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學講義重點整理

2022-10-03 18:48:03 字數 5096 閱讀 4647

第一章管理心理學的概述

1.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理論觀點。

1)泰勒的科學管理四原則

①建立真正科學的勞動過程。 ②科學地挑選和漸進地培養工人。 ③將經過科學挑選和訓練的工人與科學的勞動過程結合。 ④管理者和工人之間親密、經久的合作。

2)法約爾

①強調管理教育的重要性。 ②管理的5要素:計畫、組織、指揮、協調、控制。

③管理的14條一般原則:分工、權力與責任、紀律、統一指揮、統一領導、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公正合理的報酬、集權、等級制度、秩序、公平、保持職工的穩定、首創精神、團結或集體精神。

3)韋伯

韋伯提出「層峰結構」(「官僚結構」)組織模式,認為組織應是乙個權力集中、職責明確、管理嚴格的金字塔式的結構。還提出了「超凡魅力」這一概念,即指領導者對下屬的一種天然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用以描述優秀領導者的品格。

2.組織管理心理學在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前做了哪些理論準備?

1)心理技術學

心理學的知識在工廠和企業中的運用是從心理技術學開始的。心理技術學的名稱是由德國心理學家斯騰提出的,但是最早進行心理技術學具體研究工作的是閔斯脫博格,他論述了用心理測驗方法選拔合格工人等問題。心理技術學研究的基本方向是解決如何挑選和培養合格的工人去適應他們所要掌握的機器,或者簡單地說,解決人適應機器的問題。

2)霍桑實驗

梅約在霍桑工廠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結果表明,職工的士氣、生產的積極性主要決定於社會因素、心理因素,決定於職工與管理人員以及職工與職工之間是否有融洽的關係;而物理環境(照明等)、物質刺激只有次要意義。在心理學研究的歷史上,「霍桑實驗」第一次把工業中的人際關係問題提到首要地位,並且提醒人們在處理管理問題時要注意人際關係的因素。這無疑對管理心理學的形成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梅約提出的理論被稱為「人群關係」,而在美國心理學界則公認梅約是工業社會心理學的創始人。

3)群體動力理論

勒溫認為,人的心理、人的行為取決於內在需要和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根據「場」理論,他提出了著名的行為公式

場理論最初只用於研究個體行為。後來又用於研究群體行為,提出了「群體動力」的概念。

4)社會測量理論

社會測量學的創始人是莫里諾,創造了所謂「心理劇」的**方法。

社會測量理論採用填寫問卷的方法,讓被試根據好惡感對夥伴進行選擇

5)需要層次理論

需要層次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他認為人的需要可分為五類,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些需要從低階到高階發展,形成金字塔形的層次。

6)決策理論

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決策理論。認為人不可能在解決複雜的問題時考慮所有的備選方案,從中選出最優方案,而只能在有限的方案中進行選擇。從而提出了有限理性決策模型。

他認為,組織中的決策可分為程式化決策和非程式化決策。西蒙把人的因素——人的心理與行為因素引入決策過程,不僅對決策理論,也對管理心理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第2章人性的假設與管理

第三章個性

5.如何對氣質進行管理?

①根據氣質差異,採用靈活的管理方法。

②在組織工作班子時,要考慮氣質結構,人員配置要考慮氣質互補性。

③針對不同氣質型別的人,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開展思想教育工作。

6.如何對性格進行管理?

①重視培養和塑造員工的優良性格,組織的設計應力求使組織成員趨向性格成熟。

②管理者應正確認識自己的性格並積極調適

③針對性格差異,實施有效管理

④人員選拔和使用,尤其要重視性格品質考核,提高性格型別與職業的適應度

第四章需要與動機

7.解釋需要、動機和行為之間的關係。

一般來說,當人產生某種需要而又未得到滿足時,會產生一種不安和緊張的心理狀態,在遇到能夠滿足需要的目標時,這種緊張的心理狀態就轉化為動機,推動人們去從事某種活動,向目標前進。當人達到目標時,緊張的心理狀態就會消除,需要得到滿足。這時,人又會產生新的需要。

這是乙個不斷迴圈往復的過程,是人不斷地向新的目標前進。

需要→心理緊張→動機→行動

↑ ↓

新的需要←需要滿足緊張減除

8.解釋馬洛斯需要層次論、麥克萊蘭的成就需要理論、雙因素理論、期望理論、公平理論、強化理論、綜合激勵模型的主要內容,如何有效應用該理論指導管理工作。

1)馬洛斯需要層次論

①生理需要。

②安全需要。

③歸屬與愛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

馬斯洛:「最穩定和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當之無愧的來自他人的尊敬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外在的名聲、聲望以及無根據的奉承之上。」

⑤自我實現的需要。

需要層次之間由低到高逐層遞公升;同一時期內可同時存在幾種需要,但只有優勢需要成為推動行為的動機;需要的滿足是相對的。

需要的發展遵循「滿足-啟用律」。需要的強弱受「剝奪-主宰律」的影響。五種需要可以分為高低兩級。

乙個國家多數人的需要層次結構,與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科學技術水平、文化和民眾受教育程度直接相關。

應用:①掌握職工的需要層次,滿足其不同層次的需要。

②了解職工需要差異,滿足不同人的需要。

③把握職工的優勢需要,實施最大激勵。

④區分職工的需要性質,誘導高層次需要。

⑤堅持同步激勵原則,滿足職工物質和精神需要。

⑥製造匱乏,激勵行為積極性

2)麥克里蘭的成就需要理論

把人的高階需要分為三類,即權力需要、合群需要和成就需要。

①權力需要。具有較高權力需要的人對影響和控制別人表現出很大的興趣。

②合群需要。具有合群需要的人,通常從友愛、友好的社交中得到歡樂和滿足。

③成就需要。具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人,對工作的成功有強烈的要求。

應用: ①權力需要:讓員工盡可能地安排和控制他們自身的工作;參與決策制定;盡量把完整的工作任務交給他們去完成。

②合群需要:確保員工作為團隊的一員從事工作;給予大量的表揚和認可;委託他們對新員工進行接待和培訓。

③成就需要:識人用人,善於發現和利用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充分授權,增加承擔新任務員工的責任;安排超常的、具有挑戰性的但經過努力可以完成的工作任務;對工作績效及時進行反饋;因崗擇人,優化結構;加強培訓,通過教育和培訓可以造就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

3)雙因素理論

「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職工不滿的因素,它們的改善能夠解除職工的不滿,但不能使職工感到滿意並激發起職工的積極性。這些因素往往是由外界的工作環境產生的,主要包括公司政策、行政管理、工資報酬、工作條件、與上下級的關係、地位和安全等方面的因素。

「激勵因素」就是那些使職工感到滿意的因素,唯有它們的改善才能讓職工感到滿意,給職工以較高的激勵,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激勵因素主要包括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績得到社會認可、工作本身具有挑戰性、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工作所賦予的發展機會和責任等。

應用: ①要區別對待不同人的激勵因素和保健因素。

②注重對職工的內在(工作本身)激勵。

③ 注意保健因素。

④ 善於把保健因素轉化為激勵因素。

4)期望理論

期望指個體根據對自己以往的經驗和期望物件能力大小的感知,預期其能夠達到某種目標或滿足某種需要的期待和嚮往。

①基本假設:當人們預期到能夠完成某行為,而且該行為能為自己帶來既定結果,這種結果又對自己具有吸引力時,人們才會採取該行為。

②期望公式:激勵力量=效價×期望

③三種關係:努力——績效,績效——獎勵,獎勵——滿足個人需要(吸引力)

④期望模式

個人努力→a→個人績效→b→組織獎賞→c→個人目標

a:努力-績效的聯絡期望概率

b:績效-獎賞的聯絡關聯度

c:目標或獎酬吸引力效價

⑤應用:a.樹立目標,激發期望心理

b.運用期望值調整積極性

c.正確處理努力和績效的關係

d.正確處理績效、獎酬與需要的關係

e.注意員工的感情調整

5)公平理論

①公平理論是由美國學者、行為學家亞當斯提出的,認為人與人之間存在社會比較,且有就近比較的傾向。

②公平模型:op/ip = oo/io

op :output某人所獲的報酬 ip : input某人的投入

oo :他人所獲報酬 io : 他人的投入

另一模型:

個人的報酬另乙個人的報酬

個人的貢獻另乙個人的貢獻

個人的報酬個人過去的報酬

個人的貢獻個人過去的貢獻

③應用:a.投入各不相同,他們得到的報酬也應有所不同

b.應根據員工對工作和組織的投入(努力和績效)分配報酬。

c.應經常觀察和評估員工關於勞動報酬比例的知覺,採取措施糾正員工不正確的知覺。

d.一些員工過去的工作績效一直在中上水平,但近期卻降低到中等水平以下

④型別a.程式性公平理論:

研究人們認為報酬分配決策程式是否公平的問題,而不是研究報酬的實際分配問題。研究如何評價員工的績效水平、如何在分配過程中處理員工的不同意見、如何把報酬或其他結果分配給員工的問題。如果員工認為用於報酬分配的程式公平,如果員工認為他們的工作業績得到實事求是的評定,將會有更高的工作積極性,從而達到更高的績效水平。

兩個條件:必須一視同仁地對待員工,他們要誠實、可信,尊重員工的權利和意見,為員工的工作進展情況提供及時反饋,允許員工對分配決策過程提出自己的觀點、意見和看法。管理者能否向員工解釋分配決策。

b.分配(結果)公平理論:

分配公平是人們經綜合比較後對自己所得結果公平與否的判斷。結果公平關注的是最終結果,而程度公平和人際公平所關注的則是手段。

6)強化理論

①基本觀點:操作性條件反射學說;強化決定人的行為是否再現和持續

②強化的型別:正強化,負強化,自然消退,懲罰,替代強化

③強化模型主要體現的三個重要原則

第一,人們在行為結果得到獎勵後會繼續保持這種工作行為。

第二,人們在行為結果受到懲罰後會迴避這種行為。懲罰會減少以後再次發生這種行為的可能性,至少是在出現這種懲罰條件時會減少這種行為的可能性。

第三,人們在行為結果既無獎勵又無懲罰之後,最終會停止這種行為。得到中性結果的行為將遲早會消失。

④應用:a.分步實現目標,不斷強化行為。

b.強化物的數量、力度必須達到最小的臨界值。

c.獎勵要及時,方法要創新。

d.獎懲結合,以獎為主。

7)綜合激勵模型

①某人在作出了成績後,得到兩類報酬:一是外在報酬,工資、地位、提公升、安全感、培訓。二是內在報酬。

即乙個人由於工作成績良好而給予自己的報酬,如感到對社會作出了貢獻,對自我存在的意義及能力的肯定等。

整理管理心理學考試重點

考試形式 筆試 90 平時成績 10 其中筆試包括填空25分,每空一分 簡答35分,每題5分 論述30分,每題30分。考試內容 第 一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十 十 一 十二章的相關內容,可參考王重鳴 管理心理學 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章1.明斯特.博格管理者角色 有效管理的三大類別和10種角色 人際...

管理心理學重點

管理心理學教學大綱 各章節主要知識點與教學要求 第一章管理心理學概述 12 本章重點 人性假設理論 四種 經濟人 社會人 自我實現的人 複雜人與相關管理理論 4種 人性假設的x理論 y理論 超y理論 人際關係理論 第二章個體心理與管理 9 本章重點 1 個體心理特徵與管理 名詞解釋 氣質 氣質是人的...

管理心理學重點

第一章 管理心理學概述 1.經濟人 以完全追求物質利益為目的而進行經濟活動的主體。其一切行為在於追求自身最大的經濟利益,人的工作動機是獲得最大的經濟報酬.相應的管理方式 x理論 1 以嚴密控制和監督式的管理方式,採取所謂 任務管理 的措施。2 管理工作只是少數人的事情,跟員工無關。3 獎懲方面 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