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

2022-12-07 05:33:03 字數 4026 閱讀 7701

【課程標準】自讀、1分鐘

了解井田制從出現到廢除的歷史過程,了解封建社會以私有制為主體的多種土地所有制形式,理解地主與農民的租佃關係與土地兼併、商品經濟發展的關係。

【學習重點、難點】自讀、1分鐘

重點: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的幾種形態。

難點:土地兼併與租佃關係的普遍化。

【自主學習】

一)廢井田、開阡陌——土地制度 [閱讀課本完成]

商周時期---- 土地制度是

其性質是實質上是貴族所有;井田中有私田,但勞動者(奴隸)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權;

春秋時期-----從土地向土地制轉變。

井田制的瓦解

1)原因:①根本原因的使用私田得到開墾

②各諸侯國為增加而實行賦稅改革

[如:齊國管仲魯國均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2)表現:「公田不治」「私田增多」、貴族爭田

3)結果:各國稅制改革,客觀上戰國秦國變法,廢除確立

戰國時期-----用法律形式確立了土地私有制。

二)、以私有制為主體的多種土地所有制形式

1、多種形式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國有制:國家政權直接掌握土地,用於經營或封賞和授田。包括等山林川澤,草地池塘,墾田荒田。

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三種。

戰國以後土地所有制發展趨勢

-----原來皇室、地主、自耕農土地所有制,逐步發展到以土地所有制為主。地主

2、土地兼併

1)、根源是地主擴大地產的主要途徑。是商品貨幣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

2)、表現:東漢豪強地主、魏晉南朝士族地主及唐朝的田莊經濟到宋明請土地兼併日趨嚴重

3)、影響:導致大量破產,嚴重影響了國家的引起社會動盪不安,威脅**集權,激化階級矛盾,引發導致關係的出現並日趨普遍化。

4)、**抑制兼併的常見措施

[知識拓展]土地兼併的成因、影響、歷代統治階級採取的對策

成因---商品經濟的發展;土地是財富的主要標誌,兼併是地主擴大地產的主要途徑;

影響---土地兼併使農民失去土地,造成社會矛盾激化;使封建**稅收減少影響國家財政;

對策---**採取措施清查地主土地數量,按畝徵稅.如王安石變法中的方田均稅.也有實行賦稅改革,如唐後期兩稅法,明代一條鞭法,清代地丁銀制度,都使地主承擔更多賦稅.

三)、租佃關係日趨普遍化(土地制度的變化引起人與人關係的變化)

[了解概念]見課本p9第5自然段了解什麼是租佃關係?

1、產生:租佃關係起源於時期,漢代「或耕豪民之田,見稅什伍」是什麼意思?

戰國產生,地主與農民間通過形成剝削與被剝削關係,它是的必然結果。

2、發展:②宋代「耕者之田,資於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得其半而耕者得其半」體現了怎樣的關係

地主與佃農通過租佃契約形成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

自宋代始成為僅次於形式的重要經營方式

明清時期普及全國,成為農村經濟的這一時期還出現了

關係。3、影響:佃農對地主的依附關係相對 ,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所

農民的生產自主權大為 ,他們能和發生聯絡,促進的發展。

練兵題目:什麼時期租佃制普及全國?隨著租佃關係的發展,農民對地主的人身依附關係是變強了還是變弱了?這種變化有何積極意義?[見p9]背誦

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農民身份的提高,租佃制普及到全國,農民對地主的人身依附關係相對減弱;積極意義:生產自主權提高,對生產產品也有一定自主權,提高了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也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題例訓練】15分鐘。勇於探索、勤於動腦。

1、春秋時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拋荒,私田增加b、生產力的發展c.各國推行稅制改革d.貴族爭田現象嚴重

2、商鞅變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賣買」措施的最重要意義是

a、從法律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b、增強了秦國的經濟實力

c、打破了原來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統 d、擴大了農民的佔田份額

3、(2023年上海)史學家認為,西元前594年魯國的「初稅畝」是一次重大變革,因為

a、承認了私田的合法 b、擴大了作戰的兵源

c、爭取了民眾的支援 d、擴大了井田制的規模

4、東晉時期,謝安家族有「田業十餘處,僮僕千人」。孔靈符「家本豐,產業甚廣,又於永興立墅,周回三十三裡,水陸地二百六十五頃,含帶二山,又有果園九處」。這些最能說明

a、謝安與孔靈符**腐化b、東晉時期大地產制進一步發展

c、貧富分化嚴重d、東晉經濟發展迅速

5、統治者經常採取措施限制土地兼併,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解決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主要矛盾 b安撫農民,保證國家稅收,穩定統治

c防止地方割據勢力的發展d維護國家統一與穩定

6、下列能反映秦漢時期已經出現租佃關係的是

a、「為田開阡陌封疆」 b、「耕豪民之田,見稅十五 」

c 、「不抑兼併d、「上公尺貿銀,別以下中者抵租」

7、從宋代始,租佃經營已成為僅次於自耕農形式的重要經營方式,造成這種形式的主要原因a、農民樂於接受這種經營方式 b、土地兼併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

c、封建人身領隊關係的徹底廢除 d、商品經濟的發展

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方裡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古者三百步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畝,公田居一」,「初稅畝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畝,十取一也」

材料三 「至秦則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賣買。富者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故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漢書·食貨志》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種土地制度?根據材料概括制度的內容。

(2)材料二指的是什麼事件?在兩種土地制度轉變中所起的作用是什麼?

(3)材料三反映了怎樣的制度變化?這一變化對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研析]第(1)問要求概括材料內容,注意概括的全面性和結合所學知識;第(2)問關鍵是從材料中獲取資訊,初稅畝的作用;第(3)問分析影響是要注意從兩個方面,除了材料中涉及的消極影響外,還要考慮到私有制確立的積極意義。

[答案]:(1)國有名義的貴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井田之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貴族占有,農民集體耕作,收穫物繳納給貴族;私田是勞動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農民必須先耕作公田再耕作私田。

(3)井田制正式廢除,土地私有制從法律上確立。私有制的確立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推動了生產的發展,但是土地兼併造成大土地所有制發展,影響了國家收入,農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難,社會動盪不安等。

[點評] 解答材料題閱讀材料時要注意尋找材料與所學知識的結合點,幫助理解材料,可大大提高閱讀效率和判斷的準確度。

【合作**】小組合作交流,(小組討論)(合作活動互相討論講解15分鐘

【深化·拓展】讀8頁最後一段及下面小字。《北魏均田令》

想一想:均田制能否起到抑制兼併的作用?能否根本解決呢?

提示:均田制下的主要土地只准使用,不准買賣,因此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土地兼併的作用。但是均田制的前提是**掌握大量無主荒地,並不觸動佔田的大地主利益;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兼併的繼續,**掌握的土地越來越少,均田制也無法實行,土地私有制繼續發展。

所以它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土地兼併問題。

【達標測試】10分鐘

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摘自《詩經.小雅》

材料二:有煜(雲興起的樣子)萋萋,興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摘自《詩經.小雅》

材料三:刑侯與雍子爭田,雍子納其女於叔魚以求其直(在爭論中獲勝)。及斷獄日叔魚抑刑侯,刑侯殺叔魚及雍子於朝。

摘自《國語。晉語九》

材料四:季孫欲以田賦(按田收取地租),使冉有訪諸仲尼。仲尼曰:「吾不識也。」

——摘自《左傳.哀公十一年》

請回答:

①材料一反映的是什麼制度?從材料中可以看出這種土地制度有什麼特點??

②材料二與材料一相比,反映了乙個怎樣的變化?這一變化是如何發生和發展的?

③材料三說明了這一時期土地關係變化中的乙個什麼問題?

④材料四表明了乙個什麼問題??

⑤這一組記載實質上反映了乙個重要的歷史程序,這一歷史程序是什麼??

第2課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學案

知識回顧 1 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2 簡述古代中國農業的基本特點 第2課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學案 一 學習目標 1 識記井田制的出現 實質 分類及崩潰 商鞅變法的有關內容及作用。理解土地私有產生的過程 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轉化的原因。2 識記戰國以來中國古代以私有制為主體的多種土地所有制形式和...

第2課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教學設計

一 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的演變 原始社會 土地公有制 封建社會 1 土地國有制 2 土地私有制 a君主私有土地 b地主私有土地 c自耕農私有土地。二 原始社會 土地公有制 內容 土地歸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員共同勞動,共同享用勞動成果。三 商周時期的土地制度 井田制 1 歷程 商朝開始出現,西周盛行 鼎盛...

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

四 西晉時期的土地制度 根據門閥政治的需要,西晉王朝在經濟上實行了佔田制。所謂佔田,是指國家准許個人占有的土地數量,並不是由國家授田。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對百姓佔田的規定。普通百姓,男子佔田70畝,女子50畝。一是對 佔田的規定。品官一至九品可佔田50頃至10頃。北魏孝文帝改革時,實行均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