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是怎樣投放市場的

2022-10-14 21:36:10 字數 4633 閱讀 8601

貨幣是怎樣投放社會的?

常見的經濟指標可以劃分為流量指標和存量指標兩種型別。存量指標的精確統計只能以時點為單位,例如乙個人在銀行的存款數就是乙個存量指標,資產負債表就是乙個存量報表。而流量指標的精確統計只能以時段為單位,例如乙個人的收入水平(月薪或年薪)就是乙個流量指標,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就是兩個流量報表。

貨幣供給量是乙個存量指標。某個特定時點的貨幣供給量通常指的是m1,亦即在該時點正流通於社會的現鈔以及整個商業銀行系統在該時點的轉賬支票存款餘額之和。但我們在解釋貨幣供給機制的時候(包括我在下面將要舉的那個例子),則通常是以流量指標的核算方法來計算**銀行的某項具體操作對於貨幣供給量的影響。

此無它,完全出於表述的方便或不得已罷了。但若不注意區分流量分析與存量指標之間的差異,則很可能會妨礙對於貨幣供給機制以及貨幣供給量指標的理解。

乙個經濟體的貨幣供給總量由**銀行和商業銀行共同創造與提供。

出自**銀行的貨幣叫做儲備貨幣、基礎貨幣、高能貨幣,或俗稱銀根。其中的一部分基礎貨幣形成「流通於社會的現鈔」,從而成為貨幣供給量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基礎貨幣則形成商業銀行的庫存現金或者商業銀行在**銀行準備金賬戶當中的準備金存款,但這部分基礎貨幣並沒有被包含在貨幣供給量的統計範圍之內。

向金融機構發放貸款、辦理貼現、實施公開市場業務或者購買外匯是**銀行投放基礎貨幣的主要方式。

基於**銀行的基礎貨幣投放,商業銀行得以通過存貸款業務向社會提供支票貨幣。其存量規模相當於貨幣供給量當中所謂的「轉賬支票存款餘額」。

我要特別強調「基於**銀行的基礎貨幣投放」這句話:

(1)如果假定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態保持既定,則基礎貨幣持有量的增減(例如準備金存款的變動、現金存款的變動)是商業銀行支票貨幣投放量發生變化的直接原因。這正是在《貨幣銀行學》中前者被稱為「原始存款」、後者被稱為「派生存款」的原因。如果不考慮其他條件的變化,則沒有原始存款的增加,商業銀行不可能發生派生存款的增加。

(2)儘管商業銀行參與了貨幣供給的過程,但只有**銀行才有調控貨幣量的責任或慾望,商業銀行則既無此責任、也無此慾望。所以,貨幣供給量的變化通常總是始於**銀行的某項具有特定目的的政策操作,然後終於商業銀行對其信貸業務的適應性調整。當然,商業銀行經營狀況的變化也會對貨幣量產生影響,例如商業銀行超額準備金率的變化、商業銀行吸收現金存款的業務也會造成貨幣供給總量的變化,但這並非商業銀行的本意。

也正是由於基礎貨幣與支票貨幣之間的這種單向因果關係,由商業銀行面向社會所提供的貨幣被稱為派生貨幣,而由**銀行面向商業銀行所提供的貨幣才被叫做基礎貨幣或銀根。

由於商業銀行所提供的派生貨幣是商業銀行正常經營活動的結果,所以在商業銀行理性經營決策前提下所形成的派生貨幣供給一定是合理的,談不上過多或過少的問題。貨幣的過多或過少只是站在國民經濟或**銀行角度對貨幣供給現狀的一種評價。又由於商業銀行的理性貸款投放只是基於資金**基礎上的資金運用,所以也不存在「透支」的問題。

下面,我就用乙個簡化了的例子來近似模擬貨幣投放的具體過程。

例如,假定**銀行向a商業銀行發放貸款100萬。這在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中體現為:其資產方的「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項以及負債方的「儲備貨幣(其他存款性公司--a商業銀行存款)」項等額增加100萬元。

我們通常稱這件事為:**銀行放鬆了銀根100萬元;或者說,**銀行向社會(實際上是商業銀行)注入(基礎)貨幣100萬元。

**銀行向社會注入的每乙個單位的(基礎)貨幣,經由商業銀行的存貸款業務,最終會形成多於乙個單位的貨幣供給增量。與乙個單位基礎貨幣投放相對應的這個貨幣供給增量,就叫做貨幣乘數。因此,平均地說,貨幣乘數=貨幣供給總量/基礎貨幣量。

就這個例子來說,假定商業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為10%;假定儲戶不提現,亦即完全轉賬結算;再假定商業銀行的超額準備金率總是零,亦即商業銀行總能把所有可貸出的存款全部貸出。

現在我們設想a商業銀行將其源自**銀行的100萬新增資金貸給甲企業。則a商業銀行會要求甲企業開設存款戶頭,然後將其貸款記做甲企業存款的增加。亦即在a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體現為:

其資產方的「向(甲)企業發放貸款」項以及負債方的「吸收存款」項等額增加100萬元。

可見,商業銀行面向其客戶的貸款直接轉化為被貸款客戶在該商業銀行的存款。實際上,從整個銀行系統來看,銀行中的所有存款都是其對外貸放的結果。

我們假定甲企業使用這筆貸款向乙企業購買原材料,因而向對方開出a商業銀行100萬的轉賬支票。再假定乙企業的開戶行是b商業銀行。

則b商業銀行在收到乙客戶的轉賬支票以後,會增加乙企業在b商業銀行的存款。但這筆錢實際上是由b商業銀行替a商業銀行支付的,所以b商業銀行緊接著就會通過**銀行的清算系統要求a商業銀行清償其所代為支付的100萬。在這種同業清算完成之後,a商業銀行在**銀行的(準備金)存款就會減少100萬;而b商業銀行在**銀行的(準備金)存款就會增加100萬。

這裡需要注意的關鍵是:(1)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儲備貨幣的增量不變,但結構發生了變化。相應的儲備貨幣增量在當初體現為a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存款增加100萬,這是**銀行向a商業銀行貸款的結果;而現在則體現為b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存款增加100萬元(同時a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存款減少100萬元),這是b商業銀行與a商業銀行同業清算的結果。

(2)在甲乙兩家企業發生商品購銷市場交易之後,甲企業在a商業銀行的存款減少了100萬,但乙企業在b商業銀行的存款增加了100萬。因此,從整個商業銀行系統來看,由a商業銀行最初貸出100萬所形成的支票存款增量也維持不變。

b商業銀行獲得100萬元的新增存款以後,將留下其中的10%作為準備金,然後會把剩下的90%貸出去。例如假定貸給丙企業,則丙企業在b商業銀行的存款就會增加90萬元。

假定丙企業也以轉賬結算的方式將這筆資金全部用完,例如假定其交易對方為在c商業銀行開戶的丁企業,則這在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中體現為:其負債方「儲備貨幣(其他存款性公司--a商業銀行的存款)」為0;「儲備貨幣(其他存款性公司—b商業銀行的存款)」為10萬元;「儲備貨幣(其他存款性公司—c商業銀行的存款)」為90萬元。而在商業銀行系統中,這體現為丙企業在b商業銀行的存款減少90萬元,同時丁企業在其開戶商業銀行c的存款增加90萬元。

因此,從整個商業銀行系統來看,由b商業銀行貸出90萬所形成的支票存款增量也維持不變。

c商業銀行獲得90萬元的新增存款以後,它也會留下其新增存款的10%作為準備金,然後把剩下的90%貸出去。依此類推,上述過程不斷地重複下去,最終整個商業銀行系統的貸款增量為:

a商業銀行向甲企業發放的貸款100萬元+ b商業銀行向丙企業發放的貸款90萬元+ c商業銀行向某企業發放的貸款81萬元+… …

=100+100(1-10%)+100 +… …

=100/10%

=1000(萬元)

而最終整個銀行系統的存款增量為:

先是甲企業在a商業銀行、後是乙企業在b商業銀行的存款100萬元+ 先是丙企業在b商業銀行、後是丁企業在c商業銀行的存款90萬元+… …

=100+100(1-10%)+100 +… …

=100/10%

=1000(萬元)

注意這兩個算式的結果完全相同。

在本例中,由於假定不存在提現的行為,。

可見,在儲戶不提現鈔的假定下,新增的貨幣供給完全來自於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講到這裡,我們就不難理解,**銀行調控貨幣供給量的所有手段其實不外乎都是設法直接或間接地調控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罷了。換句話說,調控貨幣供給數量與調控銀行信貸規模其實是一回事。

在本例中,貨幣乘數=貨幣供給增量/基礎貨幣增量=1000/100=10。可見,該例的貨幣乘數為10倍。亦即**銀行每投放乙個單位的基礎貨幣,整個社會的貨幣供給總量**賬支票存款)會增加10個單位。

在這個例子中,某個特定時點的貨幣供給量亦即該時點整個商業銀行系統的轉賬支票存款餘額。那麼,**銀行所投放社會的基礎貨幣跑到**去了呢?

在本例中,**銀行所投放的100萬元基礎貨幣全部留置在各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帳戶中,充做這1000萬元新增貨幣**總量的準備金了。因為按照10%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要求,整個商業銀行系統這1000萬的存款增量需要追加法定存款準備金100萬元。

需要記住的是:準備金只能由基礎貨幣充任。若假定此前不存在超額準備金,則這100萬元的追加法定準備金就只能是**銀行最初向a商業銀行投放的那100萬元貸款了。

具體地,從最終結果來看,b商業銀行在**銀行的準備金存款為10萬元;c商業銀行在**銀行的準備金存款為9萬元;下乙個商業銀行在**銀行的準備金存款為8.1萬元;等等。而所有商業銀行在央行其準備金賬戶中的準備金增量之和正好是100萬元:

10+10(1-10%)+10(1-10%)(1-10%)+… …

=10/10%=100(萬元)。

到目前為止,我們一直假設市場交易完全轉賬結算,不使用現鈔。現在我們放棄這個假定,亦即假定儲戶的提現率不是零。

儲戶提現對於貨幣供給的影響相當於準備金率的提高、商業銀行可貸款數量的減少。這就意味著商業銀行系統派生存款總規模的萎縮。

例如,在上面這個例子中,如果假定在整個商業銀行系統中,儲戶的提現規模佔存款總規模的比率為5%,則商業銀行系統的派生存款總規模為:

100/15%=666.67萬元

而整個社會的提現總規模為:

666.67*5%=33.33萬元

商業銀行系統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總規模為:

666.67*10%=66.67萬元

所以,在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為10%、儲戶提現率為5%的前提下,由於**銀行放鬆銀根100萬元,整個社會的貨幣供給增量為:

666.67+33.33=700萬元

因此,這個時候的貨幣乘數為:

700/100=7

而**銀行最初以向a商業銀行貸款的形式所投放的那100萬元基礎貨幣的最終去處是:

其中的大約33.33萬元形成「流通於社會的現鈔」,大約66.67萬元形成各商業銀行在央行的準備金存款。

如何做好新產品的市場投放市場營銷策劃實戰篇

新產品設計完之後,企業不是進行簡單的產品市場投放,而是和營銷策劃人員 市場業務人員一起,重點研究新產品投放市場之前的策劃方案,內容包括 如何將新產品投放到目標市場 如何進行新產品的鋪貨 如何消除消費者的顧慮,使其嘗試新產品 新產品上市如何做到一舉成功。一 如何將新產品投放到目標市場 產品開發人員和市...

中國基礎貨幣總量 結構 投放途徑的測算與分析

2010級研究生 金融統計與資料探勘技術 實驗專案1 作業郵箱 中國基礎貨幣總量 結構 投放渠道的測算與分析 一 實驗型別 驗證型實驗。本實驗通過收集1999 2010年中國基礎貨幣相關資料,測算中國基礎貨幣總量 結構 投放渠道的變化,並分析其原因。二 實驗目的與要求 1 通過實驗掌握金融資料收集的...

鋸是怎樣發明的

14 鋸子是怎樣發明的 一 教學要求。1 學會本課十乙個生字和新詞。2 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魯班善於觀察思考的創造精神。3 練習把內容聯絡緊密的幾個自然段劃成一段。4 能流暢地 有表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和默寫課文第三 四自然段。5 能按要求預習課文。二 教學重點。1 學習新詞,理解詞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