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變小 班主任經驗交流材料

2022-11-13 20:48:06 字數 2524 閱讀 3702

死記硬背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但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死記硬背被作為一種僵化的、阻礙學生能力發展的教學方式,漸漸為人們所摒棄;而另一方面,老師們又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煞費苦心。其實,只要應用得當,「死記硬背」與提高學生素質並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各位領導、老師:

要練說,得練聽。聽是說的前提,聽得準確,才有條件正確模仿,才能不斷地掌握高一級水平的語言。我在教學中,注意聽說結合,訓練幼兒聽的能力,課堂上,我特別重視教師的語言,我對幼兒說話,注意聲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揚有致,富有吸引力,這樣能引起幼兒的注意。

當我發現有的幼兒不專心聽別人發言時,就隨時表揚那些靜聽的幼兒,或是讓他重複別人說過的內容,抓住教育時機,要求他們專心聽,用心記。平時我還通過各種趣味活動,培養幼兒邊聽邊記,邊聽邊想,邊聽邊說的能力,如聽詞對詞,聽詞句說意思,聽句子辯正誤,聽故事講述故事,聽謎語猜謎底,聽智力故事,動腦筋,出主意,聽兒歌上句,接兒歌下句等,這樣幼兒學得生動活潑,輕鬆愉快,既訓練了聽的能力,強化了記憶,又發展了思維,為說打下了基礎。 大家好!

宋以後,京師所設小學館和武學堂中的教師稱謂皆稱之為「教諭」。至元明清之縣學一律循之不變。明朝入選翰林院的進士之師稱「教習」。

到清末,學堂興起,各科教師仍沿用「教習」一稱。其實「教諭」在明清時還有學官一意,即主管縣一級的教育生員。而相應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員者則謂「教授」和「學正」。

「教授」「學正」和「教諭」的副手一律稱「訓導」。於民間,特別是漢代以後,對於在「校」或「學」中傳授經學者也稱為「經師」。在一些特定的講學場合,比如書院、皇室,也稱教師為「院長、西席、講席」等。

說到「經驗交流」,我覺得自己也沒什麼經驗,如果硬說有的話,也只能算是當班主任十幾年的一點體會和感受吧。

一般說來,「教師」概念之形成經歷了十分漫長的歷史。楊士勳(唐初學者,四門博士)《春秋穀梁傳疏》曰:「師者教人以不及,故謂師為師資也」。

這兒的「師資」,其實就是先秦而後歷代對教師的別稱之一。《韓非子》也有雲:「今有不才之子……師長教之弗為變」其「師長」當然也指教師。

這兒的「師資」和「師長」可稱為「教師」概念的雛形,但仍說不上是名副其實的「教師」,因為「教師」必須要有明確的傳授知識的物件和本身明確的職責。 我們常聽帶高段的老師說有些孩子基礎不好,那我們帶低段的話,特別是帶一年級,又該說什麼呢?我覺得無話可說,我們只能乙個都不放棄,紮實打好基礎。

「師」之概念,大體是從先秦時期的「師長、師傅、先生」而來。其中「師傅」更早則意指春秋時國君的老師。《說文解字》中有注曰:

「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師」之含義,現在泛指從事教育工作或是傳授知識技術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長值得學習者。「老師」的原意並非由「老」而形容「師」。

「老」在舊語義中也是一種尊稱,隱喻年長且學識淵博者。「老」「師」連用最初見於《史記》,有「荀卿最為老師」之說法。慢慢「老師」之說也不再有年齡的限制,老少皆可適用。

只是司馬遷筆下的「老師」當然不是今日意義上的「教師」,其只是「老」和「師」的復合構詞,所表達的含義多指對知識淵博者的一種尊稱,雖能從其身上學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識的傳播者。今天看來,「教師」的必要條件不光是擁有知識,更重於傳播知識。 這句話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真的是很難。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在家裡千嬌百寵,溺愛有加。剛從幼兒園公升上來的孩子,課堂、紀律、規則對他們來說是那樣的陌生。乙個家長剛開學時曾和我說過,孩子回去和她說:

「我就不知道上課是做什麼。在學校一會兒響鈴了,一會兒響鈴了。我也不知什麼時候是上課了,什麼時候是下課了。

」我聽了以後,心裡有一種觸動,覺得自己還是不了解孩子們。孩子的內心是乙個廣闊的世界,我還是沒有將自己變小,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於是,我耐心地告訴孩子們,上課時該做什麼,下課後該做什麼。把我們**認為那就不是什麼問題的問題耐心地呈現給孩子們。

說句偏心的話,我有時還比較喜歡學困生。不知在座的老師有沒有同感?因為每當看到這些孩子的進步時,一種成就感就會油然而生。

特別是在低段,面對學困生,我總不願大聲地去呵斥他們,因為他們脆弱的心靈承受不起如此大分貝的負荷。他們緊閉的心窗需要微風的吹拂,陽光的沐浴。每當看到他們舉起自信的小手,寫出雖不漂亮但很用心的作業,我在心裡暗暗為他們高興。

孩子的內心是乙個精彩的世界,只是我們常常無暇走進去,看到裡面的精彩。與大家分享兩個我們一年級孩子的童言稚語。一次上課學習生字『時間「的」時「,我想引導學生了解古代的人看太陽確定時間,時間和太陽有關係,」時「就是日字旁。

我說」現代的人有手錶、鬧鐘、電視、電腦,都可以看時間。古代的人沒有這些,他們想看時間,怎麼辦呢?「安靜的教室裡乙個孩子很順口地大聲說:

」去買。「我的心裡一下子想笑,但你知道嗎?其他的同學居然大都沒有笑,也許他們是認同她這一觀點的。

我只好告訴孩子們這些東西在古代造字的時候是沒有的。

還有乙個是一次下課的時候,因為還有幾本作業沒有判完,我讓判完的同學下課,自己站在過道裡判作業。因為過道比較窄,所以雖然我側著身,兩個女生還是從我旁邊擠著出去了。只聽見她倆過去以後,在一起嘀咕:

」老師真胖!「」我胖嗎?「我在心裡反問道。

面對孩子們那童真的世界,童稚的話語,我忍不住笑了。

蒙台梭利說:」我們應該變小,孩子們應該變大。「我們應該放下**的觀點,把自己變小,小到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去了解孩子,感受孩子,幫助孩子們成長!

班主任經驗交流材料

班級管理交流材料 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赤峰市紅山區第九小學孫志傑 現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 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他還說 我想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培養學生具有各種良好的社會習慣,諸如熱愛祖國,關心人的習慣,禮貌誠篤的習慣,閱讀書寫的習慣,虛心自強的習慣等等。養成教育,...

班主任經驗交流材料

各位領導 老師們大家好 我今天能站在這裡我感覺很榮幸,因為在十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沒有轟轟烈烈的先進事蹟,也沒有催人淚下的感人故事,我只是一名平凡的 普通的班主任老師,所以今天在這兒只能向各位領導 老師們匯報我班主任工作中的點點滴滴,以及我當班主任的一些心得和體會,以便我們大家共同 交流 提高。做...

班主任經驗交流材料

幾年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所帶班級的各項工作均在同年級兄弟班級的前列,現將幾年來班級管理的一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 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當今的小學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因此,作為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學生,並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再用情感去教育學生。教師只有對學生懷有真誠的感情,學生才能 親其師,信其道 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