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臨床微生物檢驗技術主管技師考試考點點評

2022-09-30 19:51:05 字數 2985 閱讀 2970

一、菌種儲存方式

(一)、儲存原因

微生物具有容易變異的特性,因此,在保藏過程中,必須使微生物的代謝處於最不活躍或相對靜止的狀態,才能在一定的時間內使其不發生變異而又保持生活能力。

低溫、乾燥和隔絕空氣是使微生物代謝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所以,菌種保藏方法雖多,但都是根據這三個因素而設計的。

(二)、保藏方法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1.傳代培養保藏法

又有斜面培養、穿刺培養、皰肉培養基培養等(後者作保藏厭氧細菌用),培養後於4-6℃冰箱內儲存。

2.液體石蠟覆蓋保藏法

是傳代培養的變相方法,能夠適當延長保藏時間,它是在斜面培養物和穿刺培養物上面覆蓋滅菌的液體石蠟,一方面可防止因培養基水分蒸發而引起菌種死亡,另一方面可阻止氧氣進入,以減弱代謝作用。

3.載體保藏法

是將微生物吸附在適當的載體,如土壤、沙子、矽膠、濾紙上,而後進行乾燥的保藏法,例如沙土保藏法和濾紙保藏法應用相當廣泛。

4.寄主保藏法

用於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的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氏體、螺旋體等,它們必須在生活的動物、昆蟲、雞胚內感染並傳代,此法相當於一般微生物的傳代培養保藏法。病毒等微生物亦可用其他方法如液氮保藏法與冷凍乾燥保藏法進行保藏。

5.冷凍保藏法

可分低溫冰箱(-20——30℃,-50——80℃)、乾冰酒精快速凍結(約-70℃)和液氮(-196℃)等保藏法。

6.冷凍乾燥保藏法

先使微生物在極低溫度(-70℃左右)下快速冷凍,然後在減壓下利用昇華現象除去水分(真空乾燥)。

有些方法如濾紙保藏法、液氮保藏法和冷凍乾燥保藏法等均需使用保護劑來製備細胞懸液,以防止因冷凍或水分不斷昇華對細胞的損害。保護性溶質可通過氫和離子鍵對水和細胞所產生的親和力來穩定細胞成分的構型。保護劑有牛乳、血清、醣類、甘油、二甲亞碸等。

(三)、器材

細菌、酵母菌,放線菌和黴菌;

肉膏蛋白腖斜面培養基,滅菌脫脂牛乳,滅菌水,化學純的液體石蠟,甘油,五氧化二磷,河沙,瘦黃土或紅土,冰塊、食鹽,乾冰,95%酒精,10%鹽酸,無水氯化鈣;

滅菌吸管,滅菌滴管,滅菌培養皿,管形安瓿管,淚滴形安瓿管(長頸球形底),40目與 100目篩子,油紙,濾紙條(0.5×1.2cm),乾燥器,真空幫浦,真空壓力表,噴燈,l形五通管,冰箱,低溫冰箱(-30℃),液氮冷凍保藏器。

(四)、操作步驟、各保藏法的應用範圍及優缺點

下列各法可根據實驗室具體條件與需要選做。

1.斜面低溫保藏法

將菌種接種在適宜的固體斜面培養基上,待菌充分生長後,棉塞部分用油紙包紮好,移至2-8℃的冰箱中保藏。

二、宿主與寄生蟲間的作用結果

寄生蟲及其產物對宿主均為異物,能引起一系列反應,也就是宿主的防禦功能,它的主要表現就是免疫。

宿主對寄生蟲的免疫表現為免疫系統識別和清除寄生蟲的反應,其中有些是防禦性反應。例如宿主的胃酸可殺滅某些進入胃內的寄生蟲。有的反應表現為將組織內的蟲體侷限、包圍以至消滅。

免疫反應是宿主對寄生蟲作用的主要表現,包括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宿主與寄生蟲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一般可歸為三類:

①宿主清除了體內寄生蟲,並可防禦再感染。

②宿主清除了大部分或者未能清除體內寄生蟲,但對再感染具有相對的抵抗力。這樣宿主與寄生蟲之間維持相當長時間的寄生關係,見於大多數寄生蟲感染或帶蟲者。

③宿主不能控制寄生蟲的生長或繁殖,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而引起寄生蟲病,如不及時**,嚴重者可以死亡。

總之,寄生蟲與宿主的關係是異常複雜,任何乙個因素既不能看做是孤立的,也不宜過分強調,了解寄生關係的實質以及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影響是認識寄生蟲病發生發展規律的基礎,是寄生蟲病防治的根據。

三、細菌的分解及合成代謝

1.醣類的分解:細菌分泌胞外酶,將菌體外的多醣分解成單醣(葡萄糖)後再吸收。

各種細菌將多醣分解為單醣,進而轉化為丙酮酸,這一過程是一致的。丙酮酸的利用,需氧菌和厭氧菌則不相同。需氧菌將丙酮酸經三羧酸迴圈徹底分解成co2和水。

厭氧菌則發酵丙酮酸,產生各種酸類(如甲酸、乙酸、丙酸、丁酸、乳酸、琥珀酸等)、醛類(如乙醛)、醇類(如乙醇、乙酸甲基甲醇、異丙醇、丁醇等)、酮類(如丙酮)。不同細菌具有不同的酶,對醣類的分解能力和代謝產物也不同,藉此可以鑑別細菌。

2.蛋白質的分解:蛋白質分子在細菌分泌的蛋白質水解酶的作用下,在肽鍵處斷裂,生成多肽和二肽。

多肽和二肽在肽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各種氨基酸。二肽和氨基酸可被細菌吸收,氨基酸在體內脫氨基酶的作用下,經脫氨基作用生成氨。不同種細菌在不同的條件下所進行的脫氨基作用的方式(氧化脫氨基、水解脫氨基、還原脫氨基)及代謝產物也不同。

可藉此鑑別細菌。如有些細菌能使色氨酸氧化脫氨基,生成吲哚、c02和h20.細菌還可以用脫羧酶使氨基酸脫羧,生成胺類(如組胺)和c02.

3.細菌對其他物質的分解:細菌除能分解糖和蛋白質外,對一些有機物和無機物也可分解利用。各種細菌產生的酶不同,其代謝的基質不同,代謝的產物也不一樣,故可用於鑑別細菌。

(1)對其他有機物的分解:如變形桿菌具有尿素酶,可以水解尿素,產生氨。乙型副傷寒沙門菌和變形桿菌都具有脫硫氫基作用,使含硫氨基酸(胱氨酸)分解成氨和h2s.

(2)對其他無機物的分解:產氣腸桿菌分解檸檬酸鹽生成碳酸鹽,並分解培養基中的銨鹽生成氨。細菌還原硝酸鹽為亞硝酸鹽,氨和氮氣的作用,稱為硝酸鹽還原作用。

4.細菌合成代謝產物的意義

(1)熱原質:大多數為革蘭陰性菌合成的菌體脂多醣。注入人體或動物體內能引起發熱反應,故稱熱原質。

(2)毒素和侵襲性酶:細菌產生毒素,包括內毒素和外毒素。內毒素為草蘭陰性菌的脂多醣。

外毒素是革蘭陽性菌產生的蛋白質,毒性強且有高度的選擇性。有些細菌還能產生具有侵襲性的酶,如卵磷脂酶、透明質酸酶等。毒素和侵襲性酶在細菌致病性中甚為重要。

(3)色素:有水溶性色素(銅綠假單胞菌的色素)和脂溶性色素(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色素)。不同細菌產生不同的色素,在鑑別細菌上有一定意義。

(4)抗生素:是由某些微生物代謝過程中產生的、能抑制或殺死另一些微生物和癌細胞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質。

(5)細菌素:某些細菌菌株產生的一類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質,細菌素作用範圍狹窄,僅對與產生該種細菌素的細菌有近緣關係的細菌才能起作用,如大腸菌素、綠膿菌素、變形菌素和弧菌素等。

微生物檢驗操作規程

為規範檢驗程式,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要求微生物檢驗員嚴格按照本操作規程檢驗。樣品準備 準確稱取10g 1g樣品,剪碎後加入到200ml已滅菌的生理鹽水中,充分混勻,靜置10分鐘,待生理鹽水樣液自然沉降後取上清液作菌落計數,液體樣品可用原液直接做樣液。如果被檢樣品含有大量吸水樹脂材料而導致不能吸出足...

什么是微生物檢驗

吳崇食質 12級 1班學號 20122629 微生物是個體難以用肉眼觀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統稱。微生物包括細菌 病毒 真菌 和少數藻類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 靈芝等。病毒是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 非細胞生物 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活細胞。根據存在的不同環境分...

微生物常規鑑定技術

一 形態結構和培養特性觀察 微生物的形態結構觀察主要是通過染色,在顯微鏡下對其形狀 大小 排列方式 細胞結構 包括細胞壁 細胞膜 細胞核 鞭毛 芽孢等 及染色特性進行觀察,直觀地了解細菌在形態結構上特性,根據不同微生物在形態結構上的不同達到區別 鑑定微生物的目的。細菌細胞在固體培養基表面形成的細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