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試題及答案多份

2022-10-17 06:24:12 字數 6058 閱讀 5814

1、單項選擇題

1.世界上最早系統地論述教學理論的專著是( )。

a.中國古代的《學記》

b.古代印度的《吠陀》

c.柏拉圖的《理想國》

d.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

2.2023年,明確提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主編《教育學》的教育家是( )。

a.凱洛夫b.贊可夫

c.布魯納d.維果茨基

3.強調成熟機制對人的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是( )。

a.弗洛伊德 b.威爾遜

c.格塞爾d.皮亞傑

4.決定教育性質的根本因素是( )。

a.政治制度 b.生產關係

c.生產力d.生活方式

5.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 )。

a.我國的政治政策

b.我國的教育方針

c.馬克思主義全面發展學說

d.恩格斯個人發展學說

6.教師專業化的嘗試始於( )。

a.教師職業的出現

b.師資培訓機構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規定

d.國民教育制度的確立

7.下列哪項既是教師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師高尚道德素養的自我表現?( )

a.熱愛學生

b.加強自身道德修養

c.熱愛勞動

d.熱愛教育工作

8.將課程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這是( )。

a.從課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劃分的

b.從課程的功能角度劃分的

c.從課程的組織核心角度劃分的

d.從課程的任務角度劃分的

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反映了( )對人的身心發展的影響。

a.遺傳因素b.環境因素

c.學校教育d.個體因素

10.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 )。

a.備好課

b.上好課

c.作業的檢查與批改

d.課外輔導

11.乙份教案的核心是( )。

a.提出教學目的

b.選擇教學方法

c.涉及教學程序

d.規劃板書內容

12.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與德育內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與德育內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會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13.集體教育和個體教育相結合的德育原則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經驗?( )

a.馬卡連柯 b.加里寧

c.烏申斯基 d.贊可夫

14.目標管理的班級管理方法,是由美國的( )提出的。

a.德魯克b.馬卡連柯

c.杜威d.布魯納

15.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管理的方式叫做( )。

a.常規管理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d.目標管理

二、多項選擇題

1.學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發展經歷的過程有( )。

a.前制度化教育

b.義務教育

c.普及教育

d.制度化教育

e.非制度化教育

2.教育的雙重文化屬性指( )。

a.傳遞和深化文化

b.教育是一種文化現象

c.構成文化本體

d.教育對生產力有促進作用

e.教育促進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

3.中小學教育評價的內容包括以下哪幾方面?( )。

a.學生發展評定

b.管理水平評價

c.學生活動效果評價

d.教師授課質量評價

e.課程和教材評價

4.設計教學法的優點在於( )。

a.強調學科內容的科學性

b.有利於系統知識的掌握

c.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d.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e.對教學設施和條件要求不高

5.班級目標的設計依據( )。

a.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

b.學校的培養目標

c.學生的個性特徵

d.班級群體的現實發展水平

e.班主任的授課領導方式

三、填空題(每題1分,共10分)

1.瑞士教育家_________認為教育目的在於按照自然的法則全面的、和諧地發展兒童的一切天賦力量。

2.17、18世紀以後,出現了職業的科學家,出現了專門的科學研究機構被稱為

3.發展個性是教育的理想是教育的本質和真諦。

4.學生是學習的是具有能動性的教育物件。

5.《決定》指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堅持面向

6.「課程」是指課業及其

7.所謂智力,一般指人們的認識能力,即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認識活動中表現出來的那些穩定的

8.測驗的難度是指測驗包含的試題

9.學校德育是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總稱。

10.班主任與家長通訊****主要有學生手冊》或《學校家庭聯絡手冊》聯絡網路聯絡等。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16分)

1.班級管理

2.非指導性教學法

3.師生關係

4.智育

5、簡答題(每小題7分。共28分)

1.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據是什麼?

2.簡述課程評價的基本階段。

3.教師編寫課時計畫(教案)的一般步驟是什麼?

4.簡述我國中學德育的任務與主要內容。

6、論述題(第1題9分。第2題12分,共21分)

1.試述學生的知、情、意、行諸因素統一發展的規律。

2.有些教師說,他們沒有學過教育學,但一樣辦了幾十年教育,還有些教師說,孔子沒有學過教育學但並不妨礙他成為萬世師表。你認為上述觀點正確嗎?運用所學原理進行分析。

參***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中國古代的《學記》是世界上最早系統地論述教學理論的專著。

2.a【解析】蘇聯教育理論家凱洛夫將馬克思主義與教育學結合起來,主編了《教育學》。

3.c【解析】格塞爾認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長規律的制約,成熟機制對人的發展起決定作用。

4.b【解析】生產關係決定著社會的性質,故最終決定教育的性質。

5.c【解析】我國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基礎上。

6.b【解析】略。

7.a【解析】教師的工作必須在師生互動中實現,在和學生的交往中實現,熱愛學生是教師道德的核心。

8.d【解析】課程有多種劃分方法,根據課程任務劃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根據課程制定者或管理層次劃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根據功能劃分為工具性課程、知識性課程、技能性課程和實踐性課程。

9.b【解析】本題考查環境因素對人的身心發展的影響。

10.b

【解析】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上好課,上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

11.c

【解析】乙份教案最關鍵的是教學程序。

12.d

【解析】德育過程的結構是指德育過程中不同質的各種要素的組合方式。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德育方法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社會通過教師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13.a

【解析】馬卡連柯認為「教育了集體,團結了集體,加強了集體,以後,集體自身就能成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14.a

【解析】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提出目標管理。

15.c

【解析】班級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則和具體要求,對班級中的各種字眼進行計畫、組織、協調、控制,以實現各種共同目標而進行的管理活動。班級管理的模式有常規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標管理。題幹是民主管理的定義。

二、多項選擇題

1.ade

【解析】教育制度的發展經歷了從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過程。

2.ac

【解析】傳遞和深化文化與構成文化本體是教育的雙重文化屬性。

3.abcde

【解析】教育評價可以拓展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巨集觀層面,涉及教育目標、教育結構和教育管理體制等方面。在中觀層面,包括教師隊伍、辦學條件、學校各項工作等。

在微觀層面則主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4.cd

【解析】設計教學法主張讓學生自己決定學習目的和內容,自己設計學習過程。

5.abd

【解析】班級目標是一定時期內班級所期望達到的境界,它的設計要依據國家、學校、班級群體三方面實際水平。

三、填空題

1.裴斯泰洛齊

2.科學的體制化

3.進行個性教育

4.主體

5.全體學生

6.程序

7.心理特徵

8.難易程度

9.政治教育

10.書信聯絡、**聯絡

四、名詞解釋

1.班級管理:是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採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帶領班級學生,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畫、組織、協調、控制,以實現教育目標的組織活動過程。

2.非指導性教學法:代表人物是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他以「病人為中心」的**理論為基礎形成了頗具特色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論。

3.師生關係:是指學生和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

4.智育:是授予學生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技能,發展他們的智力和與學習有關的非認知因素的教育。

五、簡答題

1.【答案要點】

(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於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2)教育目的體現了人們的教育理想;

(3)我國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基礎上的。

2.【答案要點】

(1)把焦點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課程現象上;

(2)蒐集資訊;

(3)組織材料;

(4)分析材料;

(5)報告結果。

3.【答案要點】

(1)進一步研究教材,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

(2)確定本課時的教學目的;

(3)考慮課的進行步驟,確定課的結構,分配教學程序中各個步驟的時間;

(4)考慮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具的準備和使用方法及板書設計;

(5)寫出課時計畫。

4.【答案要點】我國中學德育的任務就是通過學校的德育教育使中學生在思想品德方面應達到一定的要求或培養規格。其主要內容有四點:

(1)培養學生逐步樹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2)引導學生逐步樹立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

(3)逐步使學生養成社會主義的基本道德、法紀觀念和文明行為習慣。

(4)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質。

六、論述題

1.【答案要點】

(1)知、情、意、行是構成思想品德的四個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認識,是人們對道德規範及其意義的理解和掌握,對是非、善惡、美醜的認識、判斷和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識辨能力。是人們確定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態度和行為準則的內在依據。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們對社會思想道德和人們行為的愛憎,好噁等情緒態度,是進行道德判斷時引發的一種內心體驗。對品德認識和品德行為起著激勵和調節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為實現道德行為所作的自覺努力,是人們通過理智權衡,解決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內心矛盾與支配行為的力量。

行,即道德行為,是人們在行動上對他人、社會和自然所做出的行為反應,是人的內在的道德認識和情感的外部行為表現,是衡量人們品德的重要標誌。

(2)知、情、意、行之間的關係及其發展。

德育過程的一般順序可以概括為提高道德認識、陶冶道德情感、鍛鍊道德意志和培養道德行為。知、情、意、行四個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礎,行是關鍵。在德育具體實施過程中,具有多種開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養順序,而可根據學生品德發展的具體情況,確定從哪開始。

2.【答案要點】該觀點是錯誤的。

(1)這些教師認為沒有教育理論,一樣可以有教育實踐,他們忽略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密切聯絡。教育工作者應該在正確理論指導下進行實踐,沒有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

(2)教育理論對教育工作者意義重大。從理**能上講,它有助於解釋教育實踐指導教育實踐,推動教育改革;從實踐意義上講,它有助於樹立科學教育觀,提高教育質量,為學習其他相關學科奠定理論基礎,缺少理論的指導,實踐難以取得成效。

(3)孔子是一位實踐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它不僅擁有豐富的教育經驗,而且還善於總結經驗並上公升到理論高度。「溫故知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等都是他總結經驗後提出的教學理論,這些理論反過來指導教學實踐。

中學教師資格考試

一 測試性質 面試是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的有機組成部分,屬於標準參照性考試。筆試合格者,參加面試。二 測試目標 面試主要考察申請教師資格人員應具備的新教師基本素養 職業發展潛質教育教學實踐能力,主要包括 1.良好的職業道德 心理素質和思維品質。2.儀表儀態得體,有一定的表達 交流 溝通能力。3.能夠恰...

教師資格考試

2008年9月湖北省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 中學 試題及參 一.選擇題 1.在中國乃至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 b a.論語 b 學記c 孟子 d.大學 2.作為傳統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題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教育學是 c a.杜威 b.盧梭 c.赫爾巴特 d.誇美紐斯 3.我...

教師資格考試小抄

1.博物館和圖書館是古代從事高等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 2.帶有高等教育性質的活動早在3000年前就出現了 3.西周學校教育的內容是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 4.太學的建立標誌著中國封建社會官立大學制度的確立 5.中世紀大學實行的是專業教育,文 法 醫 神 6.維斯康辛思想標誌著高校三大職能的確立 7.在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