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讀後感

2022-11-14 21:54:03 字數 1119 閱讀 9766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借助你來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紀伯倫《先知》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是由三位美國教育專家寫的,他們在一所家長諮詢機構上班,根據十幾年的心理輔導和教育子女的經驗,他們指出:要解決子女的問題,得先解決父母的問題。之所以成為父母,不是要我們去書寫孩子的人生,而是為了淨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徹頭徹尾地改變自己。

只有明白這一點,我們才有機會進步,長大,成熟。

你可以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緒嗎?

現代社會人們普遍面臨巨大工作壓力,像我等為生計日日奔波的人們佔社會大多數。有壓力就會有煩惱,有煩惱就會有怨氣。每個父母都得反思下,你有沒有將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壓力轉化成怨氣,撒在無辜的孩子身上。

很多時候,孩子可能只是犯了乙個小小的錯誤,卻換來家長的暴怒和大聲呵斥。無形之中,孩子遭到驚嚇,就可能從此沉默,孤言寡語。事實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的幼小心靈,需要我們大人細心呵護。

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再小心都不為過。如果父母自己都無法在孩子面前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你如何要求你的孩子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你把握好幫助孩子的分寸了嗎?

當孩子好奇的將手伸向家裡的仙人掌的時候,也許你的第一反應是大叫:「哎呀,那個有刺,碰到會疼,不能碰!」其實,在不太危險的情況下,你不如讓他自己碰一下那刺,親身體驗到疼之後,想必今後他再也不會主動去觸碰。

幫助孩子要拿捏好分寸,不要事事代勞,剝奪孩子感知接觸世界萬事萬物的機會,把成長的權利交還孩子。

你向孩子傳遞有價值的價值觀念了嗎?

有責任感,誠實禮貌,有愛心,懂得尊重別人,能感恩,可以積極參與到家庭勞動中。這些良好品格和表現大都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後天養成的,這就需要父母持續的向孩子傳遞穩定的有價值的價值觀念,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

父母與孩子的相遇亦是乙份來之不易的緣分,我們得時時提醒自己要做好自己,才能教育好我們的孩子。作為父母,我們要不斷的豐富自己,不斷的調整自己。做乙個懂愛會愛的父母。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自然天天向上。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一起學習!

一起努力!一起進步!!

《遇見更好的老師》讀後感

遇見更好的自己 萊山區實驗小學畢玲玲 生命成長之路,花香滿徑。這條路,寧靜而幸福,美麗且永恆,這條路蜿蜒在兩條竹籬笆之中,籬笆上開滿了紫色的牽牛花,在每乙個花蕊上,都落了乙隻藍蜻蜓 讀林巨老師的 遇見好老師 是在工作的第二年,看完了之後有種如獲至寶的欣喜若狂,也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急迫焦慮。人說 遇見好...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其實,早在一年前,我就見到過這本書,當時,我記得是小娟和少靜在看,我簡單地翻了一下,覺得太深奧,就沒有繼續看下去,今年再見到這本書,我興趣頓時大增,期盼能有不同的感悟。本書是台灣知名女主播張德芬書寫的身心靈 以主人公若凌的感情和工作為主線,通過若凌與一位老人的對話將心靈思考 人生哲學深入淺出進行了剖...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很偶然的機會接觸了這本書,只是單純地喜歡它的封面。沒帶太多的興致,因為心想也不過是一本很普通的關於勵志心理的書籍 上了大學後,很少有機會坐下來靜靜地看書,不是沒有時間,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細細品味,沁入心脾。校園裡颳起了一陣讀書月的風潮,於是整個校園沉浸在了這片書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