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語文版語文七上《登飛來峰》說課稿

2022-10-15 21:21:04 字數 1697 閱讀 9553

《登飛來峰》說課材料

教學目的:

1、通過查字典或有關資料,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能夠大致理解詩中描述的情境。

2、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引導學生理解「身在最高層」和「身在此山中」看峰、認識事物的不同,理解詩中蘊涵的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並背誦

教學重點、難點:

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引導學生理解「身在最高層」和「身在此山中」看峰、認識事物的不同,理解詩中蘊涵的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教學過程:

1、歌曲匯入: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看過黃山上的飛來山?(出示幻燈片)……你們覺得奇怪不奇怪?山上為什麼會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們來看王安石是怎麼看的?請同學們聽一首歌。(**歌曲)

2、初讀古詩《登飛來峰》

1、出示幻燈片,**錄音。

2、全體學生齊讀古詩。

3、介紹作者:(幻燈片出示: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政治家,思想家,當過「宰相」主持過「王安石變法」。今有輯本《臨川先生文集》。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了解古詩大意

1、大家想想我們以前都是通過什麼辦法了解詩的大意的?(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根據書中的**,和同學們討論解決。)

2、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小組合作弄懂詩的大意。

3、生匯報交流,教師進行指導。

重點理解:飛來峰:一峰獨立入雲,它海拔1424公尺,整座山峰為一整塊巨石構成,頂有一石渾圓如蓋壓在頂峰,似從天外飛來,石稱「飛來石」,峰因石名,故稱「飛來峰」。

聞說:聽說。 緣:因為,由於。

(「我「登上飛來峰頂高高的塔,聽說每天黎明雞叫的時候,在這兒可以看見太陽公升起。我不怕浮雲遮擋視線,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覽無餘,只因為我站在塔的最高層。)

四、在教師的點撥下品味全詩。(重點品味蘊含在詩中的哲理。)

1、本詩主要寫了哪些內容?點撥要點:首句點明了地點,第二句緊承首句而來。

通過具體的描寫,進一步突出飛來山上「千尋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鋪墊,在此基礎上,詩人自然地寫出三四句:不怕浮雲遮住了遠望的眼光,只是因為身在最高的層次。

這兩句是主旨句,全詩的精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2、本詩是一首哲理詩,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來的?點撥:①哲理是從具體的情境中自然提煉出來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加以表達的。即哲理的詩化,詩化的哲理。 ③由學生談談對這兩句蘊含深刻的詩的理解。

五、質疑活動。

1、《登飛來峰》前兩句,後兩句的側重點各是什麼?

2、「不畏浮雲遮望眼」中的「浮雲」在古代詩歌中常被用來比喻讒佞之類的小人或其他消極事物。王安石此時還沒有受到什麼挫折或打擊,應該說他的心境是積極的,但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呢?板書: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3、詩人借登飛來峰觀賞景色,闡明了乙個怎麼樣的哲學道理?同時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通過「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表達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板書:登高望遠

小結:《登飛來峰》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作於王安石29歲時。這是他出世以來,初顯才能,胸懷包負的時期,表達了詩人躊躇滿志的情懷。全詩將寫景與抒懷緊密結合起來,從而突出了詩的主題。

六、作業:

1.背誦《登飛來峰》。

2.拓展學習: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

板書設計:

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峰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公升。 登高望遠

不畏浮雲遮望眼

只緣身在最高層。

語文版七上字詞彙總

七 上 懸念笸籮煩瑣酷愛消遣自已滑稽戲謔分寸編輯 粗糙撰寫腳注苛責辛辣暢銷誹謗虐殺寬恕謄寫 倉皇寂寥嘈雜冗長附和陶冶里弄巷道工尺伶仃 惜別不堪蕩漾嫌惡肅殺傲然什物瑟縮笑柄烘托 祖籍遷徙私塾勉強妯娌賙濟榨油豌豆紅薯和藹 儉樸衙門豪紳佃農差役蠻橫慰勉聊敘和睦勞碌 匿笑沉溺寬厚管束叩擊瘦癟積蓄炫耀執著費解...

語文版七上文學常識彙總

1 憶讀書 選自 作者 原名 現代著名女作家,作家。作品有詩集散文集 寄小讀者 再寄小讀者 小橘燈 翻譯過的作品 園丁集 吉檀迦葉 等。2 我的第一次文學常試 選自 作者國作家。作品有被推崇為 3 山中避雨 選自 作者 現代家 和家 家。曾經用名號 作品集翻譯 4 風箏 選自 作者 我國偉大的家,家...

語文版七年級上語文期中試題

七年級語文上冊期中測試 班級姓名考號 一 基礎知識及運用 18分 1 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苦心孤詣 y 衙門 w 不輟勞作 chu 和藹可親 i b 狼吞虎嚥 y 執著 zh o 步履蹣跚 sh n 心有餘悸 j c 含辛茹苦 r 毛坯 p 風塵僕僕 p 密密匝匝 z d 隨聲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