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長應該先於教育學生

2022-10-31 00:18:04 字數 1541 閱讀 8706

目前,職業中學的後進生教育難以開展,基本沒有成效,有些更甚至處於無法干涉、師生對峙的狀態,這完全是學生的過錯嗎?我一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直到在這次家訪全體學生的活動中,讓我找到乙個最為重要的原因——教育家長應該先於教育學生。

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很多老師都會歸因為學生的頑劣,的確直接犯錯者是他們,但想深一層,為什麼會有這樣頑劣的學生?是他們一出生時就具有頑劣的性格嗎?不,兒童科學告訴我們,嬰兒出生時的思想就像一張白紙,具有無限的發展潛能。

性格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遺傳於父母,但大部分還是在後天的教育裡成長的。日本著名心理學家摩武俊先生研究發現,母親的教育態度和兒童性格有著很大的內在關係:母親的態度是順應型的,兒童的性格則缺乏責任心,而且不服從,並帶有粗野和攻擊性的成分;母親的態度是忽視冷漠,兒童的性格則是冷酷的,情緒極不安定,但是創造力比較強;母親的態度是**的,兒童則事事依賴或者是反抗,常常會以自我為中心,而且十分執拗孤僻;母親的態度是民主的,兒童的性格則是親切的、直爽的,並且喜歡社交,能融洽的與他人開展協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理應讓他們在成長關鍵年齡做關鍵事情,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德修養。然而,我們的家長就乙個勁地說「我沒法教他」、「他不聽我的話」、「我不敢嚴格要求他,怕他幹傻事」,有一些更嚴重的還說「我們在家裡沒有話說」、「他(她)還動手打我」。看來真正需要教育的物件不是問題學生,而是問題家長。

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經典——《三字經》中就說道「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認為要想使孩子成為有用的人才,就必須時時刻刻、專心一致對孩子進行教育,不能放鬆;如果教育沒有從小開始落實,人的品行也會變得惡劣。「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則認為只有孩子經歷嚴格的教育才能成才,而對孩子的嚴格要求是做父母和老師的本份,同時做子女的也應該理解父母和老師的苦心,立志成才。家庭教育是人格發展的重要保障,要想孩子能夠自立成才,父母應該盡早讓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形**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正確的道德觀念。

我們的學生之所以做出有悖倫理道德的事情,最主要是他們在兒童時期沒有得到有效的教育,並從周圍環境中養成了不良的習慣,致使他們在成年時出現不可逆轉的負面人格——無上進心、缺乏羞恥感、容易衝動、脾氣暴躁等。在與一些後進生及其家長(思想品德和學業成績雙差的學生)進行家訪時,問到學生對人生目標的看法時,都表示出毫無所謂的態度。他們的家長大多是在工廠裡上三班工作的,雖然同住一屋簷下,但學生與家長基本沒有見面和交談的機會;家長老是惦記孩子在小學一年級二年級時的成績很好,對他們在十六七歲的年齡時發生如此巨大的改變很不理解,卻又表示沒有辦法挽救,便寄望老師、學校能把他們的孩子教好,更甚至不惜付出他們視為命根的金錢。

但這個時候的教育是否一定有效呢?有一位資深基礎教育20年的陳老師說得很好:「不接受家長教育的學生,也不可能聽從其他人的教育,包括老師。

」要使後進生能夠適應社會規律而健康成長,就要先讓他們的父母接受如何有效教育孩子的學習,獲得相關的教育原理和教育心理規律,將這些原理和規律充分應用在家庭教育之中,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禮儀禮貌,同時還應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使他們學會對身邊積極的事情產生學習的興趣,為日後的繼續教育打下自身基礎。對家長和對學生的教育宜早不宜遲,一般在1-3歲就應該開始,一旦超過了成長的關鍵年齡(3歲、9歲、13歲),以後所有的說理教育幾乎是徒勞無功的。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小學教育家長經驗

關於寶寶在自立方面培養的一點體會 我們家寶寶佳航今年7歲了,年齡雖然不大,但他表現出來的很多方面都比同齡的孩子要稍微 成熟 一點,確切的說,佳航比同齡孩子有著更多的自立能力。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了?我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給孩子提供獨立活動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

孩子教育 家長不能缺席

2018學年家校合作教育案例 酒泉市西大街小學趙偉華 教育是乙個複雜的網路體系,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僅是學校,還有社群 街道 家庭的教育,孩子受到的教育一方面來自於學校,更多的時候來自家長。所以家長的教育觀念 教育策略尤為重要。但是在很多時候,家長還是沒有放下 把孩子交給學校就沒事 的思想,不顧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四塊糖教育學生

2011 01 21 12 00 00 南國 海口 跟貼 0 條手機看新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擔任一所小學的校長時,有一次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塊砸班上的同學,當即制止了他,並要他放學後到校長室去。放學後,王友等在校長室準備挨訓,陶行知卻掏出一塊糖果送給他,並說 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裡,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