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描校本課程課件

2022-11-19 01:27:05 字數 4748 閱讀 9614

繪畫校本課程

目錄前言第一單元認識點、線、面

第二單元點、線、面的運用

第三單元白描花卉臨摹

第四單元線描風景畫

前言 美術校本課程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與課堂教學相比更加具有靈活性和可塑性,因而學生非常喜歡參加,介於我校開展美術校本課程的情況,針對初學繪畫的學生進行線描造型基礎訓練是十分必要的。

線描,是用線條來描繪事物,它是繪畫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現形式,線條又是最能概括提煉事物的外形輪廓,即很抽象,又特別具體。線描畫能激發和發散思維,可以從生活的原型中找到藝術的源泉。線條作為意志神奇的符號,以直線,曲線,折線為形式,通過起伏,迴轉,放射等運動方式,可以在畫面生產生或剛或柔,或疏或密,或暢快或持重,或平靜或跳躍的效果。

在紙上畫時,彷彿置身幻想的境界裡,欣賞著世間萬物。

線描畫用到的工具有:鉛筆,橡皮,記號筆,中性筆,螢光筆,以及一些彩色工具等。

教師**描畫引入初中美術學科特色的探索與研究過程中,有思考有實踐有研究有反思,從而改變教學行為,加速到質的飛躍,《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要發展學生的感知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線描畫一能培養孩子的觀察,創造及表現能力;二能培養其做好的耐心和毅力,磨練孩子的意志。通過線描畫的教學,學生的綜合能力必將得到提高,引導學生畫線描畫,不但可以促進他們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他們的審美素養,引導他們爭取觀察事物,善於發現美,大膽表現美,然後將技法形象的深入淺出的遊戲般的潛移默化地融會其中。

線描是繪畫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用線條表現物體的形態,是鍛鍊繪畫技巧和蒐集素材進行創作的重要手段。學生通過線描繪畫把自己用眼睛觀察到的事物生動的表現出來,並能將自己的感受、理解融合進創作物件之中,再現物體的美感。

第一單元

認識點、線、面

點、線、面這三種元素是人類在繪畫發展歷程中運用的永恆語言。點,作為繪畫藝術中的最小視覺元素和語言元素,它的產生是必然的。「點」在現代幾何圖形中沒有長、寬、厚的限制,只有位置的幾何圖形。

點是線的開端和終點,是兩線的相交處。但從造型意義上說,卻有其不同的含意。點,必須有其形象存在才是可見的。

因此,點是具有空間位置的視覺單位,它對畫面產生的視覺衝擊,對活躍畫面氣氛,平衡畫面組成顯得那麼不可或缺。它是畫家在創作畫面時,從具象到抽象,從複雜的視覺世界中提取出來的最為簡單的視覺語言元素。「點」在畫面上的突出抹掉了空間在畫面上的價值,使得空間變得更加意象了,它同時也豐富了畫面的層次,「點」的各種形式的排列可以產生不同肌理效果的「面」,這時點作為裝飾繪畫裡略顯單一的表達語言開始活躍起來,這是「點」作為畫面語言出現的一種表現手段,同時也是藝術家的一種思維組合形式的體現。

作為裝飾畫面裡最小的語言單位,「點」本身就是一種情緒的流露,同時「點」作為一種符號,也就傳達給我們一種獨特的視覺資訊,就像一段悅耳樂曲的音符,傳達著一種視覺的慰藉。

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1、進一步認識點、線、面、體的幾何意義;加深對點、線、面、體之間關係的理解;

2、通過**點、線、面、體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分析現象、猜想規律和驗證結論的習慣和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3、通過**點、線、面、體之間的關係以及線、面的不同型別,初步感知分類與化歸的數學思想在幾何中的應用。

二、 學習重難點 :

重點:對點、線、面、體及它們之間的關係的認識;

難點:對「點動成線」 、「線動成面」以及「面動成體」的理解。

三、教材分析:

點、線、面、體是人們通過對自然世界現象的觀察和生活實踐的體驗抽象出來的概念,是教科書中「空間與圖形」領域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學習後及內容的起點。

四、學法指導: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例項中感受點、線、面、體的含義,體驗他們的區別與聯絡。在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活動中感受這些基本概念。

五、學習過程:

1、課上**:

活動一:創設情境,自主學習:

夜空中點點繁星,夜幕下的雷射束,蜿蜒的盤山公路,平靜的海平面等等.觀察實物,說出學生聯想到的幾何圖形。(教師由情景中的問題和學生的生活素材,利用多**展示學生說到的幾何體)

問題:上述觀察到的面可以分為幾種型別?線可以分為幾種型別?(學生先獨立思考,再交流討論,教師對學生說到的不同分類方式給予評價)

引導學生有步驟地觀察、分析、歸納,通過對體的逐步解析,加深學生對點、線、面、體的認識,並從靜態的結構分析中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係。

精講點撥:(教師用多**演示不同視角下的幾何體,學生小組交流後說出自己的結論)師生共同總結、完善,得出——體由面圍成,面與面相交成線,線與線相交成點。

活動二:合作交流,學習新知:

**一點動成線

①粉筆尖可以看作是乙個點,這個點在黑板上運動時,形成什麼?

②分析這一現象,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③請再舉出一些例項進一步說明這一結論。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交流並回答問題

精講點撥:(教師動畫演示,分形圖的形成)師生共同提煉:點動成線。學生舉出更多例項,如流星,運動地汽車、摩托艇等等。

**二線動成面

①汽車的雨刷可以看成一條線,當雨刷轉動時,它在擋風玻璃會畫出乙個什麼圖形?

②分析這一現象,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③請再舉出生活中的一些例項進一步說明這一結論。

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思考,小組交流後回答問題。

精講點撥:(教師動畫演示:線的平移成面與旋轉成面.) 師生逐步提煉:線動成面。學生舉例並相互補充。

**三面動成體

①長方形紙片繞它的一邊旋轉一周,形成了什麼圖形?

②通過對上面現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麼結論?

③請舉出更多例子進一步說明這一結論。

學生動手操作、猜想;教師動畫演示旋轉過程;學生通過觀察和獨立思考後得出結論;學生動手實踐,然後分組討論、交流,回答問題,得出結論:面動成體。學生經小組交流,舉出更多例子。

學生回答,教師動畫驗證。

精講點撥:教師動畫演示:體的形成(面的旋轉與平移),師生共同歸納。

有效訓練,拓展昇華:

1、地圖上看山西、隰縣,為什麼在全國地圖上,山西、隰縣只是乙個點?

學生觀察、思考,討論、交流,回答問題。教師從天空星座和生活例項說明「點」的意

2、在這兩幅**中,你有什麼發現?你認為構成幾何圖形的基本元素是什麼精講點撥:教師參與學生的交流活動,總結出幾何圖形都點、線、面、體組成,點是構成圖形的基本元素.並通過動畫看點的組合與運動所形成的精美畫面.(多**展示「分形圖」)

六、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學習資源鏈結百度「生活中的幾何圖形

第二單元

點、線、面的運用

本課內容是以點、線、面這三種基本造型要素為表現媒介,徒手繪製自由圖案。由於拋開具體形象的束縛,這種相對簡單的作業更易於訓練學生的形式美感,也更便於學生自由發揮。

點:不可過大,否則就有麵的感覺。點與面的對比關係,是相對的,同時點的形態以單純為好。

線:包括直線、曲線、折線,可有粗細、方向、組合上的變化。曲線應畫的有彈性、光滑感。

面:可分獨立的面,有線條交叉形成的面,有立體的面

教學目標:訓練學生對點、線、面構成的認知和組織能力;培養學生自由創造的能力;啟發學生對形式美感的感受力(色彩問題本節不另作要求)。

教學重點:對點線面的認知及其畫法,畫面組織的均衡統一

教學構想及方法

通過欣賞藝術作品和教師的講授啟發、感染,使學生能感受到點、線、面的美感和作用,認識到他們是繪畫的語言。

活動一: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三個好朋友」,這三個好朋友就是我們經常見面的點線面

板書點線面並用課件展示

點:線:

面:2、欣賞範畫。作者運用點、線、面的自由組合,以略帶具象的裝飾形象構成一幅有抽象意味的畫,造型單純、自然,色彩乾淨、明亮。欣賞時,指導學生從中體會點線面在畫面中

所起的作用。

活動二:學生作業,教師巡迴輔導。獨立創作一幅點、線、面構成作業。

主要應注意避免畫得瑣細、平均。圖色可採用「一色多處分步」的方法—即每用一色,應在畫面不同部位分配,形成呼應,所繪形麵應有大小、間隔、形態差異。

課堂小結:選不同程度和特點的作業做講評,分析優劣得失,布置學生課後加工整理未完成作業。

第三單元

白描花卉臨摹

白描是中國畫技法名,指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畫法;本單元著重學習白描花卉的表現技法;感受線的使用.

一、教學內容:

《白描花卉》——臨摹畫

二、教學目的:

使學生通過白描花卉畫的練習,提高描線的技巧,學習用不同的線條表現物件的質感、量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藝術的感情。

三、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運筆行線的方向、速度和力度,在頓挫、提按中畫出流暢或凝重的線條,表現出所描繪的物件的質感和量感。

四、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白描花卉的寫線的方法、技巧

五、教學教具:

掛圖、幻燈片、放大的花卉圖。

六、教學設計:

一、匯入新課:

欣賞了國畫,可知道齊白石的《祖國萬歲》是什麼畫?學習國畫最重要的基本功夫是什麼?

板書課題:

《白描花卉》——臨摹畫

二、教師宣布本節課是學習「白描花卉」。

1、 講解「白描」的含義:

就是用墨線勾描形象,不設顏色,是中國畫的基本技法之一種。

2、 同時指出這節課主要是「臨摹」,並講解其含義:

「臨」——是照著原作描畫。

「摹」——用薄紙蒙在原作上面描畫。

3、教師小結臨摹的意義:繪畫的臨摹主要是指對某一美術作品進行描繪。臨摹是學習繪畫技巧的一種方法,主要是學習前人的技法和經驗。

我國傳統繪畫的學習方法,就是從臨摹入手,再逐步過渡到寫生,即所謂「師古人」和「師造化」。在臨摹中研究、分析、揣摩畫家創作的意圖和表現技巧。

校本課程總結

2013 2014學年校本課程總結 古麗努爾 為了順應課程改革的發展需要,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了滿足全體小學生的興趣愛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我承擔著學校開發的校本課程。我始終以勤勤懇懇 踏踏實實的態度來對待我的工作,為了總結經驗,汲取教訓,推進下步工作,現將本學期校本課程教學工作總結如下。一 ...

校本課程匯報

二 建設 從課程內容到課程文化 課程不只是 文字課程 更是 體驗課程 文化課程 是參與者不斷變革與創新轉化為 自己的課程 過程中一種動態生長性的 生態系統 和完整文化。學校在開發隱性的校本課程時,則處處使國家課程的實施體現出 課程擴張 的傾向,一方面通過補充 改編 整合 拓展等方式對國家課程進行再加...

校本課程總結

三 課堂教學 因為孩子們喜歡,所以課堂永遠是快樂的,輕鬆的。我們每週都會 經過精心挑選的動畫片。在每節課的開始,我們會大概向學生介紹這部影片的大概內容,時代背景,作者。通過內容的大概講述,激發了學生 的興趣,每節課的開始,當講了內容後,學生們個個都是一副迫切的眼神,迫不及待的想看到動畫,但是這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