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題以及對外教育學題

2022-10-17 06:12:16 字數 2836 閱讀 2797

1、詞語解釋(4×5=20)

字和詞造詞法和構詞法疊音詞和重疊詞嘆詞和語氣詞

二、分析(70)

1.寫出下列詞的拼音跟國際音標(3×5=15)

相中氛圍削減處理盡量

2.詞語辨析(3×5=15)

剛剛~剛才不~沒才~就突然~忽然

3.偏誤分析及原因(3×5=15)

一位老師走進來教師

他把火車坐到了北京

難道你不相信我吧

我比他吃多了五個餃子

4.分析單複句(5×5=25)

天一亮就出去鍛鍊 (剩下的都是比較長的複句,分好幾個層次)

三、論述(15×4=60)

1.詞義的民族性

2.合成詞的結構關係是否等同於語法關係

3.比較中英被動句

4.分析高高興興和高興高興差異,極其反映的語法規律

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

1、對外漢語教學學科體系的三個層次和

2、對外漢語教學學科體系基礎理論包括和

3、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和

4、對外漢語教學研究視角和及這幾方面綜合的獨特視角。

5、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包括和三個階段。

6、思維是人的大腦對客觀世界進行認識活動的過程,可以分為和

7、直到19世紀初興起,把語言作為專門的研究物件,語言才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8、語言學乙個多世紀的發展**現了四個主要思潮代表了語言學發展的四個階段和

9學派採用歷史比較的方法,通過語音和詞形的比較研究語言的發展和演變,發現了語言之間的親緣關係並建立了語言的譜系分類。

10、最初是英國學與2023年提出,印度的梵語與歐洲的拉丁語、希臘語和日耳曼語等有共同的**。揭開了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序幕。

11、 歷史比較語言學奠基人為丹麥語言學家德國語言學家和

12、19世紀中期德國學者提出了語言的「譜系樹」理論,並畫出了印歐系譜系樹形圖。到19世紀下半葉出現「新語法學派」,主張研究個人語言的特點。

13、德國學者就語言的本質、語言與思維的關係、語言與民族精神以及語言型別學等問題提出了新的見解,被成為普通語言學的奠基人。

14被公認為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

15、20世紀前半葉,歐洲出現了結構主義思潮,30年代出現三學派和其中強調共時描寫語言事實的影響最大,創始人為美國人類學家人類語言學和

16、2023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喬的《句法結構》出版,標誌轉換生成語法學派誕生。他提出區分「語言能力」——人們內化了的語和語言能力的實際運用,即人們實際說出來的話。

17、 功能主義語言學的代表人物有英國的法國的等,中心在歐洲。

18、 喬姆斯基在60年代提出「語言能力的概念,並區分「語言能力」和「語言表現」。

19是指人們所具有的語言知識,是一種內化了的包括語音、詞彙、語法等的語言規則體系。

20主要是與語言形式結構有關,實際上是一種高度抽象的語法能力,是一種脫離外部語言環境的、人的內部心理機制。

21、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在60年代首次提出「交際能力」的概念:即運用語言進行社會交往的能力,包括傳遞資訊、交流思想、表達感情。他還進一步提出交際能力的四個特徵和

22、美國語言學家卡納爾(等,於2023年提出交際能力的四個方面和

23既包括語言能力也包括語言的運用能力,不僅要求掌握語言的規則,也要求掌握語言的運用規則。

24通常指語音、語法、詞彙等語言的結構體系,也稱語言結構。

25指語言發揮的作用,用語言做事,或者說用語言完成交際任務。

26形式主義語言學所涉及到的功能是和

27、韓禮德認為兒童語言發展中的七種功能和

28、韓禮德把**的語言功能歸納為三種和

29是在交際過程中一定語境下表示完整語義的自然語言,是由結構銜接、語義連貫、排列符合邏輯來表達某個主題的連續的句子所構成的語言整體。

30也稱「語篇分析」是對話語的結構與功能的分析。美國學者哈里斯(於2023年最早提出這一術語。

31、 50年代末英國哲學家提出「言語行為」理論。奧斯汀(認為人們所說出的話語能同時進行三種行為,即和對「會話含義」的研究實際上是對會話中說話者的研究。

32、 60年代中期,美國哲學家格賴斯(提出了「會話含義」理論,他認為會話能順利地進行需要雙方互相配合,共同遵守一些基本規則。他提出合作原則和

33、 英國學者利奇(提出了得體、慷慨、讚譽、謙遜、一致、同情準則。

34、 語音方面最大難點在於

35是學習漢語最大的困難所在。難認、難記、難寫。

36、 智力包括和等。

37是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有組織、有計畫地傳授與學習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並使學生身心獲得發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動。

38、 對教學活動規律的研究稱為

39、 教學過程的模式和

40是從一定的教育和教學目的出發,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根據對教學過程客觀規律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

40對課程體系和內容、結構及其安排的規律的研究

41是一種以學科的知識體系為中心的課程理論,強調以各門學科知識固有的邏輯體系來組織課程。缺點是對社會生活實際和學生的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考慮不多。(希臘的誇美紐斯和德國的赫爾巴特代表)

42是一種以經驗為中心的課程理論,強調學生的生活經驗中包含了各方面的知識,課程的安排應與生活經驗的發展順序相一致。缺點是對學科知識本身的邏輯體系和邏輯順序主義不夠,不利於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代表人物是

43指為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在教學活動中所採用的方法。

44、 影響教學方法的因素和

45、主要教學方法和

46、大腦右半球主管和等跟形象思維有關的活動;

47、左半球則主管主要是言語、概念和計算能力。

48、倫尼伯格(於60年代提出語言習得的

49是過去的經驗在人腦中的儲存和提取,是人腦對過去經歷過的事物的反映。

50、記憶按內容分為和等;

51、按保持的狀態和時間分為和

教育學論述題

論述題 34 36兩題任選一題,35題必做,共25分 34 學習教育學有何意義?11分 答案要點 學習和研究教育學既是我們做乙個教師的起點,也是我們做乙個教師的最終追求。1 有利於提高我們對教育事業戰略地位的認識,熱愛教育工作。2 有利於掌握教育規律,增強教學能力。3 有助於提高我們高尚的師德修養,...

教育心學 教育學論述題

一 古代學校教育的特徵 1 階級性2 道統性3 性4 刻板性5 教育的象徵性功能佔主導地位。二 現代教育的特徵 1 終身化2 全民化3 民主化4 多元化5 教育技術的現代化。三 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 或反作用 功能 1 教育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要的人才 1 通過培養人才實現對政治經濟的影響,是教育...

教育學辨析題總結

辨析題1 動物界也存在教育。錯誤,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 有計畫 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所期望的方向發展的活動。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活動,這是教育區別於其他事物現象的根本特徵,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由此可知,教育史人類所獨有的社會現象,教育是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