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雜劇的名實

2022-11-20 22:21:04 字數 1680 閱讀 9736

緒論一、「雜劇」一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我們通常所說的作為一種成熟的戲劇樣式的雜劇,大約是元初才出現的。但是,「雜劇」一詞早在晚唐時的文獻中就有了。

1、李德裕(787─850)作於太和三年(829)的《論故循州司馬杜元穎追認狀》(見《全唐文》卷703) 中,就有「雜劇丈夫兩人」的話。

2、 稍後的著名詩人李義山(商隱)(約813─約858)所著的《雜纂》之《冷淡》題下又有「說雜劇」,《琅璫》題下又有「沒折合雜劇」之語。

關於前者,任半塘《唐戲弄》以為其當為「男女合演之真正歌舞戲」;關於後者,路工《訪書見聞錄》之《戲曲探源》以為是一種有說有唱,有歌舞,有科白,並且已經分折子扮演故事的戲劇。但無論如何解釋,同我們所熟知的以元雜劇為代表的雜劇名同實異,卻是毋庸置疑的。

二、「雜劇」「名」與「實」的關係

晚唐之後,雜劇在「名」與「實」的關係上,有三種情況:

第一、有雜劇之名而無雜劇之實者。

此又分兩種情況——

(1)唐宋金時期,成熟的雜劇尚未出現,「雜劇」一詞自然無後世雜劇之實。

(2)成熟的雜劇已經出現,研究者或以「雜劇」稱宋金雜劇,或以「雜劇」稱包含雜劇在內的戲曲。

第二、無雜劇之名卻有雜劇之實者。

1、稱雜劇為「劇」。

2、稱雜劇為「詞」。

3、稱雜劇為「院本」。

4、稱雜劇為「么末」。

5、稱雜劇為「傳奇」。

6、稱雜劇為「曲」。

第三、有雜劇之名實者。

雜劇之名實一致,元時即已開始。元初學者胡祗遹《紫山先生大全集·贈宋氏序》說:「近代教坊院本之外,再變而為雜劇……」胡忌《宋金雜劇考》說據其所得材料,該文是「最為珍貴」的以「雜劇」「確指北曲雜劇的」材料。

三、「南雜劇」的名實

明代嘉、隆年間,劇壇上出現了一種新的戲劇形式。這種戲劇形式,戲劇史家們通常為了與元雜劇相區別而稱之為南雜劇。

南雜劇之名,來自胡文煥《群音類選》。《群音類選》卷二十六《高唐記》有:「此下皆係南之雜劇,故有不分出數者。」

該卷一共收有被編選者胡文煥稱為「南之雜劇」的劇作13種。這些劇作分別為徐渭、汪道昆、程士廉、胡文煥以及無名氏所作。

通觀這13種劇作,有兩個明顯的特點:

第一,就篇幅而言,除選有5出但實不知準確出數的《崔護記》外,6折的1劇,5出的1劇,三折的1劇,單折的9劇,可見這些劇作均為篇幅短小之劇。

第二,就用曲而言,有全用南曲的,也有南北合套的,還有南北曲混用的,但唯獨沒有全劇都用北曲的。這說明,這種劇作是用南曲或混用南北曲寫成的。

就篇幅短小一點而論,它顯然不同於長篇的南戲-傳奇而頗似元明北曲雜劇;就其純用南曲或混用南北曲一點而論,它顯然又與元明北曲雜劇不同。大約基於這樣的認識,胡文煥稱之為「南之雜劇」。胡氏「南之雜劇」的說法,較為準確地揭示出了南雜劇同北雜劇之間的聯絡與區別,可以說基本上抓住了南雜劇的本質特徵。

四、學術界習慣上所謂「雜劇」的含義

然而,明末以降,研究者們「不知北劇與南曲之分,但以長者為傳奇,短者為雜劇」,他們更注重的是以篇幅的長短區分雜劇與傳奇,南雜劇因此也就常常被他們連同北雜劇一律以「雜劇」視之了。像《盛明雜劇》(初、二集)、《雜劇三集》等雜劇選集以及祁彪佳《遠山堂劇品》、黃文暘《曲海總目》等古代的以及傅惜華《明代雜劇全目》、《清代雜劇全目》等現代的戲曲著作,於雜劇項下就不再作南或北雜劇的區分。也正因為此,對於中國古代戲曲,今天的研究者們仍習慣將其分為雜劇與傳奇兩大類。

本課程——「中國雜劇藝術研究」即依其習慣,指對中國古典戲曲中以元雜為代表的短篇劇作的研究。

不名的故里

陳頻距合肥五十里之外的小集鎮名曰羅家集,距羅家集五里之外有個小村莊,她叫朱郢孜,這便我的故里,雖然不名,我卻永遠不忘。四戶人家,三戶姓陳,一戶姓葉,唯獨沒有姓朱的,朱郢孜名字的由來,誰也說不清個原委。故里,沒有怡人的風景,也沒有個可餐的秀色,三口不大的池塘,鑲嵌在村子的東南西方。池塘的名子簡單而明了...

初一生物緒論探索生物的奧秘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初步了解生物,生物與人類的關係,有關生物學的科學成就。2.使學生初步了解生物學的內容和學習生物學的意義 3.了解學習生物學的基本方法。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 或實物,對比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培養學生的觀察 對比 判斷 歸納的思維能力。2.通過學生分組討論,向全班同學介紹...

緒論珍惜大學生活開拓新的境界

1 大學生應該怎樣盡快適應大學生活?2 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和成才目標是什麼?3 談談你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及重要意義的理解。4 當代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為什麼要自覺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5 結合實際談學習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課的意義和方法。1 結合自身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