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流學串講

2022-09-17 00:30:07 字數 3759 閱讀 1625

第一章現代物流概述

一、 1、物流的概念:物品從**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配送、流通加工、資訊處理等基本功能實現有機結合。

2、 傳統物流與現代物流的區別:

3、 對現代物流的再認識

四方面來理解現代物流:1、物流是有目的的活動;2、物流是社會物質的運動;3、物流是一種系統的活動;4、物流是一種有組織的活動。

4、現代物流的分類:

巨集觀物流:是站在國民經濟整體的角度來觀察的物流活動,研究國民經濟執行中的物流合理化問題。巨集觀物流管理的主體是**,其主要任務是制定產業政策和市場法規,負責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為物流事業的發展創造巨集觀環境,促進全社會物流活動的合理化和效率化等。

中觀物流:是從乙個地區或部門、行業的角度來觀察的物流活動,研究乙個地區或部門、行業在經濟活動中的物流合理化問題,如城市物流合理化問題、糧食合理化問題等。

微觀物流:也就是企業物流,是伴隨著工商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而展開的,作為企業生產經營一部分的物流活動。微觀物流研究是以個別企業為物件,研究個別企業在經營活動中的物流合理化問題。

二、物流活動創造價值

1、物流創造時間價值物流創造場所價值;

具體形式:1)縮短時間創造價值具體形式:a、從集中生產場所流入分散需求場所創造價值;

2)彌補時間差創造價值b、從分散生產場所流入集中需求場所創造價值;

3)延長時間差創造價值c、在低價值地生產流入**值地需求創造場所價值。

三、物流合理化

1、物流合理化含義:所謂合理化就是對物流整體系統進行調整改進的優化,目的是達到以盡可能低的物流成本,獲得盡可能高的服務水平。

2、物流合理化的四種模式:

1)服務水平提高,同時降低成本;

2)提高服務水平,使增加的銷售額遠遠大於增加的物流成本;

3)保持原服務水平和適當降低服務,使成本下降的程度遠遠大於銷售額的下降;

4)建立完善高效的電算化、自動化和現代化的配送中心。

第二章物流活動構成

一、包裝的概念

1、包裝的概念:是指為在流通過程中保護商品、方便運輸、促進銷售,按照一定技術方法而採用的容器、材料及輔助物等的總體名稱,也指為了達到上述目的而在採用容器、材料和輔助物的過程中施加一定技術方法等的操作活動。包裝的地位:

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包裝處於生產過程的末尾和物流過程的開頭,既是生產的終點,又是物流的起點。作為生產的終點,產品生產工藝最後一道工序是包裝。

2、包裝的作用:

(1)保護商品; (2)單元化; (3)便利性; (4)**性。

3、包裝的合理化:

(1)包裝合理化的內容:

a、包裝尺寸標準化; b、包裝作業機械化; c、包裝成本低廉化; d、單位包裝大型化和偽裝化;e、包裝材料的資源節省化。

(2)包裝的合理化原則:

①合理設定包裝方式; ②合理選用包裝材料與技術; ③方便包裝物**利用,實現資源再迴圈。

二、裝卸運輸的特點

1、裝卸搬運是附屬性、伴生性的活動; 2、裝卸搬運是支援、保障性活動; 3、裝卸搬運是銜接的活動;4、裝卸搬運是增加物流成本的活動。

三、裝卸搬運的合理化

1、降低裝卸搬運作業次數; 2、移動距離(時間)最小化; 3、提高裝卸搬運的活生;4、裝卸搬運機械化;5、充分利用重力和消除重力影響,進行少消耗的裝卸;6、系統化

四、運輸

1、運輸的概念:用裝置和工具,將物品從一地點向另一地點運送的物流活動,其中包括集貨、分配、搬運、中轉、裝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2、運輸的地位:

1)運輸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2)運輸是社會物質生產的必要條件之一;3)運輸可以創造「場所效用」;4)運輸是「第三個利潤源」的主要源泉。

3、運輸方式的優缺點

4、運輸的合理化

起決定性的五個方面因素:

1、運輸距離 2、運輸環節 3、運輸工具 4、運輸時間 5、運輸費用

運輸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1、提高運輸工具實載率;2、採取減少動力投入,增加運輸能力的有效措施;3、盡量發展直達運輸;

4、配載運輸;5、發展特殊運輸技術和運輸工具;6、通過流通加工,使運輸合理化。

五、儲存

1、儲存的地位

1)儲存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2)儲存是社會物質生產的必要條件之一;

3)儲存可以創造「時間效用」;

4)儲存是「第三個利潤源」的重要源泉之一;

2、儲存的基本作業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p37- p39

(1)貨物入庫階段(貨物接運—貨物驗收—貨物入庫); (2)貨物保管階段; (3)貨物出庫階段。

3、abc分類管理方法:

a類:把品種少、占用資金多、採購較難的重要物品歸為a類;

b類:把處於中間狀態的歸為b類;

c類:把品種多、占用資金少、採購較容易的將要物品歸為c類。

abc分類管理措施:(下表)

六、流通加工的概念和作用,及流通加工和生產加工的區別

1、流通加工的概念:物品在從生產地到使用地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施加包裝、分割、計量、分揀、組裝、**帖附、標籤貼附、商品檢驗等簡單作業的總稱。

2、流通加工的主要作用在於優化物流系統,表現在:

(1)通過流通加工,使物流系統服務功能大大增強(2)使物流系統成為「利潤中心」(3)使物流系統成本降低

3、流通加工和生產加工的區別

1、 加工物件的區別 2、加工程度的區別 3、附加價值的區別 4、加工責任人的區別5、加工目的的區別

流通加工和生產加工的區別(下表)

4、流通加工的合理化的概念:流通加工合理化是實現流通加工的最優配置,不僅做到避免各種不合理,使流通加工有存在的價值,而且做到綜合考慮加工與配送、合理運輸、合理商流等的有機結合。

七、物流資訊

1、物流資訊的概念:反映物流各種活動內容的知識、資料、影象、資料、檔案的總稱。(商流、物流、資訊流是從流通內部結構描述流通過程的「三流」概念。)

2、物流資訊的性質:(1)真實性(最基本特徵);(2)滯後性;(3)不完全性。

3、物流資訊的特殊性質:(1)廣泛性;(2)複雜性;(3)聯絡性。

4、物流資訊的特徵:(1)資訊量大;(2)更新快;(3)**多樣化。

八、物流資訊的基本功能:

1、物流資訊的作用:(1)支援交易系統;(2)支援管理控制;(3)支援決策分析。

2、物流資訊的種類:

(1)按資訊溝通聯絡方式分:口頭資訊、局面資訊

(2)按資訊的**分:外部資訊、內部資訊。

(3)按照物流資訊的變動度分:固定資訊、流動資訊。

第三章物流標準

一、物流標準化的主要特點

1、物流標準化與一般標準化系統不同,物流系統的標準化涉及面更廣泛;

2、物流標準化系統屬於二次系統,或稱為後標準化系統;

3、物流標準化更應體現科學性、民主性和經濟性。

二、物流的種類:統一標準、技術標準、工作標準與作業規範

統一標準:1、專業計量單位標準;2、物流基礎模數尺寸標準;3、物流建築模數尺寸標準;4、集裝模數尺寸標準;5、物流專業名詞標準;6、物流核算、統計的標準化;7、標誌、圖示和識別標準。

三、物流標準化的作用和意義

1、物流標準化是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手段

2、物流標準化的採用是物流管理科學化的重要保證

3、物流標準化推動國際物流的發展

4、物流標準化也給物流系統與物流以外系統的連線創造條件。

四、物流標準制訂的基本原則

1、確定特點標準的基點,形成物流標準化工作的核心;2、體系的配合;3、傳統、習慣及經濟效果的統一性;

4、與環境及社會的適應性;5、貫徹安全與保險的原則。

學《現代物流概論》的感悟

現代物流概論 做為物流學科的基礎教材,以整體物流流程為研究物件,全面系統的介紹了物流各個職能環節的基本運作過程。它的所包括的範圍很廣,知識面也很廣闊,它主要包括 認識物流.物流系統.物流網路與配送中心.物流管理.企業物流.物流服務與第三方物流.國際物流.物流金融和物流綠色化與專業化等內容。現代物流概...

現代物流概論

現代物流與電子商務 摘要 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以及其所創造的無與倫比的效率與價值,使得構建在網際網路之上的電子商務應運而生,並強勁發展。在新經濟時代的浪潮下,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全新的商務交易模式,給我們的社會經濟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使傳統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但這種虛擬交易的最終實現最終還是要依賴於後...

審計學原理串講

20.職業後續教育的形式 p71 3年累計不少於180學時,接受職業後續教育的時間不少於40學時,接受脫產教育的時間3年累計不少於120學時。21.審計物件概念 p74 22.審計的物件包括兩方面內容 23.審計總目標是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進行審計並發表審計意見.註冊會計師的審計意見通常包括兩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