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主要施工技術方案

2022-09-10 01:36:04 字數 4966 閱讀 6001

8.1土建施工

8.1.1汽輪機基礎施工方案

8.1.1.1工程概況

該汽機基座基礎為鋼筋砼筏板基礎,上部結構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運轉層標高為12.60m,中間平台層標高為6.30m。

該汽輪機基座有如下特點:

(1)基礎底板及運轉層框架均為大體積混凝土。

(2)地腳螺栓數量多,埋設精度高。

8.1.1.2 施工準備

8.1.1.2.1 技術準備

1)組織施工技術人員認真檢查複核圖紙及設計檔案,將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及對圖紙的一些合理化建議及時同設計、業主及監理進行協商,為工程順利進展做好準備。

2) 施工管理人員學習掌握施工方案、作業指導書及質量計畫的內容和要求,向操作工人進行技術交底以及安全交底,讓所有施工人員理解並知曉自己的職責與工作內容。

3) 檢查與試驗計畫已報送監理、業主,並獲得監理、業主的批准。

4) 根據工程部編制的施工進度計畫,在各工序施工前提製物項加工計畫和材料需求計畫。

5)由測量技術人員對軸線和中心線進行定位,將定位線引測到建築特外圍作標示和有效的保護,並出具測量定位資料報送監理公司核准。

6)內、外部介面已策劃好並明確了介面人員與聯絡渠道。

8.1.1.2.2 人員準備

所有進場施工人員需進行技術交底、安保培訓及技能培訓,並經考核合格後方可上崗,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8.1.1.2.3 材料、機具準備

按照機具裝置需用計畫組織好機械裝置、工具的購買、租賃、調配進場等工作。

8.1.1.2.4 現場準備

1)該區域土方已回填完畢,施工區域內已平整好,無其它障礙物。

2)現場場地平坦,施工道路經過壓實與換填後能滿足運輸需要。

3)各項施工裝置、作業人員已到位。

4)現場施工用電配電盤櫃已經具備使用條件,現場用水管網已布置好具備使用條件。

8.1.1.3 施工部署

8.1.1.3.1 施工層次的劃分

根據汽輪發電機基座結構特點,整個汽輪發電機基座上部結構在平面上只劃分為乙個施工流水段。根據汽輪發電機基座結構的特點,整個汽輪發電機基座上部結構工程劃分為兩個施工層(即框架柱、框架梁兩層),這樣在立面上可劃分為2個施工層,即第一層施工到運轉層梁底;第二層施工到結構頂。

8.1.1.3.2 施工順序

施工順序總體上是遵循先低後高,先下後上的施工順序。根據結構的特點,先施工運轉層梁以下的框架柱,再進行承重架的搭設施工,最後進行運轉層梁結構施工。

8.1.1.3.3 施工工藝流程

施工工藝流程:測量放線→腳手架搭設→框架柱結構施工→承重架及腳手架搭設→梁底模安裝(梁底埋件安裝)→螺栓樣板架安裝→螺栓及錨固件安裝→梁鋼筋綁紮(樑側埋件的安裝)→樑側模安裝→綜合驗收→混凝土澆築→混凝土結構養護→模板及承重架拆除。

8.1.1.4 主要分項工程施工方法

8.1.1.4.1 測量放線

1)儀器:全站儀為徠卡tc1201型,水準儀為徠卡na2型(帶測微器),水準標尺為線條式銦瓦標尺,50m鋼捲尺,蘇光j2經緯儀等,均有鑑定合格證書。

2)工程開工前根據業主給定的原始基準點、基準線和基準高程,建立平面、高程測量控制網。

3)控制點根據平面布置選擇在合適的位置上,同時應便於使用、安全和能長期儲存。

4)每次定位放線後通知監理進行軸線驗收,合格後進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5)柱面按要求埋設沉降觀測點,並按規定進行沉降觀測。

6)沉降觀測前編制沉降觀測技術措施。

7)沉降觀測在基礎施工完畢後開始。

8)從建成至移交生產每月觀測一次。施工期間總觀測次數不少於6次。

9)沉降觀測形成記錄,對觀測點的變更情況等說明原因。

8.1.1.4.2 鋼筋工程

柱鋼筋均採用等強直螺紋套連線,筏板基礎、梁筋採用等強度滾軋直螺紋套筒接頭及搭接連線相結合的方式。

8.1.1.4.2.1 筏板鋼筋綁紮

(1)鋼筋綁紮之前,要在墊層上進行詳細的定位放線,施放出柱子等位置線,並做出明顯標計。請注意該道工序十分重要,必須進行認真仔細的複查並由監理工程師驗收後方可進行下道工序。

(2)鋼筋綁紮的程式為:定位放線→底板下層鋼筋綁紮→上層鋼筋支撐架設定→底板上層筋綁紮→柱插筋綁紮及固定→柱插筋位置檢查。

(3)鋼筋的連線採用:筏板鋼筋採用塑料墊塊。鋼筋接頭位置、同一截面接頭數量、搭接長度等要滿足設計及施工規範的要求。筏板上層筋採用鋼筋馬凳定位,具體做法詳見圖。

(4)筏板基礎上層鋼筋定位措施

插筋的固定:在筏板混凝土澆築過程中,柱插筋較易移位,必須採取可靠的固定措施。筏板鋼筋綁紮完畢後,在筏板上層筋上放出牆柱位置線,然後進行插筋的綁紮。

插筋必須採取有效的固定措施,以確保其在混凝土澆築時不移位。

汽機底板鋼筋安裝示意圖

8.1.1.4.2.2 梁柱筋綁紮

(1)箍筋的接頭(彎鉤疊合處)應交錯布置在四角縱向鋼筋上;箍筋轉角與縱向鋼筋交叉點均應紮牢(箍筋平直部分與縱向鋼筋交叉點可間隔紮牢),綁紮箍筋時綁扣相互間應成八字形。

(2)梁柱筋墊塊也應優先採用塑料環圈,水平及豎向間距均不超過1000mm。

(3)梁柱筋墊塊採用塑料墊塊。由於整個大樑的鋼筋均由鋼筋墊塊支撐,所以尤其應注意墊塊的強度、間距及布置,要確保其能夠承受整個大樑鋼筋的重量,具體實施時可通過計算來確定。另外在大樑內部,也應根據鋼筋的配置情況設定上下鋼筋間的支架,以防止大樑上層鋼筋落低的情況出現。

8.1.1.4.3 模板工程

筏板基礎側模採用普通模板,現場拼裝;其它部分面板採用18mm厚雙面覆膜膠合板,均進行cad翻樣,由木工車間定型製作後運到現場拼裝。

8.1.1.4.3.1 柱模

柱模面板採用18mnm厚雙面覆膜膠合板,第一道背楞採用50×60木方,豎向布置,間距不超過250mm。邊長超過1m(含1m)側採用雙根[16~[18槽鋼柱箍,邊長小於1m側採用雙根[14槽鋼柱箍。柱箍拉桿採用16mm直徑高強拉桿。

柱箍的間距不超過600mm。柱模的陽角部位設定25×25mm的直角條。

柱模於木工車間定型製作,長邊兩側將柱箍在車間固定在模板之上,短邊兩側的柱模於現場拼裝。

柱模的構造形式、支設方法、柱箍的形式等同主廠房柱模模板圖。

8.1.1.4.3.2 梁模

汽機基座平台及縱橫梁模板採用18mm厚雙面覆膜膠合板,底模支撐系統採用滿堂扣件式腳手架——100×100木方——50×100木方支撐系統;側模採用50×100木方——雙根[12槽鋼——16mm直徑高強拉桿、鋼板墊片支撐系統。

所有模板均於木工車間加工成型後現場整體拼裝。

施工支撐系統應注意的事項:

(1)嚴禁使用彎曲、壓扁、有裂紋或嚴重鏽蝕的腳手管;嚴禁使用有脆裂、變形、滑絲的扣件及斷裂、有疤節的腳手板;

(2)立桿基礎的回填土應用級配碎石分層夯實回填,立桿底部要墊道木;

(3)腳手架搭設完畢後由搭設單位和使用單位負責人及安全監察人員共同檢查、驗收合格並簽訂「腳手架搭設驗收簽證書」後方可使用;

(4)支撐架系統要與操作架系統分開搭設,以避免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引起的支撐系統的移位,從而造成埋設件的移位。

8.1.1.4.4 預埋螺栓安裝

汽機上部施工中,對預留螺栓孔和直埋螺栓的精度要求很高,汽機基礎螺栓的安裝精度高,精度要求為中心偏差小於1.6mm,垂直度小於1.6mm,高差±10mm,施工採取定位可調裝置,確保定位精度,防止混凝土澆築過程中施工荷載及側壓的影響造成的誤差。

施工過程應嚴格控制預埋鋼管的中心及垂直度,澆築前為防止混凝土進入管內,在預埋管內灌滿細砂,頂口用鐵蓋點焊封蓋。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對稱均勻下料。混凝土澆築前直埋螺栓必須經過檢查驗收合格,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必須有專人監護。

8.1.1.4.5 混凝土工程

(1)汽輪機基座筏板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筏板混凝土屬大體積混凝土,其施工方法詳見《7.1 建築專業施工方案》的《3.2.3.7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

(2)框架混凝土澆築汽輪機基座框架混凝土採用兩台固定混凝土幫浦澆築。

由於框架較高,澆注混凝土採用串筒,人員進入柱模內操作。混凝土澆注應控制速度,採用慢檔澆注,混凝土堆築速度宜控制在2公尺高/小時範圍內,各柱澆注應按順序依次上公升。每層中先澆注柱,在柱澆好1~2小時後,待柱段混凝土沉縮,或在梁柱交界處進行二次振搗,再澆注梁板混凝土。

梁板採用大斜坡分層法澆注,澆注方向與柱段澆注流水相同。

8.1.1.4.6 腳手架工程

汽機機座的承重腳手架為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在專案實施時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經專家論證通過後方可實施。

8.1.1.4.6.1施工流程

放線→放置縱向掃地杆→自角部起依次向兩邊豎立杆(第一根),底端與縱向掃地杆扣接固定後,裝設橫向掃地杆並也與立桿固定(固定立桿底端前,應吊線確保立桿垂直),每邊豎起3~4根立桿後,隨即裝設第一步縱向水平杆(與每根立桿扣接固定)和橫向水平杆(小橫桿靠近杆並與縱向水平杆連線固定),校正立桿垂直和水平杆水平,使其符合要求後,按40~力矩擰緊扣件螺栓,形成架體的起始段→按上述要求依次向前延伸搭設,直至第一步架交圈完成,進行一次全面的架體質量和地基情況檢查,確保構件達到安全要求→設定拉結點→按第一步架的作業程式和要求搭設第二步、第三步……→隨搭設程序及時設定拉結和剪刀撐→裝設作業層間橫桿(在架體橫向平杆之間加設的,用於縮小鋪板支承跨度的橫桿),鋪設腳手板和安裝防護欄杆。

8.1.1.4.6.2腳手架的搭設構造要求

8.1.1.4.6.2.1 腳手架的作用

本腳手架用於人員行走通道、為牆、梁綁紮鋼筋、模板支設和混凝土澆注提供作業平台及堆放少量施工材料(如鋼筋、跳板、鋼管等),作業層每1m2架面上實用的施工荷載(人員、材料和機具重量)不得超過以下的規定值或施工設計值;施工荷載(作業層上人員、器具、材料的重量)的標準值為270kg/m2。

8.1.1.4.6.2.2 外腳手架

外腳手架地基必須能夠滿足承載力的要求,立桿下需要墊木板或枕木,立桿縱向間距1.50m,橫向間距1.05~1.

2m,水平杆步距1.80m,小橫桿在上,立桿與框架邊線保持距離300mm,保證模板支設的位置。水平杆和立桿用單扣件相連線,為保證操作架的穩定,按二步二跨方式將外架與模板的對拉螺桿連線,周邊沒有連線處,架體需與周邊可靠的附著物進行可靠連線。

為滿足腳手架的整體穩定性和抵抗測力作用的要求,在腳手架的外側滿設剪刀撐,剪刀撐的斜桿與水平面的交角宜在45°~60°之間,水平投影寬度應不小於2跨或4m和不大於4跨或8m。斜桿應與腳手架基本構架桿件加以可靠連線。

施工網路計畫技術第八章

第八章施工網路計畫技術 第一節網路計畫概述 網路計畫技術是20世紀50年代國外陸續出現的一些計畫管理的新方法。由於這些方法將計畫的工作關係均建立在網路模型上,把計畫的編制 協調 優化和控制有機地結合起來,所以稱之為網路計畫技術。網路計畫圖是以加註工作持續時間的箭線和帶有編號的節點組成的網狀流程圖,用...

第八章雨季施工方案

一 組織結構 總指揮 專案經理 總工長 技術負責人 機電負責人 總指揮 專案經理 雨季施工直接責任人,雨季施工領導者,負責制定雨季施工有效措施,對雨季施工影響質量 安全問題,負責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分析,提出有效控制措施。總施工長 雨季施工執行者,統籌安排雨季施工各班組工作,確保施工順利進行,總施工長依...

第八章總結

第八章多型性與虛函式 記憶 1,物件呼叫的成員函式由物件所屬類決定。如 類 物件 所呼叫成員函式是 中定義的成員函式或從 的基類繼承來的成員函式。類中未定義虛函式,通過指標 引用所呼叫函式由指標 引用所屬類決定。若主函式修改後,執行結果如圖 問題 為什麼指標p1,p2呼叫的print是a類中的p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