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量測中所發現的經絡現象

2022-11-11 13:27:03 字數 3750 閱讀 1638

宋明燁教授dr. ming-ye daniel sung

美國自然醫學研究院院士美國及加拿大整合醫學醫師

who世界自然醫學大學(wonm-u)教授

經絡連線了臟腑,臟腑的疾病會表現在經絡上,這是中醫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明了的事實。一九五0年,日本的中谷義雄又發現人體有「良導絡」傳輸著電流,當電流的傳輸出現異狀時,便代表經絡發生了失衡的問題。以中谷義雄的結論,可以反饋回去,得到「從經絡儀上可以量測得到臟腑的病變程度」的結論。

然而在無數次的量測實驗中,發現當經絡圖顯示了某一條經絡有異狀(過於亢奮或過度虛衰)時,受量測者並不見得一定有相對應的症狀出現。一部份的異狀會在經過一小段時間之後消失,也有很多人,長期維持著這種異狀,也不會有明顯的不適。這種現象往往讓經絡儀的使用者對經絡儀的功效產生了懷疑,面對受測者時,也不知如何解釋,形成了很尷尬的場面。

1◎圖1:經絡數值大致上都與平均值相去不遠,算是近乎健康的理想圖形。

人體的經絡分布極其複雜,功能也很多樣化,想要完全了解每一種疾病產生的原因,一直是幾千年來中醫的最大目標。過去由於經絡不可見,想要達成這個目標,除了從臨床實驗上得取經驗之外,只能藉著氣功或其他特異功能,摸索經絡的變化。有了安康經絡儀(phcs)之後,雖然實體的經絡仍不能真實的見到,但它的功能與能量的變化,已經可以清楚地掌握。

令人吃驚的是,從實際量測的結果,竟然大致上都可以吻合古人所建立起來的各項理論。所不同的是在古人所建立的這些理論之外,還可以作更深入的研究。

例如《黃帝內經》提出了十二經絡有「表裡關係」,這種對應與排列的關係,到了張仲景的《傷寒論》裡,又從新更換,以各種不同的功另外組成了「六經關係」,以前鮮少有人提及「如何把表裡關係與六經關係結合起來探索疾病的根源」,而這項工作,在有了經絡儀之後,便成了判斷疾病最有利的方式。

2◎圖2:雖然經絡有較的失衡,但並沒有感覺到明顯的不適。

首先在經絡儀的量測圖上發現,所謂的「表裡關係」存在著明顯的「互補」狀態。對乙個近乎於完全健康的人來說,經絡的表現是「六經平和」,也就是所有經絡量測得到的數值,都與平均值相去不遠。圖一中雖然每條經絡都接近平均值,仍可約略見到表裡關係的兩條經絡,出現了一高一低的互補現象,尤其以下半身的足經絡較為明顯;脾經與胃經,肝經與膽經都呈現一在平均值之上,一在平均值之下的狀態。

而腎經與膀胱經也有高低,只是兩者都在總平均值之上,代表這一組經絡裡有一點點輕微的亢奮。

圖二則是更明顯地表現了這種互補的功能;肺經與大腸經,心包經與三焦經,心經與小腸經,脾經與胃經,肝經與膽經都呈現出明顯的互補,只有腎經與膀胱經稍呈同方向的發展。

從圖形上看起來,應該是心經與三焦經會有問題,然而受量測者當時並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心經有小腸經來彌補,三焦經過低時,心包經就必須高起來,才能維持生命的平衡。胃經的功能不夠時,脾經自動會提公升上來。

3從六經關係看經絡圖

再從六經關係來看,在同樣的圖二中,所隱藏的疾病就比較有了清楚的

形象。看六經關係,必需要連同風寒暑濕燥火六氣一起研判,因為六氣是六經的實際表現。心經與腎經同屬少陰君火,少陰君火旺盛,固然是好現象,但太過時,也一樣會致病。

心火雖旺,但腎仍屬於可接受的正常範圍,少陰中以腎為主體,腎沒有大問題,心火過旺,可能只是臨時性的現象。其次是三焦與膽都處於虛衰狀態,顯示暑的感覺較差,君火的過熱與相火的不夠熱,剛好相互抵銷,所以身體沒有什麼明顯的不適感覺。

最重要的是量測的時間,這時剛好在臨近中午,正是心經的時間。受測者已經有些飢餓感,工作又煩忙,才使心經亢奮,三焦經低落。在吃完午飯後,休息乙個半小時後再測,出現了圖三,看起來好像完全是兩個人,只剩下心陰過高而已。

◎圖3:飯後稍作休息,經絡完全改變。

4很嚴重的經絡失衡

經絡能完全表達臟腑的狀況,在經絡調理與保養不良時,經絡失衡的狀

態會越來越嚴重。身體只有兩種發展的方向,不是寒就是熱,有寒就有水,有熱就有火,平時寒熱交替,水火相互制約,生理才得以維持平衡,當經絡因為病邪的入侵得很嚴重,甚至引起臟腑本身機能的衰退時,就失去了自我控制力量時,水與火,熱與寒便也失去了共軛的機能,火性與熱性向上走,水性與寒性向下走,就形成了圖四上熱下寒的狀況。

圖四中凡是從手部量得的資料,都在平均值以上,腳部所量到的資料都在平均值以下,形成了上有火下有水的上熱下寒證狀。這時經絡表裡關係的自動互補功能幾乎完全消失,但在六經的對應經絡上,卻看得出更明顯的互補,這是勉強在維持生命。通常是極度疲乏,或熬夜的結果,吸毒的人不論是使用安非他命或嗎啡,每個都會量到這樣的經絡現象。

◎圖4:上實下虛時,表裡關係的互補已經不見,而六經關係的互補更明顯。

5從這樣幾個例子中,可以發現乙個規律:嚴重的疾病會讓經絡之間表裡關係的互補功能漸漸消失,而六經關係的互補則會變得更明顯。

圖五為風寒感冒的經絡圖,正如《傷寒論》中所說的膀胱經亢奮,屬於膀胱經實證。膀胱經亢奮時,腎經便呈現虛衰,肝經的生髮之氣太過,而肺經虛衰,對生髮太過的肝氣不能抑制,於是產生了咳嗽。全身疲乏,是心包經虛衰所致,這時厥陰經裡的心包經的虛衰程度,剛好拉平了肝經的亢奮,超過了與它有表裡關係的三焦經的亢奮程度。

心經與小腸經也失去了互補,三焦與膽經的相火又不能補心腎君火的不足,於是這時感覺到冷。

◎圖5:風寒感冒的經絡圖。

更值得注意的是脾胃兩者都往同一方向發展,高於平均值,卻又比不上膀

6胱經與肝經的亢奮程度,正是「營衛失和」的表現。從《傷寒論》所列舉的疾病中,張仲景所認定因「營衛失和」病機所引起的疾病很多,凡是可以用桂枝湯或桂枝湯增減方來**的疾病,都屬於營衛失和證,現代人更為常見。

經絡間彼此的影響

各種疾病的產生,造成了某一經的過度亢奮,從生剋的關係來說,是這

一經「所剋」與「被克」兩者之間失去了平衡。所謂的「克」,應該解釋成「從被克的一方提取運作能量」,「被克」的意思就成了「向克方提供運作能量」,例如肝木克脾土,是肝木從脾土提取運作能量,這可以看作是「入」。肺金克肝木,是肝木向肺金提供運作能量,可以當作是「出」,當肝的「出」與「入」得到平衡時,肝就平安無事。

若不能從脾土取得運作能量,或者肺金不能從肝木提取運作能量時,肝病就漸漸出現。所以從五行生剋的關係來看,某一經因過於亢奮而在六氣上有特別突出的證狀時,必有其他一經或兩經的虛衰存在。

感冒是太陽經證,太陽屬寒水,水剋火,土剋水,所以太陽寒盛是起於「火土之虛」,火是少陰君火,圖中已明白顯示了心腎兩虛,脾胃也因失去互補的功能而產生脾胃不和。完全印證了清代黃元御在《四聖心源》所說的「太陽寒盛起於火土之虛」的說法。

足太陽膀胱經與手太陽小腸經是六經關係,小腸經的本性屬火(表裡關係的五行歸類便是經絡的本性),假如這時小腸經低於平均值很多,呈現高度的虛衰,病人會感特別的寒冷與怕冷,而小腸經高時,便出現了高燒。

感冒時為何會發燒,西醫到現在還是沒有正確的定論,中醫認為是小腸經的火大量下到膀胱經,才會造成了全身的熱。雖然大陸的中醫教授多秉持清代的說法,也主張是病邪與正氣在體表激戰,才造成了熱,這也不能具有很高的說服性。畢竟熱要有乙個明確的**。

結論7有了這些法則,經絡儀的判讀就有了明確的依歸,而且符合數千年來古

人從臨床中所累積的中醫理論,使經絡儀能夠成為疾病診斷極為有力的輔助***。更由於經絡現象都由資料來顯示,於是中醫對疾病的診斷也因此得以量化。

中醫是全面性的醫學,從一次檢測中,可以看出全身到底還有那些被隱藏的疾病,同時也避免了用藥所會造成的後遺症。

安康經絡儀(phcs)的發展,為中醫開啟了新的視野,它並不排斥固有的四診方法,而是讓醫者能看清楚病人所有經絡的實際狀況,更能作全面性的**考量,使中醫一方面充分證實了古人所建立起來的理療理論,也達成現代化與科技化的目的。希望未來能在這種有利的工具協助下,印證更多的中醫理論,照顧更多人的健康。

參考書目:

˙馬元台張隱庵《馬元台張隱庵合注黃帝內經》錦章圖書局1905˙宋明燁.賴正國《醫生不說的秘密》上醫健康事業2010˙清.黃元御《四聖心源》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醫整合研究小組1986

˙宋明燁《中醫五行生剋新解》第三屆世界自然醫學高層論壇**集20098

監控量測方案

目錄一 編制主要依據 二 工程概況 三 工程周邊環境 3.1地面建築物及構築物 3.2地下管線 四 監測人員組織機構及儀器裝置和儀器管理 4.1人員組織機構圖 4.2主要監測儀器及工具的配備 4.3儀器的管理 五 施工監控量測 5.1監測概況 監測目的 監測總方案和監測專案 5.2監測點布置原則 5...

監控量測方案

湖州隧道監控測量方案 湖州隧道根據以往施工經驗,結合設計檔案,在隧道施工過程中,將按照 鐵路隧道噴錨構築法技術規範 tb10108 2002 的要求進行監控量測,以量測資料為基礎及時修正支護引數,使支護引數與地層相適應並充分發揮圍岩的自承能力,圍岩與支護體系達到最佳受力狀態,並在施工中進行資訊化動態...

圍岩量測方案

目錄一 概況 2 二 人員情況 2 1 投入的主要測量人員 2 2 具體分工 2 3 人員組織機構圖 3 三 測量儀器裝置 3 四 測量依據 4 五 圍岩量測具體實施 4 1 量測目的 4 2 主要量測專案 方法及頻率 4 3 洞內 外觀察 6 4 地表下沉 7 5 進出口洞頂下沉 7 6 拱頂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