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透語文新課標,反思教改新誤區

2022-10-03 22:39:15 字數 3453 閱讀 5960

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在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等方面糾正了過去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失誤,為語文教學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但是,由於相當一部分教師沒有認真研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新課標》)這個新課程改革的「綱」,沒有正確理解和把握新課改的要求,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又走進了一些新的誤區,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新課程理念的落實效果。

誤區一:淡化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

《新課標》在談到「課程的基本理念」時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這是要求打破傳統的「解剖麻雀式的教學模式」,使語文教育走出工具主義、技術主義的泥沼,還語文教育以人文教育的本來面目,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

於是,不少老師將這一建議片面地理解為語文教育就是人文教育,目光只盯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忽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學中不重視對文字的解讀,不注重基本知識的積累和基本能力的訓練,該講的不敢講,該練的不敢練,「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式地解讀文字,游離於閱讀文字之外的教學甚至成為「時髦」。

其實《新課標》在強調「人文性」的同時並沒有否定「工具性」。《新課標》在「課程性質與地位」一節中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 「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一節指出語文老師要「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在「教學建議」一節指出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

」試想一下,如果學生連最基本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都沒有,如何成為其他課程學習的基礎?又如何培養人文素養?沒有豐富的語言知識和紮實的語言理解、運用能力作依託,人文教育只能是空中樓閣、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劉國正先生說過:「語言文字的磨練是無可代替的。語文課的基本任務是教育學生理解、熱愛和熟練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這個基本點歷久常新。

」人文教育應該依託教材、有機滲透,不能脫離學科特點,不能以突出「人文性」為藉口,而忽視「工具性」。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一定要做到兩「性」(工具性、人文性)的統一,在扎扎實實搞好語文知識的積累和聽說讀寫等語言能力訓練的同時,重視人文精神培養。盡量避免出現課堂熱鬧而課後空虛,學生說起來頭頭是道而用起來卻捉襟見肘的尷尬局面。

誤區二:偏離了語文教師的主導性。

新課改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標》「教學建議」一節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新課改後的語文課堂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是非的裁判者。

這一改革適應了時代的發展,體現了教育的規律,也是我們對傳統語文教學做了深刻反思之後的必然選擇。於是,有的教師片面地認為「放」得越開,越能體現新課改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的要求,於是對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加以引導點撥, 教師被擠到教學舞台的幕後,使教學處於放任自流狀態。

教學是教與學互動作用的雙邊活動,是師生雙向反饋的教學相長過程。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不是說可以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新課標》「教學建議」一節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是旁觀者,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是學生發展的引路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以落實教師的主導地位為前提,不能把學生的主體性絕對化。缺乏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必然導致課堂上的無序和失控,從而降低課堂教學效率;沒有教師的漸入佳境的引導和因勢而發的促進,學生就不能在較高的層面上把握文字,學生的閱讀水平將停滯不前,《新課標》規定的教學目標也就無法實現。

張志公先生曾經說:「成功的語文教學,是導演與演員良好配合的結晶。」教師要扮好「導演」的角色,積極發揮和善於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該管的還是要大膽去管,因為縱容學生就是害了學生;該講的還要放開去講,因為「憤」而不「啟」、「悱」而不「發」是教師的失職;該練的還要嚴格去練,因為不訓練就談不上知識和能力的落實;正確把握好「放」與「收」的度,處理好「主體性」與「主導性」的關係。

誤區三:削弱了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新課標》「課程的基本理念」一節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語文教學「滿堂灌」、「填鴨式」的弊端,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然而,目前有些語文老師卻走入了只追求形式而不追求實效的教學誤區。因為片面追求「自主、合作、**」,有的教師一上課,就把設計好的大量問題一下子拋給學生,發動學生分組「大討論」,教室裡呈現出一片熱鬧景象。不管小組的組合是否合理,問題是該獨立完成還是共同**,通通「合作」了之。

似乎一堂課若不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幾次,就不是新課改。這種不求實效的「合作」,實際上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不但不能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能真正解決問題,而且久而久之,甚至會助長某些學生的依賴和懶惰心理。

多**可以將無聲的語言和有聲的口頭語言及文字、**、聲音、動畫、**等有機統一起來,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語文教學中許多抽象的概念,難以理解的內容,難以表述的意境等到呈現在學生面前,可以達到形象、生動、有趣的效果。這對於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有的教師卻忘記了多**只是教學輔助手段,把多**當成了課堂的主宰。不論什麼型別什麼內容的課,也不管合適不合適,動不動就用多**,老師不去積極引導學生活動,而是用課件的演示代替老師的講解,用老師事先設計的課件流程取代了學生思維的發展軌跡。《新課標》制訂了各階段的「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課程目標」,這些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文字的基礎上練習、揣摩、體味、聯想、想像、概括、篩選、整理、遷移,這些是多**課件無法代替的。

因此,我們既要發揮多**的優勢,讓它更好的服務於教學,服務於學生,也要避免因過於注重形式而帶來的負面影響。

《新課標》「教學建議」一節指出「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事實上,語文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要在認真鑽研教綱的基礎上,選取不同的教學形式。抄寫聽寫、朗讀默讀、縮寫擴寫、練習討論、學生表演、分析講述……不管哪種教法,只要符合我們的實際,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有利於「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就是有效的教法,就是值得提倡的教法。

總之,熱切期望廣大語文教師以飽滿的熱情和冷靜的頭腦認真鑽研《新課標》,努力探索更有效的語文教學方法,在糾正傳統語文教學存在的失誤的同時,又要防止進入新的誤區,扎扎實實搞好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為學生造福,為社會造福。

(楊天河甘肅省天祝縣新華中學)

,,反思教改新誤區

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在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等方面糾正了過去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失誤,為語文教學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但是,由於相當一部分教師沒有認真研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反思之我見

劉集中心校董廟小學張公豔 130 新課程標準 積極倡導自主 合作 的學習方式 所謂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物件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教學反思不僅是個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活動,是精神產品的再生產。反...

學語文課改反思

小學課改反思 我校自從實施 三疑三探 教學模式以來,廣大教師投身課改,融入課改,傳播了新的教育理念。最近,我校部分教師又到焦作永威學校學習,先學後教,當堂訓練 的教學模式再次讓我校教師的課改理念得到了提公升。新課程實施改革的出發點是讓學生變 苦學 為 樂學 目的在於倡導 以人為本,德育第一 的素質教...

新課標下的中學語文教學反思

二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科學家富蘭克林說過 乙個人 停止了創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 中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期。而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只能在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因此語文教學活動必須以教材為憑藉,但決不能侷限於教材,應把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體驗性能力寓於語文教學中。1 首創性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