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國貿易赤字對新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2022-11-20 22:18:10 字數 3977 閱讀 7596

「**赤字」對經常賬戶是一種扣除,對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應產生收縮作用。傳統經濟中,「**赤字擴大」幾乎是「淨出口惡化」、「經濟增長放慢」和「失業率上公升」的代名詞。然而在20世紀90年代「新經濟週期」中,美國長期連年加速增長的「(鉅額)**赤字」,不僅沒有顯示出其「收縮」功能,相反卻同「經濟長期擴張和增長率加速」相輔相成。

美國「**赤字」與「增長超常」並行不悖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新經濟週期」開始擴張以來,**赤字一直趨於上公升。2023年美國的**赤字是311億美元,到2023年已經攀公升到6177億美元。14年時間竟增長了近20倍!

就**赤字在gdp中的比重而言,2023年為-0.52%,而2023年則為-5.27%,擴大了近10倍。

在**赤字「惡化」且規模驚人的同時,美國經濟卻長期保持著超強勁的增長態勢。2023年後期,美國經濟走出衰退,當年gdp的增長速度是-0.5%,2023年達到3%,2023年公升至4.

4%。此後,雖然遭遇資訊科技(1t)產業滑坡、九一一事件和油價猛漲等一系列不尋常的衝擊,經濟增長一度放緩,但是強勁的經濟增長勢頭卻一直得以保持,即便在2023年的「準衰退」中,gdp增長率仍是0.8%。

2003-2023年,美國gdp增長率又遞增為3%和4.4%(10多年中的峰值)。2023年,儘管遭遇特大「颶風」,但全年gdp增長速度根據最近的測算仍然不低於3.

5%。 二、新型世界經濟中美國「**赤字」可以促進「it產業全球化」 美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驅動因素首先在於投資高速增長。長期以來,美國的國民儲蓄率一直很低,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國民儲蓄還在繼續下降。

儘管如此,美國的投資總額卻一直在迅速擴張。2023年美國的國內私人總投資約為10000億美元,而到2023年已經超過了20000億美元。2001-2023年經濟「衰退」時,美國的私人投資雖有所縮減,但到了2023年以後便很快恢復。

在國內私人儲蓄嚴重偏低甚至繼續趨降的條件下,儲蓄和投資之間的缺口顯然需要其他**彌補。這個源泉是大規模湧入美國的外資。鑑於美國經濟全球化、資訊化的程度高於別國,「**赤字」勢必伴隨著大量的國際借債,因而能間接地增強對外資的吸引力。

這等於讓美國有更大的迴旋空間來推行「赤字財政」,結果當然是促進gdp增長。 美國製造業的投資收益率一般較低,且**期較長。因此,大多數外資並不選擇美國製造業作為物件,而是選擇收益率高、**期短的it產業。

it產業是高科技的密集部門,也是美國20世紀90年代以來勞動生產率倍增的主要原因。2023年以前的15年,美國勞動生產率大約每年提高1.5%,而2023年以來,每年大約提高3%!

經濟學家的研究表明:投資it產業和it產品的普遍採用,可以使勞動生產率提高60%-70%;20世紀90年代,密集使用it產品的行業與其他行業相比,前者的發展速度要比後者快75%。他們還對美國和歐洲以及其他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有關資料進行了分析 ,認為美國在it領域的投資以及it產品在各行業的有效使用顯著地提高了美國的勞動生產率,從而推動了gdp的快速增長。

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美國的投資高速增長,主要投資物件是計算機和其他資訊科技裝置部門。2023年,私人部門資訊處理裝置和軟體投資為2901億美元,佔私人固定投資總額的24%;到2023年,該項投資迅速公升為4676億美元,比2023年增長了61.2%,在私人固定投資總額中的比重也上公升到27.

3%。即使在2023年經濟「衰退」時,該項投資總額也高達4005億美元,仍佔私人固定投資總額的25.54%。

而到了2023年,該投資已恢復到4370億美元,佔私人固定投資總額的25.77%。 投資的快速增長使it產品**每年下降30%,其主要原因是計算機和相關裝置生產的全球化。

在美國經濟網路化初具規模的今天,我們不難發現:鉅額「國際**赤字」的背後,已經是it行業日益全球化的新型規模經濟。正是實行全球化生產的it行業,才能通過多種途徑促進美國產品的廣泛使用和技術的迅速擴散。

這方面的表現之一是「外包(out sourcing)」業務蔚然成風。全球化降低了it產品的**,而it產品**的下降對於gdp增長的貢獻也非常顯著。 美國專家的有關分析表明,假定由於生產全球化和it產品進口,it產品**在1995-2023年的下降幅度是20%,it產品**下降勢必導致資源的節約,而節約的資源又可以進一步投資在it產業,稱「資本深化」。

現在,如果**彈性是1.7,則it生產全球化所引起的「資本深化」將會導致生產率的增長比在正常情況下要提高0.3個百分點。

可見,如果it生產沒有全球化,則gdp的年增長率勢必相應減小。1995-2023年,有無全球化這兩種條件下美國gdp增長的兩個數值的差距,即使保守地估計,也會累計達到2300億美元。另一項估計則表明,「it產業的資本深化」與「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之間存在著正相關關係,兩者之比約為1:

1。按這個比率,「it產業全球化」這個因素對於美國gdp增長的實際貢獻率勢必要比上述保守的估計大得多。 總之,美國it產業的全球化不僅能夠成倍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促進經濟增長,而且還意味著外資大量流入,而這些程序的伴隨物甚至可以說是前提條件,則是「**赤字」的增長。

不僅it服務**能夠為美國帶來更多資金,而且it產品的「設計創新在國內」而「加工組裝在國外」的新的屬性導致美國自用的it產品反而需要大量「進口」。這當然會增大美國的**赤字。只不過這種逆差顯然是加速增長所需要的,捨此並無其他更好的選擇。

此外,**逆差的性質事實上已經發生變化。例如,設在日本東京的美國ibm公司的分公司(美國註冊、美國控股,用的是美國的技術,一般勞工是日本人)所生產的電腦(部件)相當一部分是銷往美國。這當然會增加美國對日本的**逆差。

可是這種逆差的結果是什麼呢?巨集觀上是it產業的全球化;微觀上,美國公民獲得了技術、專利、品牌、利潤等收入,美國的消費者則可以購買到比在美國國內生產更便宜的計算機。 三、新型世界經濟中美國「**赤字」可提高「趨勢生產率」 集中使用資訊科技的行業除了生產率比較高之外,對外**一般也處於順差狀態。

而像醫療、建築、財務以及一些研究管理部門,雖然規模比較大,但並沒有廣泛使用盯技術,因而生產率比較低。服務和軟體的需求**彈性要大於it硬體產品的需求**彈性。因此,服務和軟體產品**的下降會使需求大幅度提高。

原先資訊化速度較快的行業,資訊科技使用將會進一步深化,而資訊化速度較慢的行業則會加快資訊科技裝置投資。這樣,整個美國經濟生產率就會提高。 為區別於普通生產率,專家們將「生產率的結構性提高」稱為「趨勢生產率的提高」。

據美國勞工統計局資料,1980-2023年美國非農業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平均的趨勢增長率為1.36%,而1990-2023年為1.725%,1995-2023年為2.

7%,2001-2023年為5.63%。圖1反映了美國非農業部門的工商企業每小時產出的變化率。

美國的勞動生產率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曾經出現過跳躍性的增長,即使在21世紀初美國經濟「準衰退」時期,其勞動生產率的增長仍然很快。這說明美國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的擴張的確是一種結構性變動。 現在的問題是,美國**赤字對趨勢生產率增長有何影響 ,是否重大。

國際**影響趨勢生產率增長的途徑有二:一是產出變動,二是加劇競爭。經由國際**競爭向企業傳遞資訊與經由國內競爭向企業傳遞資訊二者不同。

前者可引起生產率增長的變化。例如,企業可以從進口品中學到生產技術。又如,在進口競爭企業中存有效率較高而成本較低的生產商,則這些企業往往可以在競爭中生存更長的時間。

因為進口數量的增加勢必會減少國內生產的數量,對生產率提高來說應該是負面的影響。但是這種數量效應往往會被競爭效應所產生的趨勢生產率增長的正面效應所抵消。這樣,生產率較低的企業就會更少,生產率較高的企業就會更多,當進口商品占領國內市場、國內企業必須為爭奪市場份額而加倍努力之時,趨勢生產率的增長之日就會到來。

就出口而言,如果企業大部分產品出口,則往往更為靈活和有效。這會提高它們滿足國外需求的能力。而這一點對出口商來說非常重要。

另外,還有許多證據表明,出口企業的生產率通常都更高。而單純增加出口份額對於提高生產率的效果則不那麼顯著。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赤字持續擴大的現實是出口和進口都在擴大,只不過進口擴大得更快。

如前所述,出口的擴大通過需求和產出的增加會使生產率提高,而進口的擴大對生產率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數量效應」和「競爭效應」表現出來,「數量效應」對生產率的影響是負面的,而「競爭效應」對生產率的影響卻是正面的。由於導致「趨勢生產率增長」的「正面的競爭效應」大於使國內生產數量減少的「負面的數量效應」,因而在**赤字持續擴大的過程中,美國的趨勢生產率能夠提高,而這無疑會加速gdp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