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築史複習的精華

2022-10-17 22:21:34 字數 4883 閱讀 1761

二.論述題

1, 應縣木塔(佛宮寺釋伽塔)

應縣木塔位於應縣城內,又稱應州塔,建於遼清寧二年(1056年),是國內現存最古的木塔,同時也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木結構建築之一.其結構措施有:

① 八角形平面,其作用可減小風力.

② 套筒式結構,內外兩圈柱,底層簷柱外設有迴廊,即<營造法式>中的"副階周匝",內外柱的排列又如佛光寺大殿的"金箱斗底槽".

③ 殿閣型構架,9個柱網層,9個鋪作層,1個屋架,每個鋪作層都象圈樑一樣.

④ 高寬比合理

⑤ 收分合理,內柱1-5層對齊,6.7層內錯半個柱徑,8.9層再內錯半個柱徑.外層每層都內錯半個柱徑,在外觀上形成逐層向內遞收的輪廓.

⑥ 暗層的處理,結構上增加了柱樑之間的斜向支撐,使塔的剛度大大增強.

⑦ 底層加厚牆體,底層的內外兩圈柱都包砌在厚達一公尺的土坯牆內.

⑧ 樓梯處理很獨到,分散布置避免縱向斷裂.

⑨ 門窗上加斜撐,也增加了整體的剛度.

⑩ 荷載方面,高大的建築用小構件,每層柱子不高,空間跨度小,但數量多,可使荷載分散,減輕自重,大的構件均在一層.

其立面造型上雄壯而華麗,採用了60多種斗拱,繁多的構件為結構所需,構築了華麗的外形,尺度很大,所以同時又是雄壯的.

評價:當時的磚塔為先進的結構形式,採用木結構是落後的,從歷史發展上說是落後的,但由於使用木材得體得法,是木結構中的精品,文物價值很高.

2,頂隔因子的兩種做法.

一種是"露明"的做法,另一種是天花做法.露明做法,宋稱"砌上明造",即不帶頂棚,將"上架"的梁,枋,檁,椽都暴露於室內,這樣就把屋頂層的內部空間併入內裡空間,使室內大為高敞,"上架"構件自然也成為了內裡空間的分割手段和裝飾手段,這種做法大多用於寺廟佛殿,陵寢祭殿和宮殿組群中的門殿,便於取得高爽,深幽,神秘的空間氣氛.二是天花,其廣泛用於宮殿,宅第等各類殿屋,有保暖,防塵,調節室內空間高度和裝飾美化室內環境的作用.天花可粗分為三類:一是軟性天花,一般住宅用秫秸札架,然後糊紙,屬於紙糊天棚.府第宮殿的講究做法,用木頂格,貼梁組成骨架,下面裱糊,成為"海墁天花".這種天花表面平整,色調淡雅,顯得明亮親切.二是硬性天花,由天花梁枋,支條組成井字形框架,上釘天花板,成為"井口天花".板上可繪製團龍,翔鳳,團鶴,花卉等圖案,有的還有精美的雕飾.這種天花適合用於較為高大的空間,顯得隆重,端莊.三是藻井,是天花的重點部位處理,多用於宮殿,壇廟,寺廟大殿的帝王寶座,神像佛龕的頂部,如同穹然高起的華麗傘蓋,渲染出中心部位的莊嚴,神聖,以突出空間的構圖中心和意象氛圍.藻井屬於天花中的最高等級,歷來都把它列為內簷裝修中的最尊貴體制.

3, 庭院式組群的布局特點

① 突出內向型的布局.使用功能,安靜,私密性強.精神功能上,含蓄,對街立面影響不大.

② 突出建築空間的藝術表現.建築成了空間的介面,突出空間美.

③ 突出建築藝術的時空性.

④ 突出"單體門"的鋪墊作用.我們把以單體建築出現的門稱之為單體門,如宅門,院門等,它們不同於板門,隔扇門等裝修的門,是唯一朝外的因子,與外界相連通的通道.

⑤ 突出"亦內亦外"的復合空間.

⑥ 有利於快速施工.????????

4, 佛光寺大殿

晚唐建築,公元857年,山西五台山,為殿堂型構架.是兩個唐代木構架建築之一,是中國木構架體系進入成熟期後保留下來的代表作,是唐代建築風貌的典型例項.

剖面特點:

① 佛光寺大殿的構架為殿堂型構架.殿堂型構架的面闊七開間,進深八架椽,屋頂為四角頂.大殿殿堂型構架的前提是內外槽的柱子一樣高.分為三個水平層,柱網層,鋪作層,屋架層.(唐稱內外槽,明清稱簷柱,金柱,且簷柱,金柱不等高)

② 分明栿,草栿兩層.(明清稱梁,唐宋稱栿)明栿:平暗(音暗an)(室內吊頂或天花板的一種)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設有吊頂的室內中,露明可見的栿(梁).其做工精緻細膩,力求美觀.草栿:在平暗,平棋(音其qi)上看不見的栿,由於看不見,所以製造粗略,未經任何藝術加工,製作潦草,故稱之為草栿."砌上明造",即不帶頂棚,將"上架"的梁,枋,檁,椽都暴露於室內.

③ 運用了叉手託腳.叉手:從平梁的梁頭至脊槫(脊檁)間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來扶持脊槫的斜撐。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

(平樑:抬梁式構架中最上一層的梁)託腳:下一層梁的梁頭和槫(檁)間斜置的木件。

它主要起扶持檁的作用,清式建築中沒有這個構件。

立面特點:

① 角柱公升起,八根柱子越到邊上越高,每個高起2寸.

② 正脊 --典型的凹曲線(明清為直線).垂脊平直,平緩有力,不象太和殿那麼陡.

③ 五個開間相等趨於正方形,盡間減小.

④ 沒有仙人走獸.

⑤ 屋頂較扁,簷口微翹.單簷四阿頂.(明清稱廡殿頂)

⑥ 公升起(生起),有側腳,外槽向內傾斜89.5度.(側腳:指外槽柱子向內傾斜,角柱從兩個方向向內傾斜,而外槽柱子從心間向角柱逐漸公升高)(生起:逐漸增加某一類構件高度的做法,稱為生起.如外槽柱子自心間向角柱逐漸加高.)

⑦ 斗拱肥碩.

⑧ 出簷深遠.

內部空間處理:

① 空間層次豐富,從室內看,明栿在下,平暗在上,襯托著明栿層次多,豐富.

② 尺度把握較好,平暗的格仔很小,對比之下感覺室內空間的尺度很大.

③ 空間比例嚴謹,內槽柱子與平暗圍合成了乙個趨近於正方形的空間.

④ 斗拱製作靈活,柱頭鋪作,補間鋪作有下昂(雙杪雙下昂),內轉改為偷心造(不設橫拱)即插拱內槽柱子內側為七鋪作偷心造,由於佛像的圓光罩很佔地方,設橫拱則放不下,故全部採用偷心造,很靈活.

5, 故宮的總體布局,建築特色和藝術成就

總體布局:

① 故宮長960公尺,寬760公尺,占地72萬平公尺(周邊環繞城牆和護城河),四周四門為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宮城中軸線上有五個主要的門,依次為天安門,端門,午門,乾清門,神武門,其左右為東西華門.以乾清門為界,南半部為前朝,北半部為後廷.

② 外朝部分,分前朝,外廷,組成為太和門庭院,前三宮(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

③ 內廷部分,分三路.中路,後三宮(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東西六宮(嬪妃住所),養心殿(皇帝住所).西路,慈寧宮,慈寧花園(太后住所),壽安宮,壽康宮(太妃住所).東路,後三宮(皇極殿,寧壽宮,養性殿),樂壽堂,乾隆花園,(均為乾隆住所).其他,齋宮,東五所,西五所,南五所.

建築特點:

① 佔據最顯要的地段,從總體的布局上體現了"擇中立宮"的思想.

② 採用了巨集大的規模,占地72萬平公尺,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宮殿,大約間房子,現存9000多間.太和殿前的庭院35000平公尺,遠超西方廣場的規模.

③ 從布局來看採用了很嚴整的(整飭)布局.a突出了中軸的空間序列,其中軸線是世界城市史上最長的一條中軸線.b採用了層層封閉的規劃形象,層層分隔產生了深遠的空間.c尺度的處理也很嚴謹,外朝空間是內廷的四倍,比例為9:5,象徵"九五之尊".

④ 體現了一整套的禮制要求."擇中立宮""左祖右社""前朝後寢""三朝五門".

⑤ 運用了陰陽五行等象徵手法.首先體現了陰陽兩極(外朝,陽,陽數內廷,陰另外,四象,"四靈之地".東西十二宮,"十二星宿".乾清宮――天,坤寧宮――地,等等.

⑥ 運用了其它的藝術手段.雕刻,繪畫,文學等.

6, 木構架建築特點

一.木構架是梁架框架體系,不同於承重牆體系.因此具有廣泛性,即"牆倒屋不塌".①可以適用不同型別的建築功能.②可以適應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③可以搭配使用各種地方材料.④可以適應不同的造型可輕巧也可雄厚.

二.構架系統有嚴格的模數制.①有斗拱的以材分制(宋),斗口制(清)為模數.②沒有斗拱的建築用簷柱的柱徑作為模數單位.柱徑d=6寸,面闊s =16.6d=一丈,③柱高h=12.5d.優點:易設計,易備料雇工,水平***,易建造,易普及.缺點:卡得太死,由程式化走向僵化,不利於創新,中國建築發展遲緩.

三.達到了高度成熟水平(體系的衰老症).優點:體現了功能,技術,造型(審美)的三結合的理性精神,二者高度統一.缺點:當發展成熟的時候,沒有跳到另乙個體系裡去.木構建築中的好多構件都失去了原來的結構意義(如斗拱,雀替).由成熟期繼續發展到爛熟期,其間除了延續建築文脈以外,已沒有結構意義了――當從結構意義轉化為文脈語義時,中國建築開始走向衰落.

四.費工費料.如鋪作中的轉角斗拱構件有170多個.

五.木構架的技術侷限.沒有形成三角桿件體系,梁架之間和榀與榀之間缺乏聯絡,梁架和基礎結合的不密切,梁的斷面後期不合理.

六.耐久性差.怕火,怕水.

7, 頤和園

其前身是清漪園,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占地290公頃.分前山,前湖和後山後湖三大景區,其中78%為水面.是保留較完整的皇家園林.

清漪園在天然山水的基礎上,結合治水建寺,因勢利導地施展了大規模的地形整治,對全域性山水地勢作了一番除暇瑜的排程.一,疏浚西湖.往東拓寬湖面.二,修築西堤,支堤,將昆明湖分成三個小域.三,整理前山,疏通後西湖,進一步密切湖山關係.四,緊依環境.最大限度地利用園外借景.

其巨集觀特點是,1,湖堤用島式布局和堤式布局的綜合形式,利用西堤,支堤將水面分成三個部分,又做出三大島,三小島,總體上,符合傳統疊山理水的模式――三山,卻又不拘泥.2,山區特色概括為前山"寺包山",後山"山包寺".前山建築左右布局烘托軸線,創造出仙山瓊閣――雍容華貴的境界.後山則創造出人間桃源――山林野趣,淡雅幽靜的另一番境界.3,宮廷區布局將莊重,肅穆,端莊,穩重的風格與園林的大環境結合的很成功.其構成要素,東宮門,仁壽殿,樂壽堂,德和園,玉瀾堂及服務用房.4,前山區一主四從的軸線組織,主從突出,兩側退後的建築,均衡卻不對稱.同時使用了3728公尺之最的長廊,提供了全天候的遊覽路線,形成過渡層次,並取得畫框效果.5,後山後湖採用兩山夾水.水窄山高,水寬山矮,形成了對比效果,突破了帶形長河的僵直單調,取得化河為湖,開合多重的基本格局.達到真假難辨的"宛自天開".

總之,頤和園的布局在充分展示了造園主題的同時,又重筆點染了皇家園林的富麗堂皇的性格.

8, 天壇

一, 天壇的布局和建築組成

1, 位置,位於北京外城永定門內大街東側,與先農壇隔街相對.也是京城中軸線的東面,內城的南郊.

2, 規制,平面北牆呈圓形,南為方形,象徵天圓地方.占地共4000畝,外牆垣東西約為1725公尺,南北為1650.3公尺.內壇牆東西1043.2公尺,南北1228公尺.共有壇牆兩重.內壇也是北圓南方(分兩組祭壇,郊天的圜丘和祈谷的祈年殿,兩組各有自己的配殿).

中外建築史複習

一 中國古代建築的基本特徵 1.古代房屋外形分三段 基座 屋身 屋頂 2.中國木構架結構體系 穿斗式 抬梁式 井乾式。3.屋頂的5種形式 廡殿 歇山 攢尖 懸山 硬山。4.屋頂翼角的出翹與起翹 5.南方屋頂翼角水戧發戧 嫩戧發戧 6.清式舉架與宋式舉折的區別 7.鬥栱的作用及主要構件 鬥 栱 昂 翹...

中外建築史複習答案

1 試舉出我國民居的三種具體實際型別。北京四合院 福建土樓 窯洞。2 清代屋頂色彩等級最高的是黃紅色 3 清代皇家建築彩畫主要 和璽 彩畫和 旋子 彩畫。4 我國的古代佛塔一般可分為哪五種基本型別。樓閣式塔 密簷塔 單層塔 藏塔 喇嘛塔 金剛寶座塔 5 河南開封佑國寺塔,在我國現存最早的琉璃塔 福建...

中外建築史

古羅馬的建築 1古羅馬直接繼承了希臘晚期的建築成就,並把它極大的發展和創造,大大地推向了前進。2 古羅馬建築規模大 質量高 分布廣 建築型別豐富 形制成熟,藝術形式完善 設計手法多樣,結構水平很高,達到奴隸制社會建築的最高峰。3古羅馬建築對歐洲乃至全世界以後幾千年的建築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古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