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重點列印 題

2022-10-17 23:57:12 字數 4814 閱讀 9651

一、填空

汙染物的存在形態:價態;化合態;絡合態(螯合態)金屬有機物:親硫重金屬元素(汞、鎘、鉛、鋅、硒、銅、砷等)與人體組織某些酶的巰基(-sh)有特別大的親合力,能抑制酶的活性。

幾種重要的形態分類:離子態、絡合態、膠體態、 代換態(可交換態)、難溶態、有機結合態。

(1)在水體中的存在狀態:游離態、絡合態、奈米顆粒(膠體)、懸浮顆粒態、沉積物。

(2)在土壤或沉積物中的存在狀態:水溶態 (間隙水)、交換態、碳酸鹽結合態、鐵錳結合態、有機質結合態 (腐殖酸結合態)、殘渣態(難溶態)。

酶的抑制作用分為:不可逆性抑制是由於汙染物與酶蛋白的活性中心功能基因不可逆性結合引起的;非競爭性抑制是一種可逆性抑制,汙染物與酶分子的結合位置不是底物的結合位置,因此增加底物濃度,不能使抑制作用逆轉;競爭性抑制的特點是,當底物濃度增加時,抑制作用減弱.強弱取決於抑制劑的濃度與底物濃度的相對比例;有些汙染物是通過生成中間代謝物抑制酶活性,造成化學損害

水環境汙染可影響的生物行為:迴避行為、捕食行為、學習行為、警惕行為、社會行為

根據有機物在水體中分解變化和do的變化,可把受汙河流分成幾段:清潔區,分解區,腐敗區,恢復區。

二、名詞解釋

環境的概念:環境科學中,環境指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的綜合體,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生態學中,是指直接或間接影響生物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因素的總和。

環境生物學的定義:環境生物學是研究生物與受人類干擾的環境之間相互作用規律及其機理的科學。

環境汙染:指人類活動所引起的環境質量下降而有害於人類及其它生物的正常生存和發展的現象。

汙染物:指進入環境後使環境的正常組成結構、狀態和性質發生變化,直接或間接有害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物質。一次汙染物和二次汙染物:

二次汙染物是指是一次汙染物在物理、化學因素或生物作用下發生變化,或與環境中的其他物質發生反應,所形成的物化特徵與一次汙染物不同的新汙染物,它常比一次汙染物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更為嚴重。

環境效應:環境汙染所導致的環境變化。

汙染物的形態:指環境中汙染物的外部形狀、化學組成和內部結構的表現形式。

汙染物的分布定義:指汙染物在環境多組分間分布,不僅指在環境空間的濃度分布,而且還指汙染物不同形態、不同相態之間的分配。

轉化的定義:指汙染物在環境中通過物理、化學或生物的作用改變形態或轉變成另一種物質的過程。

氧垂曲線的定義:在河流受到有機物汙染時,由於有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水體的溶解氧(do)發生變化。從汙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離內,可繪製一條do逐漸變化的曲線,稱之為氧垂曲線。

生物地球化學迴圈的概念:指生物的合成作用和分解/礦化作用所引起的汙染物周而復始的迴圈運動過程。合成作用指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將吸收的環境化學物質轉變為生物體本身的有機物質的過程。

分解/礦化作用指生物通過代謝作用(包括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將生物體的有機物質轉化為無機物質或簡單的有機物。

生物轉運:指環境汙染物經各種途徑和方式同生物機體接觸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洩等過程的總稱。

生物濃縮:指生物機體或處於同一營養級上的許多生物種群,從周圍環境中蓄積某種元素或難分解化合物,使生物體內該物質的濃度超過環境中的濃度的現象,又稱生物學濃縮、生物學富集。

生物積累:指生物在其整個代謝活躍期間通過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種過程,從周圍環境中蓄積某些元素或難分解化合物,以致隨著生長發育,濃縮係數不斷增大的現象,又稱生物學積累。

生物放大:指在生態系統中,由於高營養級生物以低營養級生物為食物,某元素或難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機體中濃度隨營養級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現象,又稱生物學放大。

水體的富營養化:指大量的氮磷等營養元素物質進入水體,使水中藻類等浮游生物旺盛增殖,從而破壞水體的生態平衡的現象。

防護性生化反應:用來保護生物體抵抗汙染物的傷害。其反應機理是通過降低細胞中游離汙染物的濃度,從而防止或限制細胞組成部分發生可能的有害反應。

如混合功能氧化酶的誘導(後果:加快新陳代謝,生成水溶性代謝物,從而加速排洩),金屬硫蛋白的生成(增加對金屬的束縛速度,從而降低金屬的生物利用率)。

非防護性生化反應:不起保護作用的生化反應。反應機理多樣,結果之一是產生對生物體有害影響。

如乙醯膽鹼酯酶的抑制(50%以上因抑制而產生可見的毒性效應),dna加合物的生成(若導致突變會發生損害作用)。

酶:酶是一類由活細胞產生的,對其特異底物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質。酶是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在生物體內對代謝活動起催化作用,本身不發生變化。

靶器官:汙染物進入機體後,對各器官並不產生同樣的毒作用,而只對部分器官產生直接毒作用,這些器官成為靶器官。

半數致死劑量(ld50)或半數致死濃度(lc50):能引起50%的動物死亡的汙染物的劑量或濃度。

種群:是指在一定時空中同種個體的組合。具數量特徵、空間特徵、遺傳特徵

群落:是指一定時間內,居住在一定區域或生境內的各種生物種群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有規律的一種結構單元。

聯合作用:指兩種或兩種以上化學汙染物共同作用所產生的綜合生物學效應。

相加作用:汙染物的總作用強度等於其各個成分單獨作用強度的總和。 1+1=2

協同作用:汙染物的總作用強度大於其各個成分單獨作用強度的總和。1+1>>2

獨立作用:各汙染物對機體的侵入途徑、方式、作用部位、產生毒作用的機理各不相同,因此產生的生物學效應彼此無關。

拮抗作用:汙染物的總作用強度小於其中任何一種成分的單獨作用強度。

生物測試:指系統地利用生物的反應測定一種或多種汙染物或環境因素單獨或聯合存在時所導致的影響或危害。

毒物:一定條件下,可引起不良生物反應的外來化學物質。毒物與非毒物之間不存在絕對的界限,通常一種物質只有達到中毒劑量時才是毒物。

中毒:生物體受到毒物作用引起功能或器質性改變後出現的疾病狀態。中毒是各種毒性作用的綜合表現,包括急性中毒、亞急性中毒、慢性中毒。

劑量-效應關係:分別表示不同劑量在個體或群體中表現出來的量效應大小之間的關係,以及不同劑量與質效應發生率之間的關係。

致死劑量或致死濃度:表示一次染毒後,在一定時間內引起受試動物死亡的劑量或濃度。

最大無作用劑量:指化學物在一定時間內,按一定方式與機體接觸,按一定的檢測方法或觀察指標,不能觀察到任何損害作用的最高劑量。隨實驗方法的改進而變化

最小有作用劑量(mel)/中毒閾劑量(tl):指能使機體發生某種異常變化所需的最小劑量,即能使機體開始出現毒性反應的最低劑量。

半效應濃度(ec50):在一定時間內,引起50%受試生物的某種效應變化的濃度。只有同種效應才能比較。

半數抑制濃度(ic50):是指能引起受試受試生物50%抑制的濃度。常用於對生長速率和活性的抑制。

致突變作用:某些物質引起生物體的遺傳物質發生基因結構改變的作用。

致畸作用:致畸物通過母體作用於胚胎而引起胎兒畸形的現象稱為致畸作用。

致癌效應:環境中致癌物誘發腫瘤的作用

環境質量:指環境素質的優劣程度。在乙個具體的環境內,環境的總體或環境的基本要素對人群的生存和繁衍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適宜程度,是反映人類的具體要求而形成的對環境的性質及數量進行評價的一種概念。

生物監測:利用生物個體、種群或群落對環境汙染或變化所產生的反應闡明環境汙染狀況,從生物學角度為環境質量的監測和評價提供依據。

指示生物的概念:指對環境中某些物質(包括汙染物)能產生各種反應或資訊,而被用來監測和評價環境質量的現狀和變化的生物。

大腸菌群數:大腸桿菌是一群需氧和兼性厭氧的、能發酵乳糖、產酸、產氣的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狀細菌。主要**於人畜糞便中,在腸道中普遍存在並且是數量最多的一種。

故大腸桿菌群的檢測作為監測水體是否受糞便汙染的指標。

種的多樣性指數:是生物群落的種類和個體數量的比值。

生物標誌物:化學汙染物導致生物有機體的生物化學和生理學的改變,這些改變運用於監測和評價汙染物的暴露及其效應。

環境生物技術指應用於認識和解決環境問題過程中的生物技術體系,包括對環境汙染效應的認識、環境質量評價和環境汙染的生物處理技術。

細胞工程:利用細胞學技術,有計畫地改造細胞遺傳結構,從而培育出人們所需要的生物品種或具有某些新性狀的細胞群體。

酶工程:指利用生物有機體內酶所具有的特異催化功能,借助固定化生物反應器和生物感測器等技術、裝置,高效優質地生產特定產品的技術。

發酵:在微生物的產能代謝中,發酵指微生物細胞將有機物氧化釋放的電子直接交給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種中間產物,同時釋放能量並產生各種不同的代謝產物。

生態工程:指由人工設計的、以生物種群為主要結構組分、具有一定功能的、巨集觀的、人為參與調控的工程系統。它可以是人工設計的乙個群落、生態系統或更巨集觀的地域性生態空間。

三、簡答

如何理解重金屬的生物毒性主要取決於其形態而非總量?

重金屬離子的生態效應,主要取決於其生物有效性和毒性,而重金屬以多種化學形態存在於環境介質中,如自由水合離子、與各種天然配體形成的絡合物、吸附於顆粒和膠體表面等,這都將顯著影響其生物有效性,因而僅根據重金屬總量已不能對其生態效應進行良好**。

汙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方式:機械遷移——(1)水的機械遷移作用(2)氣的機械遷移作用(3)重力的機械遷移作用。物理-化學遷移 ★ 汙染物在環境中遷移的最重要的形式。

——(1)溶解-沉澱作用、絡合-螯合作用、吸附-解吸作用、氧化-還原作用、水解作用(2)對於有機汙染物,還包括:化學分解、光化學分解、生物化學分解。生物遷移——(1)生物汙染物的吸收和累積作用(2)生物對汙染物的降解作用(3)生物通過食物鏈對汙染物(重金屬,穩定有機物)的放大積累作用。

汙染物透過細胞膜的方式:

生物轉化的過程【什麼叫相ⅰ、相ⅱ反應,怎麼發生的,什麼酶參與的?】

相i過程(反應):◎外源性化合物在有關酶系統的催化下經由氧化、還原或水解反應改變其化學結構,形成某些活性基團(-oh、-sh、-cooh、-nh2)或進一步使這些活性基團暴露。相i反應的主要型別:

氧化反應:在混合功能氧化酶系催化下進行。在氧化反應中,o2中的乙個氧原子還原為水,另乙個氧原子進入底物中。

還原反應:①微粒體還原:硝基還原、偶氮還原、還原性脫滷;②非微粒體還原:

醇、醛、酮、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還原反應。水解反應:酯鍵(如:

酯、醯胺、硫酸酯)的水解。

生物提公升題

一對相對性狀的提公升題 1 豌豆的高莖對矮莖是顯性。高莖豌豆間的相交,後代既有高莖豌豆又有矮莖豌豆,若後代全部高莖進行自交,則所有自交後代的表現型比為 a 3 1 5 b 5 1 c 9 6 d 1 1 2.將基因型分別為aa和aa的個體雜交,得f1後,f1自交得f2,再將f2自交得f3,在f3 現...

高中重點生物實驗總結講義

高考生物重點實驗總結 實驗一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實驗原理 1 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內,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2 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對dna親和力強,使dna顯現出綠色,而吡羅紅對rna的親和力強,使rna呈現出紅色。用甲基綠 吡...

生物化學重點總結

1第一章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1.20種基本氨基酸中,除甘氨酸外,其餘都是l 氨基酸.2.支鏈氨基酸 人體不能合成 從食物中攝取 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 3.兩個特殊的氨基酸 脯氨酸 唯一乙個亞氨基酸甘氨酸 分子量最小,c原子不是手性c原子,無旋光性.第一章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生物化學重點總結1第一章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