴉,看見她終於急了,只聽「哇」的一聲,那塊肉掉了下來。我趕緊跑過去,叼起肉一溜煙跑掉了。

同樣的乙個故事,用了三種**。這三種**有什麼不同呢?三個故事用了三種人稱進行敘述,第乙個故事都是第三人稱,第二個故事烏鴉變成了「我」,以烏鴉的口吻來講這個故事,第三個故事中狐狸變成了「我」,以狐狸的口吻來講這個故事。

內容一樣,角度不同,效果也不同。

[在真實世界中寫作(事件真實、心理真實)]

1.為什麼寫?

說實話,以前寫文章從未注意過人稱視角之類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根本就不懂得人稱視角的含義。寫文章一是為了考試,二是為了能夠抒發自己的情感。考試的時候,為了讓文章看上去真實一點,我總是使用第一人稱,所以老會出現好多低幼化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這樣小品裡的句子,對於全知視角更是一無所知。至於自由寫作更不用說了。漸漸在學習和積累中感悟到,腔調和視角是一篇優秀作品的關鍵點。

作品中的任意乙個人物對於情節、整體以及中心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個人物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每塑造乙個人物彷彿就像是「生了個孩子」,過程痛苦,但結果美麗。只有這樣,作品才會散發出屬於自己的真正的「好味道」!

2.為誰寫?

寫作其實是自己的事。寫作是乙個很自然的過程,因為內心裝不完我們的喜怒哀樂還有思考,所以要寫下來,當作是歲月的紀念。為了自己的寫作,是潛在歲月的河流中,安靜地聆聽自己的心跳,記錄下看到的一花一葉的音律。

至於視角與腔調的問題,是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心理,更透徹地領會文章的主旨,以最好的方式進入文章。

3.寫什麼?

每每到了考試,我們總是會為此而煩惱。因為一到考試想象力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枯竭,第乙個想到的總是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事。人稱視角與腔調是與題材緊密結合的,寫自己的故事大多用第一人稱來敘述。

我曾經很勇敢地嘗試了一次用全知視角講述乙個俗套的故事,結果慘敗。後來我發現老老實實地用第一人稱寫點小事效果似乎不錯。人總應當提高自己,所以往後還應當練習用用全知視角,讓自己和讀者都過一把造物主的癮。

[在真實世界中寫作(事件真實、心理真實)]

●我的做法

上面我們交流了一些事實性知識。要想寫好文章,還要掌握一些概念性知識、程式性知識和交流一些同伴的反省認知知識哦。

◆目標 1.了解人稱、視角、腔調的有關知識和運用方法;

2.根據主題、情感表達的需要,選用適宜的敘述人稱、視角和腔調進行敘述文寫作。

◆級表說明:在不同層級之間難以取捨時,可以依據「整體傾向」判斷;必要的情況下也可以在現有層級劃分下再新增「+」、「—」。

【備註】

1.關於人稱

(1)第一人稱敘述方式的優點是有真實感。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可以使讀者產生真實感。在閱讀文章時,我們首先變為乙個傾聽者,只有經過更加深入地閱讀後,才能在敘述者背後發現作者和我們自己。

就這樣,第一人稱敘述方法為我們營造出一種濃重的,貌似真實的氣氛。似乎,我們看到的情節確實在某些人身上發生過。缺點是視角單一。

單一視角有利於表達一種看法、觀點,並且是自然而然,不露痕跡的。由於敘述者具有隱蔽性,容易使人誤認為是作者在敘述,或者在表達作者的看法,所以能夠更主動的爭取讀者的認同。單一視角即不利於表現巨集大的場面,無法準確的描繪人物行動,更不利於其他人物心理分析,因此受到一定的侷限。

(2)人稱與視角密切相關。當使用第一人稱時,敘述者同時也是事件裡的人物(即使轉述故事,也是第二層故事人物),他的立足點在事件內部,所以採用的也必然是有限視角;當使用第三人人稱時,作者則是以旁觀者的身份來敘述事件,其視角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全知的。通常使用的人稱主要是第

一、第三人稱,關於第二人稱的使用至今還是乙個爭議的話題,大家也應慎重使用。

2.關於視角

(1)敘述者(敘述行為主體)不等同於作者(寫作行為主體),而且往往不是作者。熱拉爾·熱奈特為此作過極為清晰的界定:《高老頭》的敘述者不「是」巴爾扎克,儘管他不時表述巴爾扎克的見解,因為這位敘述兼作者是個「了解」伏蓋冷公寓及其房東和房客的人,而巴爾扎克只不過把這一切想象出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篇虛構作品的敘述情境當然永遠不會和它的寫作情境相吻合。

(2)相對於全知視角的敘事,有限視角無疑具有很多優勢。但有乙個最大的弊病。因為敘事的視角受到侷限,作者無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敘述整個故事所有的細枝末節。

簡單地來說,人物可以去的地方,敘述人的視線卻無法抵達。正因為這個原因,許多作品中「跳角」(從乙個視角跳到另乙個視角)現象時有發生。

(3)視角對於敘述文的敘述、情節的組織和人物的描寫,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對同一事物的兩種不同的視角便產生兩個不同的事實。事實的各個方面都由使之呈現於我們面前的視角所決定。

」「組成虛構世界的事件永遠不可能靠『自身』,而總是通過某種角度,憑藉某種觀點呈現在我們面前。」(托多洛夫)「在很多情況下,如果視點被改變,乙個故事就會面目全非甚至無影無蹤。」(華萊士·馬丁)

(4)「確定從何種視角敘述故事是寫作中最重要的抉擇,因為它直接影響到讀者對文章人物及其行為的反應,無論這反應是情感方面的還是道德方面的。」(洛奇《**的藝術》)

(5)你選擇的視角決定了寫作成敗的一半。因為視角決定了文字的風格,決定了人物的個性,有時甚至決定了主題的意義。(白先勇)

3.關於腔調

乙個人物有乙個人物的腔調,但是,同乙個作者的腔調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有些文章裡,有時作者可以將自己慣用的腔調隱藏起來,換**物的口吻來說話。

◆知識1.人稱:敘述文中對人物類別的稱呼。敘述的人稱,就是作者敘述的觀察點、立足點。

也即作者以什麼樣的身份,站在什麼位置上來進行敘述的。自己講述事件,自己想,自己說,自己做,都是第一人稱「我」,面對在場(或者虛擬在場,如書信)對話的人物稱為「你」,涉指不在場的人物則是「他(她)」。

2.視角:敘述事件的角度。敘述角度大致可分為兩種:

全知敘述視角和有限敘述視角。「全知」或「有限」主要是針對敘述文中隱藏的敘述者而言,即敘述人對事件內情完全了解的敘述視角叫全知敘述視角,敘述人對事件內情只知道一部分的敘述視角叫有限敘述視角。

3.腔調:指敘述人以及事件中人物言語中流露出反映其年齡、性別、身份等個性特徵的語調。

◆方法1.多使用第一人稱敘述,把讀者帶入作品營造的世界。其間可以嘗試通過改變敘事人稱來調節敘述者與故事之間的距離。

2.運用全知視角,通過他人之口、之心,與文中人物交流,與讀者交流。控制全知視角的「度」,不能認為自己對事件瞭如指掌就不分輕重地鋪敘、描寫、議論,甚至搞得文體不明。

◆案例敘述視角,並不等同於人稱,有時,人稱不變,但人物視角卻變化了。例如,《水滸傳》第8回末尾第9回開頭「魯智深大鬧野豬林」,有一段描寫:

話說當時薛霸雙手舉起棍來,望林沖腦袋上便劈下來。說時遲,那時快,薛霸的棍恰舉起來,只見松樹背後雷鳴也似的一聲,那條鐵禪杖飛將起來,把這水火棍一隔,丟去九霄雲外,跳出乙個胖大和尚來。喝道:

「洒家在林子裡聽你多時。」兩個公人看那和尚時,穿一領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禪杖,掄起來打兩個公人。

這段描寫中,作者的敘述視角並沒有改變,還是第三人稱,但**中的人物敘述視角卻發生變化,魯志深大鬧野豬林,完全是兩個公人眼中看出:先寫自己水火棍被物隔去,再寫一條禪杖飛到。再寫出現個胖大和尚,最後寫公人眼中胖和尚的裝束,這樣寫法,避免了**寫作上的單一呆板,人物感受也更為真切。

敘述視角和人稱的變換。一部**中,不將一種視角人稱一貫到底,而是不斷變換,以求得變化的效果。中國的例子,如《水滸傳》第10回中一段話: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門前安排茶蔬下飯,只見乙個人閃將進來,酒店裡坐下,隨後又一人閃入來。看時,前面那個人是軍官打扮,後面這個人走卒模樣,跟著也坐下來。

這一段作者顯然改變了敘述視角,由作者全知全能的視角,變成了**中人物李小二的視角,「是李小二眼中事」(金聖嘆語),這種改變很好,李小二不是當事人,但他對事情並非漠下關心。林沖是他的恩人,所以凡可能和林沖有利害關係的事情,他都關心、敏感。別人不注意的,他注意到了。

酒店進出幾個人,本來是平常事,但李小二眼中看出了可疑,這樣,閱讀效果就不一樣了。

第一視角與第三視角簡介

機械製圖國標規定,我們國家採用第一視角畫法,但在國際技術交流中,經常會遇到用第三視角畫法的圖樣,現將兩種畫法作如下簡介 僅供參考 第一視角 第三視角 在內地一般用的都是第一角畫法。使用第一角投影的國家有 中國德國法國前蘇聯 使用第三角投影的國家有 美國英國日本等 我國gb和iso標準一般用第一角法,...

第一視角與第三視角的區別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引進了不少國外裝置 圖紙和其它技術資料,有不少發達國家的機械圖樣投影方法與我國所採用的投影方法不同。為了更好地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故快速看懂國外機械圖紙很有必要。1 概述 當今世界上,iso國際標準規定,第一角和第三角投影同等有效。各國根據國情均有所側重,其中俄羅斯 烏克蘭 ...

新課標視角下初中數學「空間與圖形」

摘要 平面幾何作為初中數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人教版教材在數學新課程改革過程中也發生了相應的變革,其中變化較大的是 空間與圖形 的內容。大量的研究證實人教版教材花費課程時間最多,人教版習題難度相對較大。利用教材難度差異,通過課程設計,來緩解教材中難度較大的內容。以創新的,富有特色的數學教學情境,從而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