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行程問題二

2022-11-19 13:51:06 字數 4516 閱讀 1714

具有時鐘形式的行程問題.綜合性較強的行程問題,運動過程中通常包括變速、轉向或依據某種規律,解題時要注意發揮圖示的輔助作用,並需要恰當選擇關鍵點分段加以考慮.與設計優化方案相結合的行程問題.

1.有一座時鐘現在顯示10時整.那麼,經過多少分鐘,分針與時針第一次重合;再經過多少分鐘,分針與時針第二次重合?

【分析與解】在lo點時,時針所在位置為刻度10,分針所在位置為刻度12;當兩針重合時,分針必須追上50個小刻度,設分針速度為「l」,有時針速度為「」,於是需要時間:50÷(1一)=.

所以,再過分鐘,時針與分針將第一次重合.

第二次重合時顯然為12點整,所以再經過-分鐘,時針與分針第二次重合.

評注:標準的時鐘,每隔分鐘,時針與分針重合一次. 我們來熟悉一下常見鐘錶(機械)的構成:

一般時鐘的表盤大刻度有12個,即為小時數;小刻度有60個,即為分鐘數.

所以時針一圈需要12小時,分針一圈需要60分鐘(1小時),時針的速度為分針速度的.如果設分針的速度為單位「l」,那麼時針的速度為「」.

2.8時到9時之間時針和分針在「8」的兩邊,並且兩針所形成的射線到「8」的距離相等.問這時是8時多少分?

【分析與解】 8點整的時候,時針較分針順時針方向多40格,設在滿足題意時,時針走過x格,那麼分針走過40-x格,所以時針、分針共走過x+(40-x)=40格.

於是,所需時間為40÷=分鐘,即在8點分鐘為題中所求時刻.

3.某人下午六時多外出買東西,出門時看手錶,發現表的時針和分針的夾角為1100,七時前回家時又看手錶,發現時針和分針的夾角仍是1100.那麼此人外出多少分鐘?

【分析與解】 如下示意圖,開始分針在時針左邊1100位置,後來追至時針右邊1100位置.

於是,分針追上了1100+1100=2200,對應格.

所需時間為分鐘.所以此人外出40分鐘.

評注:通過上面的例子,看到有時是將格數除以,有時是將格數除以,這是因為有時格數是時針、分針共同走過的,對應速度和;有時格數是分針追上時針的,對應速度差.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還可以將題改為:「在9點多鐘出去,9點多鐘回來,兩次的夾角都是1100」,答案還是40分鐘.

4.甲、乙兩車分別從a,b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6小時後相遇在c點.如果甲車速度不變,乙車每小時多行5千公尺,且兩車還從a,b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則相遇地點距c點12千公尺;如果乙車速度不變,甲車每小時多行5千公尺,且兩車還從a,b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則相遇地點距c點16千公尺.甲車原來每小時行多少千公尺?

【分析與解】 方法一:(12+16)÷5=5.6小時,

(千公尺),420÷6=70(千公尺).

甲車原來每小時走(千公尺).

方法二:設甲、乙兩人原來的速度分別為x千公尺/時,y千公尺/時,那麼ac=6x,bc=6y,

在第二、三次相遇中利用甲、乙兩人所用時間相等,可得方程組:

,交叉相乘,解得

即甲原來的速度是每小時30千公尺.

方法三:設第一次改變速度,甲、乙相遇在d點,第二次改變速度,甲、乙相遇在e點.

在第二次相遇中,假設走滿6小時,甲走到了c點,乙則走到了f點,fc長:5×6=30(千公尺),fd長:30-12=18(千公尺).

所以乙提速5千公尺/時後,甲、乙速度比為dc:df=12:18=2:3.

同樣的,在第三次相遇中,假設走滿6小時,乙走到了c點,甲則走到了g點,cg長:5×6=30(千公尺),eg長:30-16=14(千公尺),所以甲提速5千公尺/時後,甲、乙速度比為eg:

ce=14:16=7:8.

設甲原來速度為x千公尺/小時,乙原來速度為y千公尺/小時,則

解得.即甲原來的速度為每小時30千公尺.

5.甲、乙兩人同時從山腳開始爬山,到達山頂後就立即下山,他們兩人的下山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1.5倍,而且甲比乙速度快.兩人出發後1小時,甲與乙在離山頂600公尺處相遇,當乙到達山頂時,甲恰好下到半山腰.那麼甲回到出發點共用多少小時?

【分析與解】將上山甲、乙速度分別記為a、b;則下山時甲、乙速度為1.5a、1.5b.

用h表示山頂到山腳的距離,

由右圖知:,即有4b=3a.

由左圖知:即;得h=3600公尺

即山頂到山腳的距離為3600公尺.

再變回到「甲下山速度是上山速度的1.5倍」.由1小時後,甲距山腳還有3600-600=3000公尺知,甲到山腳還需3000÷(40001.5)=o.5小時.

所以甲自出發到回到山腳共用1+0.5=1.5小時.

6.男、女兩名田徑運動員在長110公尺的斜坡上練習跑步(坡頂為a,坡底為b.兩人同時從a點出發,在a,b之間不停地往返奔跑.已知男運動員上坡速度是每秒3公尺,下坡速度是每秒5公尺,女運動員上坡速度是每秒2公尺,下坡速度是每秒3公尺.那麼兩人第二次迎面相遇的地點離a點多少公尺?

【分析與解】開始下山時,男運動員的速度大於女運動員的速度,有男運動員到達坡底b所需時間為110÷5=22秒,此時女運動員才跑了22×3=66公尺.

現在女運動員的速度不變,還是每秒3公尺,而男運動員將從b上坡到a,速度變為每秒3公尺.男、女運動員的距離為110-66=44公尺,所以當男運動員再跑44÷(3+3)×3=22公尺後男女運動員第一次迎面相遇,相遇點距b地22公尺,如下圖所示.(本題4圖所標註數字均是距坡底b的距離數)

所以當女運動員到達坡底b時,男運動員又跑了22公尺,即到達距b地44公尺的地方,如下圖所示.

此後,女運動員從坡底b上坡到a,速度變為每秒2公尺,男運動員的速度還是每秒3公尺,所以當男運動員再跑110-44=66公尺到達坡頂a時,女運動員才跑了66÷3×2=44公尺,即距離坡底b地44公尺的地方,如下圖所示.

這時,女運動員的速度不變還是每秒2公尺,而男運動員的速度變為每秒5公尺,男、女運動員相距110-44=66公尺,所以當男、女運動員第二次相遇時,男運動員又跑了公尺,如下圖所示.

即第二次相遇的地點距以點公尺.

7.某人沿電車線路行走,每12分鐘有一輛電車從後面追上,每4分鐘有一輛電車迎面開來.假設兩個起點站的發車間隔是相同的,求這個發車間隔.

【分析與解】 設電車的速度為a,行人的速度為b,因為每輛電車之間的距離為定值,設為l.

由電車能在12分鐘追上行人l的距離知,; 由電車能在4分鐘能與行人共同走過l的距離知, ,所以有l=12(a-b)=4(a+b),有a=2b,即電車的速度是行人步行速度的2倍.

那麼l=4(a+b)=6a,則發車間隔上:.

即發車間隔為6分鐘.

8.a,b兩地相距105千公尺,甲、乙兩人分別騎車從a,b兩地同時相向出發,甲速度為每小時40千公尺,出發後1小時45分鐘相遇,然後甲、乙兩人繼續沿各自方向往前騎.在他們相遇3分鐘後,甲與迎面騎車而來的丙相遇,而丙在c地追上乙.若甲以每小時20千公尺的速度,乙以每小時比原速度快2千公尺的車速,兩人同時分別從a,b出發相向而行,則甲、乙二人在c點相遇,問丙的車速是多少?

【分析與解】 甲以40千公尺/小時的速度行駛l小時45分鐘,行駛了千公尺,那麼剩下的105-70=35千公尺為乙在1小時45分鐘內行駛的,所以乙的速度為千公尺/小時,如下圖所示.

又甲、乙再行駛3分鐘,那麼甲又行駛了千公尺,乙又行駛了千公尺.即在甲、乙相遇3分鐘後,乙行駛至距b地35+1=36千公尺的地方,甲行駛至距a地70+2=72千公尺的地方,此地距b地105—72=33千公尺,如下圖所示.

而如果甲以20千公尺/小時的速度,乙的速度增加2千公尺/小時至22千公尺/小時,那麼相遇點c距b地為:千公尺,如下圖所示.

那麼,當丙與甲相遇在距b地33千公尺的地方時,乙在距b地36千公尺的地方,而後丙行駛至c地(距b地55千公尺)時,乙也在c地,即相遇.

在這段時間內,乙行駛了55-36=19千公尺,而丙行駛了55-33=22千公尺,所以丙的速度為千公尺/小時,如下圖所示.

9.從甲市到乙市有一條公路,它分成三段.在第一段上,汽車速度是每小時40千公尺;在第二段上,汽車速度是每小時90千公尺;在第三段上,汽車速度是每小時50千公尺.己知第一段公路的長恰好是第三段的2倍,現有兩汽車分別從甲、乙兩市同時出發,相向而行,1小時20分後,在第二段從甲到乙方向的處相遇.那麼,甲、乙兩市相距多少千公尺?

【分析與解】設第

一、二、三段公路的長度依次為a、b、c,有a=2c,如下圖所示:

易知當另一汽車到達第

二、三段交接點處,即行駛的路程為c時,一汽車行駛的路程為,而第一段長度為第三段長度的2倍,所以甲行駛至第一段的處,如下圖所示.

所以當另一汽車行駛路程的時間內,一汽車行駛了的距離,同時減去的里程,則另一汽車行駛了的路程,一汽車行駛了的路程.

由兩汽車行駛的時間相等知,即a:b=20:81,如下圖所示·

設第一段路程為20k,則第二段路程為81k,第三段路程為lok;

於是,一汽車跑至第二段時,所需時間為,解得而甲乙全程為20k+81k+10k=111k,有.

所以甲、乙兩市相距185千公尺.

10.甲、乙兩人在400公尺圓形跑道上進行10000公尺比賽.兩人從起點同時同向出發,開始時甲的速度為每秒8公尺,乙的速度為每秒6公尺.當甲每次追上乙以後,甲的速度每秒減少2公尺,乙的速度每秒減少0.5公尺.這樣下去,直到甲發現乙第一次從後面追上自己開始,兩人都把自己的速度每秒增加o.

5公尺,直到終點.那麼領先者到達終點時,另一人距終點多少公尺?

【分析與解】 對於這道題只能詳細的分析逐步推算,以獲得解答.

先求出當第一次甲追上乙時的詳細情況,因為甲乙同向,所以為追擊問題.

甲、乙速度差為8-6=2公尺/秒,當甲第一次追上乙時,甲應比乙多跑了一圈400公尺,即甲跑了400÷2×8=1600公尺,乙跑了400÷2×6=1200公尺.

13 16行程問題 1

13 行程問題 1 路程 速度 時間是行程問題中常常出現的量,它們有如下的關係 總路程 速度和 相遇時間速度和 總路程 相遇時間相遇時間 總路程 速度和 1 甲 乙兩人分別從a b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甲每小時走45km。6小時後兩人相遇。a b兩地相距660km。問 乙每小時走多少km?2 李林...

第30周行程問題 三新版

專題簡析 很多稍複雜的應用題,運用算術方法解答有一定困難,列方程解答就比較容易。列方程解答行程問題的優點是可以使未知道的數直接參加運算,列方程時能充分利用我們熟悉的數量關係。因此,對於一些較複雜的行程問題,我們可以用題中已知的條件和所設的未知數,根據自己最熟悉的等量關係列出方程,方便解題。例題1 一...

2023年行程匯報規定

時間,地點,費用,工作內容及完成情況。例如1 惠州片區張三3月2日住宿惠州,3月3日拜訪完客戶李四,然後前往仲愷客戶王五 車費2.5元 拜訪,再前往陳江 車費2元 轉車,去惠陽拜訪客戶趙六,孫七 車費10元 當晚住宿惠陽。手機匯報內容為 惠州片區張三 3月3日 惠州李四 仲愷王五 陳江 惠陽趙六,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