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

2022-08-28 15:57:05 字數 4708 閱讀 2837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保障,關係國計民生和經濟安全。未來五年,我省將進入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構築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重要保障。根據《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本規劃。

一、「十一五」能源發展主要成就

「十一五」時期,是改革開放以來我省能源發展最快的時期,累計完成投資2402.5億元,比「十五」增長3倍。能源產業規模迅速壯大,結構更加優化,**能力顯著提高,較好地支撐和保障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

(一)能源**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1.兩淮億噸級煤炭基地順利建成。紮實推進兩淮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建成顧橋、張集等18對現代化大型、特大型礦井,新增產能4870萬噸/年,是「十五」期間新增產能的4倍。2023年兩淮礦區原煤產量突破1億噸,成為全國第乙個通過國家驗收的億噸級煤炭基地。

2023年全省原煤產量1.31億噸,是2023年的1.6倍。

2.電力**保障能力大幅增強。組織實施了「皖電東送」工程,建成田集、鳳台、宿州、平圩、洛河、蚌埠6個發電廠,**機720萬千瓦,有力地保障了長三角地區的電力**。2023年,全省電力裝機規模2933萬千瓦,是2023年的2.

4倍。電網建設全面加強,建成了500千伏東、中、西3個輸電通道,我省主網架實現了由220千伏向500千伏的跨越,形成了分層分割槽執行的電網體系。

3.天然氣開發利用規模大幅增長。「川氣東送」工程建成投產,初步形成「西氣川氣同供、南北管網聯通」的雙氣源**格局。建成省內天然氣支線600公里,管道天然氣基本覆蓋設區的市。

全省天然氣使用規模由2023年的1.3億立方公尺增加到2023年的15億立方公尺,增長了10.5倍。

(二)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

1.新能源產業快速成長。因地制宜,加快新能源多元化發展,形成了合肥、蕪湖、蚌埠、滁州、安慶和池州等主要集聚區。建成8個秸稈發電專案、2個垃圾填埋氣發電專案,裝機規模186兆瓦。

建成1個太陽能光伏併網發電專案,在建5個「金太陽」示範工程,**機規模10兆瓦。來安風電場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實現了我省風電零的突破。蕪湖核電專案列入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池州核電、安慶高溫氣冷堆專案前期工作積極推進。

2.煤炭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大型煤炭基地中國有大型煤礦比例大幅攀公升,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2023年,淮南礦業、淮北礦業、皖北煤電、國投新集四大集團煤炭產量佔全省煤炭產量的96%,單井平均規模284萬噸,比2023年增加66萬噸。

經國家認定的兩淮煤炭基地安全高效礦井達25對,佔礦井總數的51%,產能規模佔比達68%。「十一五」累計關閉小煤礦151對,淘汰落後產能544萬噸/年,30萬噸/年以下小煤礦減少至111對。

3.清潔高效機組比重顯著提高。積極推進「上大壓小」,「十一五」關停小火電機組規模306萬千瓦,開工建設大機組規模580萬千瓦。2023年,30萬千瓦級以上火電裝機規模2388萬千瓦,佔全省火電裝機容量的86.

8%;60萬千瓦級超臨界或超超臨界火電機組1706萬千瓦,佔全省火電裝機容量的62.1%,比2023年提高51.2個百分點。

(三)技術裝備和創新能力明顯提高。

1.能源企業技術裝備水平顯著提公升。2023年國有重點煤礦機械化率達89.7%,比2023年提高18.

4個百分點。煤礦管理資訊化加快推進,生產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高。煤機等礦山裝置和電力裝置製造能力進一步增強。

超臨界、超超臨界發電技術廣泛應用,大型高效機組成為新一代火電主力機型。首颱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在銅陵開工建設。水泥純低溫餘熱發電成套裝置、冶金行業餘熱鍋爐、電站鍋爐、節能型變壓器等節能裝置已在國內市場占有較大份額。

2.能源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和裝備研製取得新突破。國家批准淮南礦業集團設立了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煤礦生態環境保護國家工程實驗室和深部煤炭開採與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礦安全生產和生態保護能力顯著提公升。新能源併網發電系統整合、光伏電池及元件、高效秸稈氣化裝置、新型動力電池等研製居全國前列。

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大型lng儲存裝備、馬鞍山科達機電清潔燃煤氣化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四)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煤泥煤矸石綜合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建成一批煤泥煤矸石和煤礦瓦斯綜合利用電廠,新增裝機125萬千瓦。全省所有新建火電機組均同步安裝脫硫設施,並對老機組進行了脫硫改造。

全省電力能耗明顯降低,2023年我省供電煤耗323克標煤/千瓦時,比2023年下降34克/千瓦時;電網綜合線損率5.85%,比2023年下降0.25個百分點。

冶金、建材、化工等行業建成一批餘氣、餘熱、餘壓綜合利用電廠。

專欄1:「十一五」能源發展成就

二、「十二五」能源發展環境

(一)有利條件。

1.世界能源市場環境有利。主要發達經濟體對能源需求趨於穩定,世界能源市場供求相對寬鬆。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國際能源事務中的作用不斷提公升,有利於充分利用國際能源市場獲取資源,增強我省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的**保障。

2.國家能源政策導向明確。國家提出構建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加快新能源開發,推進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發展核電,加強電網建設,擴大油氣戰略儲備等。這些政策導向,與我省能源發展重點高度契合,有利於我省獲得更有力的政策支援。

3.全省經濟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國家堅持擴大內需的長期戰略方針,深入實施中部崛起戰略,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外部環境良好。隨著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和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建設的大力推進,我省經濟將保持10%以上的速度發展,工業化、城鎮化程序將進一步加快,對能源的需求持續增加。

4.省內能源企業「走出去」空間廣闊。國家能源規劃提出了重點建設山西、鄂爾多斯盆地、蒙東、新疆等綜合能源基地的戰略布局,鼓勵大型能源企業跨地域、跨行業兼併重組,有利於我省大型能源企業「走出去」,赴西部開發能源資源,拓展發展空間。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能源需求強勁,為我省能源輸出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5.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國家明確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十二五」發展的主線,為我省能源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產業轉型公升級指明了方向。國家能源技術創新將為我省能源轉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問題和挑戰。

1.可持續發展的約束性因素增加。煤炭後備資源埋藏較深,保障煤炭長遠發展的資源儲備相對不足,隨著開採向深部延伸,安全生產的條件日益複雜,塌陷區治理和生態修復任務繁重,加快發展的難度增大。

2.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難以改變,水電開發潛力有限,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受資源、技術和政策制約,較長時期內難以成為主力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的壓力較大,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面臨較大挑戰。

3.能源體制改革亟待深化。電力等重點領域體制改革進展較慢。資源開發利用秩序有待規範。行業管理體制需進一步理順。

三、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及基本原則。

1.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節約優先、多元發展、保護環境的基本方針,以轉變能源發展方式為主線,統籌經濟社會與能源協調發展,統籌資源開發利用與節能環保,著力增強能源科技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推進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著力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著力構建現代能源產業體系,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能源保障。

2.主要原則。

(1)堅持協調發展的原則。把提高能源系統綜合保障能力作為能源發展的總體要求,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能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的關係,努力實現總量與結構、開發與環保、生產與**、常態與應急協調發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能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機統一。

(2)堅持綠色發展的原則。把高能效、低汙染、低排放作為能源發展的基本方向,在強化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前提下,一方面加快低碳清潔能源資源的開發,另一方面大力推進傳統能源的集約化、清潔化、低碳化開發利用,擴大綠色能源投資,引導綠色能源消費,建立綠色迴圈經濟,實現能源發展與經濟建設、生態建設的有機統一。

(3)堅持創新驅動的原則。把創新作為推動能源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抓住當前能源產業變革的有利時機,大力推進能源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加快培育以能源節約、低碳技術以及能源利用方式變革為代表的新興能源產業發展,努力搶占未來發展先機,實現能源保障和產業公升級的有機統一。

(4)堅持民生為本的原則。把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用能條件作為能源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發揮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帶動作用,加大重要能源運輸通道和基本能源保障建設力度,加快農村地區能源發展,提高安全應急保障能力,實現產業做強做大與人民群眾用能條件改善的有機統一。

(二)發展目標。

1.能源建設規模。

「十二五」期間,煤礦建設規模5000萬噸左右,其中,結轉建設規模2340萬噸,新建、改擴建規模2660萬噸。到2023年,全省煤炭年生產能力達到1.8億噸,比2023年增長31.

4%。新增電力裝機2860萬千瓦左右,其中,燃煤火電裝機2500萬千瓦,水電裝機124萬千瓦(含抽水蓄能電站裝機116萬千瓦),風電裝機15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75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15萬千瓦。到2023年,全省電力裝機規模5800萬千瓦左右。

新增天然氣管道2200公里。到2023年,總里程達到3000公里。

2.主要能源品種產量。

到2023年,煤炭年產量達到1.8億噸,煤礦瓦斯抽採量達到8億立方公尺,抽採瓦斯利用率達到40%。

全社會發電量2887億千瓦時,年均增長14.5%,其中,燃煤火電發電量2750億千瓦時,水電發電量45億千瓦時,風電發電量30億千瓦時,生物質能發電量60億千瓦時,太陽能光伏發電量2億千瓦時。

成品油產量600萬噸,年均增長14.9%。

3.能源消費總量及結構。

2023年我省能源需求總量約為1.39億噸標準煤。

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炭消費量約1.5億噸,佔能源消費總量的73.6%;石油消費1300萬噸,佔能源消費總量的13.

4%;天然氣消費量約80億立方公尺,佔能源消費總量的7%;非化石能源消費總量折標準煤約830萬噸,佔能源消費總量的6%。

陝西省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

送審稿 能源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關係國計民生和 能源產業作為我省的主導支柱產業,對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支撐和保障作用。本規劃是 陝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的配套重點專項規劃,是未來五年我省能源發展的總體藍圖和行動綱領。第一章推進能源強省建設 十一五 以來...

阜陽市「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公布

鏈結 中安 阜陽市 十二五 能源發展規劃公布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在阜陽市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推高階段,必須著力構築安全 穩定 經濟 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近日,阜陽市 十二五 能源發展規劃 正式公布實施。據阜陽新聞網報道,按 規劃 目標,到2015年,阜陽市形成煤炭產能3000至3500...

學校十二五年發展規劃

鹽城市鞍湖實驗學校 2011 2015 學校成立於2007年9月,屬於九年一貫制學校。近四年多來,學校在校園建設 教育教學改革 素質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隨著社會各項事業的迅猛發展,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需求的不斷提高,學校的發展面臨著很多的問題與矛盾 困惑與無奈...