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築史複習

2021-03-05 09:14:26 字數 5159 閱讀 2981

木結構的優勢:

1、 取材方便

2、 適應性強

3、 有較強的抗震效能

4、 施工速度快

5、 便於修繕、搬遷

木結構的缺陷:

1、 木材越來越稀少

2、 木架建築易遭火災

3、 在南方,還有白蟻對木架建築的嚴重威脅

4、 木材受潮後易於朽壞

5、 無論是抬梁式還是穿斗式結構,都難以滿足更大、更複雜的空間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從而限制了它繼續發展的前景。

木構建築的建築體系:穿斗式與抬梁式

---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聯起來,形成一榀榀的屋架;檁條直接擱置在柱頭上;在沿檁條方向,再用鬥枋把柱子串聯起來。由此形成了乙個整體框架。(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區)

---抬梁式:柱上擱置梁頭,梁頭上擱置檁條。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較短的梁,如此層疊而上,梁的總數可達3-5根。當柱上採用鬥栱時,則梁頭擱置於斗栱上。(北方地區、宮殿、廟宇)

優缺點:

---穿斗式木構架:用料小,整體性強,但柱子排列密,只有當室內空間尺度不大時(如居室、雜屋)才能使用。

---抬梁式木構架:可採用跨度較大的梁,以減少柱子的數量,取得室內較大的空間,所以適用於宮殿廟宇等建築。

代表性房屋遺址:長江流域多水地區由巢居發展而來的幹闌式建築;黃河流域由穴居發展而來的木骨泥牆房屋。

---木構架建築的主要結構部分:大木作:柱、梁、枋、檁(p266)

名詞解釋:

生起:屋宇簷柱的角柱比當心間的兩柱高2-12寸,其餘簷柱也依勢逐柱公升高。因而宋代建築的屋簷僅當心間為直線段,其餘全由曲線組成。

屋脊也因此而用生頭木將脊槫(tuan)的兩端墊高,形成曲線,使之與簷口相呼應。其他各槫的生木頭則使屋面形成雙曲面。清代建築無角柱生起。

捲殺:宋代栱、梁、柱等構件端部作弧形(其輪廓由折線組成),形成柔美而有彈性的外觀,稱為捲殺。「卷」有圓弧之意,「殺」有砍削之意。

側腳:把建築物的一圈簷柱柱腳向外丟擲,柱頭向內收進,其目的是借助於屋頂重量產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構架的內聚力,以防散架或傾側。由於此法給施工帶來許多麻煩,所以明代以後逐漸減弱最後廢棄不用,代之以增加穿枋和改進榫(sun)卯等辦法來保持木構架的穩定性。

雀替(宋稱綽幕枋):置於梁枋下與柱相交處的短木,可以縮短梁枋的淨跨距離。它可能由實拍栱演變而來,河北新城開善寺遼代大殿中,已有由兩層實拍栱組成的綽幕枋,而正定隆興寺宋代轉輪藏殿則為(木沓)頭式,端部與底部且作成折線。

金、元及以後,發展為蟬肚及出鋒,有的下面還附以插栱。

也可用在柱間的掛落(楣子)下,此種形狀之雀替,已轉變為純裝飾性構建,稱為「花牙子」。在建築的盡間,若開間較窄,則自兩側柱挑出的雀替常連為一體,則稱為騎馬雀替。

舉架(宋稱舉折):舉是指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築的進深和屋面的材料而定。至少在戰國時已對草頂和瓦屋頂面規定了不同的坡度。

在計算屋架舉高時,由於各檁公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所以求得的屋面橫斷面坡度不是一根直線,而是若干折線組成的,這就是「折」。

---屋頂的形式有多少種,分別的等級:(p283)

1、 廡殿(宋稱四阿頂)

2、 歇山(宋稱九脊殿)

3、 懸山

4、 硬山

5、 攢尖(宋稱鬥尖)

6、 單坡

7、 平頂

---古建築的主體由哪三部分組成:台基、屋身、屋頂

---中國古代單體建築的特點是:簡明、真實、有機。

---我國考古發現最早的廊院式建築:河南偃師二里頭宮殿遺址(夏)。(p21)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是夏末都城——斟鄩(xun)

這所建築遺址是至今發現的我國最早的規模較大的木架夯土建築和庭院的例項。

---我國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裝飾:山西襄汾陶寺村龍山文化遺址中已出現了白灰牆面上刻畫的圖案。

---最早、最嚴整的四合院遺址:西周陝西岐山鳳雛遺址(由二進院落組成)(已採用瓦)。(p23)

---長城/故宮建成時間:

長城:由齊桓公/齊宣王等組織修建的齊長城是迄今有實物可查最早的長城,大約從西元前663年開始,差不多同時的有楚國的「方城」,萬里長城是由戰國時北方各國的長城(建造時間都晚於齊長城)經秦始皇下令連線而成的,時間約在西元前220年到西元前206年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於明代永樂十八年(2023年)建成。

---最早採用榫(sun)卯技術構築木結構房屋:浙江餘姚河姆渡村

---最大的木構造建築群:故宮(紫禁城殿)

---木塔例項以遼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為早,磚塔以五代江蘇蘇州虎丘雲岩寺塔最先(p176)

---國內現存唯一最古與最完整之木塔(最高的木塔):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應州塔)(p176)

---最早的佛寺:北魏洛陽白馬寺(p154)

---我國現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築:五台山佛光寺大殿(p157)

---石窟:塔院型、佛殿型、僧院型(p36)

---最早的琉璃塔:河南開封祐國寺塔

---我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城市:大興城(隋)(p38)

---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敞肩拱橋(或稱空腹拱橋):河北趙縣安濟橋(隋)(p38)

(李春:河北趙縣安濟橋,山東歷城神通寺四門塔)

---魯班:著名木匠公輸般,春秋時期(p26)

---最大的壇廟:天壇

---瓦的普遍使用和作為諸侯宮室用的高台建築(或稱台榭)的出現:春秋時期(p26)

瓦的發現:陝西岐山鳳雛村西周早期遺址中,發現的瓦還比較少,(陶瓦)可能只用於屋脊、天溝和屋簷。到西周中晚期,從陝西扶鳳召陳遺址中發現的瓦的數量就比較多,有的屋頂已全部鋪瓦。

(出現了半瓦當)最早使用琉璃瓦的是南北朝

製瓦技術是從陶器製作發展而來的。

---我國自然山水式風景園林在秦漢時開始興起,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有重大的發展。

---磚石塔的種類:樓閣式(西安大雁塔)、密簷式(西安小雁塔、河南登封法王寺塔)、單層式(河南登封會善寺淨藏禪師、山西平順海會院明惠大師塔)

---《營造法式》中規定,把「材」作為造屋的尺度標準。

《營造法式》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產物,目的是為了掌握設計與施工標準,節制國家財政開支,保證工程質量。著書人是將作監李誡,書中資料主要採自歷來工匠相傳經久可行之法。(木架建築採用了古典的模數制)

《營造法式》列出的42種小木作製品充分說明宋代木裝修的發達與成熟。

---《工程做法》:雍正十二年頒行的工部《工程做法》一書,列舉了27種單體建築的大木做法,並對鬥栱、裝修、石作、瓦作、銅作、畫作、雕鑾作等做法和用工、用料都作了規定。(清朝)

---什麼時候有城市:近年在河南偃師二里頭發現的大規模宮殿遺址,占地達12萬平方公尺,周圍分布著青銅冶鑄,陶器骨器製作的作坊和居民區,總占地面積約9千平方公尺,其間還出土了眾多玉器、漆器、酒器等,表明這裡曾有過相對較為發達的手工業和商品交換,雖然還沒有發現城牆遺址,但被認為是一座具有相當規模的城市,有人則認為這裡就是夏朝的都城之一——斟鄩(xun);商代的幾座城市遺址——鄭州**、偃師**、湖北盤龍**、安陽殷墟也有成片的宮殿區、手工業作坊區和居民區。

---古代城市有三個基本要素:統治機構(宮廷、官署)、手工業和商業區、居民區。

---《考工記》——被認為是當時諸侯國都城規劃的記錄,也是中國最早的一種城市規劃學說。

---著名宋畫《清明上河圖》就是描繪北宋東京清明時節市民到郊外春遊的盛況。汴京是一座商業城市的面貌,和唐以前的都城截然不同。(城市結構和布局起了根本變化)

---住宅構築型別:(p90)

1、 木構抬梁、穿鬥與混合式(抬梁式(北方):北京四合院;穿斗式(南方):雲南白族住宅的主體部分;彝族住宅構架用穿鬥而不落地,形成木拱架。)

2、 竹木構幹闌式(浙江餘姚河姆渡)

3、 木構井乾式(木壘牆壁的住宅)

4、 磚牆承重式(漢洛陽河南縣出土的漢代倉房,硬山式住宅)

5、 碉樓(高原氣候乾燥又多風,青藏高原,西康,內蒙古)

6、 土樓(客家)

7、 窯洞(黃土高原和乾旱少雨、氣候炎熱的吐魯番一帶)

三種型別:開敞式靠崖窯;下沉式窯院(地坑院);磚砌的錮窯

8、 阿以旺(新疆維吾爾族,土木結構,平屋頂,帶外廊)

9、 氈包(游牧生活為主的牧民居住的建築方式,內蒙古,新疆)

---各地方有什麼住宅:北京四合院(中軸對稱)、江蘇吳縣東山天井式住宅、福建永定客家土樓(中軸對稱)、河南鞏縣窯洞、**囊色林主樓、安徽歙(she)縣棠樾村、山西襄汾丁村

北京四合院(p99圖示)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區院落式住宅的典型。

前院較淺,以倒座為主,主要用作門房、客房、客廳;大門在倒座以東、宅之巽位(東南隅),靠近大門的一間多用於門房或男僕居室;大門以東的小院為塾;倒座西部小院內設廁所。前院屬對外置待區,非請不得入內。

內院是家庭的主要活動場所。外院和內院之間以中軸線上的垂花門相隔,界分內外;內院正北是正房,也稱上房、北房或主房,是全宅地位和規模最大者,為長輩起居處;內院兩側為東、西廂房,為晚輩起居處;正房兩側較為低矮的房屋叫耳房,由耳房、廂房山牆和院牆所組成的窄小空間稱為「露地」,常被作為雜物院使用,也有於此布置假山、花木的;連線和包抄垂花門、廂房和正房的為抄手遊廊,雨、雪天可方便行走。內庭院面積大,院內栽植花木,陳設魚缸盤景,家人納涼或勞作,為安靜舒適的居住環境。

後院的後罩房居宅院的最北部,布置廚、貯藏、僕役住房等;如住宅有後門,後門的位置在後罩門西北角的一間;院內有井。後院是家庭服務用區。

整個四合院中軸對稱,等級分明,秩序井然,宛如京城規制縮影。其中,門是分界內外、引導秩序、身份地位的體現。如大門,正對街一側設影壁,入門仍為影壁,再左轉才入前院,這組門的秩序成為內、外之間的很好轉換。

大門又分為房宇式和牆垣式兩種。前者等級高,其中又有王府大門和一般貴族的廣亮大門、金柱大門(王府大門和廣亮大門的門扇裝在中柱縫上,金柱大門的門扇立於金柱的位置上)、蠻子門(門扇立於外簷柱處)、如意門(一般原為廣亮大門,後賣給一般平民,為不僭越,在簷下兩側砌磚,形成窄小洞口)的區別。如意門等級低,即在院牆上開門,在簡陋的宅院中使用,或做成小門樓,或做成柵欄門。

垂花門是內宅的門,位於軸線上,亦為內院的開始,其高度和華麗程度取決於主人社會地位。

北京四合院,經長期規制約束和建造技術的發展,做法比較規範化,且成熟。主要建築為抬梁加硬山,次要房屋如耳房也有用平頂的。房屋牆垣厚重,對外不開放,靠朝向內庭院的一面採光,故院內雜訊低、風沙少。

室內常設炕床取暖;分隔有隔斷牆(木框架釘板,外糊紙)、碧紗罩(槅扇輕巧,格心櫺子多用燈籠框中鑲裱字畫,可摘下)和各種落地罩;頂棚由架子與面層組成,架子講究的用木製方格,一般的用秫秸杆扎結,面層裱紙;地面常用磚墁地,有方磚和小磚兩種,上等之宅,用磚規格大,磨磚對縫墁好後,再塗幾道桐油,並打蠟。室外地面用普通條磚鋪地,路心常用方磚。北京四合院素樸、實用,色彩亦以灰色屋頂和青磚為主,然在規制中,仍體現出它和京城相通的尊卑分明、秩序井然和雍容大度的氣質。

中國古代廣告史

中國廣告文化是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起來的,它吸收了中華文化的精髓而茁壯成長。它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打上深深的民族烙印。如果用馬克思社會發展學說來分析,人類在原始部落時期就已經出現簡單的物物交換,隨之而來實物陳列 吆喝等最原始的廣告形式就開始出現。由是觀之,上下五千年,我國廣告的歷史也...

中國古代史

課程類別校級優秀 省級優質 省級精品 國家精品 專案主持人丁毅華 課程建設主要成員趙國華 吳琦 熊鐵基 中國古代史是高等學校歷史學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一門以內容豐富 資料浩繁 研究方法多樣 研究歷史悠久為基本特色的學科為依託的課程。華中師範大學是一所百年老校,歷史文化學院是國學大師錢基博 ...

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代史,始於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1840年的鴉片戰爭前,是中國原始社會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歷史。中國近代史的時間為,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這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中國近代史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 五四 運動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