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與登高望遠

2022-11-24 06:21:04 字數 1207 閱讀 2458

匡吉2023年03月02日04:56**:人民網-人民**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蘇軾的《題西林壁》。提到這句詩,還會讓人想到同時代王安石《登飛來峰》一詩中的「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兩大文人的詩,字面上是登高望遠的感觸和體會,實際是在告訴人們怎樣客觀全面地觀察、認識事物。蘇軾從反面來講,身在事中,因為視野受限,只能看清事物的區域性;王安石則從正面來說,站在高處,便可撥雲見日,**遠矚。二者一體兩面,飽含深刻的哲理。

無論是立身處世還是為官從政,都能得到啟示。

放眼現實,確有領導幹部幹工作、抓落實時,看不到全域性、想不到長遠,只顧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有的甚至對待上級決策,合意則取,不合意則舍。實踐證明,若缺乏跨越「此山中」、登臨「最高層」的意識與胸襟,這些問題就很難得到解決。

更進一步講,身居高位,是不是就一定能夠看清事物呢?趙樸初就曾撰文提出過不同看法。他說,「我常坐飛機,向窗外望去,上面晴空蔚藍,腳下雲海茫茫,**看得清下面呢?

」因此作了這樣一首詩:「快然自足飛機上,珠穆崑崙腳底行。但畏浮雲遮望眼,應知身在最高層。

」沒錯,有些領導幹部,正是由於遠離了基層和群眾,難以聽到真話、看到實情,甚至可能被假象蒙蔽。破解之法無他,就是深入基層、沉到一線,親耳聽、親眼看。

也許有人會說,這不就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相矛盾嗎?實際上,「身在此山中」,未必就一定會迷失。一葉障目與一葉知秋的區別,在於能不能胸有全域性、立足現實、了解實情。

到基層一線多走走,與基層群眾多嘮嘮,才能更好地掌握第一手情況。可有的領導幹部在這方面做得遠遠不夠。有的想問題、作決策全憑想當然,不注重調查研究,不願意徵求意見,以致作出乙個決定、出台一項措施,群眾牴觸大,施行難度高,甚至還出現朝令夕改的尷尬。

有的即便到下面去,也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地轉了轉、看了看,效果可想而知。

登高望遠和腳踏實地,是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兩條路徑、兩種方法。領導幹部既要善於觀大勢、謀大事,站在戰略和全域性的高度觀察和處理問題,在制定政策時冷靜觀察、謹慎從事、謀定而後動;又要善於接地氣、察實情,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在「此山中」還是在「最高層」,體現的是站位高度和認知角度,檢驗的是工作方法和能力水平。

全國兩會即將召開。如果說代表委員在本地區本單位是「身在此山中」的話,那麼會聚首都、共商國是,便是「身在最高層」。肩負起參政議政這一光榮而神聖的職責使命,就要既識「廬山真面目」,真正把情況搞清、把問題摸準,又要在看清形勢、把握大勢的基礎上,建好言、獻好策,提出真知灼見。

腳踏實地謀發展

在最近召開的 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上,總書記強調指出,各級主要負責同志要自覺從全域性高度謀劃推進改革,做到實事求是 求真務實,善始善終 善作善成,把準方向 敢於擔當,親力親為 抓實工作。這既是對黨員領導幹部的要求,也是對全體黨員的期望。在新一輪振興發展的關鍵時期,黨員幹部就要善謀善為,統籌各項改革任...

腳踏實地奉獻自己

在基層第一線揮灑自己的汗水 2011年10月10日在大學生村官培訓班上的心得體會 昌寧縣田園鎮右文村大學生村官楊冬軍 大學生村官是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應屆畢業生,為響應 的號召,經黨組織嚴格選聘,到村一級鍛鍊的一批年輕人,2008年以來,昌寧縣先後選聘了大學生村官140多名,其中在鄉鎮黨委換屆中,...

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我站在乙個星球的土地上,仰望星空。於是,我是宇宙的我,宇宙便成了我的世界。那我到底是誰?從 來,要到 去呢?這固然是個很重要的科學與哲學命題,但無論最終我是其中的一顆流星,或許是一粒塵埃,我都會心懷感激與敬畏。因為我畢竟來了,因為我畢竟存在過,因為我畢竟那樣幸福的仰望與憧憬過。高考滿分作文 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