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昌,遇見另自己

2022-12-03 23:45:02 字數 2929 閱讀 5199

杜寶宗題記:「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句話引發了人們對自己生活狀態的審視和回顧,同時,也引起了人們對旅行的各種觀點。從北京到宜昌一千多公里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旅行到底是什麼?是美景,美食?是歷史,人文?

是歡樂,辛勞?

於我而言,旅行,是人生的乙個重要過程,更是一場修行。不知從何時起,我內心裡便執迷於旅行。大學的時間裡,週末以及閒暇時光,我便不停地旅行,上班後更是如此。

旅行的路上,你總會遇見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事。而我又有寫遊記的習慣,每次旅行途中,總喜歡寫下來所見所聞。時隔許久,回頭看自己的遊記,便也覺得十分有趣。

每一次旅行,都是走出自己的生活,去觀覽別人的生活;每一次旅行,都是在走不同的路,在看不一樣的風景,在經過不同的人生歷程;每一次旅行,都是在尋找自我的過程。正如同這次宜昌之行,我遇見另乙個自己。

與以往相比,此次,從北京去宜昌,應該是最便利的了,z3次列車,從北京出發,中停石家莊、漢口、荊州三站,便是宜昌東站了,晚上六點從北京上車,早上七點即可欣賞宜昌的美景了。對於旅行者來說,是最好的出行時間段了。如同往常旅行一樣,下了火車,我隨機坐上一輛宜昌本地的巴士公交,隨它開往任何目的地,於我而言,這裡任何一地都是陌生的,都是美麗的,都是值得探尋的。

公交旅行和徒步旅行是我最喜歡的兩種旅行方式,因為我可以在任何喜歡的地方停下來欣賞。

在宜昌的公交上,我一邊欣賞著道路兩旁的南國風光,一邊認真地聽著巴士廣播裡伴隨****出的宜昌歷史。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清順治五年(2023年),改「夷陵」為「彝陵」。

雍正十三年(2023年),又公升彝陵州為宜昌府,寓意為「宜於昌盛」,這便是宜昌名字的來歷了。

宜昌位於長江中游和上游的分界處,沿江而上,經三峽直達巴蜀之地,順江而下,可抵滬寧之境;宜昌市區坐落於三峽東口,歷來是「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的要塞之地,因此,宜昌便有了「三峽門戶」和「峽口明珠」的美譽。

談及宜昌,人們便會聯想到它的自然風光,此地的景觀最別緻之處在於,它集峽、水、山、洞於一體,三峽中最著名的西陵峽,就在宜昌市內,而2023年開始興建的世界第一大水利樞紐——三峽工程就位於西陵峽內,三峽大壩景區便是我此次旅行的重點。

來此之前,我對於三峽工程的了解,僅僅是2023年,***在武漢暢遊長江後寫下的「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詩句;來此後,我才知道,原來早在2023年,國父孫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畫》中便提出了建設三峽工程的設想,之後的國民**也一直致力於對三峽工程的勘探和設計,直到2023年,面臨經濟全面崩潰的國民**才放棄了對三峽工程的建設實施。而建國後,新的人民**又立刻投入實施三峽工程的設計,經過半個多世紀艱苦卓絕的奮戰,時間截止到2023年5月4日,三峽地下電站27號機組首次啟動成功,此舉標誌著三峽工程最後一台70萬千瓦機組投產發電進入倒計時階段。

從2023年到2023年,這93年的時間裡,中國人從沒有放棄水利強國的夢想,但是,今天,我們做到了,三峽工程成為了世界工程史上絕無僅有的。

原來三峽大壩遠比我想象中的深邃,它凝結了中國近百年的心血,是中國幾代人努力奮鬥的結晶。

如果說在工程建設方面,宜昌是硬漢子的形象,那麼,在人文和歷史方面,它應該算是個詩人或者嬌美人了。

說它是詩人,是因為宜昌是屈原的故鄉,是巴、楚文化的發祥地,從進入宜昌的那一刻起,你便能體會它詩人的氣質。或許是沾染了屈原的高貴、灑脫,宜昌總能讓你感受到它文質彬彬的一面。當火車才進入宜昌郊區的時候,我便被眼前的景色傾倒了,那花一簇簇,那草一甸甸,奇花瑞草,奪人眼球;那松一排排,那竹一叢叢,勁松修竹,迫人心魂。

早上的宜昌城,霧氣繚繞,幽鳥啼鳴,遠遠望去如同在夢境裡一般。這也許是它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的,溫婉的宜昌城,在我的心裡達到了城在山上,山在城中的絕佳結合。用這麼一句話來形容應該是最恰當的。

朝輝嵐光輕鎖翠,晚霞黛色冷含青。這大概就是宜昌詩人的氣質了。

說它是嬌美人,大概要從王昭君說起了,此處是明妃昭君的故鄉,還是兩個土家族自治縣的所在地,有著深厚的巴、楚文化遺韻和濃郁的土家族風情,此處的女子,經受這文化和風情的浸染,愈加變得嬌美、瑰琦。我本知道南國盛出美女,但是,如此般美麗、嬌羞,的確是讓我大開眼界。無論你身處宜昌城的任何一條路上,迎面走來的女子,多是腰似春前嫩柳條,面如中秋芙蓉花。

說起話來,細語嗔嗔,若黃鸝淺唱般細膩。沉浸其中的宜昌城,久而久之,便帶了幾分嬌柔。

此次宜昌之行,應該算是收穫不少,近一周的時間,我深切地領略了南國的風情,遺憾的是,這次來宜昌的時候,妻正在銀川領略粗獷的西夏文明,我只能獨自南行。有時候這些話語說出來,難免讓大家覺得矯情,其實,在一起生活久了的兩個人,幾乎都活成乙個人了。甚至有的時候,你會覺得坐在對面的那個人就是你自己,是你的靈魂。

你甚至都不需要和她說話,但是你卻需要她坐在那,需要知道她就在那。。。

旅途中,最讓我難以忘記是一對七十多歲的老人,他們在退休後,一起走過了五十多個城市,倆人在路上一直都在計算,還有哪些自己想去還沒有去的城市,這次旅行還沒結束,他們已經在計畫下一次的旅行了,畢竟,對他們而言,時間已經很緊迫了。老先生說:「當乙個人老了的時候,常常後悔的,不是自己做過什麼,而是自己沒有做過什麼。

我們倆現在想的最多的就是,等我們回憶起自己的一生的時候,腦海裡,不是只有兩點一線的早出晚歸,不是只有那個冰冷的房子,希望還能有祖國各地的風土人情。」

老人說,他們老兩口都是雙職工,退休前,一年到頭都是在單位和家裡,年輕的時候,很想出去轉轉,總是想著以後有時間了一定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這一來二去,時間過去了三十年,他們退休後,都有時間了,可是,夫妻雙方都已經兩鬢斑白,出去旅行一次,回到家都要好久才能休息好,縱然是這樣,他們還是會選擇旅行。

其實,我知道他們為什麼會如此。因為,在旅途中,總有那麼一刻,你會覺得你生活之外的世界是那麼美麗,這個地球是那麼神奇。在旅途中,沒有任何的身份差別,沒有地位的懸殊,甚至不用考慮性別的差異,大家只有乙個共同的名字——旅行者。

對於旅行的目的,大家也是各不相同。為追尋?為逃避?

為夢想?為感悟?為好奇?

再或者,僅僅只是為了出發和到達?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但是,無論是何種目的,你總是能路過不同的人生,看見不同的風景,收穫從未有過的結果,正如同我此次,在宜昌,遇見另乙個自己。

乙未羊年三月初九杜寶宗記於宜昌三峽

遇見另自己經典日誌文章雨露文章網

遇見另乙個自己 生命是一場遇見,人來人往,最稀罕的就是遇見另乙個自己 每一段文字裡,都會有乙個故事,就像是每一次的經歷中,總會記住一些事情一樣,無論是痛苦還是快樂的記憶,總會讓我們的心感受到不同的情懷。其實在很多時候,喜歡或者欣賞某個人,大體都是因為有一些共同的愛好,才會讓彼此成為一生的朋友。不論是...

打敗另自己

人的一生,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場自己對自己的戰爭。每乙個人的身上,都依附著兩個自己 好的自己和壞的自己。這兩個自己是一對天生不和的兄弟,每天都在爭鬥,每天都在試圖打敗對方。乙個積極的自己,乙個消極的自己。當積極的自己打敗消極的自己,人就表現出積極的一面,反之,表現出來的就是消極的一面。乙個高尚的自...

遇見未知的自己

與心靈的一次深入對話 讀 遇見未知的自己 有感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接觸了張德芬的一本書 遇見未知的自己 那時只是單純地喜歡它的封面。翻開書頁,一閱著迷,它如同一壺清茶,細細品味,沁入心脾,使乙個曾經心緒像琴弦一樣敏感的我深深領悟到 心靜如水,人淡如菊。遇見未知的自己 這本書以女主角李若菱的感情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