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2022-10-20 12:45:03 字數 5024 閱讀 875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萌發、次第、翩然、孕育」四個雙音節詞,掌握它們的詞義;積累「銷聲匿跡、衰草連天、風雪載途、周而復始、草長鶯飛」五個短語,並學會運用。

2.了解物候知識,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

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資訊並練習概括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3.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並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德育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志趣,培養他們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學|科|網]

●教學重點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資訊,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教學難點

1.理清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並**這樣安排的好處。

2.概括物候學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

●教學方法

1.朗讀法。生動的說明易於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基於這一點,教師宜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事理。

2.討論法、點撥法。

3.競賽激勵法。初中生有好勝心理,在訓練學生快速篩選資訊時,宜用此法,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

4.涵泳品味法。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尤須如此。

5.延伸拓展法。擴充套件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物候知識,採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便於把課堂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教具準備多**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篩選主要資訊,整體把握文意;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區域性說明順序,學習作者說明的技巧。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第三單元我們學習了五篇說明文,它們都屬於事物說明文。這個單元我們開始學習說明文的另一種型別,即事理說明文。今天我們學習《大自然的語言》。

設計(二)

語言,「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列寧語)。我們人類通過語言輸出資訊,獲取資訊,服務於學習、工作、生活,人類社會才得以生存和發展。同時,人類在生產、生活中不能沒有乙個資訊**「大自然的語言」。

大自然也有「語言」嗎?它告訴我們人類什麼?有什麼意義?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介紹「大自然的語言」的說明文《大自然的語言》。

設計(三)[**:學科網]

多**顯示春、夏、秋、冬四幅美麗的圖畫。

春柳的飄逸,夏荷的裊娜,秋楓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詩如畫,各具風韻,這就是物候現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物候學知識的文章——《大自然的語言》。作者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竺可楨先生。

(板書文題、作者)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多**顯示一年四季從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風景。聲屏顯示課文朗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師提示需要積累的詞語。

多**顯示:

3.學生讀課文兩遍,然後根據要求,快速準確地篩選資訊,整體把握文意。[**:z&xx&

多**顯示閱讀要求如下:

(1)什麼叫物候?什麼叫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麼重要意義?

(3)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學有什麼意義?

學生分頭篩選資訊,然後用課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請最先完成的同學舉手示意,教師為學生計時。歷時最短的十位同學決出之後,教師按照先後次序要求學生展示閱讀成果,最後選出歷時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學,授予他「閱讀小標兵」的稱號。

學生明確:

(1)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古代勞動人民稱之為物候;利用物候來研究農業生產的科學,叫物候學。

(2)物候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比較簡便,容易掌握,可以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上。

(3)緯度、經度、高下的差異和古今的差異。

(4)預報農時,安排播種日期;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採集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氣候條件相同的地區;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的農業發展。

學生閱讀有困難的大概是第(4)題。教師可提示學生注意一些標誌性詞語,如「首先是為了……」「此外還有……」「對於……」「還可以……」「也可以……」「為了……」。這些標誌性詞語對資訊的篩選、概括很有參考價值。

三、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1.選兩位同學劃分段落層次,理清全文思路,並板示,其餘同學評價。

明確: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麼叫物候和物候學。

第二部分(4~5段)說明物候觀測對農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作者說明的技巧。

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話概括介紹本文的說明順序。

如有不同見解,其餘同學可自由質疑或說出自己的理解。

明確:文章首先介紹物候學研究的物件,然後以具體事例說明物候學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接著談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最後說明物候學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作總結發言:通常採用的說明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邏輯順序也就是事理順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現象到本質、由簡單到複雜。

文章四部分內容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絡;第一部分引出說明物件,第二部分對此作具體闡釋,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進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說明的基礎。全文採用邏輯順序,條理分明,介紹的物候學知識通俗易懂,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精讀課文6~10段,**區域性的說明順序

1.學生齊讀6~10段

2.提問: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能否調整(或互換)?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

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不能調整。這四個因素是按照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

緯度影響最大,經度次之,高下差異又次之,古今差異最次。另外,緯度和經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個因素是同乙個地點的高下差異,這三者都是空間因素,最後乙個則是時間因素,從空間方面到時間方面又是一種排列順序。對四個因素的解說由乙個設問句引出,接下來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連線詞,使這一部分層次井然,條理清晰,易於接受。

五、布置作業

1.收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

2.閱讀下文,回答文後的問題。(教師以文字資料的形式提供給學生閱讀)

什麼是智力

什麼是智力?有人說,智力涵義包括聰穎、預見、速度,能同時應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義為學習、作判斷的能力和想像力。

在現代文獻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維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資訊的能力。還有人把智力表達得更簡潔,說智力是作猜測,是發現一些新的內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測」。對許多人來說,就是你不知怎麼辦時,無計可施時,慣常的做法不奏效時,所需要的創新能力。

那麼人的智力是否高於其他動物呢?這取決於腦的發達程度。腦只有外面那一層——大腦皮層——明顯地與形成「新的聯想」有關。

而人的大腦皮層甚至比甜橙皮還薄,大約只有2公釐,僅相當於一枚一角硬幣的厚度。人的大腦皮層布滿了縐褶,但是如果把它剝離下來並將它展開,它的面積大約相當於4張列印紙。黑猩猩的大腦皮層只有1張列印紙那麼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麼大;老鼠的只有郵票那麼大。

因此,人的智力比動物的智力高很多。

1.本文的說明物件是

2.本文採用了什麼樣的說明順序?

3.第二段運用的說明方法有

4.第二段中兩次用到「大約」一詞,這體現了選文語言的什麼特點?

5.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6.本文對「智力」作了五種解釋。請說出你最贊同其中的哪一種,結合例項說明為什麼。

參***:

1.智力

2.邏輯順序

3.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

4.準確性、嚴密性。

5.介紹了對智力的多種解釋;並通過人和動物大腦皮層的比較,說明人的智力比動物的智力高很多。

6.略。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拓展延伸,轉化課堂所學的物候學知識。

[教學步驟]

一、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

1.賞讀文章第1、2兩段,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1)學生齊讀1、2段。

(2)教師用簡潔的語言重新擬乙個開頭,要求學生與原文比較,說說它們不同的表達效果。

多**顯示: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復始。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係,據以安排農事。

學生比較改文與原文不同的表達效果。改文簡潔,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語形象生動,富有表現力。

(3)精讀1、2段,具體說說這一段文字寫得好,好在**?

學生各抒己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閱讀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師應以鼓勵為主。

生1:課文開頭一句「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採用擬人的修辭格寫春天到了,很形象,為下文的描寫定了基調。不過我覺得有一點突兀,來得太匆促。

生2:其實,只要細細推敲「甦醒」一詞,就會心中有底。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燕子翩然歸來……布穀鳥也來了」這些自然現象展現了「甦醒」的內涵,給人帶來一片撲面而來的春色。

生3:這兩段文字寫得好,好在用詞形象生動。如「冰雪融化,草木萌發」,「萌」字準確地反映了草木開始生長的狀況;如「繁花次第開放」,「次第」貼切地表現了花開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氣息;如「葉子漸漸變黃」,「漸漸」確切地表達了葉子枯黃的過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擬風吹落葉的聲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肅殺;如「風雪載途」,「載」恰當地描寫了風雪飄落的程度。

生4:這兩段文字好,好在修辭格的運用。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大自然寫活了。

如「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為農民操心,惟恐他們誤了農事,這種手法大大加強了說明的生動性和文章的可讀性。

生5:這兩段文字好,好在對說明物件的烘托。它既生動形象地說明花草鳥蟲的變化規律和氣候的密切關係,也以生花妙筆給人以強烈的懸念,從而為下文說明大自然的語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鋪墊。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教學目標 一 知識目標 1 積累 萌發 次第 翩然 孕育 銷聲匿跡 衰草連天 風雪載途 周而復始 草長鶯飛 掌握它們的詞義,並學會運用。2 了解物候知識,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二 能力目標 1 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資訊並練習概括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的能力。2 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事...

大班語言教案《大自然的話》

活動目標 1.欣賞詩歌,初步感知詩歌的語言和結構等藝術特點。2.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嘗試仿編。3.有欣賞 了解大自然的濃厚興趣,體驗人和大自然的親情。活動準備 1.幼兒有觀察自然現象的興趣,初步積累了一些經驗。2.配樂詩歌錄音磁帶。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遊戲指五官,引起幼兒興趣。師 我們一起來玩指...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反思

姜莉 大自然的語言 是一篇事理說明文,從一些最為常見的自然現象入手,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語言的奧秘。課文文字淺顯,文筆優美。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本班學生的學情,我確定了兩個教學目標 1 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讀懂課文內容,使學生領略大自然語言的神奇,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2 注重學習的遷移,在閱讀中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