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師大版七年級下冊歷史第一單元複習

2022-12-01 19:45:05 字數 2548 閱讀 1327

第一單元

第一課統一國家的重建

1、隋的建立和統一: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589年隋滅陳,重建全國大一統局面。意義:結束了自西晉以後長期的**割據狀態。

2、大運河的開鑿:

目的:為了加強對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糧食、布帛的北運。

路線:以洛陽為中心,南起餘杭,北至涿郡,全長2000多千公尺,溝通了五大水系(海河、黃河、長江、淮水、錢塘江)。

作用:大運河的開鑿,溝通了南北交通,促進了運河沿線經濟和商業城鎮的發展,對鞏固統一有積極作用。但當時徵發勞役過重過急,造成的社會後果也十分嚴重。

3、隋的覆滅:隋煬帝驕奢淫逸,濫用民力。如營建洛陽、開鑿運河、三游江都、三次遠征高麗等,勞役、兵役擾的天下騷動,民不聊生,最終導致農民大起義和隋朝的滅亡。

4、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淵建立,都城長安。

5、隋唐政治新格局:

①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六部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②科舉制:通過分科考試選拔**的制度。2023年被廢除。

作用:科舉制實行後,用人之權收歸**,擴大了政治統治的基礎;**任用的開放與高度流動,也使威脅**集權統治的離心因素難以產生。

第二課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1、唐太宗李世民:早年助李淵起兵太原,統一全國,身經百戰,屢建奇功;626年即皇位,改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傑出帝王。

2、貞觀之治:

(1)、原因:1、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 2、知人善任,虛心納諫 3、君臣居安思危,重視農業,輕徭薄賦,精簡機構,加強國防,改善民族關係,對外開放交流。

(2)、表現:貞觀年間,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物價低廉,社會呈現出安定的局面,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為政寬容、對外開放和國力強盛的時期,史稱「貞觀之治」。

(3)、意義: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礎。

第三課從武周政治到開元盛世

1、武周政治:

(1)稱帝條件:①高宗體弱多病,為武則天代為視政提供了機會。②主觀上,武則天個人具備政治才能。

(2)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

(3)統治措施:①任用酷吏,濫殺無辜,崇信佛教。②繼承唐初以來的制度和措施,重視農業,廣開言路,整頓吏治。

③、大力推行並發展科舉制(增設殿試和武舉)。④、善於納諫和破格用人。

(4)、意義:「上承貞觀,下啟開元」,為唐朝中期的繁榮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政啟開元,治巨集貞觀)

2、開元盛世

(1)、唐玄宗前期:「賦役寬平,刑罰清省」,社會經濟呈現出繁榮景象,達到前所未有的極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2)、統治措施:

前期:重用賢人,整頓軍隊,提倡節儉,重視生產。後期:怠於政事,淫於酒色,信用小人。導致唐朝由盛轉衰,天寶危機,安史之亂。

簡答:說說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有關重用人才給當時社會帶來的影響史實以及對我們今天社會建設的啟示。

答:唐太宗知人善任,虛心納諫,重用魏徵、房玄齡等人,出現了貞觀之治,武則天重用人才,任用賢臣,使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唐玄宗前期重視**的考核和選用,任用熟悉吏治、富於改革精神的姚崇為相,出現了「開元盛世」的局面。啟示:

當今世界,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國家建設需要人才,我們不僅要培養人才,還要重用人才。

第四課唐代的邊疆各族

(1)唐代的邊疆各族

1、邊疆民族:回鶻、南詔、吐蕃、契丹、突厥等

2、民族關係:民族和睦,關係密切

3、民族政策:「全其部落,順其土俗」的開明政策。

4、民族制度:設立羈縻州。(唐朝**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設立與內地不同的行政制度,長官都由當地人擔任,可以世襲,**一般不過問其內部事務。

這種統治邊遠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當時稱為羈縻州。)它的建立體現了一國多制的精神和唐代政治開明。

(2)文成公主入藏

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我國的青藏高原。七世紀,吐蕃首領松贊干布做了讚普(君主),統一了青藏高原,建都邏些(今拉薩)。

2、641年,唐太宗派大臣護送文成公主入藏,唐高宗時冊封松贊干布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

3、意義:文成公主入藏,對加強漢藏兩族的聯絡,發展藏族經濟作出了很大貢獻。

第五課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唐都長安

1、布局及功能:宮城、皇城、外郭城

宮城: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

皇城:是**機關的所在地,

外郭城:是居住區(坊)和商業區(市),長安城的坊和市是分開的。

2、地位: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榮的城市之一,是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還是乙個開放性的國際大都會。

二、玄奘西行

1、生平:唐太宗時期人,原名陳禕,玄奘是他的法號。

2、西行目的:求取佛經(天竺)

3、成就:取回佛經,撰寫成《大唐西域記》

三、中日交往

(1)、鑑真東渡

1、生平:(688—763),唐玄宗時期東渡日本

2、目的:傳播佛學

3、東渡概況::六次東渡,被尊為律宗初祖,被日本人民譽為「天平之甍」。

4、意義:傳播了唐朝文化,促進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2)、遣唐使:

概念:日本對赴唐使者的稱呼。

作用:對中日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功績。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畫華師大

一 指導思想 以校教學計畫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能力 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公升教學的境界 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二 教學任務及要求 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即了解歷史的基本線索,了解重要...

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歷史學案第一單元

第1課隋的統一與大運河 政史科組 主備人 歐陽波審核人 王春華 教學目標 1 隋朝的建立和統 一 隋文帝時期社會經濟的繁榮 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 2 培養學生根據特定的歷史條件觀察問題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3 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隋朝運河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又一重大貢獻,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教學重...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一單元學習評價

班級姓名 得分 一 單項選擇 13 3分 39分 1 小奇同學進行研究性學習,他蒐集了 貞觀之治 開元盛世 玄奘西遊 鑑真東渡 的相關資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課題是 a.政權分立和民族融合b.中華文明的起源 c.統一國家的建立d.繁榮與開放的唐朝 2 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通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