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職業教育對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

2022-09-28 02:48:05 字數 1013 閱讀 8691

一、什麼是人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可持續發展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生態學家提出來的,即所謂生態持續性。本文所闡述的人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指乙個人在完成一定階段學校教育後,所達到的知識、能力、素質,既滿足當前就業需要,又能滿足今後繼續發展需要的能力。人的可持續發展,強調的是個體在一定生命週期內與經濟社會的平衡發展,與經濟社會、科技發展不斷融合以及在職業崗位保持和不斷提高專業素質的過程。

學校教育,一方面要遵循教育目的,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使學生通過在校幾年學習,操行、學業、身心等都達到合格,這是一種相對靜態的發展觀;另一方面,社會是不斷進步的,人的發展也應是持續的,學校教育必須為人的生命可持續發展、人的可持續性學習奠定基礎,這是一種動態的發展觀。人是社會活動的主體,個人的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前捉。尤其是在我們這樣乙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只有重視個人的可持續發展,才能減少失業人口,把沉重的人口包袱變為創造財富的人力資源。

二、為什麼要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是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客觀要求我們論及個人的可持續發展,是由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決定的。人是社會性動物,作為生物人個體,在規定的年齡段內為從業勞動者,他可以從18歲工作到60歲(女性55)。但作為社會的人,其社會生命週期與自然生命週期則有所不同,如在我國失業人口中,有相當一部分45歲左右的人,因為他們的知識基礎薄弱、知識結構單一,知識更新能力差,現有的技能水平不能滿足和適應資訊時代科技飛速變化的要求,而成為失業者。

從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來看,社會可持續發展強調人的再生性、平衡性和持續性。人作為「活」的資源,就整個人類而言,可以通過傳宗接代及教育體現再生性。但就個體而言,在一定的自然生命週期內,其再生性則表現為乙個人通過不斷地學習,使自己的知識、技能不斷更新和提高,以順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其平衡性,則是指乙個人的專業、知識、水平、體質與經濟結構相適應。

經濟社會、科技是乙個動態的發展過程,人的素質也應是乙個動態的發展過程,這兩個動態要不斷融合;就持續性而言,乙個人一生要生活,就必須有工作可做,要想不失業,並始終保持個人與工作崗位匹配就必須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一生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捉高、不斷地創造。

基於就業壓力視域下的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

作者 孫永祿 職教論壇 2012年第32期 摘要 就我國就業壓力及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進行了闡述,對就業壓力視域下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論述,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議和對策。關鍵詞 就業壓力 職業教育 可持續發展 建議和對策 作者簡介 孫永祿 1965 男,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內蒙古化工職業...

可持續發展教育活動案例

閱讀積累專項活動設計方案 豐台五小李中秋 設想依據 語言文學,特別是傳媒知識會使學生成長為理性的消費者,能分析企業廣告傳達的資訊,並且能發現環保外衣掩蓋下的真實情況。那麼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閱讀積累活動,能夠培養學生區別事實和觀點的能力,幫助學生批判性地閱讀政治運...

論綠色建築材料的可持續發展

建築材料是建築工程的物質基礎,其所帶動的產業規模和就業人數在各行業首屈一指,其近年來又成為實行節能減排和發展低碳經濟環保的重要領域。建築材料的可持續使用與人居環境的質量息息相關,建築材料作為建築的載體,其本身是現代綠色建築的發展及綠色建築材料的可持續發展。綠色建材從含義上說是生態建材,是一種無汙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