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唱三歎的導讀藝術

2022-11-24 03:57:03 字數 1700 閱讀 5273

王應蘭【案例一】《慈母情深》(人教課標版第九冊)

(**:七八十臺縫紉機發出的噪音,震耳欲聾。)

師:你有什麼感受?

生:讓人難受,煩躁……

師:把你們的感受送到字裡行間去。讀——(生讀)

師:這噪音一刻都停不下來。母親停止過嗎?(生答:沒有)找出依據。

生:大聲地說話;大聲地喊母親……

師:「大聲喊」告訴我們,噪音消失了嗎?

(師引讀「七八十臺縫紉機發出的雜訊震耳欲聾」……) 師:繼續找。 (生找出:

爭分奪秒;多的感嘆號;母親大聲地問;旁邊的喊;塞在,大聲地說。) 師:共6個地方提醒我們這噪音一刻都沒有停止過。

我進去了,雜訊沒有停止過。再次讀——

(生讀:七八十臺縫紉機……)

師:而這只是今天這一刻,昨天母親是在怎麼樣的環境中工作的呢?

(生讀:七八十臺縫紉機……)

師:明天母親又將在怎麼樣的環境中工作呢?

(生讀:七八十臺縫紉機……)

師:去年母親是在怎麼樣的環境中工作的?

(生讀:七八十臺縫紉機……)

師:設想明年、後年、再後年,母親又將在怎麼樣的環境中工作呢?

(生讀:七八十臺縫紉機…… )

師:孩子們,看到母親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你心裡會有什麼滋味?

生:難受;心酸;感動……

師:這是乙份酸楚的感動。這麼多的感受,我的鼻子怎麼不會一酸?為了表達慈母情深,這些句子能少嗎?這大聲喊能少嗎?這就叫語文意識。

【案例二】《鳥的天堂》(人教課標版第七冊)

(引讀:「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乙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師:讀這句話,大家有沒有疑問?

生:「新的生命」是指什麼?作者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呢?

師:自由地讀讀這句話,聯絡上下文和平時的生活感受,看看你有什麼見解,還可以與夥伴交流交流。

(生自由地讀、體會、交流。)

生:是躲在樹葉中的鳥在動。

師:哦,是躲在茂密的葉叢中的小鳥,作者看不見,卻感覺到了「生命的顫動」。所以作者感到——

生:(讀)「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乙個新的牛命在顫動」

生:這是生命湧動之美。因為這樹的生命力很強,好像每一刻都有新的葉子在生長出來。

師:這是無法抗拒的生命力,每一片綠葉上都湧動著新的生命。讀——

(生第二次讀上面語句)

生:我覺得顫動還有乙個意思,可能是颳風,一閃一閃的,讓人感到顫動。

師:把你感到的這一閃一閃的感覺讀出來一

(生第三次讀上面語句)

生:我覺得是樹葉太綠了,在陽光映照下,閃耀著動人的光彩。

師:那翠綠的顏色,綠得鮮亮,綠得發光,看久了,似乎感到綠葉上的點點光斑像是一些可愛的小精靈在舞蹈,所以——

(生第四次讀上面語句)

師:是風吹,是鳥動,是陽光的照耀,是綠葉本身蘊含著的無限生機,把你們的感受融入這句話中,好好讀讀這句話

(生再次齊讀上面語句)

【點評】

詩歌或散文創作中常常用到一種叫復沓,又叫復唱的藝術表現手法,可以起到突出思想,強調感情,分清層次,加強節奏和提醒讀者等表達效果。

上述兩個案例中教師的導讀藝術,恰如詩歌、散文中的復沓手法,抓住乙個含蘊深厚的語段巧穿妙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細細品味,一唱三歎,不斷將學生的理解感受引向深入。這樣的課堂充溢著詩意的回環之美。 學生沉浸其中,感悟語言,深化理解,習得方法,昇華情感,語感在一次次碰撞磨礪中形成,心靈在一次次品讀回味中提公升。

淺唱那一首心的歌謠

聆聽歲月,輕捻那些遺落在指尖的光陰。回望那些印在流年裡的深深淺淺的生命的痕跡。讓過往在回憶中依舊溫潤。讓心在歲月中靜好如初。念起,便是生命中最美的風景。題記 歲月是一首無言的歌,時光是乙隻筆。它用彩筆輕輕一繪,便是陽春三月春暖花開。它用素筆淡淡一描,便是素雪紛飛水瘦山寒。初冬的午後,陽光透過窗櫺依舊...

一導三學實踐反思

一導三學 和合課堂 實踐的教學反思 昨天晚上7 00 8 20,北校區政史地教研組全體教師在顧增光主任的帶領下認真學習了 和合泉 上相關的 和合 理論,這也是該教研組第四次集中學習和合教育理論。在學習理論結束後,應李有選主任和顧增光主任的邀請,我進行了簡短的不太成熟的發言,提出來5個和合課堂教學中存...

園地一的導學案

語文園地一 教學目標 1 鞏固漢語拼音,區別聲母 韻母 讀準音,認清形。2 初步認識反義詞,加強語言積累,進行邏輯思維的訓練。3 複習鞏固認識的字,滲透分類排列的思維訓練。4 把認字 學詞和認識事物聯絡起來,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興趣。5 建立句的概念,會用 誰做什麼 說完整話。6 激發在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