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肺迴圈的血管 體迴圈的動脈

2022-11-30 04:42:02 字數 3975 閱讀 6685

二.肺迴圈的血管

(一)肺迴圈的動脈

肺動脈幹:發自右心室,經主動脈前方行向左後上方,至主動脈弓下緣分為左、右肺動脈。

左肺動脈:較短,橫行向左至左肺門,分兩支入肺。

右肺動脈:較長,,經主動脈和上腔靜脈後方向至右肺門分為三支入右肺。

動脈韌帶:連於主動脈弓下緣與肺動脈幹分叉處稍左側的纖維性結締組織索(由胚胎時期動脈導管閉索的遺跡)。

(二)肺迴圈的靜脈

肺靜脈:左右各一對,分別為左上、左下肺靜脈和右上、右下肺靜脈。這些靜脈均起自

肺門,向內走行,注入左心房後部。肺靜脈將含氧高的靜脈血運送回心。

三.體迴圈的血管

(一)體迴圈的動脈

1.主動脈:根據其行程可分為四段:

公升主動脈:起自左心室,斜向右上前方,至右第2胸肋關節處移行主動脈弓。分支:根部發出左冠狀動脈、右冠狀動脈至心。

主動脈弓:呈弓形彎向左後至第4胸椎下緣左側移行為降主動脈。分支:凸側;由右向左分別為:頭臂幹、左頸總動脈、左鎖骨下動脈。

降主動脈:沿脊柱左前方下行,達第12胸椎高度穿膈的主動脈裂孔至腹腔。分支:

胸主動脈,腹主動脈,左、右髂總動脈。

2.頭頸部的動脈

(1)頸總動脈

行程:左頸總動脈起自主動脈弓,右頸總動脈起自頭臂幹,經胸鎖關節後方,沿食管、氣管和喉外側上行,平甲狀軟骨上緣分頸內、外動脈。

頸動脈竇:是頸總動脈與頸內動脈起始部的膨大,竇壁外膜內有豐富的游離神經末梢稱為壓力感受器,可反射性的調節血壓。

頸動脈小球:在頸總動脈分杈的後方的扁圓形小體,是化學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co2濃度變化的刺激,反射性的調節呼吸。

頸動脈鞘:頸部大血管被筋膜包裹。(外側:頸內a;內側:頸總a;兩者間後方:迷走n)

(2)頸內動脈:平甲狀軟骨上緣自頸總動脈分出,垂直上行穿頸動脈管入顱,在頸部無分支。

(3)頸外動脈:

走行:自頸總動脈分出,初位於頸內動脈前內側,經其前方轉至外側,上行穿腮腺至下頜頸處分為顳淺動脈和上頜動脈。

1)甲狀腺上動脈:自起始部向前下至甲狀腺側葉上端分支至腺與喉。

2)舌動脈:平舌骨大角發出經舌骨舌肌深麵入舌至口底及顎扁桃體。

3)面動脈:自舌動脈稍上方,經下頜下腺深面,繞下頜骨下緣咬肌前緣至面部,沿口角鼻翼外側上行易名內眥動脈,分支入下頜下腺、顎扁桃體及面部。

4)顳淺動脈:在耳屏前方經顴弓根部淺面至顳部皮下,分布於額顳、頂部軟組織。

5)上頜動脈:平下頜頸深麵入顳下窩,在翼外肌淺(深)麵入翼顎窩。沿途分支至外耳道、鼓室、牙及牙齦、鼻腔、咀嚼肌等。其分支較重要的有腦膜中動脈:穿棘孔分布於硬腦膜。

(4)鎖骨下動脈

行程:左側起自主動脈弓,右側起自頭臂幹,經胸鎖關節後方,斜向外至頸根部呈弓狀經胸膜頂前方,穿斜角肌間隙,至第1肋外緣續腋動脈。

椎動脈:上行穿第6 -1頸椎橫突孔,經枕骨大孔入顱,分支營養腦與脊髓。

胸廓內動脈:向下入胸腔,沿第1-6肋軟骨後面下降,分支分布於胸前壁心包、膈和乳房等處。其較大的終支稱為腹壁上動脈,穿膈入腹直肌分支與腹壁下動脈吻合營養腹直肌。

甲狀頸幹:分出甲狀腺下動脈:橫過頸動脈鞘後方至甲狀腺側葉下端;

3.上肢的動脈

(1)腋動脈:行於腋窩深部,至背闊肌下緣移行為肱動脈。

胸肩峰動脈:分布於胸大肌、胸小肌、三角肌、肩關節;

胸外側動脈:分布於胸大肌、胸小肌、前鋸肌、乳房;

分支肩胛下動脈: 胸背動脈:背闊肌、前鋸肌;

旋肩胛動脈:穿三邊孔至岡下窩諸肌;

旋肱後動脈:穿過四邊孔,繞肱骨外科頸至肩關節及附近諸肌。

(2)肱動脈:沿肱二頭肌內側下行至肘窩,平橈骨頸平面分:橈動脈和尺動脈。 測量血壓聽診部位:肘窩稍上,肱二頭肌肌腱上內側。

(3)肱深動脈:伴橈神經沿橈神經溝下行,分織布於肱三頭肌、肱骨;終支加入肘關節網;

(4)橈動脈:先經肱橈肌和旋前圓肌之間,繼而在肱橈肌腱和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下行,繞橈骨莖突至手背,穿第1掌骨間隙至手掌。 切脈部位:

橈動脈下段位置表淺,可摸到搏動,為臨床切脈部位。(寸口脈)分支

終支:與尺動脈掌深支吻合形成掌深弓。

掌淺支:在橈腕關節處發出,下行至手掌與尺動脈吻合形成掌淺弓。

拇主要動脈:在掌側深部發出3分支至食指和拇指

(5)尺動脈:在尺側腕屈肌與指淺屈肌之間下行,經豌豆骨橈側至手掌,分支

骨間總動脈:又分為骨間前和骨間後動脈分布於前臂肌和尺、橈骨。

終支:與橈動脈掌淺支吻合形成掌淺弓。

掌深支:與橈動脈掌終支吻合形成掌深弓

(6)掌淺弓:位於手掌屈肌腱淺面

組成: 尺動脈末端

橈動脈掌淺支

分支:小指尺掌側動脈,指掌側總動脈(3支)分支為指掌側固有動脈

(7)掌深弓:位於手掌屈肌腱深面

橈動脈末端

組成尺動脈掌深支

分支:掌心動脈(3支)

4.胸部的動脈:

(1)壁支:分布:胸、腹壁的肌和**

肋間後動脈(9對):行於3-11肋間隙

肋下動脈(1對):

(2)髒支支氣管支、食管支、心包支。

5.腹部的動脈:

(1)壁支:分布於腹後壁、脊髓、膈和盆後壁等。

膈下動脈

腰動脈(4對)

骶正中動脈

(2)髒支:

腎上腺中動脈:至腎上腺

成對髒支腎動脈:約平第1-2腰椎下緣起於腹主動脈,橫行向外至腎門入腎至腎上腺。

**動脈:至**和副睪;女性為卵巢動脈至卵巢和輸卵管壺腹部。

腹腔幹 :在主動脈裂孔的稍下方發自腹主動脈

不成對髒支腸繫膜上動脈:約平第1腰椎發自腹主動脈

腸繫膜下動脈:約平第3腰椎高度發自腹主動脈

□腹腔幹

①胃左動脈:至食管腹段、賁門和胃小彎的胃壁

②肝總動脈:分支

胃右動脈:沿胃小彎左行

肝固有動脈肝右支:膽囊動脈

肝左支胃十二指腸動脈胰十二指腸上動脈:

胃網膜右動脈:沿胃大彎左行

③脾動脈

胃短動脈:分布胃底

胃網膜左動脈:沿胃大彎右行

胃後動脈

脾支、胰支:分布至脾、胰

□腸繫膜上動脈

①胰十二指腸下動脈

②空腸動脈

③迴腸動脈

回結腸動脈:分支至迴腸末端盲腸、闌尾和公升結腸。(闌尾動脈:行於闌尾系摸內

⑤右結腸動脈:至公升結腸

⑥中結腸動脈:至橫結腸

□腸繫膜下動脈

①左結腸動脈:至降結腸

②乙狀結腸動脈:至乙狀結腸

③直腸上動脈:至直腸上部

6.盆部的動脈

(1)髂總動脈:由腹主動脈分出後,下至骶髂關節分為髂內動脈和髂外動脈

(2)髂內動脈

1)閉孔動脈:至大腿內收肌群。

壁支 2)臀上動脈:至臀中、小肌;

3)臀下動脈:至臀大肌;

1)直腸下動脈:至直腸下部

髒支 2)子宮動脈:越過輸尿管前上方至子宮側緣。

3)**內動脈:穿梨狀肌下孔出骨盆,經坐骨小孔入坐骨直腸窩

a.**動脈

b.會陰動脈;

c.**/蒂動脈。

(3)髂外動脈:經腹股溝韌帶中點深面至股部移行為股動脈。分支有:

1) 腹壁下動脈:入腹直肌鞘與腹壁上動脈吻合。

2)旋髂深動脈:至髂嵴及附近肌。

7.下肢的動脈

(1)股動脈:在股三角內下行,經收肌管,出收肌腱裂孔至膕窩,移行為膕動脈。股動脈的主要分支是股深動脈,該動脈又發出

1)旋股內側動脈:分布於股內收肌

2)旋股外側動脈:分布於股前群肌。

3)穿動脈(3支):至股后群肌。

1)腹壁淺動脈:在腹前壁淺筋膜內;

此外,股動脈還發出 2)旋髂淺動脈:至髂前上嵴淺部;

3)**外動脈:至**部

(2)膕動脈:在膕窩深部下行,至膕肌下緣分為脛前和脛後動脈。

(3)脛後動脈:沿小腿後群淺、深屈肌之間下行,經內踝後方至足底,分為足底內側和外側動脈。主要分支有:

a.腓動脈

b.足底外側動脈

c.足底內側動脈

(4)脛前動脈 :→足背動脈→足底深支

12 迴圈結構學案 迴圈結構中的巢狀

例1 輸入某次考試成績mark,統計100分人數good。輸入 1表示結束 分析問題 使用標誌法 結束標誌為mark 1 所以在迴圈前先輸入分數mark。迴圈體 條件mark 100成立,人數good計數,因此要用單分支結構描述,判斷結束,再輸入下乙個分數mark。迴圈條件 mark 1 說明 迴圈...

程式的迴圈結構For迴圈語句教學設計

永春僑中勞技組林光華 2008 06 一 教學物件 本課適用於新課程標準下高中一年級學生,教材選用教科版資訊科技選修模組一 演算法與程式設計 2.3.3節,1課時。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應掌握vb程式的程式設計環境與執行方法,了解順序結構和選擇結構的程式執行流程,具備一定的演算法基礎和具有一定的比較 ...

PDCA迴圈法的作用

pdca迴圈又叫戴明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式。全面質量管理活動的全部過程,就是質量計畫的制訂和組織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按照pdca迴圈,不停頓地周而復始地運轉的。目錄基本簡介 分析說明 迴圈過程 發展歷史 迴圈特點 八個步驟 有關問題 管理思路 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