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防治與測量考試題

2022-10-11 01:03:04 字數 4230 閱讀 9067

1、井下基本控制導線按測角精度分為( ca、±1''、±2''# b、±5''、±10''# c、±7''、±15''# d、±15''、±30'''

2、井下採區控制導線按測角精度分為( da、±1''、±2''#b、±5''、±10''#c、±7''、±15''#d、±15''、±30'''

3、 永久導線點應設在礦井主要巷道中,一般每隔( d )設定一組。a、50-80m#b、80-120m#c、300-400m#d、300-500m

4、貫通工程兩工作面間的距離在巖巷中剩下( c )、煤巷中剩下( )時測量負責人應以書面報告礦(井)技術負責人,並通知安全檢查和施工區、隊等有關部門a、10-20m、20-30m#b、15-20m、20-30m#c、20-30m、30-40m

#d、15-20m、30-40m'

5、礦井基本礦圖有幾種(ca、6#b、7#c、8#d、9

6、 當巷道開口( b )後,應用經緯儀重新標定一組中線點。

a、3-5m#b、4-8m#c、5-8m#d、6-8m

7、測回法觀測水平角的順序是:( b )

a、後-後-前-前#b、後-前-前-後#c、前-前-後-後#d、後-前-後-前

8、井下永久導線點應設在(c )。

a、主、副井筒中#b、井下大巷中#c、礦井主要巷道中#d、礦井次要巷道中

9、井下基本控制導線用dj2型經緯儀測角時,同一測回中半測回互差應不大於(a )。

a、20″#b、40″#c、15″#d、25″

10、井下導線水平角的測量方法有( b )。

a、測回法#b、測回法和複測法#c、複測法#d、全圓法

11、抄錄起始資料和放線資料,有關資料必須經(b )核對無誤後方可使用。

a、一人#b、兩人#c、三人#d、四人

12、開口放線須獨立進行(b)次a、1#b、2#c、3#d、4

13、距離測量和水準測量中,( c )以下數值不得更改a、公尺#b、分公尺#c、厘公尺#d、公釐

14、井下成組設定中、腰線點時,每組均不得少於(c )。

a、1-2個#b、3-5個#c、3個#d、5個

15、水平角觀測時,應照准標桿的部位是(ca、頂部#b、中部#c、底部#d、上部

16、在距離測量和水準測量中,原始記錄中的( c )不得更改。

a、分公尺#b、厘公尺#c、厘公尺以下數值#d、公尺

17、角度觀測時,原始記錄本中的( c )值不得修改,只能重測。

a、度#b、分#c、秒#d、都可以

18、井下導線測量時對於15~30m的邊長在其兩端點測水平角時要求對中( b )。

a、1次#b、2次#c、3次#d、4次

19、 井下選擇導線點時,必須考慮( b

a、是否需要#b、兩點間必須通視良好#c、兩點間應小於50m#d、牢固

20、內業計算前,要( a )。

a、檢查、整理原始記錄本#b、準備好計算器#c、什麼也不做d、計算本

21、水文地質型別複雜或極複雜的礦井設立專門的( a )機構;

a、防治水工作#b、工作室#c、地質#

22、衝擊地壓礦井設立專門的( c );

a、防治水機構及人員#b、防沖機構#c、防沖機構及人員

23、煤礦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開展隱蔽致災地質因素普查或探測工作,並提出報告,由( c)組織審定。

a、企業總工程師#b、企業技術負責人#c、礦總工程師#d、礦長和總工程師

24、衝擊地壓危險區域的巷道必須(a),採煤工作面必須加大上下出口和巷道的超前支護範圍和強度。嚴重衝擊地壓危險區域,必須採取防底鼓措施。

a、加強支護#b、有疑必探#c、加強鑽探#d、有掘必探

25、礦井防治衝擊地壓(以下簡稱「防沖」)工作應當遵守(a)規定

a、堅持「區域先行、區域性跟進」的防沖原則。#b、有疑必探#c、防堵#d、有掘必探

26、當露天煤礦地質資料不能滿足建設及生產需要時,必須針對所存在的地質問題開展(b)工作。

a、地質勘查#b、補充地質勘探#c、水文地質補充勘探#d、地質和水文地質補充勘探

27、礦井建設期間,因礦井地質、水文地質等條件與原地質資料出入較大時,必須針對所存在的地質問題開展(a)工作。

a、補充地質勘探#b、地質勘探#c、地面物探#d、水文地質補充勘探

28、礦井防治衝擊地壓(以下簡稱「防沖」)工作應當遵守下列規定,必須編制中長期防沖規劃與年度防沖計畫,採掘工作面作業規程中必須包括(d)。

a、防瓦斯措施#b、防治水措施#c、防突措施#d、防沖專項措施

29、採取綜合防沖措施後不能消除衝擊地壓災害的礦井,(b)進行採掘作業。

a、論證後#b、不得#c、經審批後#d、經總工審批後

30、在礦井井田範圍內發生過(a)的煤層,或者經鑑定煤層(或者其頂底板岩層)具有衝擊傾向性且評價具有衝擊危險性的煤層為衝擊地壓煤層。有衝擊地壓煤層的礦井為衝擊地壓礦井。

a、衝擊地壓現象#b、瓦斯突出#c、瓦斯**#d、煤與瓦斯突出

31、(b)的,應當進行煤巖衝擊傾向性鑑定.'

a、相鄰礦井開採的煤層發生過衝擊地壓 b、相鄰礦井開採的同一煤層發生過衝擊地壓#c、相鄰礦井開採的同一煤層發生過突出 d、相鄰礦井開採的煤層發生過突出

32、衝擊地壓礦井開採(a),應當進行煤巖衝擊傾向性鑑定.

a、新水平、新煤層#b、新掘進面#c、新回採面#d、新巷道

33、新建礦井和衝擊地壓礦井的新水平、新採區、新煤層有衝擊地壓危險的,必須編制(c)。 a、防瓦斯措施#b、防沖措施#c、防沖設計#d、防水專項措施

34、衝擊地壓礦井,應當根據( a)和積累的資料確定衝擊危險性預警臨界指標。

a、現場實際考察資料#b、相鄰礦井資料#c、相鄰礦井鑽探資料#d、相鄰礦井開採資料

35、當煤礦地質資料不能滿足設計需要時,(b)進行煤礦設計。

a、可以#b、不得#c、取得煤礦設計資質時可以#d、經煤礦主管部門批准後

36、生產礦井應當每()年修編礦井地質報告。( a )

a、5#b、4#c、3#d、6

37、生產礦井地質條件變化影響地質型別劃分時,應當在()年內重新進行地質型別劃分。( a )

a、1#b、2#c、3#d、4

38、地質條件複雜時,應當(c)檢查孔數量。

a、減少#b、不變#c、增加#

39、礦井建設期間,因礦井地質、水文地質等條件與原地質資料出入較大時,必須針對所存在的地質問題開展(a)工作。

a、補充地質勘探#b、地質勘探#c、地面物探#d、水文地質補充勘探

40、《煤礦防治水規定》中要求,防治水工作應當堅持(a)有疑必探、先探後掘、先治後採的原則,採取防、堵、疏、排、截的綜合治理措施。

a、**預報#b、提前預報#c、每月預報#d、有疑預報

41、水文地質基礎工作中基礎工作要求按《煤礦防治水規定》要求進行(b)

a、水文地質普查#b、水文地質觀測#c、水文地質觀察#d、水文地質預報

42、水文地質基礎工作中基礎工作要求開展水文地質型別劃分工作,發生( a)突(透)水事故後,恢復生產前應重新確定。

a、重大及以上#b、特重大及以上#c、一般及以上#d、特大及以上

43、水文地質基礎工作中基礎資料要求有(b)、井下和不同觀測內容的專用原始記錄本,記錄規範,儲存完好。

a、地面#b、井上#c、探煤厚#d、水文觀測

44、水文地質基礎工作中基礎資料規定按《煤礦防治水規定》要求編制水文地質報告、礦井水文地質型別劃分報告、水文地質補充勘探報告,按規定修編、審批(b)。

a、防治水中長期規劃#b、水文地質報告#c、礦井水文地質型別劃分報告#d、水文地質補充勘探報告

45、水文地質基礎工作中基礎資料規定建立防治水基礎台賬(含水文鑽孔管理台賬)和計算機資料庫,並每(c)修正一次。

a、年#b、半年#c、季度#d、月

46、(a) 是煤礦水害防治的第一責任者,負責領導煤礦的水害防治工作。

a、總工程師#b、總經理#c、安全礦長#d、防治水專業人員

47、礦井綜合水文地質圖一般採用(c)作底圖進行繪製

a、採掘工程平面圖#b、礦井充水性圖#c、井田地形地質圖#d、礦井湧水量與各種相關因素動態曲線圖

48、礦井充水性圖一般採用(b)作底圖進行繪製。

a、礦井綜合水文地質圖#b、採掘工程平面圖#c 、礦井地形地質圖#d、井上下對照圖

49、哪些情況必須留設防隔水煤柱(d)

a、煤層露頭風化帶#b、受保護的地表水體#c、井田技術邊界#d、前三者均正確

50、《規程》規定,相鄰礦井的分界處,必須留防水煤柱。礦井以斷層分界時,必須在(b)留有防水煤柱。

a、斷層一側#b、斷層兩側#c、井筒四周#d、不用留設

51、探放水時要留足(a)公尺的超前距。

礦井地質災害防治與測量制度

山西呂梁離石炭窯坪煤業 礦井地測防治水管理制度 為貫徹國家 安全第 一 預防為主 綜合治理 的安全生產方針,堅持 預報 探掘分離 有掘必探 先探後掘 先治後採 的防治水原則,防止和減少煤礦地質災害和水害事故,保障煤礦的生產安全和職工人身安全,根據 煤礦安全規程 煤礦地質工作規定 煤礦防治水規定 地質...

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山西通洲集團安達煤業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事關企業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我礦在地地質災害防治上始終將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做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 預警預報體系,避免或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對社會造成的損失。一 地質災害的主要型別...

地質災害防治預案

山西煤炭運銷集團碾底煤業 201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預案 二 一 年三月 山西煤炭運銷集團碾底煤業 201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預案 一 總則 一 目標及依據 為有效防治地質災害,特別是雨季洪澇時期的地質災害,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 和財產損失,根據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