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57資訊系統開發與管理

2022-09-10 23:21:08 字數 5084 閱讀 9575

1.1 管理資訊系統的概念及其發展

1) 管理資訊系統是管理和資訊科技不斷融合的產物,是資訊化的具體表現形式和主要內容

2) 管理資訊系統是乙個以資訊科技為工具,具有資料處理、**、控制和輔助決策功能的資訊系統

1.2 管理資訊系統的分類

1) 按核心業務活動分類: 電子業務系統(服務於組織的內部管理),電子政務系統(**部門的政務管理活動和服務職能),電子商務系統(商貿活動)

2) 按資料處理方式分類(操作型,分析型)

3) 按管理應用層次分類(事務型,管理型,戰略型)

4) 按行業和業務職能分類(行業[鐵路、電力等],職能[生產、銷售、採購等])

1.3 管理資訊系統的結構

1) 功能結構 - 任何管理資訊系統都有明確的目標,並有若干功能組成,各功能互相聯絡,構成乙個有機的整體,表現出系統的特性

2) 概念結構 - 所有的管理資訊系統均由資訊源、資訊處理器、資訊使用者、資訊管理者四大部件組成

3) 管理職能結構

(1) 縱向視角 - 根據管理層次將管理資訊系劃分為三類

a 戰略計畫子系統[戰略型]:為企業戰略計畫的制定和調整提供輔助決策功能

b 管理控制子系統[管理型]:為企業各職能部門的管理人員提供所需的資訊

c 執行控制子系統[事務型]:確保基層的生產經營活動正常、有序地進行

(2) 橫向視角 - 根據管理職能將管理資訊系統分為若干子系統,如生產、銷售、財務管理子系統

(3) 綜合視角 - 從縱向和橫向兩個角度描述管理資訊系統

4) 軟硬體結構 - (1) 硬體結構 - 客戶機和伺服器 (2) 軟體結構 - 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

5) 網路計算結構

(1) 客戶端/伺服器(c/s)模式 - 將應用分為「客戶端」和「伺服器」兩大部分,兩者之間使用「請求-服務」模式進行通訊,實現業務應用和資料管理的分離

(2) 瀏覽器/伺服器(b/s)模式 - 採用瀏覽器/web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三層架構模式

1.4 管理資訊系統的幾種典型

1) mrp - 物料需求計畫

(1) 以物料需求作為管理主線,核心是考慮物料與時間和數量之間的關係

(2) 基本任務:

a) 根據生產計畫匯出物料需求時間和需求量

b) 根據物料需求時間和生產[訂貨]週期確定物料的生產[訂貨]時間

(3) 三項基本資料:主生產計畫、物料清單、庫存資訊

(4) 閉環mrp:mrp + 能力需求計畫[約束條件] + 車間作業計畫和採購作業計畫[反饋功能]

2) mrp ii

(1) 把企業作為乙個有機整體,是一種計畫主導型模式

(2) 在mrp基礎上,納入了成本和財務管理功能

3) erp - 企業資源計畫

(1) 將資訊化整合的範圍擴大到企業的上下游,管理整個**鏈。

(2) 以顧客驅動、基於時間、面向整個**鏈為三個主要特徵,以資金、物流、人員和資訊為四大元素。

(3) 主要功能:a) 財務管理b) 物流管理 c) 生產計畫與控制[核心功能] d) 人力資源管理

2.1 管理的基本知識

1) 管理的過程就是基於資訊的決策過程,通常包含以下步驟:(1) 發現問題 (2) 擬訂方案 (3) 做出決策

2) 管理的基本職能:計畫[首要職能]、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

4) 組織結構:

(1) 直線制結構:企業各級行政單位實行從上到下的垂重領導方式

(2) 職能制結構:各級行政單位除主要負責人外,還相應地設定一些職能機構

(3) 矩陣式結構:在實行垂直領導的基礎上,圍繞任務建立組織的橫向聯絡

5) 管理部門的劃分原則:按職能、按地區、按產品

6) 管理幅度:管理者能有效地監督、管理的下屬人數是一定的,當超過某個限度時,管理效率會隨之下降

7) 管理層次:高層管理[戰略級];中層管理[戰術級];基層管理[執行層或作業層]

8) 決策型別:非結構化決策;半結構化決策;結構化決策

2.2 資訊的屬性:普遍性、事實性、層次性、可壓縮性、擴散性、非消耗性、共享性、變換性、可轉化性

2.3 系統的基本知識

1) 按與環境的關係分類:封閉系統;開放系統

2) 按是否有反饋機制分類:

(1) 開環系統[四個部件:輸入、處理、輸出、控制]

(2) 閉環系統[五個部件:輸入、處理、輸出、控制、反饋]

3) 系統的屬性:整體性;關聯性;層次性;統一性

4) 系統分解目的:降低功能和結構的複雜程度

2.4 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

1) 三大核心技術[從管理資訊系統開發的角度]:網路技術;資料庫技術;開發語言

2) 網路技術

(1) 網路分類:按傳輸介質[有線,無線];按地理範圍[局域,廣域]

(2) 網路拓撲:匯流排;星型;環形

3) 資料庫技術

(1) 資料庫:各種相關資料的集合和容器

(2) 資料表:資料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存放資料的基本結構

(3) 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資料庫管理軟體

(3) 結構化查詢語言sql:操作關聯式資料庫的標準語言

4) 計算機語言:機器語言[第一代];組合語言[第二代];高階語言[第三代]

3.1 管理資訊系統開發的基本問題

1) 系統開發的基本條件

(1) 企業高層領導的重視和介入 (2) 企業業務人員的積極配合

(3) 企業有一定的科學管理基礎 (4) 企業有一定的投資保證

2) 開發前的準備工作

(1) 借鑑同類系統的開發經驗 (2) 確定系統目標、開發策略和投資金額

(3) 收集和整理基礎資料

3) 系統開發的難點

(1) 新系統對當前管理模式影響較大 (2) 系統的效益不易用貨幣形式直接反映

(3) 基礎資料的準確性與完整性差4) 重視程式設計,輕視規劃

(5) 無法用增加開發人員的方式來加快進度 (6) 堆疊現象 - 錯誤潛伏期越長,危害越大

3.2 管理資訊系統的開發方法

1) 開發方法簡介

(1) 結構化方法 - 基於瀑布模型,是目前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開發方法之一

(2) 原型法[快速原型法] - 源於結構化方法,可以說只是結構化方法的一種特例

(3) 物件導向法 - 源於結構化方法

2) 結構化開發方法

(1) 基本思想:自頂向下、由粗到細、逐步求精[自頂向下、逐層分解]

(3) 主要特點:(1) 相對獨立、功能單一的模組結構 (2) 塊內聯絡大、塊間聯絡小 (3) 採用模組結構圖的描述方式

3) 原型化開發方法

(1) 原型表示系統的早期可執行版本,能反映新系統的部分重要功能和特徵

(2) 原型化開發方法,也稱快速原型法,是在獲得一組基本的使用者需求後,快速地開發出乙個原型交給使用者試用,再根據使用者反饋不斷的修改原型,最終確定使用者的各種需求。

(3) 原型化方法是一種確定使用者需求的有較方法,它採用「啟發式」方法,引導使用者確定最終需求。

(4) 原型化方法的分類

a) 探索型 - 需求模糊,使用者和開發人員對專案都缺乏經驗,目的一旦達到,原型就被拋棄

b) 實驗型 - 考核、驗證方案是否可行,目的一旦達到,原型就被拋棄

c) 演化型 - 將原型作為各方溝通的基礎和使用者實踐的場所,根據使用者反饋不斷修改,直到使用者滿意為止。重點關注如何使系統適應不可避免的變化。

3.3 結構化方法的開發過程:總體規劃->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執行維護->系統評價

3.4 開發過程的組織與管理

1) 專案管理的主要內容:任務劃分;計畫安排;經費管理;審計控制[進度、費用];風險管理;質量保證

2) 文件管理

(1) 文件是系統開發的生命線,貫穿於整個開發過程

(2) 文件管理內容:a) 制定文件標準b) 保持文件的一致性c) 維持文件的可追蹤性 d) 建立文件制度

總體規劃是系統生命週期的第乙個階段,也是總體需求分析階段,主要目的是明確系統「是什麼」的問題

4.1 總體規劃的步驟

1) 總體規劃的目的:

(1) 保證資訊共享 (2) 協調子系統的工作 (3) 使開發工作有序進行

2) 總體規劃的步驟:

需求初步調查 -> 確定系統建設目標 -> 初步確定子系統組成與基本功能 -> 擬定實施方案 -> 可行性分析 -> 編制可行性分析報告

3) 制定新系統的目標時,應具備的特徵:

(1) 目標的總體戰略性 - 針對全域性進行長遠規劃

(2) 目標的多重性 - 系統目標通常是一組目標

(3) 目標的依附性 - 基於當前系統目標而進行的改進和提高

(4) 目標的適應性 - 對外部的變化要有良好的適應性

(5) 目標的長期性 - 目標通常需要分期分批達到,因此要對系統排序,確定開發順序

4) 可行性分析:(1) 技術可行性 (2) 經濟可行性 (3) 管理可行性 (4) 開發可行性

4.2 總體規劃的方法 - 企業系統規劃法bsp

1) 企業系統規劃法:由ibm公司於20世紀70年代創造並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對管理資訊系統進行規劃和設計的結構化方法。

2) 核心工作流程:

(1) 定義企業過程和資料類 (2) 分析研究現行系統對企業的支援 (3) 研究管理部門對系統的要求

(4) 確定新系統的體系結構 (5) 確定新系統的實現順序

3) 應用bsp的原則:

(1) 支援企業的總目標 (2) 面向管理的各個層次 (3) 擺脫對現有組織機構的依從性

(4) 對系統結構進行整體規劃 (5) 自上而下規劃和自下而上實施相結合

4) 設計系統總體結構與開發順序

(1) 子系統劃分的原則:a) 在功能上有相對的獨立性 b) 在資料上有自身的完整性

(2) 確定子系統開發順序的原則: a) 子系統需求程度與潛在效益的評估 b) 技術約束分析

主要明確系統「幹什麼」,完成新系統邏輯模型,是建立在總體規劃[總體需求分析]上的詳細需求分析

5.1 系統分析概述

1) 系統分析任務:(1) 詳細調查和分析使用者需求 (2) 確定新系統邏輯模型 (3) 編制系統說明書

2) 系統分析步驟:

(1) 詳細調查 - 收集資料

(2) 業務流程分析 - 建立當前系統的物理模型

(3) 資料流程分析 - 建立當前系統的邏輯模型

(4) 編寫系統說明書 - 把分析結果用文件形式儲存

5.2 詳細調查

資訊系統開發與管理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資訊系統開發與管理試題課程 04757 一 單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梅特卡夫法則認為網路的價值與結點數的平方成正比,這反映了系統的 的價值 a.穩定性 b.開放性 c.層次性 d.整體性 2.作業層的資料結構通常為 a.結構化 b.非結...

浙江資訊系統開發與管理

9.是指對資訊系統的開發過程進行的審計,目的是要檢查開發的方法 程式是否科學合理,是否受到恰當的控制 同時,也要檢查開發過程中產生的資料和文件是否符合規範。a.處理系統綜合審計 b.應用程式審計 c.內部控制制度審計 d.資訊系統開發審計 10.下列軟體維護的方式中,工作量最大的是 a.正確性維護 ...

庫存管理資訊系統開發

系統分析 2.1需求分析與可行性分析 2.1.1需求分析 通過大量的調查,我們了解到當前的該廠的業務由於採用的是手工管理,賬目繁多,加之幾個倉庫距離較遠,庫管員 計畫員和有關領導相互之間的資訊交流困難,使得物資 效率低下,影響生產。同時每月的月末報表會耗費大量的大力,且由於手工處理容易造成失誤,從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