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幫忙不添亂的患者家屬

2022-11-19 04:51:02 字數 770 閱讀 6325

資料**:《 生命時報 》

只要上醫院看病,就要跟醫生打交道,手術簽字、交代病情、檢查交費……這些都需要患者家屬隨時與醫生交流。但在生活中,常常會看到不少患者家屬與醫生發生矛盾,耽誤患者的病情。其實,家屬的正確配合,不僅能幫助醫生完成診療過程,還能減少患者的煩惱。

那麼,如何做一名合格、聰明的患者家屬呢?

首先,熟知情況、冷靜處理問題,這是醫生最希望見到的家屬。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主治醫師胡文指出,好的家屬應該熟知患者的病情,能夠條理清楚地敘述其症狀、病發經過,給醫生的診療提供依據。在醫生做出診斷、提出**方案後,能夠很好地配合醫生。

此外,有時一些急診情況,如心梗、腦卒中患者一發病就十分危急,一些家屬先「嚇倒」,讓醫生束手無策,這類情況在醫院十分常見。

第二,患者家屬一定要善於溝通。醫生最怕的就是情緒激烈、一點火就著的家屬,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醫生放在對立面,完全不能平靜地就患者本身病情給予充分交流。而善於溝通的家屬會讓醫生感到十分輕鬆,他會感覺你們在共同為同乙個人的**而努力,他甚至願意和你多聊一聊親人病情,並特別提醒需要注意的**、保健等細節問題。

第三,信任醫生、配合**的家屬。有些家屬很喜歡對醫生的**方案指手畫腳,或者用自己一知半解的醫學常識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建議,這會讓醫生感覺到對自己專業能力的質疑和不尊重。有的甚至在**中途要求更換醫生,這對患者非常不利。

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信任是相互的,從職業成就感的角度出發,醫生比家屬更希望把患者的病治好。

第四,不當陪診大軍。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醫患關係室主任曾慶指出,老人、孩子、危重病人看病需有人陪,但也別超4個,輕症病人1個就夠。

康復患者及家屬滿意度評價的制度

為進一步加強對醫療服務質量的監管力度,認真聽取患者對我院 科診療服務過程的滿意程度及改進意見,不斷提高 科的責任意識,強化服務意識和質量意識,特制訂本制度。一 滿意度評價方式 委託質量管理辦公室設計 醫院患者滿意度評價表 由住院處在患者診療時發放給患者及其家屬,患者 後須將此表填寫完整後,交由住院部...

康復患者及家屬滿意度評價的制度

為進一步加強對醫療服務質量的監管力度,認真聽取患者對我院 科診療服務過程的滿意程度及改進意見,不斷提高 科的責任意識,強化服務意識和質量意識,特制訂本制度。一 滿意度評價方式 委託質量管理辦公室設計 醫院患者滿意度評價表 由住院處在患者診療時發放給患者及其家屬,患者 後須將此表填寫完整後,交由住院部...

保險理賠需要患者家屬及其他方提供的材料

1 三者的病例本家屬提供 2 醫院的發票家屬提供 3 診斷證明家屬提供 4 檢查結果報告單家屬提供 5 住院發票結算清單家屬提供 6 三者身份證影印件家屬提供 7 後續理賠協議及收條 需要交警隊蓋章 沒有誤工費 護理費 認可40天 雙方協商後去交警隊確認 8 交警事故認定書。自己可去交警隊拿9 傷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