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七年級數學上冊1 3計算工具的發展教案北京課改版

2022-10-24 11:33:10 字數 2193 閱讀 6976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多種渠道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的過程,了解數學在中國的悠久歷史,感受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社會的進步發展,激發愛國熱情

2、知道計算工具的發展簡史。認識算籌、算盤,知道算盤的結構,認識算盤各部分的名稱;知道新型的計算工具——計算器,初步了解計算器各部分的名稱,了解常用鍵的功能。

知道如何用算籌、算盤、計算器表示一些數,並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

教學準備:

1、學生蒐集整理的資料。

2、小棒、算盤、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前一階段,我們通過多種渠道蒐集資料,並在小組內交流,已經初步了解了計算工具的發展史。出示課題《計算工具的發展》。

你們都知道了哪些計算工具?

(出示最基本的三種計算工具:算籌、算盤、計算器。)

下面我們就請你們把小組合作的成果向大家做乙個展示、介紹。

二、交流:

按照計算工具的發展順序逐一介紹,要求:

1、簡單介紹蒐集整理資料的過程。

2、各組成果展示、介紹。

老師組織各組學生進行交流,並根據學生的匯報適當加以提煉、指導或作補充介紹。

要求學生對三種計算工具重點了解:

算籌:了解算籌表示數的方法:一位數有兩種表示方法——橫式、縱式;多位數用縱橫相間的方法表示數,「0」用空位。

算盤:了解算盤的結構及各部分的名稱。

理解定位點的重要性,會讀算盤上表示的數,會在算盤上撥出給定的數。

嘗試用算盤進行簡單的加法計算。

計算器:了解計算器的結構,初步掌握使用計算器的方法,並進行一些嘗試練習。

各組學生交流之後,分別請學生說說聽了介紹後的收穫及疑問,並進行學生間相互解答

三、師生共同整理、小結:

運用課件對這三種計算工具再加以補充介紹、加深了解。

小結:聽了大家的介紹,我們進一步了解了古人怎樣用算籌記數、計算,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又先後發明了算盤、計算器。因為算盤有著它特有的優點,所以延用至今,計算器的使用便利,讓更多的現代人青睞,而且功能越來越多。

四、反思、總結:

通過學習計算工具的發展史,你有什麼收穫與想法?

總結:通過這次的學習活動,我們了解的計算工具的發展,而且還明白了學習本領的途徑有許許多多,通過同伴的合作能使我們的學習活動更有意義。今天你們的表現很精彩,相信未來新一代計算器的發明家會在我們這些小朋友中產生!

2019-2023年七年級數學上冊 1.4 從三個方向看物體的形狀導學案(無答案)(新版)北師大版

一、學習目標:

1、能識別簡單物體的三種形狀圖。

2、會畫立方塊簡單組合題的三種形狀圖。

3、能根據三種形狀圖描述基本幾何體或實物原形。

4、會根據某幾何體的某二種形狀圖 ,找出滿足條件的小正方塊的數量。

二、課堂練習

活動1:

活動2:變式訓練一(你搭我畫)

請同學們用剛才的五個小立方塊搭出不同的幾何體,並畫出從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幾何體的形狀圖。小組間互相合作、交流、觀摩,選出幾個小組進行展示。(請小組代表用白板展示)

活動3:變式訓練二(你畫我搭)

哪些小組的擺法與白板上同學展示的不一樣,請小組代表在白板上畫出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其他同學小組合作用小立方塊搭出幾何體。(請小組代表用白板展示)

活動4:變式訓練三(鞏固畫法)

由5個增加到6個小立方塊,請同學們搭成不同的幾何體,並畫出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同學小組合作,與同伴進行交流。(請小組代表用白板展示)

活動5:變式訓練四(由形狀圖悟立體圖形)

乙個幾何體,已知從上面和從左面看到的形狀圖如圖所示,請搭出滿足條件的幾何體,並在從上面看的形狀圖中分別寫出需要小立方塊的個數。

鞏固提高1:由形狀圖悟立體圖形

如圖所示的兩幅圖分別是幾個小立方塊所搭幾何體從上面看到的形狀圖,小正方形中的數字表示在該位置小立方塊的個數,請畫出相應幾何體從正面和從左面看到的形狀圖。

拓展提高2:由形狀圖悟立體圖形

用小立方塊搭乙個幾何體,使得它的從正面看和從上面看的形狀圖如圖所示。

這樣的幾何體只有一種嗎?它最少需要多少個小立方塊?最多需要多少個小立方塊?並在從上面看的形狀圖中分別寫出需要小立方塊的個數。

三、布置作業、提高昇華

必做題:課本p17頁習題第1、3、4題;

選做題: 有乙個長方體,在它的各個面上分別標上數字1、2、3、4、5、6,甲、乙、丙三位同學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此長方體,觀察結果如圖所示,問這個長方體各個面上的數字對面各是什麼數字?

七年級數學上冊的教學反思

梁熙先 新課程標準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對教師新課程的培訓,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作者從對於新教材的認識 教師應採取的教學方式兩個方面粗略談了談自己的體會 新教材的中心價值轉移到了學生怎樣使用教材上,以利於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

七年級數學上冊整式的加減

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在具體情景中認識同類項,理解同類項的概念,會識別同類項。2 掌握合併同類項的法則,能進行合併同類項。數學思考 1 探索用整式表示事物之間的數量關係,進一步建立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能力。2 通過模擬數的運算律得出合併同類項的法則,發展模擬的數學思想方法。3 解決問題 1 ...

七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正數和負數 對於初一新生來說,本節課的語言方面感到很吃力,因為之前他們學的數學都是藏文版,現在他們既要克服語言的障礙,又要理解題意。本節課是我在學生對溫度有一定的認識,對負數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負數的意義,學會用正,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會正確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