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課題研究

2022-12-04 03:48:05 字數 5781 閱讀 5167

課題對蘇軾生平事蹟的研究

吉林一中

10級27班

對蘇軾生平事蹟的研究

內容摘要

本次課題,我們將以蘇軾為出發點,多方面的研究其生平事蹟。主要包括對蘇軾生平事蹟的概述、蘇軾的文學成就、蘇軾由「烏台詩案」前後的性格轉變等。在研究過程中,組內成員大量查詢資料,利用現有資源,所查資料翔實豐富,事實論據充實,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2.上網查資料法

研究成果:

1.組內成員對蘇軾生平事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通過品味名家風尚,提公升人文素養

3.感悟蘇軾的性格及精神,以此幫助我們樹立積極的生活心態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緒論目前,中小學教材中蘇軾的詩詞和文章很多,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對蘇軾有了很大的興趣。為了對蘇軾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對以後的發展有所幫助,於是,便提出了此課題。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希望通過**蘇軾的生平經歷,從而了解其詩文豪放又不失精妙的緣由,通過分析這位大文豪的作品來**其深邃的思想和性格。

本次研究性課題的意義在於通過研究學習,提高我們的閱讀面和知識面,提高合作**的能力。通過了解蘇軾的生平事蹟來提高我們對蘇軾思想、性格等多方面的認識,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通過本次對蘇軾的研究和解讀,我們得到了如下觀點:蘇軾是一位才思敏捷、心胸豁達、有情有義、堅韌博大的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他的一生不僅閃耀著文學的光芒,而且也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他在遭遇痛苦與磨難時,擁有的是堅韌博大、豁達開朗的性格和精神。在人生迢迢的不歸路上,蘇軾正是以他的磅礴大氣、卓絕人格,傾力寫下了乙個大大的「人」字。他所擁有的品質和精神值得我們後人去借鑑和學習。

本論生平概述

蘇軾(2023年1月8日—2023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眉山(今眉州眉山)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散文家、書畫家、詞人、詩人。

2023年(嘉祐二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蘇軾與父蘇洵、弟蘇轍並稱「三蘇」,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蘇軾中進士時二十一歲,神宗時期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

2023年(元豐三年)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在黃州四年多曾於城東之東坡開荒種田,故自號「東坡居士」。哲宗即位後,曾任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貶惠州、儋州。大赦北還,途中病死在常州,葬於河南郟縣,追諡文忠公。

仕途的順逆

蘇軾於2023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於眉州眉山(今屬四川)。嘉祐元年(2023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因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其只得第二。

嘉祐六年(2023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蘇軾的仕途就這樣簡單又輝煌地鋪開了。

但當時北宋的實際情況並不樂觀。他入朝為官之時,正是北宋開始出現政治危機的時候,繁榮的背後隱藏著危機。那時,宋神宗已經即位,他任用王安石支援變法,但此舉卻遭到朝中很多大臣的反對,其中就包括當朝宰相司馬光和蘇軾的恩師歐陽修。

從此,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和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黨禍之爭。

我們不能絕對地說蘇軾是屬於上述兩派中的哪一派,蘇軾終其一生也沒有完全同意哪一派的做法和措施。通過研究他對兩派的看法和態度,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他的思想和精神。

蘇軾入仕之時,正值神宗任用王安石支援變法,保守派的大臣多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很不同意新任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乙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於朝廷。

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他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滿後,被調往密州(今山東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縣令。政績顯赫,深得民心。

這樣持續了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事。那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案——「烏台詩案」。

「烏台詩案」是影響蘇軾一生的重大事件。此案發生在王安石變法失利與改制的轉折關頭,先由監察御史李定告發,後在御史台獄受審。御史台自漢代以來即別稱「烏台」,所以此案稱為「烏台詩案」。

此案起因是這樣的:2023年(元豐二年)三月,蘇軾被貶調湖州。貶調的原因是他不贊成王安石的新法。

在奉調時,蘇軾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謝。本是官樣文章,但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黨作了手腳,於是在表中寫出了略帶牢騷的「知其生不逢時,難以追陪新進;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養小民」一句。朝廷的公報是固定按期出版的,蘇軾的文字照例惹人注意,這次謝恩表,使那些「新進」成了讀書人心目中的笑柄。

因此,監察御史舒亶、御史中丞李定等人,舉出蘇軾的《杭州紀事詩》作為證據,說他「玩弄朝廷,譏嘲國家大事」,更從他的其它詩文中找出個別句子,斷章取義地給予定罪,如:「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本來蘇軾是說自己沒有把書讀通,所以無法幫助皇帝成為像堯、舜那樣的聖人,他們卻指他是諷刺皇帝沒能盡力教導、監督官吏等。

總之,是認定他譏諷皇上和宰相,罪大惡極,應該處死刑。但神宗一時舉棋不定:宋太祖早有誓約,除叛逆謀反罪外,一概不殺大臣。

再加上當朝多人為蘇軾求情,王安石也勸神宗說:「聖朝不宜誅名士」。於是,蘇軾雖然坐牢103天,處於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但還是被神宗下令從輕發落,貶其為黃州團練副使。

轟動一時的「烏台詩案」就此銷結。

經過此案之後,我們可以看到蘇軾的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被貶到黃州後,他所在的職位並無實權,到任後,為寄託謫居時的思想感情,他先後寫下了前、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許多名篇。他在《前赤壁賦》中寫道: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從這句話以及其他詩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此時的蘇軾雖然謫居在外,但其心境已經很是豁達開朗了,而這樣的心境也為他從此以後人性美的閃耀奠定了基礎。

不久,神宗駕崩,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被打壓,司馬光被重新起用為相。蘇軾復為朝奉郎知登州。

四個月後,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公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公升中書舍人,不久又公升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然而在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他對舊黨執政後,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了舊黨的極力反對,於是又遭誣告陷害。

蘇軾因此再度請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後來,他又被貶多次,最遠時被貶到儋州(今海南)。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他無論是反對那一派,他的宗旨便是一切為百姓、為國家著想。王安石的新法苛捐太多,對百姓有損害,蘇軾便上書反對;舊黨腐敗現象嚴重,不利於國家,他也上書反對。

雖然蘇軾可以說是黨禍之爭的犧牲品,但在他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崇高的品質。他心胸開闊、豁達開朗、堅韌博大又心繫百姓、心繫國家。我們不得不說蘇軾是具有現代精神的古人。

情感的經歷

蘇軾一生,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方面成就極大,固是由於其自身努力與天賦。但另一方面,與他的情感經歷也有著極大的關係。

幼時,蘇軾在母親程夫人與奶娘任採蓮的雙雙呵護下長大**,使其從小便了解女性的溫柔與博大,從而使他對於女性的態度是尊重而憐愛的。但蘇軾的感情經歷實在是很坎坷,他一生曾先後與三位女人為伴,這三位位妻子均先於他辭世。可以說,蘇軾在情感上的三起三落對蘇軾的影響很大。

第乙個出現在他生命中的女子是王弗。她是蘇軾的結髮之妻,十六歲時嫁給蘇軾。她堪稱蘇軾的得力助手。

此時,蘇軾還是乙個考生,在第一次參加科舉的情況下高中,而王弗,正是其仕途生涯開始時的伴侶。初入仕途的他,不懂得人情世故,亦不懂得觀察身邊的人。而身為妻子的王弗,深深了解蘇軾的性格品行,於是她幫丈夫留意身邊的人,替他打理好人脈關係。

據史書所記,無論是王弗對於蘇軾誤解太守陳方平的規勸,又或是王弗「幕後聽言」的故事,都表現了其「識人」的能力,稱得上是蘇軾的「賢內助」。 但王弗與蘇軾生活了十一年後病逝,這對蘇軾是絕大的打擊,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蘇軾依父親蘇洵言「於汝母墳塋旁葬之」,並在埋葬王弗的山頭親手種植了三萬株松樹以寄哀思。

又過了十年,蘇軾為王弗寫下了被譽為悼亡詞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記夢》。王弗的善良美好之於蘇軾,是一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她讓蘇軾看到了女子的美麗溫婉。

我們認為,在某些方面,她讓蘇軾明白了如何去珍惜,並於蘇軾的心中留下了乙個永遠無法忘卻的倩影,從而讓蘇軾看透了人世的無常。

第二位妻子便是王弗的堂妹——王閏之。在王弗逝世後第三年嫁給了蘇軾。她比蘇軾小十一歲,自小對蘇軾崇拜有加,生性溫柔,處處依著蘇軾。

王閏之伴隨蘇軾走過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二十五年。她雖沒有王弗的聰慧,但卻在蘇軾最困難的歲月中始終堅強地陪伴著他。此間,蘇軾經歷了「烏台詩案」,之後又屢次被貶,在這番宦海沉浮中,王閏之卻能不離不棄,溫柔而細心的照顧著蘇軾,實乃不易。

最困難時,王潤之和蘇軾一起採摘野菜,赤腳耕田,變著法子給蘇軾解悶。在王閏之生日之際,蘇軾放生魚為她祈福,並作《蝶戀花》紀事。詞中「三個明珠,膝上王文度」,是讚美她對三個兒子都一視同仁,疼愛不分彼此。

我們認為,這正是王潤之的偉大之處,展現了她的心胸。而在此期間,她能盡職盡責的做好妻子的責任,為生計奔波,在家中將家務處理的井井有條,並擔當了教育兒子的重任,以此看來,「賢妻」一詞王閏之當之無愧。但遺憾的是,二十五年之後,王閏之也先於蘇軾逝世。

蘇軾痛斷肝腸,寫下了「旅殯國門,我少實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嗚呼哀哉!

」這般悲痛的祭文。我們認為,蘇軾在遭貶期間仍能夠醉情山水、超然曠達,很大部分原因也是由於家中有乙個如此賢淑的妻子。或許,她只是乙個平凡的女人,但也正是由於這種平凡,才造就了一代偉人的不凡。

她作為那個站在偉人背後的女人,用她的溫順堅強,讓蘇軾體會到了家的溫暖與和諧,幫助蘇軾走過了最艱難的歲月。

第三位是蘇軾的侍妾——王朝雲。她比蘇軾小二十六歲。王朝雲天生麗質,聰穎靈慧,能歌善舞,雖混跡煙塵之中,卻獨具一種清新潔雅的氣質。

她與蘇軾相遇在西子湖畔,因仰慕蘇軾的才華而決定追隨蘇軾。王朝雲的地位雖不能與王閏之相比,但她在精神和藝術感受上,卻比王閏之更能進入蘇軾的精神世界。蘇軾最困頓時,他身邊的侍妾紛紛離去,王朝雲卻一直陪伴其左右,堪稱蘇軾的紅顏知己,蘇軾寫給王朝雲的詩歌最多,稱其為「天女維摩」。

那句名句「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便出自蘇軾為王朝雲所寫的《蝶戀花》。不幸的是,王朝雲也先於蘇軾在惠州病逝。蘇軾在朝雲墓旁這樣寫到「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其實,王朝雲懂蘇軾甚至超過了懂自己。我們認為,蘇軾亦是懂王朝雲的,不然他不會在朝雲死後終生不碰那首《蝶戀花》。我們以為蘇軾身旁是需要這樣一位女子的,她能夠懂得蘇軾,並用自己的美麗溫柔去安慰他。

蘇軾婉約詞的清麗淡雅,我們想亦是受了王朝雲的影響。正是她,昇華了蘇軾心中對於美好的定義。

或許是乙個美麗的巧合,這三個陪伴蘇軾一生的女子都姓王。我們以為,這三位女子能在她們的一生中遇見蘇軾,是她們的幸運,她們能夠親身見到蘇軾生活中的點滴,能夠享受蘇軾的憐愛,能夠被蘇軾曠達的心性所影響……這些都是多麼的幸福。但同時,蘇軾能遇見她們,又怎能說不是一種幸運呢?

她們中的每乙個都是那樣善良美好,都全心全意、無怨無悔的為蘇軾付出著。我想,沒有她們,蘇軾亦不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蘇軾。她們對於蘇軾性格、胸懷、思想亦有一定的影響。

她們之於蘇軾,確是其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文學的成就

蘇軾最高的成就在於文學,他既能寫詩,又善於作詞,在散文領域,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又精通書畫,真可謂是全才。

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的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他認為作文應達到「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的藝術境界。蘇軾散文著述巨集富,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三家並稱。文章風格平易流暢,豪放自如。

蘇軾與歐陽修並稱「歐蘇」, 是繼歐陽修之後主持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在當時的作家中間享有巨大的聲譽,一時與之交遊或接受他的指導者甚多,北宋文學家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都曾得到他的培養、獎掖和薦拔,故稱「蘇門四學士」。由此可見,蘇軾在文章方面的成就很高,但其在詩詞方面的貢獻也不容我們忽視。

蘇軾生平事蹟研究課題總結

在中國文學史上,有無數種舉世矚目的藝術形式。國畫尊為國粹 書法舉世無雙 詩詞歌賦更是占有一席之地。從古至今,多少才子,學者投身於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但學有所成終是寥寥無幾,而全部收入囊中的更是鳳毛麟角。而蘇軾,卻正是這鳳毛麟角中的領袖人物。他的博學多識,令後人不勝羨之。在文風絢爛的宋代,有乙個父子三...

蘇軾生平事蹟研究

7 總結撰寫 要學會總結和撰寫是在語文學習中不可缺少的。總的來說有三大類,一是開提報告,二是心得體會,三是結題報告。並且藉此來提公升寫作能力。四 課題研究內容 1 蘇軾的生平 2 蘇軾的文學成就和創作思想 3 蘇軾的書法 繪畫創作成就。五.課題的實施 1.成立研究性學習小組 根據興趣我們成立了以余天...

蘇軾生平事蹟研究

1書香世家 蘇軾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極高地位,這與他少時家庭薰陶有很大關係。其父蘇洵就是 三字經 裡提到的 二十七,始發奮 的 蘇老泉。蘇洵發奮很晚,但是很用功,為人率真,深得道家風範。蘇軾秉承其優良家風,勤耕不輟,與其父 其弟並稱 三蘇 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蛾嵋共比高 2名震京師 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