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

2022-12-05 09:57:04 字數 4502 閱讀 6058

第一部分經濟生活

課標要求:1、貨幣

1)貨幣及其本質

貨幣的基本屬性

貨幣的本質

貨幣的基本職能

金屬貨幣與紙幣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2)信用工具與外匯

信用卡與支票

外匯與匯率

一、貨幣

(一)貨幣的含義及其基本屬性

1、商品的含義及其基本屬性

(1)含義: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2)基本屬性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是商品的社會屬性。

使用價值: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是商品的自然屬性。

2、貨幣的含義和本質

(1)含義: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2)貨幣的本質:一般等價物。

3、貨幣的職能

(1)基本職能價值尺度:貨幣所具有的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

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叫做**。

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

流通手段: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

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必須是現實中的貨幣。

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做商品流通。

其公式實:商品—貨幣—商品

商品**總額待售商品數量***水平)

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

貨幣流通速度貨幣流通速度(貨幣在買主和賣主之間轉手次數

貯藏手段:貨幣退出流通領域,當做社會財富的代表被儲存起來。

支付手段:隨著商品賒賬買賣的產生而出現的。在賒銷賒購中,貨幣

(2)其他職能被用來償還還債。後來,又被用來支付地租、利息、稅款、

工資等。

世界貨幣:當貨幣越出國內市場,在世界市場上購買外國商品,支付

國際收支差額,作為社會財富的代表在國與國之間轉移時,

它就具有了世界貨幣的職能。

4、紙幣

(1)含義:紙幣是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2)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可以任意發行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如果紙幣發行量超過這個限度,就會引起物價**,影響人民的生活和社會的經濟秩序;如果紙幣發行量小於這個限度,會使商品銷售發生困難,直接阻礙商品流通。

(3)通貨膨脹

含義:指經濟執行過程**現的全面的、持續的物價**的現象。

原因: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

治理: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和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

(4)通貨緊縮

含義:是與通貨膨脹相反的一種經濟現象。它表現為物價全面的、持續的**,通常伴隨著經濟衰退出現。

原因:紙幣發行量小於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

治理: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

5、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2)信用工具和外匯

1、信用卡與支票

(1)信用卡:具有消費、轉賬結算、訪問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

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能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給持卡人帶來諸多便利。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託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在我國,支票主要分為轉賬支票和現金支票兩種。付款單位開出轉賬支票後,收款單位憑此票到銀行把這筆錢轉入自己的賬戶。現金支票由付款單位開出,收款人憑票到銀行支取現金。

2、外匯和匯率

(1)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2)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我國用100單位的外幣兌換的人民幣的數量來表示外匯匯率。

如果用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幣的匯率公升高;反之,則說明外幣匯率跌落。

3、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

(1)含義: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2)意義:對人民生活安定、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課標要求:2、**

1)影響**的因素

供求影響**

價值決定**

價值規律

2)**變動對經濟生活的影響

**變動對消費的影響

**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二、**

(一)影響**的因素

1、供求影響**

引起**變動和差異的因素很多,如氣候、時間、地域、生產條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習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對**產生影響。各種因素對商品**的影響,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係來實現的。

(1)影響需求的因素**與需求成反比

相關商品的**(互補品、替代品)

消費者收入及社會分配的公平度

消費者的消費觀念

**的消費政策

(2)影響供給的因素**與供給呈正比

相關商品的**(互補品、替代品)

**的供給政策

(3)供求如何影響**

供不應求,商品短缺,爭相購買,**公升高,出現「物以希為貴」得現象,形成賣方市場;

供過於求,商品過剩,競相**,**降低,出現「貨多不值錢」的現象,形成買方市場。

2、價值決定**

(1)**最終由價值決定——**是價值的基礎,**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形式。

(2)商品的價值量越大,價值越高;商品的價值量越小,**越低。

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每個商品生產者用高於或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生產的產品,都只能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因此,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處於有利的地位;高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則處於不利的地位。這就促使商品生產者努力縮短生產商品所用的個別勞動時間,提高勞動生產率。

價值總量=單個商品價值量*商品數量

價值總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無關,與個別勞動生產率成正比。

(二)**的形成

1、**變動對需求的影響

(1)一般商品

一般說來,當某種商品的**上公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這種商品的**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

(2)不同商品(生活必需品和高檔耐用品)

需求彈性:是指商品自身**變動所引起的需求量的變動程度。

其公式是:需求彈性=需求量變動比率/**變動比率

需求缺乏彈性

需求富有彈性

需求法則:

需求量變動

需求的變動

(3)相關商品(替代商品和互補商品)

替代品:如果兩種商品的功能相同或者相近,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同一需要,這兩種商品就互為替代品。當p甲與q乙成正比時,則甲、乙兩種商品成替代品。

互補品:如果兩種商品必須組合在一起才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這兩種商品就是互補品。當p甲與q乙成反比時,則甲、乙兩種商品成互補品。

2、**變動對供給的影響

供給法則:

供給量的變動

供給的變動

**變動對生產經營者的影響

.促使生產經營者調節生產經營規模。(調規模)

.促使生產經營者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勞率)

.促使企業生產經營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適銷對路高質量)

(三)**的作用——價值規律

1、價值規律的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2、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商品的**受供求關係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3、價值規律的作用: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課標要求:3、消費

1)消費及其型別

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

消費型別

消費結構

2)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健康的消費心理

理智的消費行為

三、消費

(一)消費及其型別

1、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

(1)客觀因素

經濟發展水平——影響消費水平的根本因素

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

居民消費水平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

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關係

物價總水平

(2)主觀因素:消費觀念

消費者要理性消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2、消費型別

(1)按交易方式劃分

錢貨兩清的消費: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商品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發生轉移。

貸款消費:預支未來收入,滿足消費需求,提高生活質量。

租賃消費:所有權不變更,使用權暫時轉讓。

(2)按消費目的劃分

生存資料消費:滿足最低層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費。

發展資料消費:提高自身素質,促使人的全面發展。

享受資料消費:使人身心愉悅,豐富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3、消費結構和恩格爾系數

(1)消費結構:反映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

消費結構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的變化而不斷變化,一般順序是由生存需要到發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消費結構的改善和優化意味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反之,則意味著人們消費水平的降低。

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

一 貨幣 一 貨幣的本質 1.商品的基本屬性 含義 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屬性 使用價值 商品的有用性 自然屬性 價值 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關係 a商品的使用價值,價值是統一的,兩者缺一不可 b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它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交換關係 對於...

政治必修一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知識點總結

2 主要因素 居民的收入 a 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們當前可支配的收入越多,對商品和服務的消費總量就越大 b 收入增長較快的時期,消費增長也越快 c 居民消費水平不僅取決於當前的收入,而且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 d 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聯絡。措...

文化與生活第一單元複習答案

答案 1 5 bdddc 6 10bcaba 11 15abacd 16 20 cabaa 21 25 cadcb 25.解析 本題立足農村文化建設的背景,要求考生分析農村文化建設的意義。首先,農村文化建設的意義必須立足農民這一主體 其次,意義分析要從文化與社會 文化與人的關係等角度進行分析。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