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好課題研究過程性材料的蒐集和整理

2022-09-12 07:27:04 字數 3627 閱讀 9818

寧陽二十五中顏丙建

課題過程性資料的內容、課題資料怎樣蒐集和整理。

一、課題過程性資料的內容

1、什麼是課題資料?

課題資料是指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全部資料,是科研課題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如實地記載了乙個課題從策劃、立項、研究到最後結題的全過程。它不僅是課題成果的佐證材料,課題驗收的重要依據,更是開展科研工作的保證。

2、課題資料的種類

從目前中小學科研課題研究工作的基本情況看,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六方面資料:

基礎性資料。基礎性資料是課題研究前期以及課題研究中所作的調查、測量、檢索、研討等等工作中所產生的各類資料。

計畫性資料。計畫性資料是課題研究起始階段所形成的各類計畫方案、

過程性資料。過程性資料是課題研究過程中產生的各類資料。這些資料重在隨時隨地地蒐集、積累與整理,特別要注意研究過程中的原始資料與資料。

專題性資料。課題研究過程中,圍繞一些事關整個課題運作的專題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所形成的資料是專題性資料。

效果性資料。對實驗變數的控制、檢測,對課題實施的階段性、終結性評估等等,都會得到相應的資料,這是形成最終成果的主要資料。

成果性資料。課題實施的各個階段與課題研究結束都育來自課題組與課題組成員個人的專題性或綜合性的總結,這些總結對課題終端成果的形成具有直接意義。

其中,過程性資料是課題研究過程中所產生的各類資料,也是課題研究過程中的關鍵性資料。對於小課題研究來說,過程性資料已經是整個研究過程的全部資料了。這些資料比較繁雜,重在隨時隨地地蒐集、積累與整理,特別要注意研究過程中的原始資料與資料。

3、課題過程性資料主要有哪些內容?

主件:課題立項申請書

批准書課題方案(具體每個階段的研究計畫每個階段的總結)

過程性資料(材料與課題要具有相關度):

★圍繞課題展開的調查報告、方案論證、開題報告、階段報告等;

★圍繞課題的學習材料學習體會;

★圍繞課題的研究課實錄或教學設計、說課、評課、教者自我反思、課堂評價表、光碟、**、影像資料;

★教育教學效果測查情況,檢測評價試卷、問卷及檢測所得的一些資料資料

★研究過程中對研究物件的全部觀察記錄、調查材料、測驗統計等。

★課題組成員所寫的課題小結、隨筆、案例分析、課題組成員所獲得的榮譽。課題組成員撰寫的經驗總結、發表的與課題有關的文章(刊物封面、目錄、文章級別、文章)、獲獎**(註明級別、等次)、撰寫的專著。

★課題整個研究過程的大事記,主要成果推廣應用情況、效果、效益。

★課題中期評估申請中期評估報告階段成果

★課題結題申請書課題結題報告最終成果

看到這些內容,老師們一定會感到非常熟悉,我們日常教學中就在做著這些工作,比如:教學反思、隨筆、案例每月都寫,教學活動我校也是每月一次。但我們獲得的資料可能只是側重某一方面,它們是獨立的、零散的、無計畫的,有效的蒐集、整理、分析,使零亂、蕪雜的資料成為典型、有序的資料,為驗證提供準確、可靠的依據,最終會取得研究的成果。

課題資料中有了這些材料,不僅使文件豐富而有質量,同時,它還可以使課題實驗者對各個研究專案有細緻的了解和把握,防止課題研究者將研究流於形式,為督促與檢查提供了事實依據。

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的蒐集和整理我們要做在平時、重在實踐、邊做邊理。達到過程資料翔實,研究實踐真實,研究成果豐實。

第二方面,我就談一談怎樣蒐集和整理資料。

二、課題過程性資料怎樣蒐集和整理

(一)蒐集資料應注意的問題

現在,我們在蒐集資料時存在問題主要是:⑴文獻資料不註明出處;⑵事實性材料沒有時間、地點,沒有背景;⑶對資料的可靠性缺乏考證;⑷經常看到採用舉例法,不知道該典型在所屬群體中的位置;⑸蒐集資料的方法,使用的工具,調查問卷,往往是欠科學;⑹對材料缺乏綜合分析,有時變成材料堆砌,不知道為了說明什麼問題等。

知道了不足,在收集資料時,我們要做到

1、堅持圍繞研究主題的指導思想,根據課題研究需要,設計資料收集、資料採集的計畫。

現在,就結合我的一次小課題研究具體談一談,上學期,結合我校的課題「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的研究」我確立了自己的小課題研究,主題是:如何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能力,我準備有計畫地蒐集以下資料:小課題實施方案、課題研究計畫(總計畫、每學期計畫)、理論學習(書籍、筆記、**資料)、學生誠信調查表、教學采風(教案、說課、評課)、反思隨感(反思、隨筆、案例)、活動記實(課題整個研究過程大事記)、階段總結(每學期乙份)、成果彙總(經驗總結、**、文章、學生作業、作品、教師榮譽)

我製作成了目錄,先把類別寫出來,然後把手中已有的資料,按類別編寫在相應的目錄下面,以後每增加乙份資料,就在相應的內容上進行補充。

2、聯絡日常教學實際,讓蒐集變得輕鬆、愉悅。

實際上我們每天都在做著教學研究的工作。我們可以把每個學期所做的具體的工作,都用一定的文字記錄下來,歸類到自己的課題研究中。如日常教案、公開課教案、教學反思、教導處安排的各類教學活動、學生作業、試卷及捲麵分析等。

這樣,我們的研究就可以變得內容充實,變得科學嚴謹。在這樣的基礎上繼續進行研究就會信心百倍。

3、明確每一項資料的具體要求,才能使蒐集更有效。

⑴課題實施方案

進行課題研究事先要設計乙個研究的方案,這個方案應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課題的**和期望。說明課題的起因,要解決的具體問題,研究的期望目標。

*研究的物件和方法。說明研究的物件是誰,如何取樣本,採用何種方法進行研究。

*研究涉及的理論領域和要學習的內容。

*初步擬定的研究過程。

*研究結果的表達與應用。說明研究結果如何表達;是報告式還是敘事式,還要說明研究結果如何在你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體現,發揮何種作用。

⑵課題研究計畫

不必寫的太拔高,不需要寫太多表揚自己的話。我們可以直截了當地寫清楚這學期自己計畫完成幾件事,大約在什麼時間完成,以什麼方式完成,到期末時對照一下,完成了多少,是否達到預期目的。沒有完成的部分分析一下原因,可以考慮轉到下一學期繼續執行,還是取消這個計畫,重新考慮新的計畫。

⑶調查表

要設計好選配得當、措詞精確的一套問題,編製成問卷。

⑷研究成果

「教師小課題研究」的成果結構可以是「報告式」或是「敘事式」。報告式的研究結果就是研究報告。它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題目:研究目的;研究物件(樣本選取);研究過程(簡述);研究結果的分析:結果在教育、教學實際中應用的情況介紹。

敘事式的研究結果有兩種,一種是敘事研究,另一種是個案研究。它們都是敘述式的,其主要結構如下:題目。

題目要簡潔,要點明主題。引言。說明研究的起因;背景。

說明事情的背景;事件。說明事件的經過或調查了解的結果;結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改進和應用。

(二)整理資料的步驟

其實,收集資料的過程同時也是整理資料的過程。

整理資料是指把收集到的文獻資料和採集到的資料資料進行一定的加工整理,使獲得的資料整齊、有序,便於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順利進行。整理資料一般需要經過核對、分類、挑選等步驟。核對的任務是對獲得的資料,從資料**、資料的完整和準確等角度進行核實、查對,以保證基本事實資料的可靠。

分類的主要任務是根據研究需要,把獲得的事實資料分門別類地加以整理。材料的加工整理是科學研究重要的輔助工作,通常採用核對資料、選擇論據、匯**計、綜合加工的辦法進行加工整理。

課題研究一般都包括三個階段:準備階段、實施研究階段和結題驗收階段,一般情況下要進行三年時間,有時還要更長時間才能結題。這樣時間一長,剛開始的熱情就會減弱,就會產生惰性:

反正沒來驗收,"趕趟",等到時候再收集、整理也不遲。這樣一來,等到驗收的時候,就會手忙腳亂,缺東少西。所以,日常堅持是很重要的。

劉田甜課題研究過程性材料

立項編號 2014 zjkyb x09 083 民間剪紙藝術走進美術課堂的實踐研究 過程性材料 專案負責人 劉田甜 所在單位 鄭州市鄭東新區康平小學 完成日期 二零一五年五月八日 課題組成員名單 課題主持人 劉田甜鄭州市鄭東新區康平小學美術教師 主要成員 夏霞鄭州市第四十七中學美術教師 任文博鄭州市...

《課題研究的過程性管理》學習

一 基本過程 一 課題研究的基本程式 1 選題論證 2 設計方案 3 立項開題 4 實施研究 5 結果分析 6 鑑定推廣 二 如何申請立項 1 研究方案 2 專家論證 3 填寫申報評審書 4 逐級申報 三 實施研究前如何管理 1 對課題進行分解 2 先進行理論學習再開展研究 3 多參加培訓,多進行研...

課題研究過程中怎樣收集和整理

大致包括以下內容 1 各學年課題研究進展報告。2 每一階段重要的活動記錄材料或階段成果記錄 包括研討 交流 展示 發表或社會反響方面的內容 3 中期總結報告或檢查材料 對研究過程進行階段回顧和總結的各種情況記錄 4 有關領導 專家及上級教育科研人員的諮詢活動記錄 聽課記錄等。5 研究過程中對研究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