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理論

2022-10-11 01:36:07 字數 3736 閱讀 8383

1、 馬克思理論:生產關係決定分配關係是馬克思分配理論的核心思想。其基本邏輯思路是:

研究特定生產條件的分配,以及生產條件參與生產所採取的形式,得出特定社會形態下的收入分配方式。馬克思的分配觀與眾不同,在他的分配理論中,始終將生產與分配的關係、生產關係對分配關係的決定作用作為整個分配理論的核心思想,並圍繞這一核心思想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邏輯思路。

2、 馬克思研究分配的基本邏輯思路

馬克思認為,「所謂的分配關係,是同生產過程的歷史規定的特殊社會形態,以及在人們生活的再生產過程中互相所處的關係相適應的,並且是由這些形式和關係產生的。這種分配關係的歷史性質,就是生產關係的歷史性質,分配關係不過表示生產關係的乙個方面。」①他還指出:

「一定的生產決定一定的消費、分配、交換和這些不同要素相互間的一定關係。」②馬克思的論述表明,生產和分配都存在於生產總過程中,但並非同類事物,生產關係決定分配關係,而不是相反。同時,分配關係具有客觀性,因為生產關係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作為生產關係重要組成部分的分配關係自然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研究生產關係是研究分配關係的基礎或出發點。

二、西方理論

(一)古典理論

1、亞丹斯密的價值理論:亞當·斯密堅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在通過深入的論證和概括後,指出所堅持的價值理論是為了解決商品交換的問題,其理論包括:

價值的兩個意義、價值尺度、價值構成等。

價值的兩個意義。他說,「價值一詞有兩個不同的意義。它有時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時又表示由於占有某物而取得對他種貨物的購買力。

前者可叫做使用價值,後者可叫做交換價值。」在這裡,他明確區分了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這兩個概念。

價值尺度。什麼是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斯密認為,「勞動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斯密認為價值尺度具有二重性,既是作為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也是購買或支配的勞動。

由此,我們認為亞當·斯密的價值論具有兩重性,即耗費勞動論和購買(交換來的或購買的)勞動論,甚至是三重性的,即加上一種工資決定論。

關於價值構成,斯密著重**了其構成的三個組成部分。在斯密看來,在資本積累和土地私有權出現之後,商品價值不再決定於耗費勞動,而是決定於購得勞動。因此,商品價值是由資本主義社會三種基本收入構成,即工資、利潤、地租。

3、 李嘉理論:

現代收入分配理論:、

4、 洛倫茨曲線:乙個用於顯示收入或財富不平等的程度的幾何圖形;

基尼係數:經濟學家常常將不公平的程度進行量化,常用的指標是基尼係數,通過計算洛倫茨曲線陰影部分的面積來得出基尼係數。

這裡強調的提高勞動的要素分配,並不是要把資本的收入切一部分來擴大勞動收入,而是要對資方侵占勞動者正當勞動收入等不公平現象的遏制,對於壟斷性行業的員工取得超出其勞動貢獻的不公平報酬加以干預。在初次分配相對公平的環境下,引入**的調節,加大轉移支付,再分配政策向弱勢人群傾斜,調節財產收入和代際財產轉移政策

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應用:從毛——鄧——胡——十八大——***

1.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程序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乙個歷史程序,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日益結合的過程。在一定意義上,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並在實踐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

(1)以***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創立了***思想,第一次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在***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2)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新鮮經驗的基礎上,以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為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逐步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創立了***理論,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3)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國內外形勢和黨的歷史方位的新變化,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創立了「****」重要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從而進一步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4)以***為總書記的***緊密結合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提出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等重大戰略思想和任務,繼續推動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歷程。

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及其在當代中國的發展

分配問題關係到人們的切身利益,因而一直都是理論研究和人們關注的焦點。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隨著經濟的迅速增長,基尼係數近十年來一直在0.

4以上,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懸殊,分配不公現象廣泛存在,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長此以往,必將嚴重阻礙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破壞社會的安定團結,嚴重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程序。面對這樣複雜的局面,有的學者開始對作為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提出了各種質疑,如:

按勞分配在我國現階段還只是一種趨勢;按要素分配實質上是按勞分配原則的具體實現形式,它們之間是表現形式與內容實質的關係;貫徹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就消滅了剝削現象;複雜勞動是生產力特別高的具體勞動等等。基於此,本文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及其在當代中國的發展」這個主題,直面理論和現實的需要,進行嘗試性探索與研究。 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科學社會主義乙個組成部分,但它不是空中樓閣,其理論**之一是空想社會主義的分配思想,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會主義的分配思想。

空想社會主義的分配思想主要包括:15世紀早期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莫爾關於「各取所需」和康帕內拉關於「按需平均分配」的思想;19世紀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分配思想,聖西門在他設想的實業社會制度裡,用「按勞動貢獻」來決定每個成員地位和收入;傅利葉則主張在他的「和諧社會」裡,實行按資本、勞動和才能的比例進行分配;歐文和勃雷提出關於在未來社會的分配應是「等量的勞動應該得到相等的報酬」等等。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的**之二是古典經濟學的分配思想,馬克思在批判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派代表人物魁奈、斯密、李嘉圖等人的分配理論的基礎上,繼承了他們關於分配理論的合理成分。

本文在對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的淵源進行了研究之後,系統地總結出了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的豐富內涵:分配是再生產過程的重要環節、勞動價值論是其理論基石、以人為本是其理論主線、按勞分配和按需分配是其分配方式、公平分配是其理論的價值所在。 在此基礎上,筆者又從分配理論出發,運用歷史與邏輯統一的方法,對新中國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歷史演變進行了系統性的回顧和梳理,並分析了其變遷的內在邏輯性。

在社會主義計畫經濟體制下,人們機械地照抄照搬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和蘇聯模式,在高度集中的所有制下實行「按勞分配」,搞平均主義,極大挫傷了人們參與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嚴重破壞了生產力。改革開放後,我們以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為指導,對分配領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收入分配制度。 隨著我國分配制度的不斷深化改革,作為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和發展,並產生了許多的新成果。

本文對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在中國轉型時期的新發展作了重點的分析,著重**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按勞分配理論,分析了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必然性,研究了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是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的有機統一,並對公平與效率優化組合的問題作了闡釋。 對理論研究的目的,除了發展理論本身之外,就是要用理論來指導實踐,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問題。本文在對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和我國收入分配制度進行研究的同時,著眼於實際,對分配領域**現的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公等現狀進行了研究,分析了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並提出了具體的對策,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的發展。

收入分配問題

解決收入分配問題的措施 收入差距問題,是人們普遍關心的話題,也是黨和 高度重視並想方設法努力解決的乙個重要問題。經濟工作會議已明確提出,要整頓和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同時強調要 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明確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列為經濟工作的一項主要任務,這就進...

美國調節收入分配政策

國外調節收入分配政策輯覽 美國篇 2005 10 19 美國美國雖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但其貧富差別仍十分巨大,只是貧富階層對立狀況並不明顯,社會相對穩定。這是美國重視通過制度化建設來調節社會分配,縮小貧富差距和努力實現社會公正的結果。美國調節社會分配的制度化建設主要體現為兩方面 一是美國 建立了一...

如何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作者 常瑞東孫小蕾陳玉龍 商場現代化 2012年第14期 摘要 目前我國巨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嚴重影響內需的擴大和社會的穩定。今年召開的兩會上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也是重點議題之一。本文總結梳理了有關文獻,找出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關鍵因素,提出了乙個政策系統模型。該模型全面概括了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旨在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