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小學集體備課材料

2022-08-02 21:15:04 字數 4771 閱讀 5245

學科:科學

年級:三下

時間:2010-2011第二學期

三年級(下)教案

教學計畫及實驗計畫

一、教材分析

新編《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我們周圍的土壤」和「植物和我們」等活動。

作為這一線索的延續,三年級下冊的主題確定為對「物質特徵和變化的觀察」,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土壤與生命」、「植物的一生」、「固體和液體」、「關心天氣」、「觀察與測量」等五個單元。

混合單元著重引導學生對物質混合的現象進行觀察,認識有些物質混合後其中的各個成分不會發生變化,而有些物質混合後會生成新物質;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親自動手製造混合物並學習對固體混合物進行簡單分離的方法。

植物的一生單元引導學生經歷種植鳳仙花的完整過程。通過對鳳仙花各個生長期不同形態特徵的觀察,幫助學生建立植物生長週期的概念,並引導他們學會定期觀察、記錄以及分析資料的方法。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引導學生經歷養蠶的完整過程。通過對蠶各個生長時期不同形態特徵的觀察,幫助學生建立動物的生命週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過程並學會描述這個過程。

沉和浮單元主要涉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哪些因素有關、怎樣改變物體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來製作小船和潛艇等問題。

溶解單元從觀察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對溶解現象觀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動之中。如怎樣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溶解在水中的食鹽能否重新分離出來等。

二、學生分析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為。

2、通過乙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了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乙個乙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乙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學要求與評價

1、 學生在活動中能正確進行物質混合與分離操作,能按觀察物質混合與分離的基本程式進行觀察,能根據事實說明物質混合後是沒有變化,還是發生了變化;能應用學到的知識研究土壤,制定簡單的研究計畫,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邊的材料製成一兩種混合物。

2、教師能夠和學生一起準備用於**活動的足夠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膠袋、水槽、玻璃杯、廢紙、抽氣筒等 。教師的引導應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慾望。教師應能夠給學生的每一項**活動以比較充分的時間保證,使學生的感受、思考、表達等都能得以比較充分地進行。

學生在經歷**活動的基礎上,知道空氣是一種透明的物質,沒有一定的開關和體積,但具有質量;知道固體、氣體、液體的主要區別;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力等;同時,潛移默化地意識到,借助於可見的物質媒介可以發現並研究不可見的物質;意識到通過蒐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也可以獲得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3、通過親歷種植、培養鳳仙花的活動,認識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及種子,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知道一粒種子能夠發育成一株植物,並再次結出多粒種子,從中理解植物生命週期的涵義。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領悟珍愛生命的意義,知道愛護花草樹木,學會持續地、多方面地對一事物進行觀察,提高科學**的能力,學會與人合作;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確方法;學會用資料、圖畫、語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運用整理資訊的方法發現事物變化的簡單規律。

4、在養蠶的活動中發現生命的發展變化,及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境等多方面的認識,並通過養蠶的活動經歷和體驗,進行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在經歷對蠶進行養育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能按蠶的不同生長時期進行動態觀察、細節觀察,能對蠶的身體變化進行比較和測量。能在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更多的觀察內容。

5、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樂意以各種不同形式參與到一系列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獲得各種觀察研究活動的經歷,能在小組或班級裡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能獲得關於物體沉浮與物體大小、輕重關係的認識,感受到物體沉浮與液體的關係;能解釋一些簡單的沉浮現象。能按要求設計、製作出簡單的小船和「潛艇」。

6、引導學生從觀察身邊的物質開始,研究觀察物質之間相互混合、溶解的現象;鼓勵學生對觀察研究活動中觀察到的各種現象、結果進行想像並作出自己的解釋;激勵學生在課外獨立進行一些物質之間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觀察活動,以及對飽和溶液的分析、結晶過程的觀察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培養他們細緻的觀察習慣和態度,滲透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引導他們科學地進行觀察和實驗,讓他們體驗到科學**的樂趣,並不斷保持和發展他們**周圍事物的舉和愛好。

四、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興趣。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乙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畫,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

4.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 組織好**後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乙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乙個活動。

7、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絡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三年級(下)實驗教學計畫(實驗室3)

第一單元土壤與生命

我們周圍的土壤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能夠親自採集土樣,並觀察土壤;

●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來研究土壤。

知識與技能:●意識到自己感官的作用,會觀察、描述、記錄;

●知道土壤裡有沙、石塊、枯枝落葉、小蟲、蚯蚓等;

●了解土壤與生命有密切的關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有關心家鄉土壤的意識;

●願意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分享合作**的快樂。

教學準備:

教師事先進行實地考察,為孩子們準備一塊泥土地、鏟子、放大鏡、盛土容器、土壤研究記錄紙。

孩子們準備:一根木棒、乙隻塑料杯子、一塊抹布。

教學過程

(一)、挖一挖,找一找。

1、 你們校園裡**有土壤?

2、 想一想,土壤裡可能有什麼?

3、 討論:在外出進行觀察時,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

師生小結:1、注意安全;2、不要破壞環境,更不能傷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動植物;3、及時記下自己的發現,對不認識的動植物,可先照樣子畫下來;4、盡可能多地發現土壤裡有些什麼。

4、小組合作,到室外挖土。

(二)看一看,比一比。

5、哪個小組說說在挖土時有什麼發現?

6、教師引導孩子們討論:表層的土壤和地下2厘公尺初的土壤有些什麼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動物生活在土壤裡,這些動物在土壤裡幹什麼?

7、下面大家就可以把土放在白紙上研究了。為什麼要放在白紙上?

8、大家開始研究吧,別忘了做個記錄?

9、小組合作研究。

10、 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說出發現,注意創新的發現。

11、 你們的小組是否觀察仔細呢?下面前後兩個小組交換土和記錄紙,觀察一下別的小組的土,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

12、 小組交換研究。

13、 小組交流,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說出差異,說出觀察中不同的發現。

14、 小組總結一下,土壤中有哪些東西?

15、 小組匯報。

(三)拓展

今天我們一起去校園裡觀察了土壤,並有了很多新發現。你們能把這些新發現和新感受用清新、優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圖畫描繪出來嗎?

希望大家能利用課餘時間到公園、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細觀察那裡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並採集乙份土壤樣本加以觀察。

了解土壤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1、能運用自己的感官觀察土壤。

2、能夠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觀察、觸控、握團等方法比較沙與黏土的差異。

4、能通過實驗比較三種土壤的滲水性。

科學知識: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種型別。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質的多少影響著土壤的種類。

3、知道不同種類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適合種植不同的農作物。

5、能夠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鑑別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形成**意識,意識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熱情,具有關心家鄉的意識。

教學重點:觀察比較三種土壤的顆粒大小等主要特徵和性質。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事先採集的三種土壤樣本(每組乙份) 、白紙(3張)、燒杯、水、攪拌棒、土塊、滲水性實驗裝置、放大鏡、小塑料湯匙。

學生準備:自己採集的土樣、紙巾、抹布。

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談話:通過上一課的觀察,你認為我們周圍的土壤有哪些特點?

學生回答。

過渡:我們周圍的土壤為什麼有不同的顏色?為什麼有的顆粒大,有的顆粒小?它們裡面到底有些什麼不同?今天我們來研究、了解土壤。板書課題

(二)、**活動

活動一:觀察土壤

談話:課前,我們都已經採集了乙份土壤的樣本,現在請大家拿出來。同桌兩人合作,先用眼睛,再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土壤樣本,乙個人觀察,另乙個人記錄,要求盡可能多地發現土壤的特徵,並把我們看到的情況用圖畫、文字或**等形式記錄下來。

學生分組活動。

匯報交流,互相評價(哪組的發現或記錄價值、特色)。

活動二:研究土壤的成分

實驗小學集體備課材料

學科 科學 年級 三下 時間 2010 2011第二學期 三年級 下 教案 教學計畫及實驗計畫 一 教材分析 新編 科學 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 有系統的觀察活動 為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 我們周圍的土壤 和...

實驗小學集體備課材料

學科 科學 年級 三下 時間 2010 2011第二學期 三年級 下 教案 教學計畫及實驗計畫 一 教材分析 新編 科學 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 有系統的觀察活動 為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 我們周圍的土壤 和...

集體備課材料

集體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集體備課就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最科學的教法和程式,為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做好充分準備。為了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型,促進以老帶新,以新促老,集思廣益,博採眾長,真正實現教師資源共享,使全體教師能從單元整體上駕馭教材,結合我校以往的經驗,特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