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建築史複習總結

2021-12-21 14:44:58 字數 4219 閱讀 8143

名詞解釋:

太陽神廟:新王國時期,皇帝被稱為太陽神的化身,太陽神廟就代替與原始拜物教聯絡的陵墓成為皇帝崇拜的紀念性建築物,內部大殿幽暗威壓神秘,外部大門富麗堂皇

雅典衛城:雕刻家費地,西元前5世紀,綜合多種文化形式建成,反應統一思想、位置險要。目的:讚美雅典、繁榮雅典、提供就業機會、慶祝戰爭勝利

帕特農神廟:雅典衛城的主體建築物,位於衛城的最高處,是希臘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式廟宇,衛城上唯一的圍廊式廟宇,最華麗的建築物,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飾面貼金,肅穆而又歡樂,定下了建築群的基調

肋架拱:產生於4世紀後,分清了承重與非承重構件,減輕屋面荷載,把荷載集中到劵上以擺脫承重牆,節約模架,對歐洲中世紀建築有很大影響

《建築十書》由古羅馬建築師和工程師維特魯威所著,全書分為十卷,是現存最古老且最有影響的建築學專著。 成就:奠定了歐洲建築科學的基本體系、系統總結了希臘和早期羅馬建築的實踐經驗、維特魯威全面建立了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的基本原理,以及各類建築物的設計原理、維特魯威按照古希臘的傳統把理性原則和直觀感受結合起來,把理想化的美和現實生活中的美結合起來,論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築藝術原理

缺點:科學本身發展水平的歷史侷限、為迎合奧古斯都皇帝的復古政策,有意忽視共和末期以來拱券技術和天然火山石混凝土的重大成就,貶低他們的質量、對柱式和一般的比例規則,作了過於苛細的量的規定、文字有點晦澀,有些地方語焉不詳

券柱式是券柱式的組合,主要是在古羅馬建築上發展起來的。就是在牆上或墩子上貼裝飾性的柱式,從柱礎到簷口,一一具備。把券洞套在柱式的開間裡。

券腳和券面都用柱式的線角裝飾,取得細節的一致,以協調風格。柱子和簷部等保持原有的比例,但開間放大。柱子凸出於牆面大約3/4個柱徑。

萬神廟多神教的產物,古羅馬穹頂建築的最高代表,單一空間集中式構圖的典範,平面圓形,穹頂直徑達43.3m,頂高也達43.4m

「帆拱」承在四個柱墩子上,1沿方形平面四角發券,以對角線為直徑做穹頂

2對帆拱做水平切面,以截面對角線為直徑做穹頂3在穹頂上砌圓柱形鼓座

成就:擺脫了承重牆,空間不顯的封閉、解決了方形平面做圓形穹頂的過渡問題、在穹頂統帥下完成了集中式構圖

拉丁十字:十字形平面,縱橫兩個中庭高出,從上俯視像乙個平方的十字架,豎道比橫道長得多,大廳比聖壇祭壇長得多

巴西利卡是古羅馬的一種公共建築形式,平面一般為長方形,縱向幾排柱子將其分為中廳和側廊兩部分,中廳比側廊高,可以利用高差在兩側開高窗,結構簡單,用木屋架,屋蓋輕,支柱細,內部疏朗,便於群眾聚會

飛扶壁:是由側廳外的柱墩發券平衡中廳的側推力。為了增強穩定性常在柱墩砌尖塔。

在哥特建築中橫向的外側推力需要一種結構來抵住,這種結構開至側廊上部並不阻擋光線射到高側窗內,是中世紀哥德式教堂外部的乙個顯著要素

坦比哀多:盛期文藝復興建築的紀念性風格的代表,設計人博拉蒙特,集中式的形體,飽滿的穹頂,圓柱的神堂和鼓座,外加一圈柱廊,使其具有很強的體積感,多種集合體及層次變化,虛實襯映,構圖豐富,對後世影響很深

聖彼得大教堂: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傑出代表,歷時120年建成,世界最大的一座天主教堂,由公尺開朗基羅設計,是原羅馬城的最高點,平面為拉丁十字,教堂的修建過程反映了進步力量與發動宗教力量的鬥爭。

畫圖:太陽神廟大門,柱式,雅典衛城平面,帕提農神廟東立面,萬神廟平面,帆拱示意圖,巴黎聖母院西立面,圓廳別墅平立面,坦比哀多立面,聖馬可廣場,耶穌會教堂商堡,羅浮宮東立面,包浩斯平立剖,薩夫依別墅

簡答題:

1、 埃及金字塔的發展演變分哪三個階段,各自特徵及代表建築?

1仿住宅的形式,像略有收分的長方形台子(瑪斯塔巴)

2為製造對皇帝的崇拜,發展為有紀念性意義的建築物,向高處發展的集中式構圖(乃伯特卡)

3越來越刻意的製造對皇帝的崇拜,在乃伯特卡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向上發展,最終會成為金字塔形式,用永久性石材建造(多層金字塔、吉薩金字塔群)

2、 古希臘有哪兩種不同的城邦,其反應出的平民文化於貴族文化對柱式的形成有何影響?

愛奧尼式:流行於小亞細亞先進共和城邦,秀美華麗,比例輕快,開間寬闊,反映從事手工業和商業的平民們的藝術趣味

多立克式:流行於義大利西西里一帶寡頭制城邦,柱式沉重、粗笨,反映寡頭貴族的藝術趣味

3、 概述古希臘柱式

形成:建築材料由木材轉向石材,石造的大型廟宇為圍廊式,希臘建築藝術的改進集中於此,到西元前6世紀穩定,形成成套的做法,後被羅馬人稱「柱式」

分類:愛奧尼式、多立克式、科林斯式

多立克剛毅雄偉,愛奧尼柔和瑞麗,反映出對人的美,對人的氣質和品格的理解和尊重,柱式體現著嚴謹的構造邏輯,條理井然,體現了古希臘人精微的審美能力和孜孜不倦,追求完美的創造毅力。科林斯式柱頭宛如一顆旺盛的忍冬草,其餘部分用愛奧尼式,還沒有自己的特色,忍冬草作為頑強的生命力的象徵成為建築的重要的裝飾題材

4、 比較兩種柱式

名稱多立克愛奧尼

地區西西里伯羅奔尼撒(農業) 小亞西亞(手工業、商業為主的地區)

性格強有力粗壯、有點壓抑精巧、精秀、柔美、修長、輕快

材料粗糙的石灰石細紋大理石

特徵柱身沒有柱礎有富於彈性的柱礎

收分和捲殺非常明顯收分和捲殺不明顯

柱身地道凹槽有夾角柱身凹槽間為圓角叫溢槽

柱頭為倒置的圓錐臺柱頭有兩個柔軟的渦卷

三層素台階比較自由的台階

長細比5.5~5.75:19~10:1

簷部厚h/3h/4

柱間距1.2~1.52.0

線腳少,高浮雕,體積感象徵男性線腳多,淺浮雕,強調線條,象徵女性

5、 雅典衛城的建築特色

利用地形高低錯落,順從自然靈活布局,建築為世俗的宗教服務,與中國古代的縱深軸線建築為統治服務不同

照顧各個角度畫面效果

按祭祀路線組織空間

建築與雕刻交替成為構圖中心

愛奧尼與多立克柱式混用

單體建築形體簡單,群體建築豐富,內部空間小,簡單,外部空間大而豐富

主次比較分明,對比和諧

體現建築設計的時空觀,步移景異

6、 帕提農神廟與伊瑞克提翁神廟二者的藝術處理

帕提農神廟伊瑞克提翁神廟

代表古希臘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古典盛期愛奧尼柱式的代表

對稱的單純的長方體不對稱的復合的形體

凝重端莊輕巧活潑

金碧輝煌裝飾繁複但色彩淡雅

通過加粗角柱,縮小角開間,所有位於南北的斷坎上,各個立面變化很大

柱子向後傾斜,同時向各個立面中體型複雜,構圖完整均衡,圓轉統一,風

央傾斜。台基是乙個極細微的弧面格清雅秀麗,使用愛奧尼柱式

牆桓有收分等,史廟宇更加穩定,更加豐富有生機

9、古希臘建築的總體特色

主要是紀念建築和建築群的藝術形式的完美

創造了雅典衛城和古希臘柱式,影響深遠;

有視覺矯正行為

單體建築形體簡單,多為東向,因供奉之神朝東,早晨開啟大門,陽光進入

牆體用大石塊磨平而不用砂漿,施工技術先進

裝飾線腳細緻入微

內部空間不發達,重實體,輕空間

把建築當雕塑來處理,放大了雕塑

石造梁柱建築的高度成熟

美的追求,講求理性

拱券應用成熟,但不多用

10為什麼說古希臘建築是放大了的雕塑

重實體輕空間,只注重外部形勢而忽略內部使用,把建築當雕塑來處理,和雕塑聯絡緊密。

11古羅馬的結構體系

1火山灰混凝土

優:開採,運輸方便,技術需求不高,可以分段澆注

混凝土澆築

2拱券技術

古羅馬人對拱券的發展:分期澆築的拱,穹頂

3空間的發展

大空間的塑造貢獻卓越

發展:擺脫承重牆:十字拱+柱墩,牆上可開窗

4穹頂:空間解放

5肋架拱

分清了承重非承重構件,減輕了屋面荷載

12舉例說明古羅馬拱頂體系的成就(萬神廟)

採用穹頂覆蓋的集中式形制,是羅馬穹頂技術的最高代表。萬神廟為單一空間,圓形平面,穹頂直徑達43.3m,頂端高度是43.

3m,穹頂**開乙個直徑8.9m的圓洞,曾是現代建築出現以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大空間建築。

13舉例論述古羅馬建築在空間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鬥獸場:券柱式中的疊柱式四層

萬神廟:多神教的產物,古羅馬穹頂的最高代表,單一空間集中式構圖的典範,穹頂直徑達43.3m,頂高也達43.4m

浴場:十字拱與筒拱的結合,多種結構的組合,穹頂直徑達35m,空間面暢

廣場:城市的客廳

巴西利卡:多功能:會議廳、法院結構:拱券、穹頂構圖強調中廳,主次分明

14比較古希臘與古羅馬建築(從實體與空間兩方面來比較)

地區希臘羅馬

平面簡單對稱組合對稱

朝向東廣場

柱式三種五種

藝術趣味重精神重物質

材料石混凝土和石

外國建築史 總結

1 埃及 金字塔 古王國時期 前27 前22世紀 代表性建築是陵墓。最初是仿照住宅的 瑪斯塔巴 mastab 式,即略有收分的長方形台子。意思 凳子。多層金字塔以在薩卡拉的昭塞爾 zoser 為代表。方錐形金字塔以在吉薩金字塔群的三大金字塔 庫富 khufu 哈弗拉 khafra 門卡烏拉 menk...

中國建築史複習

中國部分 一 選擇 1.殿堂 式大木構架符合以下哪個特徵草栿 2.鬥栱在 營造法式 的各作制度中屬於 鋪作 3.中國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業街應出現於 宋 4.天安門工程的最初設計承建者是 蒯祥 6.中國拱券結構大致出現於 b西漢 7.以下哪一條與長城無關 a宗法制度 8.18世紀將中國建築介紹到歐洲的...

中國建築史複習提綱

一 中國建築史部分 一 中國古代建築基本概念部分 1 穿斗式漢時成熟,南方各省多用。沿進深方向布柱,柱比較密,而柱徑略小,不用梁,用 穿 貫於柱間,上可立短柱,柱頂直接承檁。優點是用料較小,山面抗風性能好 缺點是室內柱密而空間不夠開闊。2 抬梁式春秋時成熟,北方各省多用。沿進深方向布置石礎,礎上立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