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鑑賞 如何讀懂詩歌

2022-09-16 23:33:03 字數 5064 閱讀 2717

古代詩歌鑑賞

第一部分如何讀懂古典詩歌

《考試說明》中對古詩詞鑑賞有兩點要求:①鑑賞詩歌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②評價詩歌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為此,應將古典詩歌的複習分為三個層次:讀懂、能鑑賞、會表述。而讀懂古典詩歌是詩歌鑑賞的前提。

一、重視題目、作者、朝代和注釋

1、題目:題目的內涵往往豐富,它可包含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情感、題材等諸多重要資訊,是解讀詩作的重要切入點。如王維的《山居秋暝》,從題目可以看出時間——秋天的傍晚;地點——山上;人物——「我」;事件——在山上居住。

有些詩為「無題」,有些詞只有詞牌,不必深究,略過即可。

2、作者:第一種是著名的、大家都熟悉的詩人,如李白、杜甫、陶淵明、蘇軾等,在閱讀詩歌時,可以結合他們的經歷、思想、作品風格等進行鑑賞。例如:

岳飛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如果問你詞中「心事」、「知音」什麼意思,你結合岳飛的經歷、思想,就能解答:「心事」——積極主戰,抗金報國,反對投降的一腔「心事」;「知音」——理解詩人壯志難酬的朋友。

第二種是大家不熟悉的詩人,但不影響鑑賞詩歌,可以略過。

第三種是大家不熟悉但作了簡介的詩人,這個一定要重視,我們可以通過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思想風格來把握作者的心路歷程,從而容易把握詩歌的內涵。如2023年重慶卷——

鷓鴣天酬孝峙①

錢繼章  發短髯長眉有稜,病容突兀怪於僧。霜侵雨打尋常事,彷彿終南石里藤。

閒倚杖,戲臨罾②。折腰久矣謝無能。薰風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詞字字冰。

[作者簡介]錢繼章,字爾斐,號菊農,浙江嘉善人。明崇禎九年(1636)舉人,明朝曾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農詞》。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學家。②罾(zēng):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漁網。③薰風:東南風。

【提問】怎樣理解「折腰久矣謝無能」?

【答案】我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職,則以沒有能力為藉口來推辭。表現了詞人堅決不與清朝統治者合作的氣節。

3、朝代:鑑賞詩歌,要想準確理解詩歌內容,在「知人」的同時,還要做到「論世」 ,能結合時代特點鑑賞詩歌。例如:2023年山東卷詩歌題——

江陰浮遠堂

戴復古橫崗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注]①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後期詩人。

【提問】前人認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力,你對此有何看法?請作簡要分析。

解答這道題,必須結合註解中作者戴復古是「南宋後期詩人」這一資訊。

【答案】這首詩寫作者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陷而產生的憂愁和痛苦,「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對此表現得最為強烈和集中。該句一反常人登高時希望極目遠望的慣常心理,在寫法上別出蹊徑,通過詩人望之則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達了國恥不報、國土不歸的極度悲憤之情。

4、注釋:①注釋有對寫作背景的必要交代,有對典故逸事的闡述,有對困難詞語的

解釋,在理解時能起撥雲見日的作用。例如:

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賦韻

江總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注釋:江總,南朝陳詩人。陳亡,入長安,仕於隋,後辭官南歸,這首詩寫於南歸途中。

【提問】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在賞析這首詩時,我們可以結合詩句「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和注釋中「辭

官南歸,這首詩寫於南歸途中」等內容,看出詩人的情感。

【答案】詩歌前兩句寫所見之景:流雲南逝,大雁南歸;後兩句寫所想之境:故鄉籬菊,花事何如?詩人通過即景抒情的手法,表達了對故園的懷想和思歸之情,流露出歸隱田園的情懷。

②有時題幹也會有所提示,這些提示既是對詩文的注釋,也是答題的導引。如 :

感遇(節選)

張九齡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提問】《論語》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請聯絡這句話,說一說你對「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一句的理解。

本來初讀時對「自有歲寒心」一句頗費躇躊,但題幹中《論語》之語會讓我們恍然頓

悟——【答案】丹橘之所以經冬猶綠,並非緣於氣候暖和,而是因為它具有像松柏一樣耐寒的節操。

二、重視意象和常用典故

1、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在經年累月的磨合之後,意與象的關係早已約定俗成。如冰雪喻忠貞高潔,楊柳寓離愁別緒,流水喻綿綿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

當然,詩人用意象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如子規的常意為孤寂哀愁,而在「三月殘花落更開,小簷日日燕飛來。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王令《送春》)中,子規卻是乙個對美好事物留戀、熱愛和執著不懈地追求的形象。

2、為了融千情萬緒於片言之中,詩詞往往用典。如讀《慶全庵桃花》(宋謝枋得):「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首句即化用《桃花源記》原意,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將隱居山間的眼前現實(實)和陶淵明筆下的理想世界(虛)巧妙地結合了起來,曲折表現了隱居絕仕之意。

高考僅要求我們讀懂淺易的詩詞,所以對於常用典故的特定含義我們應能熟稔於胸。如:化碧、投筆、長城等等。

(化碧——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玉,萇弘化碧多用於稱頌忠臣志士。 投筆——東漢班超棄文從武,稱投筆從戎。 長城——指守邊的將領)

若是罕見的典故,題目中通常會給出注釋,為我們的閱讀掃清障礙。

三、重視表情、表意的關鍵詞

詩歌詞語的特點體現為兩點:含蓄性和豐富性。含蓄性是指表達曲折,讀者須由字面思考、品味,方能理解其真正的含義。

豐富性是指表達作用多元化,如特定意義、形象性、情感性、結構作用等,讀者須多方面思考、尋求。因此,讀詩必須「依情品詞,咬文嚼字」。

古詩詞最講究的是煉字,追求字淡而味濃、文淺而情深,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關鍵字句的理解和把握。如溫庭筠的《菩薩蠻》中的「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懶」表慵懶哀怨,「弄」表心緒不寧,「遲」表遲緩惆悵。如李煜的《浪淘沙》中的「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乙個「寒」字,亡國之悲痛盡從心底泛起。

色彩詞的運用與作者的心情相關:心情快樂,詩人多選取暖色調的詞語;心情淒婉,詩人多選取冷色調的詞語。因而在閱讀古典詩詞時,我們應通過把握住色彩詞,來透析詩人的內心世界,從而準確把握詩歌的主旨。

白居易《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首詩的高妙之處就在於幾個色彩詞的恰當運用:

天寒欲雪的背景下,綠酒和紅爐的和諧配合,讓人產生一種溫暖而親切的情味。

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黃葉在秋天風雨中飄落,白髮在窮困潦倒中頻添,寒燈獨坐,雨叩心弦。

詩人用葉的黃、發的白,展現出人物的貧居蕭條之現狀及其心境之淒苦。

四、重視理清詩句的含義

詩歌是一種跳躍性較大的藝術形式,要讀懂詩歌,要理清詩句之間的含義。

1、單個詩句內部,結構複雜、多變,多有省略、跳躍等,常會省略很多資訊,再者,詩歌由於聲律要求和出於修辭上的特殊需要,常會打亂語序。所以,要把古詩當作文言文來讀,補充省略,還原語序,注意重要詞語。

例如: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錢起泉壑帶茅茨,雲霞生薜帷。

竹憐新雨後,山愛夕陽時。

閒鷺棲常早,秋花落更遲。

家童掃蘿徑,昨與故人期。

可以這樣理解——泉壑帶(圍繞著)茅茨,雲霞生(於)薜(bì,野麻)(像)帷。憐惜新雨後(之)竹,愛夕陽時(之)山。閒鷺常早棲,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遲落。

家童(正在)掃蘿徑,(因為我)昨天與故人約定日期。

再如:戴復古《江陰浮遠堂》「浮遠堂前萬里愁」,在散文中恐怕不能成句吧,但詩中可以,但要推敲、補充,才能理解。結合上句,似乎是「我的憂愁如浮遠堂前萬里長江」,詩人把自己的憂愁比為萬里長江,洶湧、悠長、無窮無盡。

2、詩句之間的聯絡,似隱似現、若斷若連,轉換和過渡常常省略一些說明性的中間環節。不理解這一特點似乎是同學們詩歌鑑賞中的難點。理解詩句之間的聯絡要注意層次,由小到大,層層推進。

理解這種聯絡,也要聯想、想象,補充省略的中間環節。

《出關》「馬後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因果關係。懂得這一層語意,才能準確理解末句和主旨,才能正確評價第三句的藝術特點。

《江陰浮遠堂》「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因果關係(前果後因)。不明了它們,難以明了主旨和藝術特點。

《小重山》「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先是轉折:過去多少年了,故園、故國的松竹都老了;但依然沒有收復中原,不能返回。

這是說實現功名、理想不易。再是因果,因為功名、理想無法實現,所以「欲將心事付瑤琴」。

3、根據詩的結構,研究句間關係。

①絕句注意

一、二句與

三、四句的關係。

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何當」很重要,注意到它,就可以看出第一聯寫現在,第二聯寫想象的未來。當然,還應該注意到,兩者情味相反:現實中自己淒苦無奈,想象則是溫馨美好的。

那麼,相互襯托(反襯)的藝術魅力是不可忽視的。

再看一下岑參的《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在》:「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

」(注——西域發生叛亂,劉判官奔赴平叛戰場。他路過武威,岑參送行而賦詩。磧西行在,即都護行營,是劉判官的目的地。

)一、二句與

三、四句什麼關係?一、二句是實景,三、四句是想象景。這裡沒有「何當」之類的詞語,值得注意。

根據許多同學閱讀此詩的情況看,如果注意句間聯絡,合理補充一些話語,問題往往能夠解決。一、二句——「五月份的火焰山氣候炎熱,行人稀少。在斷絕人煙的原野上,看著你騎馬掠野而過,身手矯捷如鳥。

」三四句——「臨時的行營遠在太白星的西邊,拂曉到來軍營便吹號角,一聲號角將胡天都驚醒了。」

②律詩情況複雜些,以前兩聯為一組、後兩聯為一組的為多見。如:

登岳陽樓

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這首詩的第

一、二句開門見山地直說過去只是聽說,今天終於見到了。第

三、四句寫登樓所見,極力形容洞庭湖水的浩瀚廣闊、無邊無際。第

五、六句寫登樓引發的個人身世之感,親朋音訊全無,自己一身重病,惟剩一條孤舟。第

七、八句寫詩人昔日遠大抱負全成泡影,天下至今兵荒馬亂,因而只有老淚縱橫了。細分析會發現,正是前兩聯寬闊廣大的意境,激發了後兩聯詩人的飄零之感,二者是有內在聯絡的。

如何讀懂詩歌

教學設計 如何讀懂詩歌 鄭建新教學目標 1 明確讀懂一首詩或詞應該注意到的因素 找 析 聯 結 2 明確詩歌鑑賞題答題資訊的指向,在詩文中找到答案的依據。教學重點 讀懂一首詩詞的 四步法 找 析 聯 結。教學難點 四步法 運用於答題的實踐。教時安排 1課時教學內容 一 匯入 活動匯入,詩歌鑑賞題,學...

2019如何讀懂詩歌教案

詩歌鑑賞專題複習教案 如何讀懂詩歌的思想內容 教學目標 1 梳理 歸納讀懂詩歌的一般方法 2 能夠進行能力遷移,讀懂詩歌。教學重點 梳理 歸納讀懂詩歌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能夠進行能力遷移,讀懂詩歌。教學方法 師生合作自主 教學過程 一 感知 考綱解讀 考試說明 中對古詩詞鑑賞的兩點要求 鑑賞詩歌作...

高考古詩歌鑑賞鑑賞詩歌的詩眼

中小學必背70首古詩的詩眼 解說詩眼在括弧中 雨裡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閒著中庭梔子花。雨過山村 王建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秋夜朱淑真 北望燕雲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夕陽一片寒鴉外,目斷東西四百州。湖州歌 汪元量 梨花風動玉闌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